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历史
Ⅰ 娄星区的历史沿革
娄星区古属荆州地域。
战国时期属楚。
秦代属湘南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连道。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属湘乡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属衡山县。
唐武德一百年(公元622年)复属湘乡县,直至民国时期隶属不变。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
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
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
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
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连道并入湘乡县,唐五代前,湘乡县曾划分15乡85里,娄星境内属常安乡。五代后有割并。宋熙宁五年(1073年)划常安、长乐二乡之半共8道新置的安化县后,湘乡县地实为12乡、3坊、46里,境内仍为常宁乡。元、明承旧制。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896年)循区孺都,湘乡县分乡12个,下编都44个,坊3个,常安乡析置为常安、神童两乡,境内为神童乡,统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等4个都。都下分区、区下分牌。分别由都总、区总、牌头等地方官员行使管理职权。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0年)湘乡县按习惯2011的政区分野将全县分2011、中、首三里,境内属2011里、辖4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神童乡改为神童镇,区划未变。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年并乡划区,湘乡划并为10个区,境内为第九区,都制辖置仍旧,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至1949年,境内区划从废都制乡,撤区并乡,施行保甲制,分为丰乐、云下、乐善、延福4乡。1949年8月13日,湘乡县城解放,9月1日成立湘乡县人民政府,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湘乡县划为11个区、47个乡、1个镇、保甲沿用旧制,境内仍为第九区,辖丰乐、云下、延福、乐善4个乡和娄底镇。1950年6月,湘乡县第二次划乡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湘乡县分设11个区,308个乡、7个镇,2156个村,娄底为第九区。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1951年8月18日,将娄底第九区划属新置的蓝田县管辖。
1952年3月,蓝田县析大区置小区,析大乡置小乡。娄底第九区31个乡、1个镇,229个村析置小区4个,小乡120个,镇2个,全部或部分属今区行政区域的为90个乡,2个镇。4个区为:八区渡头塘区;九区娄底区;十区小碧区;十一区万宝区;十二区水洞底区。娄底镇属九区,磨石镇属十一区。1953年,调整乡镇体制,小乡并大乡,区以次第更名属娄底或部分属娄底(今区划)的为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共并乡57个,镇1个。
1954年4月,区人民政府改名“区公所”,乡镇人民政府改名为“乡、镇人民委员会”。
1956年,湘乡县十字乡的一部分和岩江乡木山村共85户,涧山乡9户分别划入境内的杉山、小碧、西阳乡、杉山乡的41户划归湘乡县涧山乡。6月,涟源县撤区并乡,施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撤销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将境内所属57个乡,1个镇,析为娄底乡,杉山乡、西阳乡、小碧乡、新庄乡、增加乡、磨石乡、万宝乡、茶园乡、红土乡、明境乡、印溪乡等12个乡,建立17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1月,设立娄底街道,辖8个乡,共131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另将属区域的增加乡、印溪乡、明镜乡、红土乡分别划给桥头河街道和杨家滩街道。
1958年9月,撤销娄底街道和所属乡及高级农业合作社。在原区域内,建立乡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个,生产大队61个、即娄底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21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22个生产大队。娄星区域生产大队后调整为73个。
1960年2月3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从涟源县析出娄底人民公社24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水洞底人民公社5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6个生产大队,渡头塘人民公社13个生产大队,共66个生产大队新置娄底市,娄底市重新析为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7个人民公社即为冠曹、小碧、明镜、三元、恩口、茅塘、斗笠山等公社。1961年,政区由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调整为14个人民公社、218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14个人民公社为茅塘、大科、百亩、石井、恩口、小碧、犁头、西阳、增加、渡头塘、明镜、斗笠山、双江、杉山等。1962年10月26日,撤销娄底市,境内仍旧属涟源县管辖。涟源县增设娄底区,渡头塘区和娄底镇。境内调整为1个镇、9个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娄底区辖9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娄底镇辖13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1968年9月,区公所改名为区革命领导小组,社、镇管理委员会改名为社、镇革命委员会。10月撤销娄底区。人民公社进行合并,娄底镇未变。1969年11月,涟源县恢复娄底区建制。娄底镇辖属不变。
1980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将娄底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娄底区所属西阳人民公社的方石、水洋、杉山公社的民福、东风、百亩公社的思塘等5个生产大队划归娄底市。市行政区划为2个人民公社,3个街道,37个生产大队,373个生产队,19个社区,267个居民小组。
1983年3月26日,国务院发文将娄底市划入湘潭市,改名娄底区(县级,未实施)。7月13日,又从湘潭划出恢复原建制。
1984年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公社体制,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同年7月11日,将涟源县娄底区所属8个乡划归娄底市,娄底市城郊扩为10个乡、200个村,2151个村民小组。1986年1月28日,撤销杉山乡,建立杉山镇,将由花山街道托管的恩口、花垣、杉山3个社区移交杉山镇。1989年,全市9个乡、1个镇、3个街道、200个村,2140个村民小组,31个居民委员会、463个居民小组。
2000年,娄星区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
2003年4月,将娄星区西阳镇及涟滨乡、杉山镇的7个村和花山街道、黄泥塘街道的2个社区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这次调整的范围是:将原属娄星区管辖的西阳镇全部,涟滨乡的仙人桥、民福、茅塘3个村,杉山镇的高车、太保、澄清、九仑4个村,花山街道的南石社区以及黄泥塘街道的仙人阁社区划入开发区,委托开发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2003年,撤销大科乡、涟滨乡、西阳镇,将撤销的2乡1镇与杉山镇划出的4个村设立大科、涟滨、大埠桥3个街道。原有的花山、乐坪、黄泥塘、长青4个街道也相应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调整原有社区,组建社区,调整后娄星区共有52个社区。
2004年,辖4个乡、3个镇、7个街道,共162个村,53个社区,其中涟滨、大埠桥2个街道共7个村14个社区,由市政府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Ⅱ 历史上娄底有没有发生过地震
7.19娄底地震是指2016年7月19日22 时44分,湖南娄底市涟源市(北纬27.68度,东经111.86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Ⅲ 娄底以前不是涟源市的一个镇吗怎么湘乡市的人说娄底是从湘乡市分出来的
娄底是涟源的一个镇是历史也是事实,你们知道娄底最大的企业为什么叫涟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因为那时的娄底镇属于涟源市管辖,后因为涟钢的发展,娄底后发赶超,涟源的地位随之变化
Ⅳ 娄底的介绍
娄底市 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全市东西宽160公里, 南北长102公里。娄底以汉族为多,有苗、土家、侗、回等少数民族。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娄星区、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市政府驻娄星区湘中大道,距长沙112千米。娄底市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雪峰山斜亘西北,衡山余脉逶迤东南边境,龙山盘踞南部。新化县大熊山西侧九龙池海拔1622米,为境内最高峰。涟水向东注入湘江,资水向北汇入洞庭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矿产有煤、锑、锰等,冷水江市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沪昆铁路和洛湛铁路在此交汇成为湖南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娄底是“3+5”长株潭城市群之一,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五区十八片”的一部分。此外娄底还先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十大宜居城市、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全省十佳县市区等荣誉称号,1320国道和207国道分别经过双峰、涟源。资水可常年通航,涟水经湘江入长江。纪念地和名胜古迹有天华亭、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罗盛教烈士故居及纪念馆,波月洞、北塔、黄巢山、湄江等。2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长沙至新晃段开通运营,娄底南站正式运营,标志着本市进入高铁时代。
Ⅳ 娄底与涟源有什么历史
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行政区域置双峰县、蓝田县(7月更名涟源县)。11月,两县划属邵阳专区。同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划是新化县管辖。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江市。
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邵阳地区析置涟源、邵阳两个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同年11月,成立涟源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改称涟源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冷水江市,改设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娄底撤地设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为娄星区。所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新化县行政区划不变。
--------------------------------
简单的说,以前娄底曾经是属于涟源的一个镇,后来变成地级市反过来管涟源这个县级市
Ⅵ “娄底"为什么叫“娄底”,你知道吗
娄底为什么叫娄底?首先要解决它是汉语还是南方民族语(即黔台语)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它不是汉语地名,但没有证据,不好立论,也不好宣扬。
如果是南方民族语言,“娄”就有可能是“雒”(太阳鸟)的谐音,“娄底”很有可能就是“雒帝”,即属于“太阳鸟图腾”的氏族,与“神农炎帝”同属于“太阳鸟图腾”的氏族,因此,“娄底”也就可能是“炎帝之都”之意,至于是什么时候的“炎帝之都”?就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了。我这想法太大胆,一直都不敢说。只算是为你在传统思维之外,再提供一点另类思维。
王先胜先生是我很敬佩的敢于创新的学者之一,他说神农与炎帝有区别,这个问题许多老前辈都有研究,我也曾反复思考过。但我最后的看法是:神农与炎帝既是没有区别,又有所差异的。就象是我们称清朝的皇帝都叫清帝,但也可以省略为“康熙帝”、“乾隆帝”的。我这是从考古发现中分析出来的。按南方民族的语法,“神农”即“农神”的倒装语。据目前所知,农耕文化可能起始于湖南省道县的玉蟾岩时期,距今约有一万五千年到两万年历史。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语言还很幼稚,当然只有“神农”而没有“炎帝”。但到了八千年左右的湖南省黔中地区的“高庙文化”时期,经历过许多代“神农氏”的艰苦经营之后,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高庙文化”出土的各种纹饰符号来看,出现了很多火焰纹、太阳纹符号,还出土了象征“象耕鸟耘”的原始农耕特征的“神农炎帝”和戴三尖火焰冠的“火神祝融”等各种神灵的符号。因此,这时候的“神农”应该已进化成为“神农炎帝”,而不能单纯地称之为“神农”了。
Ⅶ 娄底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娄底位于湖南中部,山青水秀,被誉为湘中明珠,这里人杰地灵,曾出过不少名人大家,清代大儒曾国藩,革命家蔡和森,世界著名医学家李振翩等,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蔡和森(1895~1931),复姓蔡林,字润寰,号泽膺。原名和仙,学名彬,湘乡县永丰(今双峰县永丰镇)人。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清新化县知方团(今荣华乡)人。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
曾昭燏(1909-1964) 中国女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双峰县荷叶镇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建国后,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文管会副主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参与大理南诏国遗址调查和彭山汉墓发掘,主持发掘南唐二陵和沂南画像石墓,著有《博物馆》等多部学术专著。
谢家泽(1911-1993) 中国水文学家,新化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获柏林工科大学凭证工程师学位。1939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水利部水文局局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水文组织中国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曾国藩 (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
Ⅷ 谁来介绍一下娄底,谢了
哇塞,来娄底读大学。。额,蛮佩服的
其实娄底市的空气不错啦,而且绝对不会堵车之类的,是全国8大移民城市之一,娄底的话,嗯,没有好的游乐园游泳场之类的,老实说,和朋友出去俺都不知道去哪好,但是也还不错哦,至少空气不错,植被也还行吧。娱乐场所不多,像电影院,近年才有一个好一点的叫今典,公园也不多像石马娄星广场啊,珠山啊,一些小公园啦,呵呵,总之娄底不大,一下就能摸输了
Ⅸ 湖南娄底出了些多少名人!
娄底名人 蔡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湖南双峰人
蔡和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湖南双峰人
欧阳凇 中组部副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湖南双峰人
熊清泉湖南省委书记、书画家湖南双峰人
肖志恒广东省委秘书长湖南新化人
龚佳禾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湖南新化人
罗和秋湖南省人事厅副厅长、巡视员湖南涟源人
易炼红中共岳阳市委书记湖南涟源人
谭谈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涟源人
吴奇修湖南省粮食局局长湖南涟源人
傅国良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湖南涟源人
禹奇才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州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副省长湖南双峰人
陈芸田湖南省人大副主任湖南双峰人
方鼎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新化人
钟林重工业部副部长湖南双峰人
曾宪植全国妇联副主席湖南双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副省长湖南双峰人
刘淑金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新化人
李聚奎上将、石油工业部部长湖南涟源人
邹庚壬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湖南新化人
龚谷成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湖南新化人
毛国斌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湖南涟源人
刘化锦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院长、少将湖南新化人
邹志美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湖南新化人
陈秉臣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舟山基地司令员、少将湖南双峰人
陆绍庭海军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湖南新化人
段达球总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湖南新化人
贺贤书海南军区政治委员、少将湖南双峰人
曾求腾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湖南涟源人
曾家修解放军206医院病理科主任、少将湖南新化人
谢玉久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少将湖南涟源人
袁朴二级上将湖南新化人
毛炳文 中将 湖南涟源人
宋希濂中将 湖南双峰人
方鼎英中将湖南新化人
李文中将湖南新化人
陈正湘中将湖南新化人
罗云少将湖南涟源人
姜齐贤少将湖南娄底人
匡斌少将湖南双峰人
张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涟源人
邓起东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昭伦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刘筠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刘耕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苏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涟源人
余彭年彭年实业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周建和庄胜集团总裁湖南双峰人
伍跃时长沙新大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湖南新化人
邱则有长沙巨星轻质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娄底人
陈响莲娄底响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湖南冷水江人
刘晓剑长沙圣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业集团总经理湖南涟源人
陈德勋深圳市恒立清洁公司董事长湖南双峰人
颜光美中山大学副校长湖南娄底人
李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湖南涟源人
刘海藩中央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家湖南涟源人
禹奇才广州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朱坚真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湖南双峰人
王继平湘潭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王灿芝女航空教育家湖南双峰人
李亭植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湖南双峰人
成仿吾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湖南新化人
湘女歌唱家湖南娄底人
谌蓉歌唱家湖南冷水江人
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冷水江人
颜家龙书画家湖南涟源人
谢禹尧“烙画怪才”湖南娄底人
廖志理作家湖南涟源人
萧育轩作家湖南涟源人
杨衡钟(弘征)湖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湖南新化人
彭利铭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涟源人
李普新华社副社长湖南涟源人
蒋牧良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湖南涟源人
曾景初画家湖南双峰人
曹明求国画家(一级美术师)湖南双峰人
欧阳谦叔湖北省歌剧团一级作曲家湖南双峰人
王憨山画家湖南双峰人
罗绍志作家、研究员湖南双峰人
曾昭橘南京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湖南双峰人
康移风画家湖南新化人
杨小燕世界桥牌冠军湖南新化人
伍湘梅举重世界冠军湖南新化人
曾星玲举重世界冠军湖南新化人
王晓天历史学家湖南新化人
梁绍辉历史学家湖南涟源人
王鲁湘清华大学工艺美院教授、美学专家湖南涟源人
周庆元教育学专家湖南娄底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闻工作者湖南涟源人
毛炳汉文学家湖南涟源人
陈旭麓历史学家湖南双峰人
张苏辉湖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委湖南双峰人
宋宜山台湾地区国民党“立法委员”湖南双峰人
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湖南涟源人
谭添三湘菜大师湖南涟源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闻工作者(记者)湖南涟源人
李临庄全国劳动模范湖南涟源人
成希颙航务工程专家湖南娄底人
李振翩细菌病毒学家湖南娄底人
谢定中化工专家湖南冷水江人
朱菱电机设计专家湖南涟源人
廖遇平放疗专家湖南涟源人
潭济才昆虫学专家湖南双峰人
欧阳湘达计算机技术应用专家湖南双峰人
朱怀安核物理专家湖南双峰人
王抗援路工程机械专家湖南双峰人
何觉民小麦栽培与育种专家湖南新化人
周先和化工专家湖南新化人
杨治元地球物理学专家湖南新化人
邬恩九实验核物理学家湖南新化人
张苏辉社会学家湖南双峰人
邹文开社会学家湖南新化人
刘金初社会学家湖南新化人
罗盛教国际主义战士湖南新化人
陈佑甫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等功臣湖南新化人
段振华冠捷科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湖南新化人
李中社会活动家湖南双峰人
禹之谟民主革命先驱湖南双峰人
陈天华中国同盟会书记湖南新化人
王则鸣烈士湖南双峰人
曹仰山红十军团参谋长、烈士湖南双峰人
曾国藩(清)军机大学士湖南双峰人
曾国荃(清)两江总督湖南双峰人
曾纪泽(清)外交官、曾国藩之子湖南双峰人
李续宾(清)安徽巡抚湖南涟源人
游智开(清)广东巡抚湖南新化人
罗泽南清朝将领湖南双峰人
刘蓉湘军将领湖南双峰人
罗泽甫湘军将领湖南双峰人
曾邦哲 国际协会WABSE创始者、系统遗传学奠基人 湖南新化人
现任市长 张硕辅 湖南省望城县人
大连市教育局主任 李特 湖南省双峰县人
Ⅹ 娄底历史人物曾国藩
楼上说错了,曾国藩确实算是娄底人...
我家离国藩故居也没多远,经常经过的...
娄底是个地级市,现在管辖双峰县..而曾国藩老家就在双峰,虽然过去双峰也归湘乡管辖,但网上有些资料就把曾国藩说成湘潭人了...无语了。
如果嫌楼上资料还不全,可以参考这个网址,详尽啊!!
http://ke..com/view/5481.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