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碳
微生物量碳(MBC) 是土壤中易于利用的养分库及有机物分解和N 矿化的动力,与土壤回中的答C、N、P、S 等养分循环密切相关,其变化可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土壤的污染程度。氯仿熏蒸过土壤后,土壤微生物细胞破裂后永恒硫酸钾浸提出的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贰』 生物碳中的什么可为微生物的生理过程提供原料
生境中的碳循环
生境中的碳循环是生物圈总循环的基础,异养的大生物和微生物都参与循环,但微生物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在好氧条件下,大生物和微生物都能分解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多聚物(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但微生物是唯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分解的。微生物能使非常丰富的生物多聚物得到分解,腐殖质、蜡和许多人造化合物只有微生物才能分解。
碳的循环转化中除了最重要的CO2外,还有CO、烃类物质等。藻类能产生少量的CO并释放到大气中,而一些异养和自养的微生物能固定CO作为碳源(如氧化碳细菌)。烃类物质(如甲烷)可由微生物活动产生,也可被甲烷氧化细菌所利用(图ll—1)。大气CO2浓度的持续提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
『叁』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能起哪些特殊作用
生境中的碳循环是生物圈总循环的基础,异养的大生物和微生物都参与循环,但微生物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在好氧条件下,大生物和微生物都能分解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多聚物(淀粉,果胶,蛋白质等),但微生物是唯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分解的。微生物能使非常丰富的生物多聚物得到分解,腐殖质、蜡和许多人造化合物只有微生物才能分解。
碳的循环转化中除了最重要的CO2外,还有CO、烃类物质等。藻类能产生少量的CO并释放到大气中,而一些异养和自养的微生物能固定CO作为碳源(如氧化碳细菌)。烃类物质(如甲烷)可由微生物活动产生,也可被甲烷氧化细菌所利用。大气CO2浓度的持续提高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
『肆』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有什么区别吗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有什么区别
土壤微生物碳属于土壤有机碳吗那是从属关系
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引起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球最大的沉积岛,其土壤发育时间短,本底较为均一,碳循环的差异主要是由人类不同的利用方式所引起。
有机质其实就是有机物,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碳组成,但是不同有机质的含碳量是不同的,转换系数为1.724,该值是大部分有机质与有机碳转化的一个平均值。通常我们实验测得的是有机碳,然后乘以1.724就是有机质罗。
『伍』 土壤微生物量碳是什么意思
氯仿熏蒸过土壤后,土壤微生物细胞破裂后永恒硫酸钾浸提出的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陆』 概述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能加快碳循环的速度,有利于碳循环的快速进行,,,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并转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或者转化成碳酸盐释放到土壤中被植物利用。
『柒』 微生物碳氮比
因为N在细菌体内主要是合成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C主要是作为能量物质,时刻要消耗,
『捌』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什么意思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什么意思
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微生物量碳(MBC) 是土壤中易于利用的养分库及有机物分解和N 矿化的动力,与土壤中的C、N、P、S 等养分循环密切相关,其变化可反映土壤耕作制度和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土壤的污染程度。氯仿熏蒸过土壤后,土壤微生物细胞破裂后永恒硫酸钾浸提出的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玖』 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之间有什么换算关系吗
微生抄物熵(微生物碳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是评价土壤有机碳动态和质量的有效指标. 土壤有机碳仪测定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用溶液浸提的有机碳量表示;微生物生物量碳用氯仿熏蒸浸提方法测定,其计算公式为: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熏蒸土壤-未熏蒸土壤)/0.38;微生物熵=微生物碳/土壤有机碳
『拾』 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浓度对应关系
药典法规与TOC分析技术
回溯至世纪80年代末,TOC分析作为一种在线水质监控技术已经在半导体超纯水制备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当时的制药用水质量控制领域,广大制药用水质量控制工作者才刚刚开始意识到大部分检测技术手段早已落后不堪,甚至有一部分沿用20世纪50年代的方法,这些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不仅工作强度大、结果稳定性差,而且极易受到取样容器、取样过程、周围环境、样品等待和人为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制药法定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制药用水制备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需求。因此,从1989年开始,美国药典(USP)和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考虑采用总有机碳TOC和电导率检测方法替代原来的制药用水湿法化学检测方法。在当时的制药用水设备制造领域,TOC和电导率分析仪器已经开始被制药用水设备制造商用于水纯化设备性能的监控。
USP经过近8年的激烈讨论与漫长的实践论证过程,于1996年11月在USP 23的增补条款第五条中官方公布:TOC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纯化水和注射用水中有机杂质的监测和控制,对于纯化水和注射用水中的有机物监测,TOC检测和总不稳定性氧化物检测二者可以任选其一。随着1998年5月USP<643>总有机碳检测章节的公布实施,TOC检测成为USP用于制药用水(含纯化水和注射用水)质量控制的强制检测项,同时取消总不稳定性氧化物检测。
伴随着USP发起的全球药典法规“一致化”倡议,欧洲药典EP和中国药典也分别在2000年和2010年针对制药行业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提出了TOC的检测要求,同时,这些药典法规也详细规定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TOC检测的检测极限值以及对TOC分析仪器的最低要求。对于制药用水质量控制,日本药典JP也于2007年在USP制药用水专家委员会的帮助下完成了制药用水质量控制改革,JP在其《制药用水综述》章节中规定,参照USP <643> 总有机碳检测章节规定的TOC检测方法,对制药用水进行TOC检测,同时JP推荐对于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TOC检测采用更低的TOC检测极限值:在线TOC测量的极限值为300 ppbC,离线TOC测量的极限值为400 ppbC。各国最新版药典对制药用水的TOC检测要求见表1。
各国最新版药典对制药用水的TOC检测要求
TOC和微生物检测
制药用水的TOC检测项目用于检测制药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而有机物含量与微生物污染水平息息相关,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产品损失,因此微生物检测项是现代制药行业中最普遍、要求最为严格的检测项目之一。由于有机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人们很自然联想到如下这些问题:对于注射用水质量控制,TOC检测是否可以代替微生物检测?TOC和微生物含量之间是否有固定的对应关系?500ppbC的TOC检测极限值所对应的微生物活性水平是多少?
我们对于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如下假设:水中的微生物密度为1 g/cm3,微生物的平均含碳量为10%,微生物为球形微生物并且半径为5 μm。那么:
微生物体积 = (4/3)πr3 = 5.2 × 10-10 cm3,
微生物中的含碳量 = 微生物体积×微生物密度×微生物的平均含碳量 = 5.2×10-11 g C,
1 ppbC TOC = 10 × 10-9 g C/ml,
1 ppbC TOC中的微生物数量 = 10 × 10-9 g C/ml ÷5.2×10-11 g C ≈ 19 /ml,
500 ppbC TOC中的微生物数量 ≈ 10000 /ml。
如果我们进行另外一种假设:水中的微生物密度为1g/cm3,微生物的平均含碳量为10%,微生物为球形微生物并且半径为0.5 μm。那么:
微生物体积 = (4/3)πr3 = 5.2 × 10-13 cm3
微生物中的含碳量 = 微生物体积X微生物密度X微生物的平均含碳量 = 5.2×10-14 g C
1 ppbC TOC = 10 × 10-9 g C/ml
1 ppbC TOC中的微生物数量 = 10 × 10-9 g C/ml÷5.2×10-11 g C ≈ 19000 /ml
500 ppbC TOC中的微生物数量 ≈ 10000000 /ml
通过上面两个简单的理想计算模型,我们很容易发现500 ppbC 的TOC浓度对于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大小则意味着不同的微生物含量,因此TOC浓度检测不能替代微生物检测。另外,TOC和微生物之间也不存在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