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球
为了涵盖46亿年的悠久历史,又细分各个时期的地球面貌,地质学家们建立了一套地质时代体系,从大到小分为宙、代、纪、世、期等单位。
宙: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其中前三个时期又称“隐生宙”,因为当时的生命还很原始,直到元古宙晚期才有肉眼明显可见的多细胞生物。而距今5.41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标志着“显生宙”来临。
代:每个“宙”下的各个大时期,时间可达数亿年。经常说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就是显生宙的三个大时期,从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至今,都处于新生代。
纪:每个“代”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千年到1亿多年。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大约从2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期至今,都处于第四纪。由于每个“纪”的生物化石都大不相同,而化石又是识别地层的头号指标,因此“纪”是最常用的一级地质时代单位,尤其是在显生宙。从而地球诞生到寒武纪之前的40多亿年时间,又经常被统称为“前寒武纪”。
世:每个“纪”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百万年到上千万年。如古近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从大约距今1万年前最近一次冰期至今,都处于全新世。
期:每个“世”的进一步细分,时间一般为数十万年,通常只有专业研究才分这么细。
⑵ 地球的历史共分为几个时期
地质年表
年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纪,纪下分世。必须说明,年表虽有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获悉该化石是何宙、代、纪或世的遗物,间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时间(当然是很粗略的估计值)。事实上,年表的时间单位是完全人为性划分的,和日历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个宙、代、纪或世经历的准确时间。
命名
年表中各个宙、代、纪和世都有自己的名称,用于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质时空的发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它们时期岩石的地点来命名,现将某些专家所广氾使用的各个时期之名称概述于下。
宙
* 显生宙 ----- 现代生物存在的时期。
* 元古宙 ----- 久远的原始生物的时期。
* 太古宙 ----- 初始生物的时期。
* 冥古宙 ----- 生命现象一始的时期。
代
* 新生代 ----- 现代生物的时期。
* 中生代 ----- 中等进化生物的时期。
* 古生代 ----- 古代生物的时期。
纪
* 寒武纪 (Cambrian) ----- 取名于拉丁文Cambria, 即威尔士。
* 奥陶纪 (Ordovic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 (奥陶部落)。
* 志留纪 (Silurian) ---- 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 (志留部落)。
* 泥盘纪 (Devonian) ---- 名称来自英国德文郡 (Devonshire)。
*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 名称自来大不列颠群岛的含煤的岩石 。
* 二叠纪 (Permian) ---- 取名于俄罗斯的彼尔武省(Perm)。
* 三叠纪 (Triassic) ---- 来自拉丁文 "三" (Trias)。
* 侏罗纪 (Jurassic) ---- 取名于法国与瑞士之间的汝拉山 (Jura Mountain)。
* 白垩纪 (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 Creta, 意指白垩。
* 第三纪 (Tertiary) ---- 第三个衍生物。
* 第四纪 (Quaternary) ---- 第四个衍生物。
宙 代 纪 世 年代开始
百万年前(GSSP)[1] 主要事件
显生宙 新生代 新近纪 全新世[2] 0.011430 ± 0.00013[3] 人类繁荣(参照年表)
更新世 1.806 ± 0.005 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
人类进化到现代状态
上新世 5.332 ± 0.005 人类的人猿祖先出现
中新世 23.03 ± 0.05
古近纪 渐新世 33.9 ± 0.1 大部份哺乳动物目崛起
始新世 55.8 ± 0.2
古新世 65.5 ± 0.3
中生代 白垩纪 99.6 ± 0.9 恐龙的繁荣和灭绝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地球上45%生物灭绝
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 199.6 ± 0.6 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
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繁荣
被子植物出现
三叠纪 251.0 ± 0.4 恐龙出现
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生代 二叠纪 299.0 ± 0.8 二叠纪灭绝事件,地球上95%生物灭绝
盘古大陆形成
石炭纪 359.2 ± 2.5 昆虫繁荣
爬行动物出现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现
泥盆纪 416.0 ± 2.8 鱼类繁荣
两栖动物出现
昆虫出现
种子植物出现
石松和木贼出现
志留纪 443.7 ± 1.5 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488.3 ± 1.7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
寒武纪 542.0 ± 1.0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原古宙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纪 630 +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
成冰纪 850 发生雪球事件
拉伸纪 1000 罗迪尼亚古陆形成
中元古代 狭带纪 1200
延展纪 1400
盖层纪 1600
古元古代 固结纪 1800
造山纪 2050
层侵纪 2300
成铁纪 2500
太古宙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蓝绿藻出现
始太古代 3800
冥古宙 早雨海代 3850 地球上出现海洋和其他的水
酒神代 3950 古细菌出现
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物---细菌
隐生代 4570 地球出现
⑶ 地球的历史是
地球历史
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太阳系的形成
星云说所解释的太阳系的形成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一类认为太阳系是一次激烈的偶然突变而产生的,即灾变说观点;另一类则认为太阳系是有条不紊地逐渐演变成的,即演化说观点。 [2]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提出一个太阳系形成的假说,认为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和卫星等是由星云——一种稀薄的云雾状微粒物质逐渐演化形成的。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星云说,后人常把两者合起来,统称“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这个假说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占统治地位。 [2]
星云说认为:恒星的形成是银河弥漫的原始星云的某一个球状碎片,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产生旋涡,旋涡使星云碎裂成大量碎片,每个碎片又逐渐转化为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断收缩、旋转,在长期的运动中形成原始太阳。周围的物体不断聚合、碰撞,越转越大,就形成了今天的八大行星。行星周围的物质,也是这样渐渐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太阳系形成的一个主要假说。 [2]
唯心主义认为,地球和整个宇宙都是依神或上帝的意思创造出来的。18世纪爱尔兰一个大主教公开宣称:“地球是纪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整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远古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宇宙间只有一团气,在一万八千年前,有位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日月星辰和大地
⑷ 地球的进化史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地球在46亿年前诞生时,与21世纪大不相同。据科学家称,地球是由热的液态物质(主要是岩浆)组成的发光球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温度不断降低,固体核逐渐形成。
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不间断地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构成了非常薄的早期大气—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然后汇聚成雨水并落到表面。原始海洋就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在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过程丰富多彩,加上世界各地的地质体,保存广泛,可作为观测和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地质科学,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4)历史地球扩展阅读:
地球的起源: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过多种学说。一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
形成原始地球的物质主要是星云盘的原始物质,其组成主要是氢和氦,它们约占总质量的98%。
此外,在太阳收缩和演化的早期阶段有固体尘埃和物质喷出。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物质的分化,轻物质不断地从氢和氦的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来,并被太阳光的压力和太阳抛出的物质带到太阳系的外部。因此,只有重物质或土壤物质逐渐浓缩,形成原始地球,演化成今天的地球。
⑸ 地球有哪些历史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在不停转动的椭圆形行星,它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水、空气、森林等和一切生活息息相关的的资源。真正热爱和关心它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生活着的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吧!
懂得科学知识的人,不会满足类似于中国神话中的“神”,或者西方世界的“上帝”创造了地球这样的说法。即便是科技已经十分超前的今天,仍然很难解释的清楚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关于地球的形成,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
早在1749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布封就曾经提出过彗星碰撞说,认为地球是一颗彗星进入太阳内,在太阳上面打下了包含地球在内的几颗行星。从此关于地球的神学论被彻底打破;1755年,康德也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了陨星说。他认为陨星积聚才形成了太阳和其他行星;而1796年的时候,法国的拉普拉斯又在《宇宙体系论》中提出宇宙星云说,则是认为由于星云的尘埃积聚,从而产生了太阳,再经由太阳排出气体物质,进一步形成行星。还有后来的双星说、行星平面说、卫星说等等,总而言之是众说纷纭。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最科学的说法是这样的。说太阳系在最初形成的时候,有99%以上的物质不断聚合形成了太阳,而其他小部分被分散在的四周的物质碎片以太阳为中心不断旋转,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由于碰撞和引力作用的原因,其他分散着的碎片才不断的慢慢结合,最终形成了其他的九大行星。
当时地球只是一团近似混沌的物质,宇宙中还有其他许多的小行星在不断围绕著太阳转动。这些行星不断互相撞击,又经过很多年以后,才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最初的地球象一颗灸热的大火球,随着碰撞的不断减少,也伴着物质的逐渐冷却和凝固,形成了最初地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地表。但由于地球内部有大量的岩浆,而且不断的向外喷涌,也形成了大量可怕的火山。而残留在火山灰中的水蒸气经则过冷却以后凝结为水,便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海洋。经过无数奇妙的变化后,最终形成了地球最早的形态。
时光迁移,由于地球自身存在引力,而且在地球的内部不断的发生着化学反应,其所产生的气体不断的被喷出,附着在地球周围,就成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大气层。而氢气和氧气结合后形成了水。经过太阳的能量辐射,才使地球本身产生了重要的磁场作用。历经了一系列奇妙无穷的变化,才演化成为现在这个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的地球。
⑹ 地球历史
150亿年前宇宙的诞生奠定了地球产生的物质基础。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此后,地球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地球系统的运动及运动带来的形貌变迁、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历史。
地球伴随着太阳系诞生:太阳系诞生之初,是以巨大并不断旋转的由尘埃与气体组成的云团的形态存在。它是由大爆炸所生成的氢与氦组成,同时亦有着由很久以前的星球内部所合成的其它元素。地球诞生前十五至三十分钟(等于大约四十六亿年前),一个邻近的恒星可能形成了超新星爆炸。这对太阳星云传送了一个震荡波,并使之收缩。
因为云团旋转,引力与惯性将云团压为一个圆碟,与其旋转轴成垂直。大部份质量集中在中央并地球开始加热。与此同时,因为引力使得物质环绕尘埃粒子紧缩,使得圆碟剩余部份开始分解为环状物。细少的碎片互相碰撞并组成较大的碎片。[2]而组成的地球物质并众集在距中央约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地带。当太阳收缩并被加热,核融合开始,而因此形成的太阳风则清空了在圆碟内大部份没有收缩并组成较大个体的物质,只剩下少量的元素。之后,较重的元素聚集于太阳附近,形成了体积小,密度高的星体(类地行星);较轻的元素则聚集于离太阳较远的地方,形成了体积大,密度低的星体(类木行星),而地球则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⑺ 地球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
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