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发布时间: 2021-07-31 03:15:48

『壹』 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管子》的道德起源说

“四维”可以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礼、义、廉、耻“四维”的产生与存在呢?《管子》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这一著名论断,涉及了道德的起源。对于道德的起源问题,孔子在“天命”与“人为”之间摇来摆去,有时认为是天赋的,“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有时又认为道德是后天学习修养得来的,提出了“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命题。墨子与孔子的看法相近,一方面认为“兼爱”和“义”都出于天的意志,是“顺天之意”;(《墨子·天志》)另一方面又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道家关于道德的理解与儒、墨都有不同,他们鄙视仁义礼智,反对人为,崇尚自然无为,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宣称无为无欲这样的道德都来自那个神秘的、作为世界本源的“道”。在儒、墨、道三家关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的这些观点中,尽管也有些合理之处,但都没有看到道德生活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之间存在着的某种联系。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观点,在《管子》一书中曾多次论述。《管子·侈靡》篇说》:“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一日违也。”《管子·禁藏》篇说:“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管子·八观》篇说:“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夺天工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先秦诸子百家在治国安民方面都崇尚礼义,重视道德国伦理,而齐文化特别重视富民富国,重视发展经济,讲究实惠实际,在这里也找到了理论根据。
《管子》不仅看到了道德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而且还看到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它并不是经济条件的简单反映。《重令》篇说:“天道之数,至则反(返),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管子·侈靡》篇也说:“用贫用富如何而可?曰:‘甚富不可使,甚至贫不知耻。’”所以“甚富”、“甚贫”对道德品质都没有好的作用。总这,《管子》把社会道德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达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历史观的高度。
《管子》关于道德生活受物质生活条件影响的观点,对中国思想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重大影响。诸如法家的慎到、商鞅、矗非。商鞅在《农战》中讲,只有奋力耕战,才有可能尽忠尽孝。他说:“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若不奋力耕战,则会“仓虚、主卑、家贫”。这样,“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商君书·慎法》)。慎到则说:“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相容也”(《慎子·逸文》)。韩非在《五蠹》中也说:“饥岁之春,幼弟不*,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而爱过各也,多少实异也。”汉代的五琉 也直接进出了“礼义之行在谷足”的命题。近代的孙中山也曾说:“必以治本为先,救穷宜急,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实业发达,民生畅遂,此时普及教育乃可实行矣”(《孙中山选集》)。

『贰』 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让劳动力的卖者为其提供劳动。”



(2)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扩展阅读:

劳动价值向新的使用价值转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与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并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的品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大其使用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劳动价值向新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通常把劳动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过程,称为生产。

人的劳动分为市场交易型劳动和自理型劳动。有价劳动是指生产和创造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无价劳动是说将产品从这个地方运到那个地方。同样是劳动,有时相对获得的利益或报酬是不同的,价值不同,人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叁』 什么创造了任何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1、劳动 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道德。
人类借助情绪的控制、自私心理的越来越少、本能的生存被大爱所替代,群体的观念越来越强悍、甚至,高尚的博爱、为他人着想的伟大,——-这些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活动,与动物的单纯的为生存、为饥饱、为抢领地而互相撕杀,甚至不认识自己的亲骨肉等单纯的条件反射能力而有所区别。
而道德的有无,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人类的后天教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后天的再塑造,这个道德就不会得以发挥。
动物和人其实是同源。之所以能与众动物有区别,在于人类的大脑发达。那么大脑的发达是由什么条件而产生的呢?--------劳动。劳动创造了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当人类开始直立行走的时候,大脑才得以产生和健全。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
只是直立行走不算是个完整的人。做人,做好人,做完整的人,必须在思维上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这就依赖于后天的教育了。
后天的培育,更依赖于劳动。无论是什么性质、什么形式的劳动。在群体里,经由劳动而体会到成长、成熟。不劳而获的人,很难说他们有较高的道德观。在劳动中,才会体会到与人为善、换位思考、舍己为人、舍得舍得的道理。
可见,劳动在人类形成的漫长的时期起的作用,在人类生存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在人类的道德培养上起的作用。
最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概念的形成。那么,没有道德就相当于失去了人的本来含义。而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也延续了人的含义。

『肆』 ____________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起源是指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宗教神学的伦理学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或神灵的意志和启示。奥古斯丁《天国》认为人间的善恶是按“造物主法则”和“神圣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顺序。

从哲学高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恰恰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伍』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辨析题

劳动,是一个抽象词,劳从字形上看是用力,例如收割稻草囤积,视为劳,动指活动的意思,所以劳动的词义应该是为获得满足需求的物质与精神成果进行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这点与字典网络中给出的定义不同,字典网络中定义劳动为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因创造形式高于劳动形式,用创造来解释劳动是内涵倒错。

所以如果出题目的人的概念建立在字典网络的基础上,那么他们给出的标准答案若肯定的话,实际答案必是否定,如果标准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实际答案需要再辨析。

接下来从最贴切的概念基础上辨析,从劳动、人类道德起源、历史前提的关系上展开。

首先万物生灵皆有道德,因为生灵都具备整体性,成就这种整体性的方式为道,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就是德。当我们把历史限定在有记录的文明史,那么劳动在历史之前发生,道德在劳动之前已经具备。

简单地说是,劳动创造了文明,创造了历史,但不是道德起源的前提。既然劳动创造了历史,那么同样创造了关于道德起源的历史记载,这样说就对的。若没有关于,直接说劳动创造了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就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前提不等于历史,而是人的灵性,人类具备理性的基因,能够实现精神梯度发展,这是文明与历史的前提,通过劳动的锻炼强化了人类的天然秉性,创造了文明,劳动只是过程、方式。

总之第一历史前提是人类的基因。人类的道德也因此与其它动物的道德有所分别。

这句话的对错在于是否加了关于两个字,并且去掉前提字眼。辨析完毕。

『陆』 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什么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道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始而出现。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中,是物质利益关系的反映。

(6)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柒』 道德起源的首要条件

道德产生的条件是:

一、劳动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主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二、社会关系的形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社会关系的构建会推动道德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在整个社会中推展开来。

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人类的自我意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的道德调节关系,从而推动道德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捌』 什么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了确定劳动的分类方法,首先应对人类运动的形式进行分类。人类机体是由众多生理系统、组织或细胞有机地组合而成的。

其中每一个系统、每种组织和各类细胞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通过新代谢来完成各种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以维持和发展整个机体复杂的生命运动。可以把人类机体的各组成分完成规定功能的过程称为人的主体运动。



(8)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扩展阅读:

人类劳动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生理力劳动三种基本形式。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生理力劳动都可以凝聚一定的信息,因而都可以产生价值增值,其中生理力劳动凝聚的信息通常是以生理信息的形式凝聚于人们的机体中。

主要表现为机体健康性、身体灵活性、感官灵敏性、环境适应性、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加强,有时也表现为缺陷器官的修复与强化、体液与组织的弥补和替代等,人类最早的信息也是全部来源于生物进化,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玖』 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道德产生的条件是:

一、劳动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主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二、社会关系的形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社会关系的构建会推动道德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在整个社会中推展开来。

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人类的自我意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的道德调节关系,从而推动道德的快速发展和完善。

(9)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扩展阅读:

道德的分类有: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社会学概念)

热点内容
苹果5s屏幕多少钱 发布:2025-07-14 07:42:35 浏览:425
光化学反应釜 发布:2025-07-14 04:43:59 浏览:761
鬼步舞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7-14 04:26:54 浏览:492
历史朝代时间顺序表 发布:2025-07-14 03:48:07 浏览:316
高三语文一模 发布:2025-07-14 03:28:55 浏览:833
教学楼矢量图 发布:2025-07-14 01:11:27 浏览:438
专任教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00:28:25 浏览:87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3 23:48:29 浏览:271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7-13 23:20:30 浏览:530
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发布:2025-07-13 21:59:07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