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巨野历史

巨野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30 23:08:44

❶ 巨野历史名人

1、彭越

彭越(?—前196年),汉族,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字仲,曾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西汉开国功臣,封梁王。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

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

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刘邦把他囚禁在洛阳。

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刘邦依法判处。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

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

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2、满宠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

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驻扎在新野。

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叡在位期间,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后因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谥号景侯。

3、李典

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尊敬儒雅。

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4、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

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

5、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❷ 巨野县志的内容

巨野县,古作钜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东临嘉祥县,西濒菏泽市牡丹区、定陶县,南毗成武县、金乡县,北接郓城县。
邮编:274900,区号:0530.
总面积:1308平方千米。
1990年,全县辖6个镇、21个乡(含张表乡),1060个自然村,有26个民族,总人口:813986人。 巨野县因古为大野泽而得名。 原始社会时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上古部落首领尧、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宝贵足迹。
春秋时期,巨野为武城地,鲁国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属宋国,至公元前286年,改属齐国。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设置昌邑县(治所在今大谢集镇前昌邑村),属砀郡。
西汉初期,巨野县境内有昌邑县。西汉中期增置巨野县和乘氏县。昌邑县:始建于秦,前汉为昌邑王国、山阳郡,后汉兖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县昌邑集,所辖包括金乡、巨野、成武、单县4个县的边界地区。乘氏县:汉置侯邑。汉景帝中元六年封梁孝王少子刘买,汉和帝封梁商为乘氏侯。治所在今龙固镇西南甘泉寺一带,其辖区包括巨野东南、菏泽东南、定陶东北部。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昌邑、巨野属山阳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改山阳郡为昌邑国,昌邑、巨野为其属县。公元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撤销昌邑国,复为山阳郡,昌邑、巨野仍为其属。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撤销山阳郡,改为巨野郡,以巨野县城为治所。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撤销巨野郡,恢复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两县兼属山阳郡和兖州。乘氏县仍属济阴郡。公元192年(东汉初平三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昌邑为治所。
三国时期,巨野和昌邑两县属山阳郡,乘氏县属济阴郡。
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乘氏县仍属济阴郡。
南北朝时期,巨野县为多方割据势力统辖。南朝刘宋初年改高平国为高平郡。公元420年(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乘氏县移置今菏泽市。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间,巨野县先属南朝高平郡,后属北魏任城郡。北齐撤销巨野县。
隋文帝开皇年间,巨野东北部属郓州东平郡,巨野西南部属曹州济阴郡,巨野东南部昌邑一带属金乡县。开皇十六年,恢复巨野县和昌邑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销乘氏县,并入巨野县;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巨野县属郓州东平郡。公元621年,在巨野县城置麟州,复置乘氏县为属县。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撤销麟州,复置昌邑县,巨野、昌邑两县属戴州(治所金乡)。公元625年,撤销昌邑县,并入金乡县。公元643年,巨野县改属河南道郓州。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巨野县仍属郓州。
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移济州于巨野县城,并辖郓城、任城、金乡为属县。
北宋初年,巨野县属济州。公元997年(宋太祖至道三年),属京东路。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改属京东西路。
金朝徙济州治任城县,属山东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金朝皇统七年),析任城县以西、巨野县以东地区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撤销巨野县。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六年),恢复巨野县,迁往任城的济州,还治巨野县。
公元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升州为济宁府。
公元1272年(元朝至元九年),移府治于任城,移州治于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于巨野,复以州治于任城。
公元1279年,升府为济宁路,辖兖、济、单三州。
公元1348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城,迁济宁路于济州(任城),迁县治于城北邢家务。
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设济宁府于任城,巨野为属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同时,朱元璋把山西大批居民搬迁至巨野,至今巨野人多为山西那批搬迁而来的人的后代。据传,这些后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小脚趾有两个脚趾盖。现在巨野新一中附近一村庄仍树立有记录搬迁的石碑。
公元1374年,黄水淹没巨野,至洪武九年消退,县治由邢家务迁入巨野,重建县公署。
公元1385年,兖州升为府,济宁降为州,巨野县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初年,巨野县属兖沂曹济道、兖州府、济宁州。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改济宁州为济宁直隶州,巨野为属县。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改属曹州直隶州。公元1735年,改曹州直隶州为曹州府,巨野仍为属县。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巨野县属山东省济宁道。国民党政府把巨野县划为9个区:城区、凤鸣区、新城区、顺应区、大义区、忠义区、龙堌区、柳林区、大康区。
1928年废除道制,巨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
1929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巨野县主要由国民党和日伪政府管辖。按照巨野县公署建设科在1943年绘制的行政区划图,全县分为8个区、16个镇、41个乡。第一区:驻所在巨野城内,包括东隅镇、西隅镇、南隅镇、北隅镇、获麟乡、麟安乡、彭泽乡、盟台乡、新城乡、大兴乡。第二区:驻所在玉山(今独山),包括玉山镇、六营镇、刘楼乡、王桥乡、蒋寺乡、顺兴乡、金山乡、金安乡、截河乡。第三区:驻所在营里集,包括营里镇、昌邑镇、忠义镇、扬固镇、鼎新乡、金言乡、固边乡。第四区:驻所在大义集,包括大义镇、忠义乡、大成乡、等让乡、德化乡、合药乡、棠林乡。第五区:驻所在龙堌寺,包括张表乡(政府驻地张表集)、柳林乡(政府驻地柳林集)、柳西乡、肖楼乡、丰乐乡。第六区:驻所在龙堌,包括龙堌镇、观音镇、李海乡、临河乡、同治乡、清泉乡。第七区:驻所在新兴集,包括安兴镇、太平镇、五界乡、太康乡、三和乡、新兴乡、三义乡。第八区:驻所在苏集,包括苏集镇、第一乡、第二乡、第三乡、第四乡、第五乡、第六乡。
1938年,巨野县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十行署。12月9日,日军侵占巨野城。
1939年春,建立日伪县政府。5月,建立中共郓巨工委和抗日县政府,归中共运西专署领导。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县抗日政府,属运西专署。
1940年11月,属鲁西二专署。
1941年2月,属巨、菏、金、嘉、成5县联合办事处。
1943年属晋鲁豫17专署。
1944年6月,属冀鲁豫11专署,同时还有巨菏县,于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销。金巨县,于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销。郓巨县,1944年12月建立。巨南县,1945年3月建立。
解放战争时期,巨野境内有巨野、郓巨、巨南三个民主县政府,其隶属变革为:(1)巨野县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属冀鲁豫7专署(鲁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属冀鲁豫2专署(运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7专署(运西)。(2)郓巨县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属冀鲁豫8专署(运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属冀鲁豫2专署(临河)。(3)巨南县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后属冀鲁豫11专署(湖西)和3专署(湖西)。
1946年,巨野县属第二行署。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抗日县政府改为民主县政府。
1949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巨野县辖6个区,427个村。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县隶属平原省湖西专区。9月,巨野县辖11个区,巨南、郓巨两县撤销。
1952年12月24日,全县建立乡镇148个,12月撤销平原省,巨野县隶属山东省湖西专区。
1953年7月20日(旧版县志一说1953年8月20日),撤销湖西专区,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5年8月13日,全县1~12区分别改称城关区、沙土区、太平区、大义区、龙堌区、柳林区、章缝区、棠林区、营里区、谢集区、独山区、六营区。
1956年4月,县行政区划由148个乡调整为73个乡镇。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撤区并乡前,全县分11区(建国初期一度设立棠林店区,不久撤销),73乡。第一,城关区:包括曹庙乡、五里墩乡、新城乡、姚店乡、吕官屯乡、阎庄乡、三里庙乡。第二,沙土区:包括田庄乡、高庄乡、小宁庄乡、杨官屯乡、沙土集乡、姚庄乡、丁官屯乡。第三,太平区:包括太平乡、邬官屯乡、田桥乡、毕海乡、林屯乡、毕庄乡、白李庄乡。第四,大义区:包括大义乡、比干庙乡、人祖庙乡、庞庵乡、胡堌堆乡、东营乡、葛店乡、棠林乡、孔楼乡。第五,龙堌区:包括龙堌乡、三里庙乡、郝庄乡、李集乡、观集乡。第六,柳林区:包括柳林乡、王水坑乡、龙寺乡、陈集乡、后陈楼乡、蒋海乡、张表乡。第七,章缝区:包括章缝乡、高坊乡、曹海乡、董官屯乡、焦顺屯乡、肖楼乡、冯沙窝乡。第八,谢集区:包括谢集乡、赵庙乡、前昌邑乡、谢庄乡、陶庙乡、王胡同乡。第九,营里区:包括营里乡、前店子乡、大袁楼乡、毕堂乡、赵集乡、刘集乡。第十,独山区:包括独山乡、高海乡、金山屯乡、王楼乡、马河乡、华营乡、双庙乡。第十一,六营区:包括六营乡、大屯乡、夏官屯乡、刘楼乡、魏集乡。
1958年3月,公布撤区并乡方案,撤销11个区,将过去的76个乡镇合并为23个乡镇。7月23日,进行并社工作,将全县原620处、平均每处180户的农业社,合并为每个1000户左右的大社。9月,合并23个乡,成立11处人民公社:城关公社、田庄公社、夏官屯公社、龙堌公社、柳林公社、章缝公社、营里公社、大义公社、独山公社、谢集公社。780个大队,2625个生产队。10月,撤销菏泽专署,巨野县改属济宁专署。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专区建制,所属各县划归济宁专区(一说1959年1月)。
1959年6月(一说7月30日),恢复菏泽专署,巨野县复属菏泽专署。
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嘉祥县的仲山公社及划归巨野县夏官屯、田庄两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共69个生产大队,391个生产队、90个自然村。
1967年至1977年,巨野县属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
1978年,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巨野县改属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吕官屯工委、太平工委、张表工委(驻地张表集)同时成立。同月,新建上述4个人民公社。12月,调整社队体制,划为21处公社,804个大队,3510个生产队,增加10处公社:丁官屯公社、吕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张表公社(驻地张表集,简称张表)、夏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万丰公社、陶庙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处公社改为25个乡、1个镇(城关镇、大义乡、龙堌乡、大谢集乡、章缝乡,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乡、大李集乡、张表乡(驻地张表村)、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营里乡、昌邑乡、葛店乡、独山乡、夏官屯乡、薛扶集乡、董官屯乡、新城乡、双庙乡、陶庙乡)。至9月底,原82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850个行政村。
1984年1月20日,大义、龙堌、章缝、大谢集4个乡改为镇。至此,巨野辖21乡、5个镇。
1985年10月24日城关镇更名为巨野镇。
1990年1月1日,嘉祥县的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管辖。全县共27个乡镇。
1994年12月29日,撤销核桃园乡、独山乡,设立核桃园镇、独山镇。
1995年10月23日,撤销柳林乡、夏官屯乡,设立柳林镇,夏官屯镇。
1996年9月5日,将夏官屯镇更名为麒麟镇(鲁地名委[1996]9号)。
2000年3月15日,撤销太平乡,设立太平镇(鲁政函民字[2000]27号)。6月21日,撤销万丰乡、田庄乡,分别设立万丰镇、田庄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50号)。6月23日,设立地级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此时,巨野县辖12个镇、15个乡,总人口839438人,各乡镇人口:巨野镇72580,龙堌镇27045,柳林镇30466 ,章缝镇39544 ,大义镇37447 ,大谢集镇26445, 独山镇31253, 麒麟镇34155 ,核桃园镇27249,太平镇40569 ,田庄镇27214 ,万丰镇28869 ,丁官屯乡27122 ,吕官屯乡27910 ,田桥乡34291 ,大李集乡26482,张表乡25511 ,王平坊乡14976 ,陈集乡29395 ,营里乡34308, 董官屯乡41975 ,葛店乡29502, 昌邑乡23392 ,陶庙乡33130 ,双庙乡24694 ,新城乡19363 ,薛扶集乡2455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2月6日,撤销新城乡、吕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巨野镇;撤销葛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义镇;撤销大李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堌镇;撤销昌邑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谢集镇;撤销薛扶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麒麟镇;撤销双庙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独山镇;撤销张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柳林镇;撤销丁官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田庄镇;撤销田桥乡、营里乡、陶庙乡,分别设立田桥镇、营里镇、陶庙镇;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至此,巨野县辖16镇:巨野镇、大义镇、章缝镇、龙堌镇、大谢集镇、麒麟镇、独山镇、核桃园镇、柳林镇、田庄镇、田桥镇、太平镇、万丰镇、董官屯镇、营里镇、陶庙镇。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董官屯乡,设立董官屯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月1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营里乡,设立营里镇;撤销田桥乡,设立田桥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止12月31日,巨野县辖16个镇。现有开发区,作为和镇相同级别的行政区划。
2010年夏,省政府批复同意:巨野县撤销巨野镇,设立凤凰街道办事处、永丰街道办事处。至8月,巨野县辖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镇。
巨野县境内有古昌邑国遗址、麒麟台、齐鲁会盟台、秦王避暑洞、永丰塔等30多处名胜古迹。
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距黄河仅50千米,水系健全,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黄河水。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种植高粱、谷子、花生、绿豆、芝麻、地瓜等杂粮,还有苹果、葡萄、大枣、桃、李、杏、梨等果品。其中核桃纹大枣是传统名优特产。鲁西南黄牛、青山羊及其肉皮产品久负盛名,享誉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山石、天然气、矿泉水等,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巨野煤田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田,储量为55亿吨。巨野人民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90年,年产粮食41.8万吨,棉花3.6万吨, 被国家列为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棉基地县。瓜菜四季丰盛,年总产量6.69万吨。 果树面积1.33万公顷,年产优质果品6.3万吨。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是国家“鲁西黄牛”繁育基地,青山羊、长毛兔生产基地。全县农业形成了粮棉、果品、瓜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 巨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转变生产经营机制,初步形成棉纺、医药、酿造、化工建材、制革、服装加工等10大行业80多个生产门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1000多种,其中部优、省优产品23种。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电力除工业用电外,全县已建成农村电网。巨野交通发达,石(臼所)新(乡)铁路东西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乡乡通公路、电话,村村通邮。村有小学、乡有中学、县有专业技术学校。医疗卫生从县到村已形成完整的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大大提高。
巨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人辈出。孔夫子获麟绝笔,获麟之地就在今天县城以东的获麟台。孔子的学生曾参、闵损、澹台灭明,孟子的学生咸丘蒙都是巨野人。北宋时期,对古文运动做出卓越贡献的王禹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独步当时文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苏轼曾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诗句,称赞巨野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巨野历史上曾有文武进士48人、举人99人。

❸ 三国时期 巨野有什么重要事件

恐怕你把巨野跟新野给弄混了。三国时期,巨野属于兖州的山阳郡。是曹操的根据地,一直属于比较安定的地区,没有发生什么重要事件。

❹ 山东菏泽巨野有哪些历史名人要具体事例

晁补之(1053年 - 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中国北宋的词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户参军。元祐初,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元年(1094年),知齐州(今山东历城),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贬亳州(今安徽亳县)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赴处州途中,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年)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大观末,知达州(今四川达县),未行。改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吕村。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赠直龙图阁。从弟晁谦之编次《鸡肋集》。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出身农家的王禹偁,从小发愤求学,五岁便能够写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最初担任成武县主簿。他对仕途充满抱负,曾在《吾志》诗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端拱元年(988年),他被召见入京,担任右拾遗、直史馆。他旋即进谏,以《端拱箴》来批评皇宫的奢侈生活。后来历任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刚直,敢直言进谏,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曾三次被贬职:于淳化二年(991年),一贬商州,于至道元年,二贬滁州,于咸平元年(998年),三贬黄州。故有“王黄州”之称。 宋真宗咸平四年(西元1001年)徙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晁补之出身文学世家。真宗时晁炯声名显赫,此后,“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从弟晁冲之也是著名江西诗派诗人。晁补之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十七岁时,随父亲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记述钱塘风物。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是其父亲好友,称赞此文时说“吾可以搁笔矣”,又赞他“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后来晁补之通判扬州时,适逢苏轼知扬州,两人有不少唱和之作。
彭越(?-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政治人物。彭越原本打渔为生,也曾聚众对抗官府。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彭越被乡里推举起兵。起初不愿,后来只好约定次日清晨某时集结。次日人群零零星星前来,最后一个直到中午才到,彭越说:“大家公推我领事,必须建立纪律。今天聚集起兵都迟到,依照军法无法处置这么多人,只好斩最后一个到的。”于是中午才到者当场斩首,建立军威起义。
张春桥(1917年-2005年4月21日),山东菏泽巨野人,中共政治家,理论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市长。四人帮成员、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划者。
张春桥1932年至1934年在山东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5年5月从济南到上海开始从事文化写作。1937年9月返回济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抗战期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晋察冀解放区,历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石门日报》社社长、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兼《石家庄日报》社长。1949年7月至9月任职新闻日报管委会委员。1949年随解放军进入上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至1953年1月)。1951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上海《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1月至8月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958年,一篇《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文章深为毛泽东赞赏。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3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1966年5月至1969年9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67年他与姚文元、王洪文一道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7年5月8日至1976年10月兼任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1967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67年10月起)。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1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8月起)。1975年他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被刊登在报刊上,甚至印成单行本全国发行。邓小平就文章向毛泽东提出意见,毛特意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批评“四人帮”。“四人帮”出人意料地被捕后,张春桥在法庭上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他一言不发,以沉默藐视法庭的态度完成了他最后的历史画像。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鉴于张春桥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无抗拒改造恶劣情节,依法将对其原判处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1997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医,因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病逝。
前205年,被汉王刘邦手下收买,投靠汉国,成为刘邦手下大将。前202年,彭越攻下昌邑周围20余城,得谷10余万斛,以供应汉军粮饷;继率部南下,与韩信等会师,参加垓下之战(今安徽灵璧南)。这次会战中彭越立有大功,是除了齐王韩信以外功劳最大的一位,于是西汉建立时被封为梁王,辖魏国。前196年,汉高祖刘邦讨伐阳夏侯陈豨,要彭越出兵援助,彭越称病不往,只派了手下带兵前往。刘邦灭陈豨后,有人告彭越试图谋反。彭越被刘邦下令抓捕后,废为庶人,发配往蜀地(今四川)青衣县。途中,彭越遇到吕后,向她求情,希望发配回故乡昌邑。吕后假装应允,将彭越带回洛阳,但随即将其处斩,尸体被吕后处以醢刑(剁成肉酱),并灭了彭越族。

❺ 山东菏泽巨野有哪些历史名人

晁补之:北宋文学家张春桥:中共政治家,四人帮成员之一王禹偁:北宋文学家彭越:秦末汉初的军事政治人物李雪健:著名演员

❻ 巨野金山的历史

金山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涛宜人,金秋牡丹飘香,隆冬雪满枝头。麒麟洞、龙虎洞、金牛洞、玉兔洞等多处天然溶洞与圣母泉、神水泉等多处泉水遥相呼映。巨野八景中的“金册春晓,秦洞云霞”均出自汉代昌邑王刘贺的废崖墓,后称之为秦王避暑洞。当年,刘邓大军在此洞指挥过著名的羊山战役。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赐封该洞为大明禅院。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592年)的道观,恢复在北山峰顶,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灿烂的宗教文化。

❼ 巨野县麒麟镇的历史

麒麟镇辖73个行政村,麒麟镇是春秋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麟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名士来此凭吊怀古,留下诸多传世佳名。阅尽古镇千年史,麒麟腾飞为今朝。悠悠岁月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麒麟镇还是闻名遐迩的农民绘画之乡,堪称人人丹青,家家翰墨,诸多佳作畅销国内外。
历史沿革
1958年3月,成立夏官屯公社;1962年1月6日,因恢复嘉祥县建制,原巨野县夏官屯公社的部分村庄,复归嘉祥县;1983年4月29日,山东省政府批准,公社改为乡;1995年10月23日,撤销夏官屯乡,成立夏官屯镇;1996年9月5日,将夏官屯镇更名为麒麟镇;2001年2月6日,撤销薛扶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麒麟镇。

❽ 巨野之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主要经过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 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钜鹿之困。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黥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钜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兼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钜鹿之困因而得解。

❾ 巨野有多少年的历史

巨野始建于公元前 140 年,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

巨野,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部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西汉前,就已有“桑麻之业”。

巨野县设置于西汉初,至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夏商时期,巨野地属徐州北境;西周至春秋为鲁国西境,是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战国时属宋,后改属齐国;秦属砀郡;汉至三国时期属山阳郡;晋至南北朝为高平郡;隋朝时期,巨野分属郓州、曹州和金乡县;唐至五代属河南道郓州;宋归属济州;元明时属济宁府、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民国十七年为山东省直属县;1953年归属菏泽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改归菏泽专区,2001年菏泽专区改为菏泽市,巨野县属菏泽市管辖。

❿ 巨野县志的介绍

巨野县志:专门记载巨野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气候等的志书。

热点内容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
天策老师 发布:2025-07-14 08:46:39 浏览:801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