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历史评价
『壹』 历史高手来说说袁世凯
我放他驴屁!
你所说的同治“中兴四大臣”没读过书能有历史上这吗大的成就吗!!!
曾李左张他们4人只能说是不是读书的材料....但是绝顶的能臣,都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人,不是其他书呆子能比的!!!
洪秀全....垃圾!不提也罢...杨秀清死后以及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就算垮了
剩下的全是垃圾!洪仁杆也就算个思想家....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洪秀全是个“摆设”!
袁世凯也是个神级!孙中山+宋教仁+黄兴他们乘二再开方也玩不过袁世凯(他估计是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吧...)!人家不牛逼能镇得住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
说点实际的吧....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权术高手就算胡(和谐)主(和谐)席、温(和谐)总(和谐)理也不是对手的!
『贰』 袁世凯的功过有哪些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功:
1、 1903年起,他开始着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工作,在中国军制改革、军事教育、建军治军、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做出大量有益尝试。至接掌北洋,裁撤旧军改编警察,令中国军警分离,清末巡警制度的创立是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的开始。
2、袁世凯对工业、农业、商业三者并重发展,甚为得策,尤其对中国的工业化有很大贡献。当政时期,颁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经过袁世凯的治理,中央财政也有很大改观,从民国初年的借债度日到每年库存可余两千万元。
3、袁世凯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竭力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利益。竭力主张的清帝优待退位保障了清朝政府拥有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地移交给民国政府,保持了主权和领土范围的延续性。
过: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独裁统治。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2、袁世凯于1915年5月25日 ,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里面的内容要求中华民国同意日本在中国所享有的地位,并且要求扩大对中国东北的侵占范围。
(2)袁世凯历史评价扩展阅读:
对于袁世凯的客观评价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评价袁世凯说,“虽然袁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但他还不是极端利己主义者,不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
2、加拿大华人历史学家陈志让认为“袁世凯公开的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如果这意味着无视共和国的民主原则的话,那么,他正是准备往此方向发展。袁世凯设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由他统一的强国的愿望,是他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本质的反映”
『叁』 请你阅读《袁世凯小传》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袁世凯的看法以及你的历史学
对于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一言以蔽之,心有力而力不足也。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我们花了七八百年,血祭了商鞅吴起等民族精英。从封建制到现代制,从农业化到工业化,时代却只给了我们一百年的时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神仙降世也必会举步维艰。更何况恶邻在旁,内斗汹汹。这一次的变革,又再次吞噬了我们民族多少的精英呢?
以如此凶险的形势,斯人斯才终究应付不了这么多复杂的难题。心思太急而又为身边宵小所误,终于铤而走险一误终生。
以我的看法来看,评价袁世凯,要客观公允的看。尤其是对于历史人物,万不能开着上帝视角来指点江山。下面,我就刻画一下袁世凯的几张面孔,大家图个一乐吧。
第一,袁世凯是个现实主义者。搞政治的必是现实主义者,方能不拘于腐儒之鄙陋,步步高升。从这点上讲,你看他和我们现在电视看到的那些在街头演讲讨好选民,三天两头换个口号的民主国家政客是不是并无两样?当然在当时,袁世凯可能更多的是揣摩到了君心后心来稳固自己的权力。袁世凯二十岁的弃笔从戎,投身军伍就已经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的肇始。现实主义者必能抓住自己面前的一切机会顺势而为,来谋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晚清自太平天国之后,屡兴兵祸。川陕民乱,华北捻乱,中法战役,中日生隙。以袁世凯的通达机敏来看,必定对同治以来凡是威震一方影响朝局的封疆大吏,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辈无不是兴以军功以军政起家的情况有所了解。更何况以他家族兴于军旅在军中颇有人脉的旧历史来想,也能知道自己投身军旅才能走的更快更远。因此20岁的投笔从戎,是这个现实主义者拥抱大势谋划人生,重新复兴安阳袁氏的第一步。{对比一下张骞40岁才考上状元的历史,袁20岁还未中举其实根本不算什么人生大败,自己不想再读书罢了。}至于后来得李鸿章的大加赏识,在荣禄手下的俯首谨慎,对庆亲王奕劻的深为交结,这个现实主义者在通往权力之路上愈发的老练通达平步青云。
第二,袁世凯是个军人,身上的军人性格要远高于他身上的政客性格。年少时候喜欢研究兵书地图,人送外号袁地图。驻兵朝鲜,小站练兵,袁世凯的军旅生活是要远远多于他的政治刻画。就算是夺取政治筹码,很大程度他也是在依赖着北洋这只军队和他的将兵一体化。溥仪的回忆录里面写老太监听到袁世凯每天吃饭时候的军乐声,大骂袁世凯是个比皇帝还皇帝的活曹操。袁世凯女儿的回忆录也说,父亲深沉严苛的军人性格就算是在家中也是一样,穿军装多于穿其他的衣服。对子女妻妾的教育,也是拳棒不少。以袁当时当日的地位,本不太需要穿军装来显示自己的强主身份。然而多年的军旅生活依旧将他改变了许多。以他的那些权术手段,不能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圆滑政客。毕竟干的蹩脚事情真不少,顶多算是站队功夫较好罢了。又比如娶得几个媳妇,不少是名妓,大夫人好像都是。以他当时的地位,始乱终弃之事没有,还娶了进门。这得要多大的脑袋,多随意的性格,才能干出来这种事。对比那些睡着八大胡同的姑娘,骂着人家婊子的清流文士。袁世凯,真还是一个任性的老粗啊。
第三,袁世凯是一个极嗜爱权势的人。他对于权势的爱,近乎是到了深以为乐的地步。揽权势,斗政敌,乐此不疲。如果说他有什么爱好的话,那么权势可能就是他最大的情人了。车马烟酒,还真没发现他要求多高。可以对比刚进去的那个男人,独生儿子死了忍了两年。晚上工作到一两点,日常唯以兵兵球为乐。高涨的权力欲与掌控的快感,已经驱使他们这些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难以回头。
第四,也是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一个精通权术很有能力的旧派人物。二十多岁在朝鲜扬名异国,调和朝鲜的一股子乱事,手段颇为高明,大得李鸿章之心。回国之后练兵小站,主政山东直隶,办事干练利索。以义子义兄婚姻结亲这些手段,来笼络段祺瑞冯国璋。以暗杀金钱等方法,来广纳盟友。手段是挺好的,不过你有没有看出来什么疑惑?这些方法是不是都很熟悉?李克用的义子,清廷的蒙古皇后,是不是和古人那几招一模一样?归根结底,他依旧是一个来自旧时代,生于旧时代的人物。对大势的急迫性还是没有了解,后来的那些军阀也是如此。
近代到了,规则也要变了。政党制党国制的洪流终于要冲破这些旧式军阀的枷锁来清洗国家。袁世凯在历史的评价上逊于孙中山原因也在于此。不管是一个多么强大多么有力的军阀强主权术政客,终究战胜不了党国体制下现代军制下出产的那些前赴后继的青年党徒。
『肆』 袁世凯对近代史有何影响
袁世凯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登州投军到位极人臣,再到成功逼清退位,而后竟公开复辟,至最终被迫撤销帝制,身披龙袍离世,其一生充满了矛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功与过不得妄加评判,还得待后人细细品读。
但袁世凯无疑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中的大人物。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斡旋朝鲜共十二年,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和独到的政治素养,一次次维护了清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很有远见卓识,训练了一大批近代新军事人才和将领,成为当时国内最强大的陆军战队,开辟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新纪元。这些,都是其人生意义上没有争议的积极之处。也是他作为“能臣”的表现。
而他最具争议的一面,恰恰是“谋国”的另一层含义。他能谋人之国,在乱世之中也会谋己之国。对于其称帝一事的评析,是最能挑战既成历史观和道德伦理,甚至是最能挑战历史学本身的。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对每件事进行分析。
在最初之时,他是清朝趋向改革和进步的高层官员中的第一人,力求放眼看世界,鞠躬精粹报效祖国。而在政治上,袁世凯又是虚君共和的头号拥护者。他支持维新派的这个主张,他相信社会的进步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中国只能变君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而不能急于实行共和。而若解剖此时的袁世凯,可以惊奇发现正是这种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影响了他的一生。
袁世凯对主权观念非常重视。为了维护中国主权,他甚至愿意在山东与东北问题,开放部份权利给予列强,以换取主权的确保。在外交上,一直便视日本为最大敌人,以日为师,并采取联英美以制日俄的对策。直至最后形式所迫,他仍一面抵制,一面妥协,力图顽抗日本侵蚀中国领土。可见他定是个忠于清王朝,忠于中华之豪杰~
『伍』 鲁迅一生骂人无数,为何他唯独称赞袁世凯,历史上的袁世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鲁迅先生在大家的印象中,比较有骨气一些。因为他说过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的腰杆是如此的硬。而且鲁迅先生用笔当做自己的武器,写过很多很多人的不好之处。但是对于袁世凯,他却是公开赞美。
其实袁世凯本人也是喜欢读书的,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其实并不低于鲁迅多少。所以在鲁迅读了一些袁世凯写的书之后,深受其熏陶产生了共鸣。虽然说袁世凯的一生,确实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是因为其到最后却被权势所迷惑,竟然选择自己当皇帝。因此,袁世凯的失败是必然的。
『陆』 关于袁世凯的历史故事,简要一点
朝鲜岁月
1881年,22岁的袁世凯投奔其父辈至交、淮军将领吴长庆,在其手下营物处听差。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因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要求中国出兵平息叛乱,清廷派吴长庆、丁汝昌海陆两军赴朝平叛。袁世凯随吴长庆部前往。期间,无论行军宿营勘探登陆地点,都表现得非常勇敢。那时清军缺乏训练、纪律涣散,进入朝鲜境内,抢劫财物、奸污妇女时有发生,袁世凯认为有损大清国体面,为严肃军纪,遂不经请示将七名违纪士兵斩首,受到吴的赞扬。从此,袁世凯放开手脚,雷厉风行的处罚违纪士兵,加强军队管理,严明军纪,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迅速提高。部队到达汉城,袁世凯积极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冲在平息叛乱战斗的第一线,亲自带领部队拦截叛乱头目李罡应的卫队,使诱捕李罡应得以顺利实施。随后,搜捕围攻叛乱士兵的战斗打响,袁世凯奋勇当先,积极勇敢。
叛乱被平息了,朝鲜国王李熙深表感激,设宴招待吴长庆、张謇、袁世凯。清廷也对袁世凯嘉奖并升为同知。
为了控制朝鲜的局势,也为了对抗日本对朝鲜的觊觎,清政府命令吴长庆部留驻朝鲜。朝鲜军力薄弱,军队更加无能,袁世凯乘机向朝鲜王宫提出建议:由中国为其培训五百名禁军,再交给王宫自统,然后再进一步培训至四千人,以防范日本。朝鲜王宫遂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于是袁世凯开始为朝鲜培训其王宫禁军。袁世凯建立规章制度,按照英德军队先进的训练方法训练了一支新型军队,受到朝鲜国王的好评,袁世凯卓越的军事才能,先进的练兵思想得以施展。随后袁世凯又视察朝鲜其他军事基地、地形、装备等,检阅部队,又为其成立了一支部队,即振抚营并负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