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资溪历史

资溪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30 22:12:56

❶ 资溪县的历史名人

李觏 字泰伯,北宋思想家、哲学家资溪是李觏的故里。
李山甫 字明叟,北宋中期人,生卒年不详,家在今高阜镇港口村叶源。
饶廷直 字朝弼,北宋末年人,生卒年不详,家在今欧溪乡境内。
李 淛 字宗海,宋末元初人,生卒年不详,家在今高田乡境内。
石文器 字伯重,又字玉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详,家在今嵩市镇境内。
傅 彤 字仪翰,又字丹峰,清朝中叶人,生卒年不详,家住今泸阳乡朱崖村。
傅光明,男,1953年10月2日出生,福建省畜牧协会理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全国优秀企业家。

❷ 江西资溪特产有哪些

资溪特产
资溪板栗
板栗在资溪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全县老板栗园面积有1万多亩。板栗一直是资溪农民传统的农副产品。新增板栗面 积达2万多亩,板栗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年产量由原来不足100吨上升到300吨以上,使资溪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县。在新开发果园中,他们十分注重良种的引进,几年来,已引进毛板红、 魁栗等板栗良种。
法水罗非鱼
资溪县有一个山村,有天然温泉涌出,汇之成溪绕村而过,两岸全是婆娑的竹林。小溪虽浅澈,有鱼而鸣,其鱼口大,背鳍颇长且有硬棘,中腴脂,上下首尾一缕红纹如银,形是为罗非鲫,却是受温泉哺育滋养而成,故以村名命之:法水罗非鱼。鱼因泉而生,泉因鱼而鸣,人称温泉三绝。鱼之性罗非鲫自古有名,属暖水性特色鱼类。
资溪白茶
资溪白茶,产自江西省资溪县,原产于浙江省安吉县。该茶是茶类中的珍品,因其满叶披毫,如银似雪而得名。资溪白茶外观色泽为绿色,冲泡后形似凤羽,在参赛的73家茶叶生产单位角逐中质冠群雄而荣获金奖,并获江西省首届农博会“畅销产品奖”,为江西佳茗又添新秀。2008年初在江西省首届茶博会上荣获金奖。同年3月,江西省农业经作部门领导对资溪白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资溪白茶是全省最好的绿茶。
2009年,资溪白茶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资溪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

❸ 资溪旅游攻略

第一天 到达资溪晚上接人住酒店。 第二天 早餐后 乘车前往资溪县大觉山旅游风景区, 攀登海拔1000多米高度的莲花山,登高观赏旅游风景区的自然风光。到有 1600多年历史的集佛.道.儒三教合一宗教朝拜胜地-大觉岩寺进香朝拜,品尝素斋。中午 参加惊险刺激,浪漫惬意的大峡谷漂流,游览资溪县城 ,品尝当地小吃,购买土特产。 第三天早餐后前往马头山旅游风景区(建设中),感受原始森林,自然生态的美景,帮你实现人类回归自然走进远古家园的梦想。下午乘车前往狮子山,拜访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后裔古村群,宋代理学开宗李觏故里,参观宋朝商业古街,明代高云塔,具有东方古典爱情经典之称的清代贞洁牌坊。感受美丽山城的古韵文化。

❹ 写资溪景色作文200字

说到纯净资溪,人人都会想到面包,可是这里除了美味的面包,还有许多宜人的风景。
暑假的一天,我来到了资溪大觉山,这里可真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啊!你看那座山好似一座年过八旬的老人,这座山好似一个刚满一岁的婴儿,每座山都各有特色,游客们都赞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三个家庭坐电动游览车上山了,途中最好看的地方当然就算大觉岩镇。大觉岩镇是座古色古香的城镇。它只是一个小村庄,却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仿佛时光在此倒流了。据说电影《天仙配》就是在这拍摄的。唉,真想在这多看会儿这美丽的风景,可电动游览车还是无情地开走了。
爸爸妈妈们漂流去了,接下来我们要坐缆车上山了,风吹的缆车摇摇晃晃,我心里挺害怕的。到了缆车站,可带我们三个小朋友的导游大妈临时有事要下山去了,还好这时候导游大妈帮我们找了三个好心的路人甲叔叔,我们出发去太空栈道了。所谓太空栈道,就是两侧与底下布满了铁丝网,底下没有桥板,而是玻璃。一走上去,感觉玻璃就会碎了,低头透过玻璃往脚下看,真的是万丈深渊。我们真的不敢往前走,三个好心的叔叔说,别怕小同学们,我们一起走。
过完太空栈道,来到山顶,回首看那些山脉,老人成大象,幼婴变成躺着的巨人……大自然真奇妙啊!
有人说,资溪若有十分美,九分美在大觉山。那还有一分在哪呢?我想就在人间秘境——九龙湖吧。
第二天,我们出发去了九龙湖。九龙湖位于资溪县城郊8公里处,原名刘家山水库,本是一座水利发电站的蓄水库区。从空中俯视库区,九座山岭宛如九条蛟龙盘卧山峦丛林,倒映碧波绿水,故改名九龙湖。我们坐船游览九龙湖的美丽风光。这里的山是那么绿,绿得就像无瑕的翡翠,这里的水是那么的静,静得就像一面大镜子。我们的船悠闲地在湖面滑行,不知不觉把我们送到半路靠岸了,我们弃船走上山间小路欣赏这里的山山水水。走啊走,我们到了鹊桥,一座高悬于湖面上的连接两座大山之间的铁索吊桥,湖面徐徐吹来凉风,“鹊桥”左右摇荡,让人望而生畏。我让爸爸牵着我过桥,走到中间有人在桥头晃来晃去,我都害怕到死,心里骂到,怎么有这么坏的人。呜……呜……就想快快的过桥,最后还是爸爸妈妈把我搀扶过了桥。
过了鹊桥,我的小心脏还在扑通扑通地跳着,回去的路上,心还是痛的,都无心看风景了。
如果你再要问我资溪有什么,我会告诉你资溪有穿越时空的宋朝古镇,有历史悠久的大觉寺,有玻璃制成的太空栈道,有……对了,还有吓坏我的小心脏的九龙湖的鹊桥。

❺ 抚州市历史简介

抚州市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属杨吴,升为昭武军。宋朝,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 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15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21年(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后, 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 1932年7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市城区)。 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 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2000年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❻ 资溪县有多少万人起源怎样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部,介于北纬27°28′~27°55′、东经116°46′~117°17′之间,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本省黎川县、西毗南城县、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总面积1251.03平方公里,现辖高田、石峡2乡,鹤城、乌石、高阜、嵩市、马头山5镇和高阜、马头山、石峡、陈坊、株溪5个国有林场,7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10.9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畲、侗、布衣、壮、苗、藏、回、蒙古、满族等,人口密度87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县城驻地鹤城镇,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资溪方言属赣方言抚广片。

资溪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朝时属秦,三国时属吴境。晋朝以后归属多变,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始置县治,时名泸溪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为资溪县。民国时期疆域历经多次变化,直至民国36年(1947年)疆域成现今规模。1933年2月,资溪成立了中共资溪中心县委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归中央苏区管辖。1949年5月8日,资溪解放,始属赣东北行政公署贵溪区督察专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员公署。

资溪地处武夷山脉西麓,属山区,地形复杂,大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全县最高峰鹤东峰海拔1364米。全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3.1%,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5%。境内无大江大河,但小河山涧遍布,县中部一条隆起地带将全县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河流以泸溪为主,属信江水系,;西部河流以欧溪为主,属抚河水系。

资溪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水量1929.9毫米,年平均日照1595.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3 %,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年平均雾日88天。

资溪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1%,拥有保护面积近30万亩的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和面积5.1万亩的清凉山森林公园,境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27万个单位/cm3,并有融宗教、文化、探险、休闲于一体的大觉山风景区和以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中国虎野化放归基地正在建设中。嵩市镇法水温泉,一冷一热两宗泉眼同出于一巨石下,相隔仅一尺,温泉热身烫手,冷泉冰凉彻骨,令人称奇。用该泉所养的“罗非鱼”鲜美无比,被誉为“贡鱼”。

资溪历史名人有北宋思想家李觏(1009~1059)、北宋进士李山甫、南宋进士饶廷直、南宋进士李氵制、明末进士石文器、清朝进士傅彤等。古建筑有始建于明天启四年的高云古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的接龙古桥、北宋思想家李觏后裔所建的李氏家庙等。古雕刻有清朝道光四年的石狮、清朝道光十五年的祈雨石碑、清朝嘉庆二十一年所凿石匾和为旌表清太学生曾步周之妻贞节牌坊等。主要风景名胜有大觉山风景区、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清凉山森林公园和清凉山庄、狮子山风景区和狮子山度假村、方家山瀑布群景区、法水温泉和乌石镇新月畲族文化民俗村等。名优特产有香菇、闽笋、石衣、罗非鱼、鳗鱼、白茶等。

❼ 资溪为什么是面包之乡

因为这里走出的数万“面包大军”在全国各地开有5万多家面包店。

足迹还涉足俄罗斯、法国、越南、缅甸等国,每年为资溪带来40多亿元产值。

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处群山之中的资溪县地少人多,寻求致富道路是资溪人的共同愿望。1987年在退武回乡老兵张协旺和洪涛的带领下,人们纷纷开始学习面包制作及经营面包店。

资溪的历史沿革:

资溪建县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时名泸溪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避湖南省泸溪县同名,奉命改为资溪县。

资溪是中国面包之乡,资溪面包7000多家面包店遍布全国,还分布在俄罗斯,越南,香港等地。资溪县拥有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等国家级名片。

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位于东经116°46′-117°17′,北纬27°28′-27°55′。东邻福建省光泽县,南交黎川县,西与南城县交界,西北接金溪县,东北界贵溪市,有“江西东大门”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资溪

❽ 资溪县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朝时属秦,三国时属吴,晋朝以后归属多变,建县于明朝万历六年,时名泸溪县,1914年改泸溪县为资溪县。
资溪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秦朝时属秦,三国时属吴境。晋朝以后归属多变,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始置县治,时名泸溪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为资溪县。
民国时期疆域历经多次变化,直至民国36年(1947年)疆域成现今规模。1933年2月,资溪成立了中共资溪中心县委和各级苏维埃政权,归中央苏区管辖。
1949年5月8日,资溪解放,始属赣东北行政公署贵溪区督察专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员公署。资溪县划为一(卢阳)、二(嵩市)、三(高阜)3个区,10月增设四(乌石)区。
1952年划为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6年撤区并乡,资溪县设1镇15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资溪县成立6个公社和2个垦殖场。
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资溪县划为1个镇13个公社2个场。
1976年资溪县划为10个公社5个林场。
1984年改公社为乡,资溪县有一镇(鹤城镇)9乡(卢阳、乌石、饶桥、马头山、高埠、嵩市、欧溪、高田、石峡)5场(“五七”、马头山、陈坊、株溪、石峡采育林场)。
1985年3月15日,撤销高埠、饶桥、嵩市、乌石乡,设置高埠、饶桥、嵩市、乌石镇。 1985年6月21日,高埠镇的“埠”字改为“阜”。
2000年,资溪县辖5个镇、5个乡:鹤城镇、饶桥镇、高阜镇、嵩市镇、乌石镇、马头山乡、高田乡、欧溪乡、泸阳乡、石峡乡。
2001年11月8日,撤销欧溪乡,划归高田乡;撤销泸阳乡,划归鹤城镇;撤销马头山乡、饶桥镇,合并组建马头山镇。

❾ 资溪县乌石镇的历史

乌石镇成功培育南方红豆杉幼苗位于资溪县西南部,东连福建省光泽县,南为株溪林场,东南靠黎川县,西界南城县,北临鹤城镇、石峡,西北为石峡采育林场。镇政府设在横山村,距县城25公里,乌石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70公顷,山林地1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80%,辖10个村委会、114个村小组,2928户,12234人(非农业人口2292人)劳动力5660个,有1个少数民族――新月畲族村,53户,203人,耕地面积313亩,其中水田234亩。 镇内东西高山耸立,西部大旭山为最高峰,海拔1107米。中部横梨树岭将乌石镇分为南北两部分,横山一带为谷盆地,南部有桐溪汇入旰江,北面陈坊水注入增坊河后汇入泸溪河,年平均气温16.9℃,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无霜期280天。 乌石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特色农业:主要有苗木、鳗鱼、竹荪、西瓜等。其中:苗木1000亩,鳗鱼300亩,竹荪60亩,西瓜300亩。尤其苗木已有绿化苗、风景苗、用材苗等二十多个品种。乌石镇面积:127k㎡人口:14500人邮编:335306代码:361028104 辖乌石居委会,横山、陈坊、草坪、新月畲族、长源、茂林、于家边、乌石、关刀山、桐埠等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横山。

❿ 资溪县为什么会叫资溪它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资溪原名泸溪县,明万历六年(1578年)从南城县析置,隶属建昌府,直至1912年废府及直隶州后直属省。1913年全国统一改变同名县名,故易名为“资溪县”至今。

热点内容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
天策老师 发布:2025-07-14 08:46:39 浏览:801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