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哲学新体系

化学哲学新体系

发布时间: 2021-07-30 19:36:49

化学的发展史

根据一些化学史的记载,我们可以把化学史分成五个时期:

1.史前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化学作为一种技术,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尽管在此期间,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是在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古罗马,都可以找到人类利用化学的遗迹。早期人类就知道用火,知道用火煮东西和烧制陶器,这可以说是最早期化学的开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大体说来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这个时期中国在化学方面的著作最多,例如《参同契》《道藏》以及重要的本草书,都对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作了详细的记载。至于在欧洲,这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例如希腊,在1572年就有一部书,书名是《炼金的化学方法》。在欧洲,已经开始有“化学”这个名词了,并在1572年出版了《化学原理》(Artis Chemiae Principes)一书。许多希腊、阿拉伯、罗马的有名学者,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维森纳,都写了有关化学方面的书,在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这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实验是开展化学科学工作的重要工具。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很多化学著作,例如德国化学家格劳贝尔于1684年写的《新哲学的炉》;德国化学家孔柯尔写的《化学实验》;德国冶金学家阿格里柯拉写过一本名为《《DeReMetaiacd,《》的书,中国明崇祯十六年李天经和汤若望将此书翻译出版,中文书名《坤舆格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翻译的化学书籍。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燃素化学时期

即从1650年到1775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化学家,例如德国化学家施塔尔,他写过《化学基础》一书,是1723年出版的。还有德国化学家贝歇尔,他写过《冶金术》和很多其他著作。尽管他们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可是他们做了很多实验,积累了许多知识。一直到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写了《怀疑派化学家》一书,才开始对元素理论有了基本的认识。

4定量化学时期

即从1775年至1900年,这一时期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上的许多问题,并利用定量的化学实验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这个时期又称为近代化学发展时期,很多科学家写了许多著名的书籍和论文,特别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1808年所写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提出了原子学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于1777年发表论文,提出了科学的燃烧学说——氧化学说

② 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到底哪个才是近代化学之父

近代化学之父的说法很混乱,我最早听到的说法当然是拉瓦锡。但是总的近代化学之父的说法有以下五种:
1、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写有《怀疑派化学家》,被著名的化学史家J.R.Partington(1886-1965)的《化学简史》推为近代化学之父。理由有三:1、他认识到化学值得为其自身目的去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从属于医学或作为炼金术去进行研究——虽然他相信炼金术是可能成功的;2、他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到化学;3、他给元素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和炼金术家的三要素(水银、硫磺和盐)根本不配称为元素,因为其中没有一个可以从物体(例如金属)中提取出来。在若干方面,范•海尔孟比它占先,他仔细地研究过范•海尔孟的著作并且常常被当作权威来援引!
2、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 –1794):教科书通常把他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但是他的贡献仅仅是推翻燃素而已。其关键实验(2HgO=2Hg+O2)还是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 –1804)告诉他的,而且把实验细节都告诉他了,结果他还不承认。其实他实验不行,理论也不行!但是科学史家尤其是科学哲学家对他比较推崇,甚至把他称为“化学中的牛顿”。我倒是觉得推翻燃素对物理很重要,对化学其实就很难说了。著有《化学基础论》。
3、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原子论的发明人,但是他却不知道“气体的最小粒子不必是简单原子”(阿伏伽德罗语)。恩格斯对道尔顿的原子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的成就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96页)恩格斯还指出:“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始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同上第269页)著有《化学哲学新体系》。
4、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1856):分子论提出者,但其理论是建立在盖•吕萨克混合气体定律基础之上。阿伏伽德罗援引盖•吕萨克的结果说:“必须承认,气态物质的体积和组成气态物质的简单分子或复合分子的数目之间也存在非常简单的关系。把它联系起来的第一、甚至是唯一容许的假设是相同体积中,所有气体整分子的数目相等••••••不同的气体的分子质量比于是就等于同温同压下其密度之笔。”,但阿氏生前寂寂无名,他的理论也无人提及,而且当时的著名化学家杜马(Jean Baptiste Andre Dumas,1800-1884)的实验跟阿氏理论相冲突。直到后来有人重新提出(reinvent)此理论才知道阿氏早就提出过。其遭遇类似于孟德尔。好在后世都承认他们的首创贡献。
5、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1834-1907):元素周期律发明人,但不是唯一的发明人!德国的迈耶尔(julius Lothar meyer,1830-1895)几乎同时并且完全独立地提出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在1834年出生于西伯利亚的Tobolsk。他是一个中学校长的第14个孩子,在他13岁时,他父亲双目失明从而退休然后死亡,一年后他母亲管理的一个玻璃工厂遭遇一场大火灾而毁灭。1849年,她陪着儿子途径几千英里来到莫斯科,想送门捷列夫进入莫斯科大学,但仅仅因为学区的缘故,门捷列夫作西伯利亚人与之无缘。于是,母子俩用最后的钱财出发去了圣彼得堡。1950年,门捷列夫蒙准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他母亲也于同年去世。母亲对门捷列夫的一生影响甚巨!
顺便说一句,门捷列夫没有当选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1880年接替齐宁),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自由思想和重婚罪(1876年,42岁的门捷列夫疯狂的爱上了外孙女的同学波波娃,并跟现妻列且娃离婚,但是法律规定,离婚之后需要7年方可结婚,不过,沙皇赦免了他),他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1906,1907)主要是因为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的强烈反对,据说因为此前门捷列夫批评过阿氏的电离理论。1906年的炸药奖的获得者是氟原子的发现者穆瓦桑(Henri.Moissan,1852-1907)。

③ 现代化学的奠基人都有谁

1、人们通常将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视为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是实验以及科学方法的倡导者;最广为人知的发现就是“波义耳定律”(恒温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曾致力于研究吹散化学与炼金术间的迷雾;让化学成为了纯粹的科学。
2、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Lavoisier, 1743—1794)是现代化学的另一位重要创始人。实际上:人们曾称其为“现代化学 之父”。他对化学的贡献极多,其中就包括揭穿燃素说——长期阻碍 人们追寻化学真理的绊脚石。他还为化学物质制定了现代术语,也是 首次在有机定量分析领域进行实验的人。人们经常将其视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或创始人。
3、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英国化学家,他曾提出了物质原子学说。后来这一学说成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他还在现代化学领域的发展中扮演 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于1803年提出了他的理论,即每种化学元素都是由该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且所有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4、瑞典化学家琼斯.雅可比. 贝采里乌斯。他发明了化学符号,确定了原子量,为原子学说做出了 贡献,还发现了几种新元素。1810—1816年期间,他对2000种化 合物的制备.提纯.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而后,他又确定了40种 元素的原子量。他简化了化学符号,又提出了沿用至今的标记法一 带有数字的字母,替代了前人所用的图形符号。他还发现了铈[1803 年与威廉.希辛格(WilhelmHisinger)共同发现].硒(1818年)、硅(1824年)以及钍( 1829年)。

④ 道尔顿与《化学哲学新体系》影响大不大

1804年夏天,当时在英国已颇有名气的化学家托马斯·汤姆逊拜访了道尔顿。道尔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原子论,汤姆逊极为欣赏,他抓紧时间,在1807年出版的他所著的《化学体系》一书中,宣传了道尔顿的原子论,从而使这一理论为其他化学家所认识。

道尔顿自己的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从1808年开始才陆续问世。这一名著分2卷,第一卷又分上下两册。在第一卷上册中,他主要论述了物质的结构,详尽地阐明了原子论的由来和发展,包括他关于原子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卷下册于1810年出版,它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化学实验的事实,运用原子理论对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性质作介绍。第二卷直到1827年才出版,它重点叙述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合金的性质,把原子论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76~前370),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叫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许多后人都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但是他们的假定只是凭想象并无实验根据。近代科学巨人牛顿也是一位原子论者,但他笔下的原子乃是一些大小不同而本质相同的微粒。道尔顿的原子论就不一样,他认为相同元素的原子形状和大小都一样,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质量都是固定不变的,原子量是元素原子的基本特征。相比之下,可以发现道尔顿的原子论有了本质的发展。

道尔顿原子论所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想,很快成为化学家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首先用它清晰地解释了当时正被运用的定比定律、当量定律。同时这一理论使众多的化学现象得到了统一的解释。特别是“原子量”的引入,原子质量是化学元素基本特征的思想,引导着化学家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把化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革命导师恩格斯评价说:“在化学中,特别感谢道尔顿发现了原子论,已达到的各种结果都具有了秩序和相对的可靠性,已经能够有系统地,差不多是有计划地向还没有被征服的领域进攻,可以和计划周密地围攻一个堡垒相比。”

道尔顿的原子论不仅在英国化学界,而且在整个科学界引起了重视和推崇。1816年法国科学院选道尔顿为外国通讯院士。1822年在没有征求道尔顿本人意见的情况下,英国皇家学会增选他为会员。其后他先后被聘为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莫斯科自然科学爱好者协会名誉会员、慕尼黑科学院名誉院士。对此道尔顿没有丝毫兴趣,他仍然像过去一样,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奉献给科学,继续从事原子论的研究,测定各种元素的原子量,继续过着那朴实而紧张的隐居式生活。道尔顿的清贫生活,特别是那简陋的住房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使慕名而来访的科学家感到意外。由于他们的大声呼吁,英国政府才在1833年关心起道尔顿的生活,决定每年给他150英镑的微薄的养老金,以供他晚年生活。

1837年4月,他刚过70岁,不幸中风,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便又像往常那样继续工作。直到1844年7月26日晚,他还用发抖的手记下最后一篇气象日记。第二天清晨,他就像婴儿入睡一样静静地长眠了,享年77岁。对道尔顿的逝世,曼彻斯特市民们感到非常悲痛,当时的市政厅立即做出决定,授予这位科学家以荣誉市民的称号,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市政厅。4万多市民络绎不绝地前去致哀。1844年8月12日公葬时,有100多辆马车送葬,数百人徒步跟随,沿街商店也都停止营业,以示悼念。一位终身未娶、没有后人也没有钱财的普通市民,在死后能获得这种非同寻常的礼遇,可见人们对道尔顿的崇敬。

⑤ 《 化学哲学新体系 》中的氟酸是什么

fluoric acid 翻译为氟酸,从氟石中获得,未提纯之前的混合形式,自然含O、F、H,主要成分就是氢氟酸

⑥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中提出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a正确;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在其它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b正确;
“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是错的,因为在现在可以通过核反应的形式分裂原子,也能获得新的原子;原子中有原子核、核外电子等,所以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故填:c、d;:“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是错的,因为在现在可以通过核反应的形式分裂原子,也能获得新的原子;原子中有原子核、核外电子等,所以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⑦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的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中提出了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的

①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一切物质应改为有些物质;②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是指的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也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所以该变化限定为化学变化.③原子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该说法错误;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而它们没法比较大小,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该说法也错误.
故答案为:(3)(4);
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⑧ 大家 有没有看过《化学哲学新体系》及《化学基础论》两书

这本来就是道尔顿和拉瓦锡的著作,现在看来肯定会有错误的,学习的是他们的思想方法

⑨ 道尔顿的原子是什么

年轻时的道尔顿,似乎并未显示出他有震撼科学界的能力。他不是一位伟大的实验家,既无出众才华,也不善辞令,因而他没有机会上“最好”的学校。小学时上的是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但令人惊讶的是,12岁时他接管了这所学校的整个教学。在空余时间,他自学过牛顿和波义耳的书。此后不久,道尔顿开办了自己的学校,但是他讲课欠佳,3年后就关闭了,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离开了。

道尔顿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不一样,他在演讲方面很少取得成功。他带有粗俗的乡村口音,生硬的表达方式少有魅力,因此无法以演讲谋生,只能靠辅导和教学维持生活,同时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科学兴趣上。(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结婚时,他总是冷淡地回答:“我没有时间,我的头脑全是三角形、化学过程和电学实验,哪有时间去想其他事情。”)

他是贵格会教徒,严格遵守穿着简单的宗教习惯,这也许和他的色盲症有关,他只能选暗色服装。

道尔顿毅力非凡,做事有条不紊,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从1787年起写气象日记,毕生坚持,他对气体的研究作出了好几项贡献,他第一次对原子理论作出了清晰的叙述,这一切都是为了坚持不懈地钻研自然奥秘。

到18世纪末,空气的本质和它的组成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道尔顿对此极感兴趣。就在他一生的日常散步中,他就作了几乎200000次气象观察,最后一次是在他78岁去世的那天。可以说,对气象的研究导致他涉及气体及其组成的研究。

空气大体上是由氧、氮和水蒸气组成的,这已经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一混合物有时很难分离呢?为什么更重的气体氮,不沉在容器的底部,或同样,沉在大气更低的区域呢?道尔顿用一个简单的自制装置,称量了组成空气的不同元素,得出了重要结论。

道尔顿发现,气体混合物的重量等同于各个成分单独测量时重量之和。他这样解释:

“当分别标记为A和B的两种弹性流体(气体)混合在一起时,它们的粒子相互间没有排斥力;A粒子之间互相排斥,但不排斥B粒子。因此,作用于任一粒子上的压力或总重,完全来自与它相同的粒子。”

这就是所谓的道尔顿分压定律(1801年发表),这一说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的思想:混合物中的不同气体相互不受影响。或者: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强是每种气体单独存在时的压强之和。道尔顿当然知道波义耳对气体的工作,这一新的信息显然更明确地指向这样的想法:气体是由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

但是他继续往下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质——不只是气体——都是由这样的粒子组成的呢?普鲁斯特(Joseph Louis Proust,1754—1826)在1788年曾经指出,物质往往以整的单元组合。也就是说,化合物能够以4:3或者以8:1的比例结合。但是,化学反应却不会按,比如,8.673克氧和1.17克氢的比例进行。一种方式可以解释这一所谓的定比定律,就是假设每种元素都是由微粒组成,为了尊重德谟克利特,道尔顿把这种微粒称为“原子”。(这个名称有点混淆,因为我们现在知道,道尔顿当然不会知道,原子并不真是“不可分的”。它们也是由看似不可分的更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正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许多科学家宁可把道尔顿的原子称为“化学原子”。)道尔顿还建议,不同化学物质的原子是不一样的,某些早期原子论者也有这样的看法。但是并不像德谟克利特认为的那样,不同物质的原子只是形状上的差别。道尔顿注意到,它们的差别在于重量,他还确定了一个事实,即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重量。

Dalton's 1808 symbols and formulae Hydrogen Soda Ammonia Nitrogen Pot AshOlefiant Carbon Oxygen Carbonic Oxide Sulphur Copper Carbonic Acid Phosphoruslead Alumina Water Sulphuric Acid.

道尔顿给每一个元素设计了一个新符号,按原子量的上升次序排列,原子量是他自己根据以氢原子的原子量为1的概念计算的。

1803年9月,道尔顿以氢的重量为1作为基础,其他所有元素都是这个重量的倍数,提出第一份原子量表。后来,他又对此表进行扩充,使之包括21个元素。

由于道尔顿的工作,化学家开始认识到存在不同类型的原子,任何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是相似的,具有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不同的特殊性质和相对重量。

道尔顿进一步论证道,看来,两个元素可以化合成不止一种化合物。例如,碳和氧可以化合成今天我们所谓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化合成二氧化碳。但是,它们是以不同的比例化合,却仍然是整数(按重量,二氧化碳是3:4)。道尔顿猜测,一氧化碳也许正好是一个碳粒子与一个氧粒子化合(四个碳粒子的重量等于三个氧粒子的重量)。他估计,二氧化碳则是一个碳粒子与两个氧粒子结合(这个假说后来得到了验证)。这就是所谓的倍比定律,道尔顿于1804年发表。一位名叫希金斯(William Higgins,1763—1825)的科学家在1789年曾提出过这一思想,但是没有实验证据,直到道尔顿的出现。道尔顿的许多同事对这一定律感到兴奋,因为它使原子理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道尔顿敢于提出这一想法,是因为他注意到当元素组成化合物时,一种元素的一个或多个原子与来自另一元素的一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一份化合物。例如,一份水总是由一份氧和两份氢组合而成。一份水的重量与两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的重量相等。道尔顿测试了几十种化合物,总是得到同样的结果。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有可能解释各种元素是怎样形成化合物的。他说,原子集合在一起组成其他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它们总是一个与一个,或者一个与两个或更多个,以整数的,而不是分离的方式化合——形成其他物质。

1808年,在《化学哲学新体系》(New System of Chemical Philosophy)一书中,道尔顿发表了这一思想。他声称,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元,每种化学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定重量。

他写道:

“物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或者三种状态,即所谓的弹性流体(即气体)、液体和固体,这已得到哲学化学家的注意。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水,水作为一种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有这三种状态。我们认为,水蒸气是一种完全的弹性流体,水是完全的液体,而冰则是完全的固体。不言而喻,这些观察已经导致这一普遍被接受的结论,即:所有大小可感知的物体,不论是液体还是固体,都是由大量极小的粒子组成的,或者是被一种吸引力束缚在一起的原子所组成,吸引力的强弱视环境而定。……”

他继续解释,化学分解和合成只不过是这些粒子的重新组合——把它们相互分开,或者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正如拉瓦锡所说,在这一过程中,物质从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道尔顿宣称:“我们可以产生的所有变化,仅仅在于把处于凝聚或者结合状态的粒子分开,以及把以前分开的再结合在一起。”这些见解就是今天仍然有效。

道尔顿的原子论正是在别人失败之处取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提供了一种能够作出明确预言的模型。当然,他的理论中有些内容后来被抛弃了,但是,其核心内容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每个原子都有特定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保持不变。

沿着这条路,道尔顿还引出了其他一些发现。他第一个发表这一结论:当一种气体与另一种气体在同样的温度下被加热至同一温度时,它们的膨胀率相等。他在1794年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描述了色盲。

1833年,道尔顿的仰慕者和朋友们共同出资为道尔顿建立一座雕像。雕像坐落在曼彻斯特皇家研究所的前面。一些享有盛誉的学会给他荣誉,包括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科学院。1832年,当他获得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时,有幸晋见了英国国王。当时仪式上唯一的问题是要求他必须穿上宫廷服装,还要佩带一把剑,而这就直接违背了他所信奉的宗教的和平主义原则。但是最终他和英国的显贵人士达成了妥协,他可以穿牛津的外套,至于佩剑问题则不必强求。他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牛津的外套是鲜红色的——仍然与贵格会的习俗相违背。但是在这位色盲科学家看来,外套是灰色的。

道尔顿1844年去世,由于在原子理论和气体行为方面的工作,他受到了人们高度尊重。出殡那天,四万多人排列在街道两旁为他送行,他们再也不能作为学生进入他的课堂了。在道尔顿的一生中,他所取得的成就为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的伟大进展提供了准备。足够幸运的是,他看到了人们对他贡献的认可。

热点内容
兰山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5 00:33:48 浏览:173
新登地理 发布:2025-07-14 23:28:29 浏览:368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发布:2025-07-14 23:01:45 浏览:454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