高三历史复习
这是我以前对一个学生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1、我觉得学习历史,兴趣很重要(当然也不一定是非要那种沉迷史书的痴迷兴趣),只要你不要把历史中那些有关年份、人名、事件等的知识点想成只是单调的文字就行,而是抱着一种了解史实,读故事的心态去复习。毕竟高三复习的那些知识,之前我们都已经是学习过N多遍的了,如果你还是一次一次重复麻木地照着课本去念、去背,我相信不会有多少效果。
2、还有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试着用联想记忆去学习,譬如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它的起因是由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而接下来在战争中又涌现了哪些名族英雄,最后的结果是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它的历史意义又有哪些......这样顺着理下来就比较好记了,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去寻找一些有助于你自己记忆的联想方式来记,只要你尝试着去记一下,就会发现用这样的方法记下来的东西会很牢固,比那些什么三轮复习、二轮复习法强多了。
3、最后一点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用轻松的心态去复习历史(即使做不到,也努力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说一些题外话,我也是刚告别高考不久,现在都还挺感慨那时的日子的,记得那时我对历史也不怎么怕,就是抱着感兴趣的心态去学,上课也没听老师怎么讲课,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后,每次成绩都还是不错的,在班里能排到前三名吧)
2. 高三了 复习历史该怎么复习 感觉三年白学了 什么都没记住 随便一个知识点都不清楚
1.从考点思维导图开始
2.把每本书的知识考点思维导图列出来理一下
3. 刷题 高考真题 模拟题必须的
4.历史有些知识点需要背但更多的是理解并知道如何看点答题
5.53基础知识点都有 模拟真题都有 可以买来用用
6.最好找个伴 互相提问知识点最好 加深记忆 学习也有动力
3. 高三历史如何复习好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考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这是非常基本的史实,但是试卷要求考生通过读懂材料进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二是有不少题目命题者通过独到的视野和角度,对题目进行设问,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分辨类似的细节。这就要求学生有较深的学科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相信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必将继续贯彻于2010年的高考当中。历史学科的能力包括文字的解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再则,高三一年的时间非常地宝贵,我们应该将它更多得用于能力方面的训练。那用什么时间来完成夯实基础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呢?当然是这个宝贵的暑假了。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一个期盼已久的暑假即将到来。作为一名选择历史方向的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而言,很有必要在暑假休息好的同时,利用这个暑假对历史进行复习。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进行复习要如何夯实基础呢?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比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二节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删除本节有关秦朝儒学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在以后做题中,又能很好地收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为无论选择怎样的新材料还是如何设问,命题者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第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在落实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强调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第三,在不折不扣完成前面两点要求后,如还学有余力的话,可适当做一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先行一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通过以上三点夯实基础,才能使同学们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腾出更多宝贵时间,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奠定基础。
4. 如何高效复习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1、高三历史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5. 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快速提高成绩
当然就正对性复习了,还有虽然很多人不同意题海战术,但是通过我的经验来说,题海战术还是有用的,因为你做的题多了,题型见多了,思维就打开了,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这个非常重要。
加油!^-^!望采纳!
6. 高中历史怎么复习
1、历史等文综复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先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7. 高三历史总复习大纲
历史大都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搞强化,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从实践上看,这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但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进行,历史高考命题在指导思想、知识范围、考查功能、命题思路、题型结构、评分操作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向,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已基本成型。
因此,高三历史复习方法,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在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的历史理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混乱且不清晰的,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大显身手,这无疑是有难度的。因此,专题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高三历史复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多用心思,狠下功夫,力求达到如下的效果:
■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形成知识的网络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也必然是纷繁复杂的。第二轮专题复习是完全打破教科书原有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归类复习,而善于分类,找准角度,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则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高考对学生归纳历史线索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设计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体现出来,例如,2003年上海高考问答题,要求写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四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以及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就很典型。其中,“四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就是跨度,“制约因素”就是深度。因此,对于历史线索的复习和掌握,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把握好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创新专题结构
2004年上海高考第36题以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学习与复习时要尽量避免对那些零碎琐杂、孤立静止等史实内容的复习,复习的重点尽可能放在那些能体现文明演进过程、具有人文价值、贴近时代并能较好地考查出思维品质的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也就是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专题的确立要有新意,要反映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内容改革的思想。如以往中国近代史专题的复习,我们习惯上从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线索展开。但命题人近几年始终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内容为重点。我们可以将此条线索分解为三个专题: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文化近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然后重新整合中国近代史课文的相关内容,形成新的知识架构。
■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提升历史思维
近几年上海历史高考题形式不断创新,通过信息题、表格题、情景题、诗词题、多元解释题等多方位考察学生的理解、收集信息、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很好地体现了“以思为旨”的历史教育目标,因此,在专题复习时,我们应注重启发思维,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并且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呈现在你脑子里的历史知识应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乱麻团,而是有骨有肉、纵横交错有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第三轮的强化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8. 高三历史怎么复习学习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考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这是非常基本的史实,但是试卷要求考生通过读懂材料进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二是有不少题目命题者通过独到的视野和角度,对题目进行设问,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分辨类似的细节。这就要求学生有较深的学科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相信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必将继续贯彻于2010年的高考当中。历史学科的能力包括文字的解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再则,高三一年的时间非常地宝贵,我们应该将它更多得用于能力方面的训练。那用什么时间来完成夯实基础这样一个重要的工作呢?当然是这个宝贵的暑假了。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一个期盼已久的暑假即将到来。作为一名选择历史方向的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而言,很有必要在暑假休息好的同时,利用这个暑假对历史进行复习。
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进行复习要如何夯实基础呢?第一,每位同学应首先找到一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并能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每一课的要求熟记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删除一些不要的点,比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必修三第一专题第二节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删除本节有关秦朝儒学的发展状况的相关内容。这样复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二是在以后做题中,又能很好地收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为无论选择怎样的新材料还是如何设问,命题者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第二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在落实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强调第一次记忆过程的准确性。比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要求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那么同学们就要注意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比如宗法制的源头、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是自己已能很准确地表述。其次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也要力求准确理解,比如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掌握。因为只有对概念做到准确理解,才能使我们既提高记忆效率,又能使我们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又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就按照专题来进行复习,这一步比较容易,重在熟记每个知识点,为下一步打下基础。第二步可试着按时间顺序,将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内容进行梳理。这步较难,但很有意义,因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时间观念。第三,在不折不扣完成前面两点要求后,如还学有余力的话,可适当做一些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先行一步,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应用能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者,通过以上三点夯实基础,才能使同学们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腾出更多宝贵时间,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