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舟山历史文化

舟山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7-30 21:28:27

『壹』 舟山有哪些文化遗产

第一批:
一、民间音乐

舟山锣鼓 定海区

舟山渔民号子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舟山渔歌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舟山佛教音乐 普陀区

二、民间舞蹈

跳蚤会 定海区

马灯舞 定海区

打莲湘 岱山县

三、民间戏剧

布袋木偶戏 定海区

四、民间曲艺

滃州走书 普陀区

五、民间美术

舟山渔民画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临城剪纸 定海区

六、传统手工技艺

渔网结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造船工艺 普陀区

海盐制作工艺 岱山县

七、民俗

祭海 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八、民间文学

舟山鱼类故事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观音传说 普陀区

舟山渔业谚语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第二批:
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
白老龙传说
定海区

2
传灯庵传说
岱山县

3
和尚套传说
嵊泗县

二、民间舞蹈(共计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4
踩旱船
定海区

三、曲艺(共计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5
舟山新闻(唱蓬蓬)
定海区、岱山县

四、民间美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6
舟山船模
定海区

7
舟山贝雕
定海区

8
普陀木雕
普陀区

9
书法木雕艺术
岱山县

五、传统手工技艺(共计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0
舟山海鲜系列传统加工技艺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11
德仁坊老酒酿制技艺
普陀区

12
岱山倭井潭硬糕制作工艺
岱山县

13
岱山鼎和园香干制作工艺
岱山县

14
舟山渔民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岱山县、嵊泗县

15
舟山渔网编织工艺
岱山县

16
普陀山佛茶制作工艺
普陀山管委会

六、民俗(共计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17
桃花会
普陀区

18
潮 魂
岱山县

19
解 床
岱山县

20
观音香会
普陀山管委会

21
普陀山佛事
普陀山管委会

七、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22
舟山船拳
普陀区、岱山县

23
传统儿童游戏
普陀区

『贰』 舟山的特色地方文化

舟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著名四大渔场之一,有着“祖国渔都”之称。舟山的黄鱼、带鱼、石斑鱼、锦绣龙虾及蛎、蛤、虾、蟹,还有淡菜、青蟹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海鲜名品。在饮食方面自然也就以海鲜为特色了,烹饪的主要特点为清蒸、酱渍、盐渍、风干,生吃。主要风味名菜有:白鲞扣本鸡、黄鱼鲞烤肉、大烤目鱼、盐焗基围虾、嵊泗螺酱、葱油海瓜子、烟熏鲳鱼、芹菜炒鳗丝等。世界知名的沈家门渔港更是品尝舟山海鲜的最佳选择。

『叁』 舟山的历史多久

舟山历史相当的久远了,分述如下: 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现今的定海马岙镇就出土有半厚的河姆渡文化层,发现面积近14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群,被誉为"东海第一村". 春秋时,舟山属越国,称"甬东",又喻称"海中洲";秦朝,徐福奉命在东南沿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寻找长生不老药,历尽艰深辛来到烟雾飘涉的舟山群岛,认定境内的岱山岛为“蓬莱仙岛”。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舟山置县,归属明州。自此时起,舟山海上贸易日趋繁荣,历史上曾同度兴起成为外贸的重要商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16世纪中叶,葡萄牙等欧洲殖民主义势力东侵、我国对美洲的海外贸易,以及日本对中国的朝贡贸易,都使舟山当时的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现今普陀区六横镇的双屿港成为亚、非、欧诸国商人云集的繁华商港,长住外商3000余人,成为事实上的“自由港”。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舟山重新开放为外贸口岸,设立负责对外商务海关事务的“红毛馆”,可“增税银万两”,“西欧商船,鹜趋定海”,再次带动了岛上经济的发展。 舟山群岛于1950年5月17日解放,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1953年3月设立舟山专区,下辖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县。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设2区2县,定海区为市政府所在地,普陀区设在舟山本岛东端的著名渔港沈家门。 希望帮的上你哦,呵呵!

『肆』 舟山文化

舟山概况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2区2县。舟山市政府设在临城新区;定海区政府设在定海城区;普陀区政府设在本岛东端著名渔港沈家门镇;岱山县政府设在岱山岛高亭镇;嵊泗县政府设在泗礁岛菜园镇。

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属河姆渡第二文化层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

春秋时,舟山属越,称“甬东”(甬江之东),又喻称“海中洲”。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县,以境内有翁山而命名为“翁山县”。至大历六年(771),因袁晁率起义军占翁山而被撤废县治。北宋熙宁六年(1073)再次设县,更名“昌国县”。元初升县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为县;洪武二十年废昌国县。至清初,先后两度迁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次设县,更名“定海县”,道光时升为“定海直隶厅”。辛亥革命后,恢复定海县建制。民国三十八年(1949)分设定海、翁州两县。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岛解放,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管辖。1953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定海县辖区分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1954年又将原属宁波专区的象山县划入。1958年象山县划归台州专区。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合并成立舟山县。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撤销舟山县,重新设立舟山专区,下辖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县。1964年撤销大衢县,其辖区分别划归岱山、嵊泗2县。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辖2区(定海区、普陀区)2县(岱山县、嵊泗县),实行以市领导区、县新体制。

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辟的二个国家级和二个省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游客量1001.71万人次。耕地总面积1.9万公顷,其中水田1.19万公顷,旱地0.71万公顷。林地总面积5.59万公顷。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

海洋矿产资源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滨海砂矿;二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三是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多金属软泥。东海首先发现并进入商业化开发的是平湖油气田,距岱山岛东南方向302公里,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天然气108亿立方米,凝析油177万吨,轻质原油1078万吨。

著名人物

得天独厚的渔港景资源,孕育了舟山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如底蕴深厚的海洋佛教文化,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浓郁粗犷的海洋民俗文化、瑰丽奇秀的海洋景观文化、闯荡四海的海洋商贸文化、鱼水情深的千岛“双拥”文化等。舟山海洋文化有别于内陆农耕文化,其根在海洋,特色在海洋文化。从历史看,舟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樵山渔海,生息繁衍。定海马岙镇发现的被称为“千岛第一村”的唐家墩遗址群,是舟山群岛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村落,距今约有6000年历史。近年来舟山发展海洋文化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举办国际沙雕节、开发桃花岛武侠文化、发展休闲渔业、举办国际国内运动赛事等等。舟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香港特首董建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人士的故乡。舟山还是我省著名侨乡,据统计有10多万舟山人侨居海外,分布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也是全国去台人员最多的地区之一。许多舟山籍港澳台侨胞和海外人士积极为舟山建设发展作贡献,被授予舟山市荣誉市民称号:舟山舰全体官兵、大森信吾(日本)、董建华、许克勤、方新道、董建成、铃木升(日本)、杨永曼、王福元、王惠成、王惠、性海法师。

『伍』 舟山走书的历史

舟山走书源于定海马岙。约在光绪年间,由安阿小从萧山方向卖唱至定海马岙定居,他所带来的是绍兴莲花落经过改革的曲调,原是一人演唱,连鼓带板自己伴奏。演唱内容一般是传奇故事和戏曲故事。安阿小卖唱至普陀区六横岛,因而在该乡产生过6代说唱该曲种的民间艺人,故又称六横走书。又六横古属翁州,20世纪70年代有人遂将此曲种改名为翁州走书。
二十世纪初,沃阿来迁居六横里岙。沃阿来识文化,因而发展唱大书,有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并传艺给侄子沃阿定,改为二人演唱。一人主唱,另一人伴,没有乐器,只是鼓板,并用口伴随。当时在六横、镇海、郭巨一带演唱流传。
马岙一脉,因没发展,再因镇海、宁波的蛟川和莲花文书兴起,唱腔改革,曲调丰富,加上用乐器伴奏,而马岙滃州走书表演形式简单,曲调不多,不能与其竞争,而趋衰落消失。故而只剩六横一脉。
第三代传人沃阿定住大支,于1974年亡故,现年105岁。共收了五个徒弟。大徒名宝相,早死。二徒弟虞方舟,住六横双塘,于1984年亡故,收徒虞海风,现年46岁,只做伴奏,不演唱。三徒弟虞振飞,住六横仰天,2001年亡故,收徒王凤亚,也是伴奏,六 年前去台湾。四徒弟汪康章,住郭巨,现年65岁,曾收徒陆英,但未传唱滃州走书调。五徒弟刘章成,原是六横蛟头山西人,现住沈家门西大社区。他于1963年二月初六(农历)拜师,也是沃阿定关门徒弟。当时六横文化站干部赵学敏教他拉二胡,同时把滃州走书翻成曲谱,于当年五月初六,正式开始在六横书场,用乐器伴奏,得到观众的好评。
后来因文革破四旧,书场停办,古书不能唱,为照顾老艺人生活,由六横文化站赵学敏帮助沃阿定根据他亲身参加六横1929-1930年暴动的史实,编了《六横暴动案》,作为阶级斗争的教材,下乡唱遍六横、虾峙,一年演唱达194场。文化站又编印了《碧海红心》《女队长》《智取威虎山选段》等有滃州走书曲谱的节目,发至六横各俱乐部。并在五星、双塘、小湖办骨干训练班,1966年夏,赵学敏还在积峙大队礼堂示范演唱《碧海红心》,汪亚萍琵琶伴奏。
文革后,1984年赵学敏创作《风流案》由刘章成、莫美琴演唱,参加市会演获一等奖。2001年赵学敏又创作《把木梳卖给和尚》,由陶根德根椐滃州走书曲调改编,由吴萍儿导演,范翠素主唱,参加省会演,获创作、表演二等奖。这对滃州走书改革作了良好的开端,得到省曲艺家协会的肯定和好评。
但是沃阿定亡故后,因宁波走书的流行,他的徒弟们有的也改唱或夹唱宁波走书,而单独纯唱滃州走书很少,第五代传人都是搞伴奏,也都是做了宁波走书伴奏,真正会唱滃州走书的人只有住郭巨汪康章和住沈家门的刘章成。而且都是老年人了。现录下他俩演唱《八仙请寿》一段传统节目。对这个舟山独有的曲种,应抢救保护、还望有更多文艺工作者加以发展和提高。
关于滃州走书 名称的来由,原沃阿定演唱时没有名称,只叫沃定唱书、方舟唱书、和先再唱书,1962年六横办书场,赵学敏提出叫六横走书,虽然当时沃阿定因暴动失败被捕受刑,致腿骨伤残,只能坐唱,而其学生均是走唱,应定为走书,征得沃阿定认同,上报地区文化局。
文革中期,1971年,地区文化局由军代表陈鹤华主持,组织一批创作人员,准备参加省会演。当时娄瑞怀写了《围海造田》曲艺节目,由赵学敏提供六横走书曲谱,陈鹤华认为六横小地方,名气欠大,要定个有舟山含意的名称,经当时创作人员张明江、管一星、娄瑞怀、赵学敏等人共同讨论,查到《舟山诗抄》里有张苍水、金湜、程世楷等历史人物对舟山写过《滃洲行》《过滃洲》等诗篇,特别是明朝定海人陶恭的《滃洲书院》查得注解为弦歌之地,于是就定名为滃洲走书。
后来地区也曾提出这个舟山独有的走书,还是直接叫舟山走书 。文革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地区调查民间文化时,才正式定名为滃州走书。2001年12月,赵学敏编写的滃州走书《卖木梳》发表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刊物上,到此滃州走书全国有名。

『陆』 舟山的历史变迁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群岛上就有人居住。在舟山群岛西北部的马岙镇原始村落遗址上,原始村民们在海边堆积的99座土墩上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
《史记》载:秦朝徐福在东南沿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上寻长生不老的仙药,引?其中的“蓬莱仙岛”即为舟山境内的岱山岛。据史学家们分析,徐福东渡日本时经过舟山诸岛。
春秋时,舟山属越,称“甬东”(甬江之东),又喻称“海中洲”。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以境内有翁山而命名为“翁山县”。至771年(大历六年),因袁晁率起义军占翁山而被撤废县治。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昌国县”。“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
元初升县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明时因实行海禁,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洪武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至清初,先后两度迁民。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定海县”。康熙题“定海山”扁额。他以为“舟”是动的物体,不太平,不如以“定”为好,“海定则波宁”。于是将原来的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北仑两区)改名为镇海,定海一名专称舟山群岛上的县治,以祈“海波永定”。
1840年7月5日下午2时,对舟山蓄谋已久的英国大举入侵浙江舟山的定海,标志着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5]定海保卫战成为了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舟山人民开始了英勇顽强的抗英斗争,定海三总兵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壮烈殉国。定海分别在鸦片战争的两次沦陷后,清政府和英国议和并以赔款和割让香港作为交换条件,英军至此退出定海。[6]鸦片战争后道光时升为“定海直隶厅”。辛亥革命后,恢复定海县建制。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分设定海、翁州两县。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岛解放,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管辖。 1953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定海县辖区分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 1954年又将原属宁波专区的象山县划入。1958年象山县划归台州专区。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合并成立舟山县。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撤销舟山县,重新设立舟山专区,下辖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县。1964年撤销大衢县,其辖区分别划归岱山、嵊泗2县。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这个滨海的山丘平原地带各墩地上,发现了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群。经初步发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2处,文化层厚60-80厘米,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8处,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考古工作者认为,是舟山先辈最早的集居之地。定海马岙洋坦里,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此出土的夹砂红陶碎片上多数留有稻谷痕迹,专家据此认为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开始大量栽种水稻,是中国水稻东传日本的海上通道。 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辖2区(定海区、普陀区)2县(岱山县、嵊泗县),实行以市领导区、县新体制。 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舟山新区(特区),地位等同于浦东新区。

『柒』 舟山的民俗民风

舟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舟山本岛西北部的马岙原始村落的土墩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成为大陆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舟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历了从“以海为田”到“以海为途”的转变。春秋时舟山被称为“甬东”,属越国。秦隶会稽郡。隋属句章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开始建县(称翁山县)。宋朝称昌国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定海县。虽经明清两度海禁废治达600余年,舟山的文明历史却一直顽强地延续下来。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众多,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
观音传说
扬枝观音 唐朝宰相、名画家阎立本,年轻时画了一幅普陀观音大士画像。画里的观音菩萨,头戴 珠冠,身穿锦袍,酥胸微袒,玉趾全露,右手执扬枝,左手托净瓶……[10]
舟山渔民号子
舟山渔民号子,是舟山群岛船渔工号子的总称,是舟山各岛渔民、船工世代相传的海洋民间口头音乐,它与渔船、运输船作业和渔(船)民在海上和岸上劳动时息息相伴,是浙江省乃至国内的代表性民间劳动号子之一。
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以锣、鼓、钹及锁呐为基调,间以丝竹,音响宏壮,旋律急荡奔放,气氛极为热烈,具有鲜明海海岛特色。解放后这一民间艺术,经过加工改进慢慢地搬上了舞台。主要作品有《渔舟凯歌》、《东海渔歌》、《渔民欢乐》等。
祭海
渔民每泛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神祗,烧化疏牒,俗称“行文书”。然后由老大将杯中酒与盘中肉抛入大海,称“酬游魂”,以求出海打鱼时平安无事。祭祀时要放一副“太平坊”,即棺材板,出海时,放在船上。棺材板冠以“太平坊”之名,与渔民在大海作业时很有可能被巨浪吞噬相关。葬身大海是渔民大忌,与“入土为安”的习俗大相径庭。因此放一副棺材板,以求太平无事,若死,也得死在家里,才能“入土为安”。这与他们到市场上去买床,不愿买新的,却要买一张已死过人的,以求到老能死在床上的愿望相一致。一泛结束,亦要举行祭祀神祗,称“谢洋”。
潮魂
旧时沿海渔村一种特殊的丧俗。出海渔民翻船而死的人,因无法寻得尸体。家中设灵堂,海边搭草棚设“醮台”。傍晚举行招魂仪式,在草棚里点香烛,放供品,稻草人坐中间,上贴死者生辰八字。夜间涨潮时,道士坐“醮台”上,敲响钟磬饶钹,念咒语。有人手扶一根手竹,上挂箩筐,内装雄鸡一只,面对大海,随道士咒语,不停摇动。也有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灯笼高呼死者名字,为其招魂。第二日将稻草人放入空棺材安葬。
跳蚤会
跳蚤会,又名跳灶会,系流传于舟山白泉的民俗舞蹈,因舞姿如跳蚤和妇女跳到灶上撒尿就能灭火的传说而得名。它的形式是男女对舞,男饰济公,女扮火神(男扮女装其装为红衣绿裤),意为“济公斗火神”。行会时,他(她)俩由粗草绳围成长方形,边舞边唱,唱法似“小热昏”一般,除原准备的曲调外,能触景生情,见机应唱,能吸引围观者兴趣。
唱蓬蓬
唱蓬蓬即唱新闻,指乐师借助伴奏,将时事新闻和评论说唱给众人听,并获取一定的报酬。
滃洲走书
舟山走书(又名滃州走书)源于定海马岙,是舟山群岛历史文化奇葩之一,约产生于1800年前后,后从六横传至镇海后,演化为“蛟川走书”。初为自击自唱的单口说唱曲艺,内容以短词为主,原为一人自鼓自唱,后吸取戏剧中的走、唱、念、表相结合的表演手法,将单档坐唱改为二人或多人演唱。常规演出为1人主唱,辅1-2人伴奏(帮腔和笛)。其基本调为“慢调”与“急赋”,另吸收其他曲乐中的“二簧”、“流水”等曲调。演唱朴实,清晰“四工合”帮腔为其特性音调,以唱、表白、演为主要表演形式。
舟山贝雕
舟山贝雕是利用当地的贝壳作原料,根据贝壳的天然色彩、光泽、纹理,精雕成神形兼备的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等画屏的工艺美术品。

『捌』 舟山的城市文化

普陀水仙是我国继福建漳州之后的第二大品种,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舟山市的市花。普陀水仙原为野生,栽培历史不长。普陀水仙具有花枝花朵多、花期长、花茎不易折断、香气浓郁、栽培方便、观赏价值高等特点。普陀水仙花朵有重瓣及单瓣之分,重瓣花花冠黄白相间,上端素白,下端素黄,十分别致,称“玉玲珑”。单瓣花白色,中间的副冠呈杯形、黄色,称“金盏银台”。普陀水仙在传统节日春节前后开花,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清香四溢,甚为动人,被誉为“凌波仙子”。
普陀水仙可进行土栽、盆栽或水养,若稍加雕刻,更显风姿。该品种在1998年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奖,在2002年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舟山新木姜子是在全球木本植物中,唯一以“舟山”命名的树种,且是常绿大乔木。与樟树一样,均属樟科植物,现为国家级二级珍稀保护树种。自然分布在我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六横、大猫等岛,在我市各县区均有人工栽培,是我市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该树树形高大、优美、材质好、繁殖容易、生长快、分枝少、杆型比香樟更加园满通直,春梢嫩叶密被金黄色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蔚为壮观,被我市渔农民称为“佛光树”,1996年正式被评为舟山市市树。从园林观赏角度来看,其树姿美观,一年有2~3次观叶期,1次观花、观果期,红果满挂枝梢,加上花果期黄白相衬,配之绿叶,更显秀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化观赏好树种,适宜在长江流域及沿海各地载种。“佛光牌”新木姜子2002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2年,樟树被增选为舟山的市树,与原先已有的市树新木姜子、市花普陀水仙一起成为我市的绿色象征。樟树,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樟树坚韧挺拔、树冠华美;气味清新,能净化空气;樟树质地优良、适应性强、生态价值大,具有抗击风沙、保持水土流失等作用,适合海岛栽种。樟树是目前我市种植最多、分布最广的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

『玖』 舟山的别名以及历史渊源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浙江省舟山群岛,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群岛上就有人居住。在舟山群岛西北部的马岙镇原始村落遗址上,原始村民们在海边堆积的99座土墩上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
《史记》载:秦朝徐福在东南沿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上寻长生不老的仙药,其中的“蓬莱仙岛” 即为舟山境内的岱山岛。据史学家们分析,徐福东渡日本时经过舟山诸岛。
春秋时,舟山属越,称“甬东”(甬江之东),又喻称“海中洲”。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以境内有翁山而命名为“翁山县”。至公元771年(大历六年),因袁晁率起义军占翁山而被撤废县治。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昌国县”。元初升县为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洪武二十年废昌国县。至清初,先后两度迁民。公元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设县,更名“定海县”,道光时升为“定海直隶厅”。辛亥革命后,恢复定海县建制。公元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分设定海、翁州两县。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岛解放,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管辖。1953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定海县辖区分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
1954年又将原属宁波专区的象山县划入。1958年象山县划归台州专区。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合并成立舟山县。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撤销舟山县,重新设立舟山专区,下辖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县。1964年撤销大衢县,其辖区分别划归岱山、嵊泗2县。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这个滨海的山丘平原地带各墩地上,发现了面积达 14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群。经初步发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2处,文化层厚60-80厘米,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8处,出土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考古工作者认为,是舟山先辈最早的集居之地。定海马岙洋坦里,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此出土的夹砂红陶碎片上多数留有稻谷痕迹,专家据此认为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开始大量栽种水稻,是中国水稻东传日本的海上通道。
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辖2区(定海区、普陀区)2县(岱山县、嵊泗县),实行以市领导区、县新体制。

『拾』 关于舟山的历史资料

春秋时属越,时称“甬东”。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句章、鄞、鄮地置鄞州,甬东归鄞州。八年,又废鄞州置鄮县,甬东属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澣奏请,析越州鄮县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四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昌国州为县。洪武十二年(1379年), 置昌国守御千户所。至十七年置昌国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废昌国县,置昌国乡。徙昌国卫于象山县南天门山。舟山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隶昌国卫,二十五年(1392年)改隶定海卫。

辛亥革命(1911年)后,新置定海县治。1987年1月,撤消舟山地区,建立舟山市,辖定海、普陀两区和岱山、嵊泗两县。

(10)舟山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风景名胜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古称“海中洲”,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舟山生态旅游环境的主色调。舟山境内共拥有佛教文化景观、山海自然景观和海岛渔俗景观1000余处,主要分布在23个岛屿上。这里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

著名人物

近代以来,舟山籍的国家政要及海内外爱国人士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之生母金维映,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原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前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商飞董事长金壮龙等;在台湾的舟山籍政要有邱进益等。

热点内容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
天策老师 发布:2025-07-14 08:46:39 浏览:801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