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丰城历史

丰城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31 03:48:24

㈠ 丰城的著名人物

1、徐稺

徐稺(生卒年不详),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㈡ 丰城是个出什了么名人的城市吗

丰城有三十三个乡镇,各地的文化习俗也是有所不同,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自古有龙泉太阿宝剑之说,铁牛镇水古闻,这都是丰城的发展历史。丰城自古以来就不缺少名人,古有邓子龙,现有奥运冠军杨文军,这都是丰城的骄傲。

徐稚(97-168),字孺子。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东汉隐士。

丰城确实挺不错的,身为全国百强县市,经济还算可以,人口130万也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也是有著名的小吃冻米糖,深得很多人的喜爱,经典也是有蛮多的,玉华山,罗山,白马寨,丰水湖,等等都是丰城好玩的地方,去丰城的人这些地方是必须要去的。赣江横穿而过,有山有水,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也是没话说。丰城有三十三个乡镇,各地的文化习俗也是有所不同,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自古有龙泉太阿宝剑之说,铁牛镇水古闻,这都是丰城的发展历史。

㈢ 丰城市张巷镇的历史

张巷镇位于丰城市东南,南起北纬28°05‵,北抵北纬28°10‵,西自东经115°52‵,东迄东经116°02‵,南北长8.13公里,东西宽11.56公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43个村小组,三个墟镇。有10152户,总人口5万,其中集镇人口1.1万,有耕地54692亩,丘陵山地41904亩。张巷集镇距丰城市区19公里,离省城南昌60公里,京九铁路自北而南贯穿全镇,并在集镇东部0.5公里处设有火车停靠站,丰抚公路经白马集镇横境而过,区位条件较优,交通四通八达快速便捷,两条进出公路和主要村级公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化,村小组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砂石路。东汉建安十五年前后,张巷境内就有先民定居。元皇庆元年(1312年),张巷开圩于现陈家铺处。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抚州临川幕岭张明立携妻、子迁来,在芭茅巷边搭棚居住,故名张家巷。明洪武三年(1370年)老圩街迁移至张家巷,商业贸易逐渐发展。现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灌山集镇位于境东部,距张巷7公里,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立圩场,为我国近代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故里.白马集镇位于张巷东南5公里处,建街于明崇祯年间,其明清古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历史文化积淀丰厚。1958年,成立张巷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张巷乡,1994年10月撤张巷乡设张巷镇。张巷圩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丰城有名的大集市。1968年,开始拆旧街建新街,扩圩场面积为1118平方米。1990年在集镇西部建设农贸街。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张巷集镇大发展的序幕,先后兴建了银三角商贸区、金三角商贸区,建设了两个市场,学校、卫生院、计生、公安、邮电、银行、电力等一大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相继投入使用,自来水、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和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强化,集镇建设和管理全面加强,品位提升,名镇效应开始显现。2000年张巷镇被审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4年被评为“全省公共卫生先进单位”,2005年又荣幸地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镇”。白马集镇和灌山集镇也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拓展了新区,完善了设施。</b>

㈣ 丰城多少年历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三国吴置,故城在今江西丰城县南六十里,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建立的富城县,其县治就在秀市境内。 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晋书。张华传》说明丰城为龙泉,太阿宝剑藏地。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今荣塘墟)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龙泉,太阿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另又一说《晋书张华传》为干将莫邪二剑 唐永衙二年,迁县治于赣江东岸(现市城区)。名称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以“丰城”命名时间最长。 1949年5月,丰城县解放,先归属南昌专署,1958年南昌专署迁设于宜春,1959年更名为宜春专署,丰城归其管辖。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2000年8月宜春地区撤销,改为宜春市,丰城为江西省辖市,暂由宜春代管。

㈤ 江西省丰城市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江西省丰城市古代名人有汉高士徐孺子、晋代天文学家雷焕、唐代江西首位状元王季友、宋代大臣刘德秀、元代著名文学家揭傒斯、学者熊梦祥、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礼部尚书杨廉、文渊阁大学士朱善、理学家李材、清代道教大师黄元吉。现当代名人有《辞海》主编夏征农、戏剧家熊佛西、画家王梦白、两届奥运冠军杨文军。
徐稚(97-168),字孺子。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东汉隐士。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丰城市杜市镇大屋场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
熊朋来(1246-1323)元文学家、音乐家。字与可,号天慵子,豫章(今江西丰城市秀市)人。宋咸淳进士,入元为福清州判官。能文,通音律,尤善鼓瑟。所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佛西,原名福禧,谱名金润,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向君,丰城市张巷镇瓘山人。著名戏剧家,为中国现代戏剧界的一代宗师,南田〔汉〕北熊曾作为现代话剧艺术的代表人物。

㈥ 江西丰城的历史文化包含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据吴,析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以县建富水西而得名,属扬州豫章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原治“城郭未竣,人口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元康元年(291年),丰城县属江州。县名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梁大同二年(536年),以县大难治,因割县之东境,分立广丰、新安二县,别隶抚州总管府巴山郡。隋初,废新安入广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罢豫章、巴山、豫宁三郡,改置洪州;并丰城入广丰县,初隶抚州,后属洪州。荣塘县治遂废。仁寿二年(602年),避炀帝杨广讳,复名丰城。大业十二年(606年),林士宏(弘)陷豫章,县治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丰城县,属洪州。并以原治(今故县)毁于战火,于永徽二年(651年),移县治于章水东岸(今老城区)。天佑二年(905年),梁王朱全忠因其父名诚,遂改丰城为吴皋。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吴皋为丰城。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以丰城户满五万,升丰城为富州,属隆兴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隆兴路为洪州府,更为南昌府;改富州为丰城县,隶南昌府。清袭之。民国初,丰城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江西省;又先后属第一(1942年)、第二、第十一行政区。
1949年5月21日,丰城县解放,属南昌专区。1958年属宜春专区(1970年改为宜春地区)。1988年10月4日,民政部(民批[1988]35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丰城县,设立丰城市(县级)。12月,正式撤县设市。隶属宜春地区。2000年后由地级宜春市代管。

丰城(2张)
公元210年置县,1988年撤县设市。史传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别名“剑邑”。唐代文学家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名句,赞美丰城钟灵毓秀。这里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剑文化、瓷文化、水文化、书院文化和古建筑文化,境内的唐代洪州窑是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罗山书院是全国第一所书院,岳家狮、梅烛等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是东汉高士徐孺子、唐代江西首位状元王季友、元代文史学家揭傒斯、明代爱国将领邓子龙、现代戏剧泰斗熊佛西、《辞海》主编夏征农、雅典和北京奥运冠军杨文军的故乡。

㈦ 丰城历史上的奸臣叛臣

根据时间先后,列出七大叛臣:1中行说;2李陵;3李广利;4刘豫;5范文程;6吴三桂;7汪精卫。但要说明的是,叛臣和奸臣是两个概念。
一、中行说
中行说,燕(河北)人,史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背叛前职务:西汉宫廷太监。
叛变后职务:王佐,即匈奴大单于的战略参谋。
汉文帝时期,因对陪送翁主到匈奴和亲的差事不满,愤然叛变,投靠大单于,为其出谋划策对抗汉朝,深得信任。
结局:在匈奴地自然死亡。
二、李陵
李陵,陇西(甘肃天水)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他的故事很英勇、很悲凄、很无奈。他忠义孝无一能全,封侯称王全是恨。史书中没有一个叛臣被写成他这样英雄泪长的感觉。
背叛前职务:骑都尉。
叛变后职务:右校王,或称右贤王,掌管辽阔的坚昆之地。
汉武帝时期,李陵率领步卒五千侧应李广利北出,孤军深入匈奴腹地二千多里与单于十数万骑兵遭遇后打阵地战,历经无数战,射尽箭矢,杀敌骑兵万余,最终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武帝一气之下杀了其妻母,李陵得知后彻底归附单于,并娶单于之女为妻,任右贤王。后曾率三万匈奴骑兵与汉御史商丘成两万汉军对决于恨地浚稽山,缘何兵败,耐人寻味。
结局:在匈奴地二十余年,病死他乡。
三、李广利
李广利,中山(河北定州)人,历史上把他描绘为庸才将军,因他而死的汉军与被他斩杀的外族一样多,一将未功成,万骨尽已枯。
背叛前职务:贰师将军。
叛变后职务:具体任职不详,只说身份尊宠。
卫青、霍去病死后,武帝启用李广利,北击匈奴,西征大宛,平生也是恶仗无数,史书评他是外戚上位、才智有限,打仗只会硬碰硬,是那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主,后因参与宫廷谋变,以及作战失利,所幸投降匈奴。他葬送的汉军儿郎以十数万计。他投降后,西汉再无能力组织大军团对外作战,但也应该看到,匈奴此后也未对西安形成任何威胁,这可能就是死磕的结果。
结局:投降匈奴后被器重了一年,随后被故友献计所杀,首级用于祭祀,实在可悲。但死前说了一句狠话“我死必灭匈奴!”,很有点意思。
四、刘豫
刘豫,景州(今河北阜城县)人,金的傀儡政权傀儡皇帝。
背叛前任职: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济南知府等。
叛变后任职:“大齐”皇帝。
刘豫出身农民,北宋后期得中进士成为官员,金兵南下时杀死了守将关胜,献级投降,金人用“以汉制汉”的方法,扶植其成立了傀儡“伪齐”政权,刘豫成为伪齐皇帝,为保其地位,极力组织武装部队,或单独或与金兵组成联军,尽心竭力的配合攻宋,多次与岳飞、韩世冲、刘光世等抗金名将对峙见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游说宋臣降金降齐,甘心当金人走狗。
结局:与南宋将领对决,退不能守、攻不能取,也惹怒了金人,做伪皇帝八年终于被废,后得病而亡。
五、范文程
范文程,辽宁沈阳人,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为后金效力,辅佐清四代皇帝。
背叛前任职:进士。
叛变后任职:大学士,清朝开国宰辅之一。
范文程祖上均为明官,食朝廷俸禄,明万历四十三年考取秀才,努尔哈赤攻陷抚顺,范文程“仗剑谒军门”,参加后金政权,加入了汉八旗,从此成为满清主要谋臣,深受倚赖,凡犯明的策略、策反汉族官员、满清制度的建设等,他都参与决策,成为满清的开国宰辅,对满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忠心于满清,被清朝誉为杰出谋士。
结局:病亡,终年70岁。
六、吴三桂
吴三桂,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先引清兵入关,后发三藩之乱。
背叛前任职:辽东总兵、中军府都督、平西伯、汉中王等。
叛变后任职:平西王
明末在关外任武将期间,与满清军队对峙,驻守山海关时,为明政府所依赖的最后一支武装部队,被连续加官进爵,李自成进京后,先有投李之意,后与之决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手镇压李自成起义军,又杀永历帝和皇族大臣,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率所部配合满清掠夺汉家城土,屠杀汉族军民,为满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显赫战功。后又自立为王,发动三藩之乱。
结局:病亡。
七、汪精卫
汪精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被历史唾弃投日汉奸。
背叛前任职: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等。
叛变后任职:伪国民政府主席。
日本侵华时期卖国求荣,成立伪傀儡政权,配合日军攻击抗日军民,祸害百姓,巩固日本人的侵略殖民统治。
结局:1944年病亡于日本。

㈧ 丰城街道的历史沿革

丰城街道历史悠久,据从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明隆庆六年(1572)新丰县治迁建至本地,先筑城於鸿雁洲(今城东村大营),后于万历元年(1573)迁建于君子嶂下(今县城)。自此以后,丰城均为县治所。明清时期,丰城地区设黄陂、泷长、塘肚围3个约和太平、文昌、聚奎3个坊。民间十四年(1925年)为新丰县第一区;建国后,丰城曾先后称为第一区,附城区,新丰红旗公社第一团,黄陂公社、城郊公社、丰郊区等。1986年撤区改镇,换称丰城镇。2005年12月撤镇改称街道办。

㈨ 作文:丰城历史

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丰城境内就有人类劳动生息。
商周时期,村落逐渐形成,定居地有桥东乡席家山、荷湖乡凤形山、秀市乡螺蛳山、荣塘乡沂塘和河州乡壶嘴街等,先民开始烧造和使用陶罐。
春秋战国,丰城先后属于吴、越、楚国管辖。当时拖船镇丽城、曲江镇蹠口城人口开始繁衍,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直到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53年)期间,丰城地区属于淮南国(即九江郡),景帝中元元年到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前149年----公元209年)属豫章郡南昌县管辖。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据吴,析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以县建富水西而得名,属扬州豫章郡。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原治“城郭未竣,人口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元康元年(291年),丰城县属江州。县名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传说晋永平(291)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以县大难治,因割县之东境,分立广丰、新安二县,别隶抚州总管府巴山郡。隋初,废新安入广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豫章、巴山、豫宁三郡,改置洪州;并丰城入广丰县,初隶抚州,后属洪州。荣塘县治遂废。仁寿二年(602年),避炀帝杨广讳,复名丰城。大业十二年(616年),林士宏(弘)陷豫章,县治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丰城县,属洪州。并以原治(今故县)毁于战火,于永徽二年(651年),移县治于章水东岸(今老城区)。天佑二年(905年),梁王朱全忠因其父名诚,遂改丰城为吴皋。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吴皋为丰城。
宋隆兴二年(1164年),丰城隶属隆兴府辖地。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以丰城户满五万,升丰城为富州,属龙兴路。先后隶属江西行中书省隆兴路、龙兴路辖域。
明太祖壬寅年(1362年),[3] 改龙兴路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富州为丰城县,隶南昌府。
清承明制,丰城属南抚建督粮道南昌府。
民国初,丰城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江西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丰城直属省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之下设行政区,丰城属第一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专员公署由新干迁至丰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24日,全省缩改为8个行政区,丰城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1937年-1939年),全省扩改为11个行政区,丰城属于第十一行政区,专员公署仍设丰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避日军,县政府迁往罗山乡门楼岗村办公,三个月后复回县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省改为9个行政区,丰城属第一行政区。民国35年(1946年),第一行政区设于丰城。

1949年5月,丰城先归属南昌专署管辖,1958年南昌专署迁设于宜春,1959年更名为宜春专署,丰城归其管辖。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8月宜春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宜春市,代管丰城。1988年10月4日,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丰城县,设立丰城市(县级)。12月,正式撤县设市。隶属宜春地区。2000年后由地级宜春市代管。[4] 2014年7月,被列为全省第一批6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市之一。[1]
称谓沿革

名称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以“丰城”命名时间最长。其中又因丰城为龙泉、太阿(一称干将、莫邪)宝剑发出土发祥地,所以丰城别名剑邑、剑城。

热点内容
苹果5s屏幕多少钱 发布:2025-07-14 07:42:35 浏览:425
光化学反应釜 发布:2025-07-14 04:43:59 浏览:761
鬼步舞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7-14 04:26:54 浏览:492
历史朝代时间顺序表 发布:2025-07-14 03:48:07 浏览:316
高三语文一模 发布:2025-07-14 03:28:55 浏览:833
教学楼矢量图 发布:2025-07-14 01:11:27 浏览:438
专任教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00:28:25 浏览:87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3 23:48:29 浏览:271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7-13 23:20:30 浏览:530
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发布:2025-07-13 21:59:07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