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考地理通下载

高考地理通下载

发布时间: 2021-07-30 20:31:56

❶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2013高三地理笔记 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自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然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
地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理差异性表现: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导致各自然要素不同;
l 在我国,地貌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
l 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我国 地貌:表现: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成因:地质作用)
自然 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要素气温:表现 (成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的 2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成因:由于地貌的影响)

可以参考这里
http://wenku..com/view/5fbe010c79563c1ec5da7109.html

❷ 求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

考点26世界地理概况
[预习设计]
一、 地球表面
(一)陆地
1、 大陆
(1)概念:面积广大的陆地
(2)六块大陆:全部在北半球的有大陆、大陆;跨南北半球的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全部在南半球的有大陆、南极大陆。
2、大洲
(1)概念:大陆和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
(2)七大洲:全部在北半球的有 洲、北美洲;跨南北半球的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有 。
3、陆地地形
(1)山地: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2)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平坦,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3)平原:海拔在米以下,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4)丘陵:海拔在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5)盆地:海拔高低不定,中间低,四周高。
4、七大洲地形特征
(1)地形单一的有南极洲,以为主;非洲以为主;欧洲以为主。
(2)地形分为三部分的有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其中南北美洲:西部为,中部,东部;澳大利亚大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3)地形复杂的为洲,以为主,中间高,四周低。
(二)海洋
1、四大洋
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跨南北半球的有 、 和
;跨东西半球的有太平洋、大西洋和 。
2、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深度不超过 米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
大洋底部:大洋的主体部分,包括海沟、洋盆和海岭。
(三)地形的变化
1、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洋扩张, 洋收缩。
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分为大板块(2)板块在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交界处比较活跃。
2、变化的原因:内外力的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是,表现形式为、岩浆活动和。对地形的影响是使地表崎岖不平。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
。对地形的影响使地表趋于。
二、 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一)世界气温
1、变化
日变化: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年变化: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月,海洋为月,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月,海洋为月,南半球正好相反。
2、影响因素:、、地势和等。
3、分布
(1)从低纬向递减(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3)高原山地气温较,平原盆地叫。
(4)同一纬度海洋有流过的海区温度较高。
(二)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
(1)低压带:气温高,气流上升副热带高压带:气流下沉副极地低压带:暖气流上升
极地高压带:气温低,气流
(2)以上气压带中,和是热力原因形成,和是动力原因形成
2、风带
信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其中北半球风向为,南半球为。
盛行西风带:由吹向,其中北半球风向为,南半球为。
极地东风带:由吹向,其中北半球风向为,南半球为。
(三)世界降水
1、降水条件:
(1)空气水汽饱和时气温继续,(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地区分布
(1)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较,大陆西岸降水较。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3、季节分布
全年多雨区:如
全年少雨区:如、
夏季多雨区:、、、等
冬季多雨区:
常年湿润区:
三、世界自然资源
(一)可再生资源
1、土地资源
(1)按土地利用情况分类:耕地、 、草地和建筑用地
(2)分布:耕地在温带湿润的 地区;林地分布在 带和 带;草地分布在 草原带和 草原带。
(3)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2、水资源
(1)概念:通常是指陆地上能够被人类利用的 资源。
(2)分布: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比较。
(3)危机原因:①和地区分布不均匀
②人对水体的和③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增多
(4)保护途径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②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③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④用最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
3、森林资源
(1)价值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环境价值: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破坏
表现:大面积森林被砍伐
危害: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地
(3)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植树造林
(二)非可再生资源
1、分类 黑色金属矿:铁、铬、锰
金属矿产 有色金属矿:除了黑色金属以外所有金属
非金属矿: 煤、石油、磷等
2、 主要矿种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等
煤矿:中国、美国、
石油: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等
3、存在问题:
(三)能源资源
1、常规能源:
2、新能源
(1)核能的特点:能量 ,燃料运输量 ,地区适应性 我国广东
核电站、浙江核电站
(2)太阳能的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
(3)风能的分布:风力较强的 和 地区;利用:风力发电
(4)生物能:沼气。
四、世界居民和地区
1、人口
分布 三大稠密区:亚洲 和 、 和北美洲
2、 人种:三大人种及其分布
3、政区:国家数量180多个;分类: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国家和 国家
4、领土: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 和 的统称。
5、世界分区
依据:地理位置、 和 地理特征
分区:(13个)

课课练(26)
1、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2、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N,12E)建成。据此回答
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2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
C2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4、 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俄罗斯、印尼、加拿大、瑞典、刚果、芬兰、巴西等;主要进口国是美国、日本、中国和西欧诸国。据此判断该物质属于
A石油资源B铁矿资源C森林资源D水力资源
读经纬线简示图,其中X位于大陆东海岸,Y地位于大陆西海岸,判断两题

5、 X—Y线位于
A北半球亚欧大陆西岸B南半球大西洋两岸
C北半球太平洋两岸D南半球印度洋两岸
6、 当Y地在一年中夜最长的时期
AX地正处于多雨季节BY地正处于多雨季节
CX地水稻播种季节 DY地小麦收获季节
7、 图示岛屿所属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8、 该岛的气候特点与日本相比较,共同点是
A具有明显的海洋性B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
C降水季节变化明显D雨热同期
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立海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沿1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两题

10关于A、D两山脉和B、E两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以东多峡湾地形 BB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向东流
CD山脉所在地是冬季滑雪胜地 DE海沿岸多为海洋性气候
11关于C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同纬度的西经120附近也有广阔平原
B该平原土壤肥沃,河流稀少,并且有较长的结冰期
C该平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由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大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2、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3、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BCD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B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
15、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16、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7、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回答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18、下图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回答图中ACE三处附近的气候类型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赤道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9、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a受暖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为盆地地形,b地为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地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地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20、下图与剖面图中b、g两地气候对应的点是

A②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下面是地球仪上的一段经线,其中A点以北是海洋,E点以南是陆地,B与C、D与E之间为海域,A与B、C与D之间为陆地 ,回答以下3题

21、当我国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E地
A阴雨绵绵 B炎热干燥 C寒冷多雨 D高温多雨
22、AB段区域
A地表平坦多湖泊 B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C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D河流流程短且水能丰富
23、BC段海域
A是世界著名石油产区 B以石质海岸为主 C海水盐度较低 D通过海峡和运河沟通两大洋
24、下图是非洲局部地区图和2006年埃及轮船失事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局图1信息可知,该地区的自然带呈现出明显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 图2中A国城市分布特点,
影响该特点形成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3) 旅游业是A国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试分析该国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4) 读图2,埃及失事客轮上的绝大多数乘客是到B国打工的埃及人,分析其主要原因。

25、读“两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流经两地区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以及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

(1)甲乙两图所示的主要地区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3)比较甲乙两图中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5) 简述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
能源优势及其形成条件。

经典回顾
右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
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预习设计]
一(一)亚欧北美澳大利亚欧南极500200500冰雪高原高原平原山地平原高原亚高原山地
(二)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200
(三)大西 太平六稳定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华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平坦
二(一)午后2点日出前后7812纬度海陆洋流
高纬低高暖流
(二)赤道下沉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东北风东南风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西南风西北风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东北风东南风
(三)降低多少多少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三(一)林地 平原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热带 温带 淡水 充足 人口 水资源 污染浪费
(二)俄罗斯中东俄罗斯滥采滥挖浪费严重破坏环境
(三)煤 石油 天然气 风能 巨大 小 强 大亚湾 秦山 沿海 内陆高原荒漠
四 东部 南部 欧洲 东北部 发达 发展中 陆地 领海 领水 领空 自然 人文(略)
课课练(26)
1B 2A 3B 4C 5C 6B 7B 8A 9C 10C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A 19B 20D 21B 21D 23C
24、(1)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地势较为平坦
(2)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口的河口三角洲地带水源
(3)该国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和沙漠奇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位于地中海沿岸,交通便利;靠近经济发达的欧洲,市场广阔。
(4)埃及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沙特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沙特石油资源丰富,产油多,就业机会多;该国与沙特具有地缘优势以及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似的优势,吸引众多的埃及劳动力。
25、(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依据:跨经纬度较大;两图等高线都呈闭合状,且四周高,中间低;两盆地中都有外流河流经。
(2)甲图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乙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相同: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还有小部分地下水补给。不同:乙图中河流在春夏季节有冰雪融水补给。这是因为长江源头地区流经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在春夏季节气温较高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4)水能 形成条件:河流干支流长,流域广,降水多,水量丰富;盆地边缘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经典回顾 B

❸ 高考政治通的VIP与高考地理通VIP想通吗

是可以的,因为的话你可以通过这两门课程,然后的话就可以想通了。

❹ 求高考地理知识要点(txt.格式)

地理公式大全

地理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15、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6、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7.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0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21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 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22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 R为某日日期, (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 (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 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 思维力 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
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什么是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25.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6.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❺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自己可以做个地图把各个知识点都聚集到地图上,记住关键的东西。比如:气候类型和植被带的分布规律等等,地理只要把地图搞懂就基本OK了!

热点内容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
天策老师 发布:2025-07-14 08:46:39 浏览:801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