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历史对照表
⑴ 谁能给我 中外历史年代的对照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公元前2600年 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
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 伦王国建立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
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 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北印度分为16个小国,最后统一为 “摩揭陀”天国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
公元前六世纪 ,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犹大遗民重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525年 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
屈原 (约前340-前278年) 楚国的诗人,作“楚辞” 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公元前450 年米隆创作雕塑《掷铁饼者》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
公元前330年 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4-3世纪,玛雅人已应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
公元前3世纪 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14年开始筑秦长城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85-前160年 汉 马王堆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意大利,发现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布匿战)
公元234年萨珊伊朗灭贵霜帝国
公元前150年亚力山德罗斯创作维纳斯
公元前150年罗马人征服希腊帝国
公元前一世纪,塞克人在伊朗东部和印度西部建立了一系列王国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25年 东汉建立,东汉(25年到220年)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 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 基督教产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公元2世纪末-3世纪末,罗马奴隶制爆发全面危机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史称三世纪危机。
公元三世纪 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317年 东晋建立(317年到420年)
383年 淝水之战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 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20年 南朝宋建立-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六世纪初 法兰克王国建立
玄奘(602年-664年)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约公元600-1680年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李白(701-762)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八世纪中叶 阿拉伯帝国形成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九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62年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101年8月24日(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卒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 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文天祥(1236—1283),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关汉卿(1240?-1310?)
马致远(1250年-1321)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年),著《神曲》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十四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 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祝允明(1460—1527)
唐伯虎(1470-1524)
文征明(1470~1559年)
徐祯卿(1479-1511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 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达?芬奇(1452-1519)深沉、含蓄、富有理智、充满智慧
米开朗琪罗(1472一1564) 博大、雄伟、富有激情
拉斐尔 (1483—1520)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
1480年 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
公元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32年,法国拉伯雷(1547-1616)《巨人传》第一部出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著《随笔集》。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 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落体实验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郑板桥(1693-1765)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13年,伽利略在罗马发表了《论太阳黑子》。
1616英国 莎士比亚 卒(1564年生)
1616西班牙塞万提斯卒(1547年生)著《堂吉诃德》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常称《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定律来准确预测行星绕日的运动。
1688年 英国政变(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
1689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开始改革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7世纪初期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著《红楼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达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十八世纪 启蒙运动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
卢梭1712-1778,著《爱弥儿》、《忏悔录》等
康德(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
1773-1775 俄国普加乔夫起义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纺纱机的动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国君主政体, 1792年9月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政权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年7月 法国热月反革命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
林则徐(1785-1850)
洪秀全 (1814~1864)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04年元旦海地宣布独立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十九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马克思(1818—1883),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年,维克多'雨果完成「悲惨世界」创作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现代史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⑵ 中国历史时间与世界历史对照表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
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
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晋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
304-439
-
-
南
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
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
代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辽
907-1125
皇都(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南京
⑶ 中外历史对照表
中世纪后期,欧亚世界有了一个不寻常的重大发展。一方面,伊斯兰教帝国和儒家帝国闭关自守,愈来愈僵化;另一方面,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
这一扩张给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以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使西欧人控制了外洋航线,能够抵达、征服南北美洲和澳大利西亚的人迹稀少的广阔地区,并移居那里;从而,改变了世界各种族传统的地区分布。最后,通过扩张,西欧财富迅速增加、力量大大加强的19世纪时,已能渗入并控制位于中东、印度和中国的古老的欧亚文明中心。
所有这一切确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的一个地区成功地控制其余地区,以前从未有过;因之,其影响必然深远。世界达到了新的、独特的统一。到世界历史上的欧亚阶段结束、全球性阶段开始以前,地区间的联系——经济的、思想的和政治的联系——已经形成;这种形成最初虽颇缓慢,然是平稳的、不可阻挡的。
这些重大发展有一个似乎有悻常理的特点,即它们是由欧亚大陆上一向最不发达、最默默无闻的地区引起并完成的。中世纪末以前,西欧大部分领域都很落后。在文化上,它从外界得到的多于它所能给予的;在经济上,某些方面也很落后,它极想求得南亚的香料和中国的丝绸,自己却没有什么可用以交换;在军事上,可以肯定地说,东方对西方的入侵远远多于西方对东方的入侵。
那么,如何解释这一出乎意料的惊人转变呢?为什么西欧会突然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原动力呢?仅从任何单独的因素或事件——如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中,是不可能得到解释的。11世纪时,维金人偶然发现北美洲;他们花了约一百年时间,试图保持在那里的拓居地,但失败了。与此相反,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各国的人步其后尘,大批地、势不可挡地侵入南北美洲。两次事件的结局全然不同;这表明:在11世纪至15世纪的500年中,欧洲有了某些使它要求并能够向海外扩张的发展。这些发展的性质及其进行的方式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题目。
一、好战的基督教世界
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欧洲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与欧洲其他大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从一开始起,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从使徒时代到现在,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而且,为了使异端和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会总是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基督教的好战性源自犹太游牧民所崇拜的复仇和惩罚之神。基督教作家常用战争作比喻,将人间世界看作上帝与撒旦交战的战场。因之,丝毫不奇怪:基督教首领在执行"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马可福音》16:15)的命令时,时常采用种种强有力的方法。
基督教世界的好战也是对东方在较早几个时期里频频入侵欧洲的一种反应。欧洲是欧亚大陆的边远地区,落后、人口稀少,早先常遭到野蛮的、信异教的印欧人、日耳曼人、匈奴人、马扎尔人和阿拉伯人的蹂躏。因此,中世纪时居住在这一大块边远地区的欧洲人东临信异教的斯拉夫和波罗的海诸民族、南迎穆斯林阿拉伯人。欧洲人的反应是发动接二连三的十字军东侵;其中,矛头指向"圣地"的几次十字军东侵最雄心勃勃、最举世闻名,但是,也最不成功。13世纪时,基督教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立足点相继沦于穆斯林手中,不过,其他几次十字军东侵取得了较持久的成果。约1100年前后,诺曼底人将阿拉伯人逐出西西里岛。伊比利亚的基督教徒进行了长达二个世纪的反穆斯林的"再征服"运动;到1250年,已收复了除局促于半岛南部一隅的格拉纳达王国以外的整个半岛。条顿骑士团在12和13世纪时,用利剑将基督教传播到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诸国家。
因此,欧洲有历时很久的远征传统,海外扩张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一传统的继续。早期的探险者及其支持者之所以要东征,部分地是出于宗教上的考虑。他们想到达印度和中国;自13世纪马可·波罗东游以来,欧洲人已知道那里有一些大国。欧洲人还知道,这些国家不属于穆斯林,所以希望它们能同基督教徒联合起来。此外,中世纪时有关约翰牧师的传说也在人们中间长期流传;人们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块地方的人民信仰基督教,约翰牧师是他们的强有力的统治者。因此,好几个世纪里,基督教首领一直向往能同约翰牧师建立联系,从东、西两方大举夹攻穆斯林世界。欧洲人没有找到约翰牧师,但是,他们确在非洲和南北美洲仍然碰见了一些奇怪的新民族——这些民族还未开化、不信教,因此,是适于征服、拯救、使他们归依的合格臣民。
促使欧洲人开始海外冒险事业的动机很多,为上帝服务和寻求黄金可能是其中最强烈的动机。达·伽马抵达卡利库达时,曾向当地惊讶不己的印度人解释说,他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基督教徒和香料。同样,征服者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洲大陆,"是为了象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北欧的新教徒之所以从事海外冒险活动,也是出于宗教上的考虑,只是程度上比起伊比利亚人稍微差一些。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在为美洲的殖民地进行宣传时这样写道:
他们将得到的是有关我们宗教信仰的知识,
而我们将得到的是这一地区所拥有的那种财富。
这种好战性和努力改变异端信仰的精神显然是欧亚其他民族所缺乏的。确实,穆斯林用刀剑征服了辽阔的地区;在这一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好战的。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自己臣民的宗教信仰漠然置之。通常,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自己的臣民是否信奉伊斯兰教,而是向自己纳贡了没有。穆斯林缺乏基督教徒那种必须将异教徒的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的压倒一切的热情。同样,佛教为印度以外地区所接受,与其说是因为僧人尽心竭力地从事传教活动,不如说是由于爱好和平的旅行者和移民使印度文化逐渐传播开来的缘故。佛教的传播不是倚仗武力,而是凭借其教义和仪式的吸引力。
中国人在宗教上可能是最不教条主义的。早期去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对他们在那里所遇见的人们互相容忍的态度,都有着极深的印象。他们对中国人允许他们自由地传播福音这一点,又惊又喜。1326年,佩鲁贾的安德鲁主教曾这样写道:"实际上,在这幅员广大的帝国,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包括每个民族、每个教派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他们持有这样一种看法,或者更确切地说,持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人人都能够在他自己的宗教中得到灵魂的拯救。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可自由地、毫无阻碍地传经讲道。"杰出的意大利耶稣会会上利玛窦曾在1582至1610年间居住中国,他对中国人的不好战、不尚侵略和宗教信仰自由也同样大为惊异。他写道:
现在,我们对话宗教教派的探讨即将结束。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公认的见解是,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当然,在作如此判断时,他们也正在使自己和其他人陷于一个令人魂不守舍的错误,即相信谈论宗教问题的不同方式愈多,对公众利益就愈有好处。
……如果我们停下来细想一下,这一点似乎很出人意外,在一个几乎可以说其疆域广阔无边、人口不计其数、物产多种多样且极其丰富的王国里,尽管他们拥有装备精良、可轻而易举地征服邻近国家的陆军和海军,但不论国王还是他的人民,竟然都从未想到去进行一场侵略战争。他们完全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不热望着征服。在这方面,他们截然不同于欧洲人;欧洲人常常对自己的政府不满,垂涎其他人所享有的东西。现在,西方诸国家似乎已被称霸世界的念头消磨得精疲力竭,它们甚至不能象中国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期里所做的那样,保持其祖先留下的遗产。
世界诸宗教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有着程度上的不同;这一点至今仍显而易见。1958年,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的卫理公会主教马文·A·富兰克林在论述控制宇宙的问题时也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很难想象,这种立场是除基督教教牧人员以外的其他任何人所能采取的。他说:
假定其他某些星球上也有居住者,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先去查明上帝是如何向这些"别的羔羊"彰显自己,然后才能确定基督教会对他们负有什么责任。猜想出他们对上帝的观念如何、是否对上帝赞美得不够、走否需要我们所知道的那种对灵魂的拯救,是件颇有吸引力的事。由此,也许会发现:基督教会必须将我们所知道的神、人相逢的经验告诉他们,并向他们介绍能引导他们赎罪的基督的福音。不管所发现的外界状况需要什么,基督教会将一马当先,非常勇敢地迎上前去。
二、新的智力水平
西欧扩张的智力背景比起其宗教背景要模糊不清得多。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有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荷兰的司铎兼学者伊拉斯谟曾得意洋洋地发表了人类既非野兽又非野蛮人这一认识。他说:
现在,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人具有理性。如果树木或者野兽在成长,那么真的,人当然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从前的人生活在森林之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法律作指导,仅仅受其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支配,其群体内部绝无秩序可言;因此,与其将他们看成人,不如把他们当做野兽。
对人类及其能力的新的强调,显然比早先中世纪的观点更有助于海外扩张。另一方面,这一点很易被夸大,故需认真纠正。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并不着重科学。当时一些最主要的人物看待事物,往往是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持怀疑和客观的态度。他们程度不同地保留了某些中世纪的思想方式。他们坚持相信和赞美那些怪诞的和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他们继续寻找哲学家的点金石。他们仍然相信星占学,并将它误作天文学。宗教改革运动也没有改变这种反人文主义者的倾向。16世纪时,路德和加尔文认为人类孤弱无助和腐败堕落的观点,正如人文主义者对人类的颂扬,是一种新的见解,而且其影响较后者要大得多。实际上,宗教改革运动代表一种只是在16世纪变得更强烈的反观世主义和反求实主义的倾向。
从事海外扩张的伊比利亚的先驱者肯定不是人文主义者。例如,航海家亨利王子被他同时代的人描绘成是一个刚直、虔诚、勇武的禁欲主义者而非人文主义者。虽然他总是慷慨地资助海员和测绘人员,但是,对于学问和各种技艺并不感兴趣。人们传说,他曾在萨格里什兴办一所教授天文学和数学的学校,那仅是一则虚构的故事。有位研究欧洲扩张的著名历史学家说:"不管对文艺复兴作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亨利王子和他手下的船长们基本上都是中世纪的人。甚至哥伦布……从事他那举世闻名的冒险事业时的思想大体上也是中世纪的,传统的。"
因此,用"新的智力水平"所能解释的与其说是1500年以前欧洲扩张的起因,不如说是1600年以后欧洲扩张的动力和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的缘由。不过。对后者加以解释,其本身也非常重要。事实依然是,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人在作出这些早期的发明之后,未能提出一系列科学原理。
欧亚其他国家的情况基本上与中国相同。例如,在奥斯曼帝国,穆斯林的学院为了强调神学、法学和修辞学而不惜舍弃天文学、数学和医学。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对西方正在做些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也毫无兴趣去弄清楚。没有一个穆斯林土耳其人会相信,一个信基督教的异教徒能教给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虽然有时也会出现某个富有远见的人,警告人们要注意这种将奥斯曼帝国与邻近的基督教世界隔开的思想的铁幕所带来的种种危险,但这样的人极为难得。土耳其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和网络全书编纂者卡蒂布·切莱比是其中的一个。他生活在17世纪上半世纪。因出身于贫困家庭,他未能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不过,结果是塞翁失马。他可不必对穆斯林的圣学进行表面的、析理过细的专门研究,而这种研究当时已成为土耳其教育的主要特点。他靠自学成材,这一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他何以会对西方的学问毫无偏见。
切莱比一生著述颇多。在土耳其舰队于1656年遭到惨败后,他编了一本简明的海军手册。在该书序言中,他强调了掌握地理学和地图测绘学的必要性。他写道:
对于负责国家大事的人来说,地理学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学科。他们可以不清楚地球的全貌,但他们至少应当熟悉奥斯曼帝国及其邻国的地图。这样,当他们必须派军队作战时,就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入侵敌国和守卫边疆也就会成为一件较容易的事。与那些对地理学一无所知的人商议,是决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取代地图的效果的,即使他们是当地富有经验的人。这类富有经验的人大多不能粗略地绘出自己家乡地区的地图。
异教徒们因尊重地理学一类学科并加以应用,故而发现了美洲大陆,并能横行于印度市场;这一事实,足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学习地理学的必要性。
切莱比抓住了欧洲在思想方面的进步和其海外扩张之间的联系。切莱比死于1657年,在去世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里,他警告他的同胞们说,如果他们不放弃自己的教条主义,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在观察这一世界时瞪起犹如牛眼一般的大眼睛"。他的预言颇有先见之明。土耳其人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宗教迷信中,并同其他非西方民族一样,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基督教异教徒凭借自己的新学问,最终不仅成为美洲的主人,而且成为古老的伊斯兰教帝国和德教帝国的主人。
三、扩展中的经济
中世纪时西欧地区经济的显著发展是促使西欧向海外扩张的一个无可争辩、显而易见的因素。西欧地区迅速增长的经济资源和生气勃勃的活力使西欧能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作出巨大反响。这种反响全然不同于早先对维余人探险所作出的反应,因为后者是微不足道、毫无成效的。这里应该指出,中世纪时期,欧洲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连续不断的。从900至1300年,经济稳步增长,但14世纪时,出现衰退,这由多种因素结合所致。这些因素包括:连年的粮食歉收和饥荒——1315年和1316年时,粮食歉收和饥荒的程度尤为严重;黑死病——它首次发生于1348至1349年,夺去了城市居民中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人的生命,以后它又周期性地发生,持续了好几个世代;英法两国间的百年战争和德、意国内的其他冲突。不过,1400年后不久。经济开始复苏,从那时起,经济发展的趋势通常是向上。
因此,西欧经济除了在14世纪曾衰退外,在中世纪早期几个世纪以后,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增长。其原因之一是,1000年以后,外来入侵随着马扎尔人和维金人终止进攻而告停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使西欧免遭东欧那种因接二连三的外来猛攻所致的破坏;这种外来猛攻在东欧一直持续到17世纪末土耳其人惨遭失败时为止。在那些世纪里,东欧对西方起着减震器的作用,从而大大帮助了后者的发展,这一点至今未得到充分认识。
这一点也部分地说明了在10至14世纪间中欧和西欧的人口显著增长的原因。当时,那里的人口约增长了50%;这一增长率在今天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面积大体相当的地区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人口的激增促使人们努力改进灾业技术以支持人口的增长,而粮食的增长转而又使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成为可能。
欧洲提高农业产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发展细耕农业,即改进耕作方法。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从8世纪起,逐渐采用三轮制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使休耕的土地由占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减至三分之一,放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更有效地使用马力也帮助了农业的发展。在古代,马在农田里派不上什么用以因为那时所使用的轭在马使劲拉东西时,会将马脖子扼得透不过气来。此外,由于没有钉固蹄铁,马常常折断蹄子,成为废物。不过,到10世纪时,欧洲发明了架在马肩上、不会扼住马脖子的马颈圈。另外,还发明了马蹄铁和串联式马具;后者可用来使一对以上的马共同拉一车货物。最后结果是,速度较牛快、能力较牛强的马从此以后成为农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动力之源。
欧洲提高农业产量的另一条途径是发展大面积耕种,即开发以前未耕种过的地区。12世纪时,法、德、英三国得到耕种的土地仅分别占各自全部土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左右;这一事实颇令人吃惊,然而,是千真万确的。当时,其余的地方都是森林、沼泽和荒地。在小片已得到耕种的地区的周围是大片尚未开垦、有待拓居的区域。欧洲的农民络绎不绝地进入这些空无人迹的区域,清除森林、烧掉灌丛、排干沼泽,为犁和锄头开路。农民们不仅耕作他们所在地区中的处女地,而且还向东迁移,进入东欧和南欧的人口稀少的广大地区。正如美国曾有过西抵太平洋的西进运动那样,欧洲也有过东达俄国边界的东进运动。例如,到1350年,在西里西亚已有1500块新拓居地,由15至20万名殖民者耕种。
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过去的种种勒索和限制已不能无限期地强加于人们,因为他们已知道,往东去,可得到个人自由和廉价土地。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确实,后来在15和16世纪时,农奴制曾被强加给易北河以东一向自由启在的移民们。那时,粮食和林产品价格上涨、市场扩大,农奴主要趁此机会牟利,就必须确保劳动力的供应,为此,他们强制推行农奴制。但是,在此期间,西方的农民们大体上已自由起来,并保持了自由,只是种种约束的最终解除须待到 18世纪末即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
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剩余粮食由船从新农田运回人口更稠密的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向新开辟地区提供其所需的各种工具和制成品作为回报。于是,商业繁荣,城镇兴起,尤其是在波罗的海沿海一带。经济的这种发展极其重要。它表示西北欧开始崛起;这一趋向后来帮助英国人和荷兰人在全世界使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黯然失色。
不仅欧洲内部的贸易在发展,而且欧洲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贸易也在发展。这时的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随着维金人终止劫掠活动而开始;维余人多次侵袭欧洲的恐怖曾在9和10世纪笼罩从北极区到西西里岛的欧洲沿海地带。国际贸易发展的另一动力来自从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侵。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参加了这一次次的远征;他们回国后仍垂涎于自己在东方所见到和享受到的种种奇妙的奢侈品。此外,十字军东侵还使欧洲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得地中海,使地中海如在古代那样,再一次成为东、西方之间的商船的大通道。国际贸易发展的第三个原因是,13世纪时,蒙古帝国建立,它把前所未有的统一强加给辽阔的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欧洲的商人,尤其是意大利人,利用当时的和平、安全和妥善护养的道路,几乎直接与东方进行贸易。
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度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欧洲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外国的商品和市场。随着人口的增长,交易的规模也增大。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他们的竞争态度截然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国人;中国人虽曾航海数千哩,但完全是出于非经济方面的原因(见本章第七节)。他们对贸易毫无兴趣,只是将诸如长颈鹿一类的奇珍异兽带回自给自足的祖国,以取悦他们的皇上。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它迫切需要香料和其他外国产品。这一需要与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及蓬勃的经济活力一起,最终使欧洲人航行于各大洋,使欧洲商人遍布每一个港口。
四、技术的发展
与经济的扩展有密切联系的是技术的发展,它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因为欧洲人如果没有适当的海船和航海设备,原本是不可能抵达印度和南北美洲的。欧洲人在发展航海装备方面之所以能成功地取得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原因在于,中世纪时期,他们在改进各种工具和技术方面稳步地取得了虽并不惊人但极其重要的进步。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林恩.怀特教授评论说:"中世纪后期最可夸耀的不是那时的大教堂、史诗或经院哲学,而是有史以来首次建立的一种复杂文明。这种文明并非建立在挥污苦干的奴隶或苦力的背脊上,而主要以非人力的动力为基础。"为碾谷、伐木、排干沼泽和矿井而发明并使用的水车和风车,可代表这种"非人力"的动力之源。其他有用的发明包括木匠用的创、曲柄、独轮小车、纺车和运河闸门等。确实,希腊人和罗马人尽管在哲学和艺术上成就极高,但在以机器力量减轻人类的辛苦劳作方面,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却还不及中世纪的欧洲人在短短数世纪里所取得的。这大概是因为欧洲较缺乏人力,而那种不发达的新开辟地的社会也颇需劳力,从而促进了发明的缘故。由于中世纪的欧洲人从奴隶或农奴经济开始转入由机器力量推动的经济,西方的文化发展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
希腊语学者兼天主教枢机主教贝萨里翁曾在1444年写过一封信,对中世纪时西欧人在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作了有趣的说明。这位学者原先在罗马住过多年,意大利手工业的先进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给拜占庭摩里亚自治省当时的统治者君主坦丁·帕莱奥洛古斯去信,建议悄悄地派"四或八名男青年"前往意大利学习手工业技术,并学习意大利语"以熟悉他信上所说的东西"。贝萨里翁对排除手工劳动的水力锯机的印象尤为深刻。他提到了"锯木头用的自动锯机和运转得极快、极整齐的水车"。他对水力风箱也念念不忘,他写道,"在冶炼和分离金属时,他们用的是皮风箱,这种风箱无须用手操作,便能膨胀和松弛,将金属从原先泥土似的无用物质中分离出来"。贝萨里翁还谈到,在意大利,"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炼铁知识,这种知识对于人类极为有用且必不可少"。这封信作为一个证据,其意义十分明显:中世纪时,西欧在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以致一个东方人首次建议应派学生去西方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艺"。
就欧洲扩张来说,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在1200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增加了一倍或二倍。载重量为150至200吨的狭长桨帆船让位于600至800吨的圆体帆船。13世纪时采用的艉舵迅速取代了旧时效率较低的侧向操舵装置。另外,同样重要的是,14世纪时,葡萄牙人改制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索具,使船能够更直接地逆风航行。船的构造和索具方面的这些进步表示原先在北欧、地中海和中东发展起来的船的一些优点已结合成一体。最后结果是,船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灵便。此外,经济效益也更高,因为这时的船排除了100至200名划手及其口粮和装备,从而大大增加了载货容积。
与造船方面的进步紧相连的是航海术的进步。在航海水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来自地中海地区。那时,中国人似乎已拥有磁罗盘,但是,至今不能确定,欧洲人是从中国人还是从作为中间人的阿拉伯人那里获得磁罗盘。也许欧洲人的磁罗盘是12世纪时由他们自己独力研制成的,地点可能在意大利的阿马尔菲城。无论如何,虽然罗盘对航海者来说,是一种最有用的仪器,但使用时,须得到其他几种仪器的配合。星盘,即一种用以观测天体高度的铜制刻度盘,早在800年以前便已为世人所知,但直到1485年前后,才首先由葡萄牙人在西方的航海中予以使用。这种仪器颇为昂贵,故很快被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廉的象限仪所取代。经度测定引起的问题不只一个。虽然用砂漏可大致地估计时间,但要精确地计算时间,只有待到17世纪伽利略发现摆动原理时。
航海者也得到了航海情报汇编和地图的帮助。中世纪地中海水手的一些航海因是最早额准确的地图,图上清楚地标明了精确的罗盘方位及关于海岸线和港口的详细情况。到14世纪时,绘制地图的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发展的主要中心地在热那亚和马霍卡。中世纪时,一些博学的教条主义者老是争论着人能否在赤道经受住致命的日光和翻腾的海水;与这些教条主义者的著作相比,中世纪的航海图注重事实、客观,使人耳目一新。以下这两段话引自15世纪的航海图,可作为图上那些如实、精确的文字说明的例证:
⑷ 求一份中外历史大事件对照表,越详细越好
我这里只有word文档
⑸ 中西历史时间对照
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
国史大事 国史朝代 西元 世界史分期 世界大事 备注
史前时代
前1500000年
前10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埃及历法之始
黄帝 前3000年 上 金字塔时代(前3000-2500)
夏禹治水 夏(前2183) 前 2000年 1 巴比伦法典(前2100)
商代青铜器
甲骨文
商(前1751) 前1000年 +
周公制礼作乐
封建制度
井田制度
西周(前1111) 前900年 +
前800年
东周(前770) 前700年 古 建立罗马城(前753)
前600年
孔子(前551-479) 前500年 佛陀诞生(前557-477)
前400年
孟子(前372-289)
屈原(343-277)
前300年
万里长城 秦(前221) 前200年 时
张骞通西域(前136-126)
(前119-115)
佛教初传中国(前2)
西汉(前206) 前100年 罗马并希腊(前150)
蔡愔求经(65)
张衡(78-139)造地动仪
蔡伦造纸(105)
新(9年) 西元元年 罗马帝国始(前27)
耶稣诞生(前4年)
东汉(25年) 100年
三国(220年) 200年
西晋(265年) 300年 日尔曼大迁徙
五胡乱华(311)
北朝(386-581)
东晋(317年) 400年 代 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379-395)
西罗马帝国亡(476)
南朝(420-589) 南北朝(420年) 500年 中 穆罕默德(570-623)
隋朝(589年) 600年
玄奘取经(596-664) 唐朝(618年) 700年
800年 古
辽兴起(916) 五代十国(907年) 900年
北宋(960年) 1000年 I十字军东征(1096-1099)
金兴起(1115) 南宋(1127年) 1100年 时
成吉思汗兴起(1206)
蒙古西征(1218-1224)
(1237-1242)
(1252-1258)
元 (1279年)
1200年 VII十字军东征(1248-1254)
明(1368年) 1300年
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400年 代 哥伦布进入西印度群岛(1492)
李时珍本草纲目(1518-1593) 1500年 近 麦哲伦绕航世界(1519-1522)
宗教改革(1517)
清(1644年) 1600年 宗教战争
1700年 工业革命(1769)
美国独立革命(1776)
法国大革命(1789)
鸦片战争(1840)
甲午战争(1894)
1800年 代 维也纳会议(1814)
明治维新(1868)
普法战争(1870-1871)
八国联军(1900)
七七事变(1937)
中华民国(1912年) 1900年 现 WWI(1914-1918)
WWII(1937-1945)
人类登陆月球(1969)
2000 代
⑹ 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
1、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亚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统一、苏美尔的政治结构神庙、大经济阿卡德统治、南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亚述帝国亚述国家的产生和演变、亚述帝国的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灭亚述。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巴比伦的天文学、巴比伦的数学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兴起、腓尼基发达的经济、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兴亡、古巴勒斯坦的统一犹太教的产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
四大吠陀婆罗门教的创立、列国时代的印度十六国的建立、摩竭陀国称霸城市的再度兴起、沙门新思潮佛教的产生与释迦牟尼。
中国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阶级社会的产生、夏启建国、少康中兴、夏桀亡国、商朝的兴衰、成汤建商商朝的灭亡、商朝的农业生产技术、神奇的甲骨文、发达的青铜文化、礼乐统治下的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宗庙祭祀、国人暴动与宣王中兴。
三星堆文化、纷乱的东周、平王东迁、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清净无为”的道家、孔子创立儒学、《考工记》问世、波斯帝国的兴衰、波斯帝国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对外政策、波斯帝国的经济、波斯帝国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王朝时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的经济社会、古王国的经济、古王国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时期和人民起义、埃及的再度统一、中王国时期的对外战争、中王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
中王国的灭亡、新王国的盛衰强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国的冶金业和纺织业、发达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争霸、新王国的衰亡、后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后期埃及前期的经济、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对埃及的统治、埃及人民反抗。
波斯的斗争后期、埃及灭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宏伟的雕塑建筑和精湛的工艺、艺术、发达的天文历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农耕社会、努比亚文化、凯尔迈文化、迦太基文明的兴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扩张,迦太基的贸易和探险。
欧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迈锡尼的墓葬、特洛伊战争、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出现、城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国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梭伦改革、希腊城邦的繁荣、希波战争战后、希腊的城邦经济、奴隶制度的发展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诸城邦的没落、雅典的海上霸权、伯罗奔尼撒战争、战后诸城邦的危机、后期希腊城邦的争霸和衰亡、古典时期及以前的希腊文化、希腊的宗教与神话、发达的戏剧、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史学的繁盛,哲学的兴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亚洲人的迁入、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尔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2、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欧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马其顿的兴起、马其顿王国的兴盛、腓力二世统一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达的社会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朝的专制统治、托勒密王朝的衰败、塞琉古王国的专制统治、发达的塞琉古商业。
塞琉古的手工业、塞琉古的衰亡、马其顿时期的文化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得与几何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日趋成熟的雕塑艺术、伊索寓言、古罗马的王政时代、伊特鲁里亚人、罗马的氏族制度民主军事制度、图里乌改革、王政时代的结束。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设立平民保民官、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平民斗争和新贵族的产生、征服意大利、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社会经济、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次布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侵略西班牙罗马的行省、统治罗马
。共和国的没落、西西里起义、斯巴达克起义、共和时代的文化、罗马的宗教神话和祭司罗马的建筑艺术、朴实的历史和哲学、强权独裁时代的到来、米特里达梯战争、苏拉独裁庞培兴起、前三头同盟,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
亚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统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修筑、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迹、”西汉刘邦建西汉、汉武帝时代、汉匈和战、司马迁著《史记》。
孔雀帝国被占领的时代、旃陀罗笈多创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森严的种姓制度、孔雀王朝后的印度、帝国时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诗《佛本生经》、孔雀帝国时代的建筑艺术。
3、封建时期
公元元年~400年
欧洲(公元元年~400年)
罗马帝国的建立、奥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维对内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和平时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盛、从黄金时代到三世纪危机、隶农制的盛行、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罗马的“黄金时代”、罗马城市和商业的萧条。
混乱的政治、统治后期的罗马帝国、戴电里先统治、君士坦丁大帝独裁、扶持基督教、继续衰弱的帝国经济、帝国的分裂、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基督教的演变、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马克西穆斯之乱、四大“蛮族”掌权。
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自然科学的发展、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发达的史学、帝国时代的法学、罗马的文学、罗马的建筑和雕塑艺术
亚洲(公元元年~400年)
东汉刘秀建东汉、外戚宦官专权、班固著《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三国鼎立时期的中国、乱世枭雄——曹操、建安文学、蜀国的建立、诸葛亮治蜀、孙权建吴、西晋和东晋的建立、“五胡十六国”兴起。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两晋的书画艺术、陶渊明与田园诗、贵霜帝国的建立、开明的迦腻色伽、统治早期的萨珊、波斯帝国萨珊波斯的兴起、萨珊和罗马的战争、马资达克起义、古代朝鲜箕氏、朝鲜新罗百济建国、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绳文式和弥生式文化,邪马台国大和国家的兴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正在发展的美洲和非洲、玛雅文明的兴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兴起、阿克苏姆国统治,东非加纳王国的繁荣。
4、中世纪
欧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国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关系的萌芽、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西欧封建制的产生、克洛维创建法兰克王国、矮子丕平篡权、查理曼帝国形成、帝国的分裂、北欧海盗海盗时代的来临、北欧海盗的扩张。
“无骨者”伊瓦尔和哈拉尔德、北欧海盗的覆灭、发达的航海造船技术、北欧的口头文学、9~11世纪时期的西欧、加洛林王朝时期的法国农业、罗伯特王朝与加洛林王朝的斗争、加佩王朝的建立与王权的式微、亨利一世统治下的德国。
俗权和教权之争、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征服英格兰、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会议、十字军第一次东征、十字军血洗耶路撒冷、萨拉T反击十字军、君士坦丁堡之灾、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王权的加强、路易九世改革、腓力四世控制教权、巴黎市民起义。
路易十一统一法国、11—15世纪时期的英格兰、诺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獒国国会的出现、既特·泰勒起义、红白玫瑰战争、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的爆发、竟雷西战役、二十年的和平、圣女贞德、酉年战争的结束。
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始、汉萨同盟的建立、媛尼斯和佛罗伦萨共和国、西班牙基督教王国的兴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滥、黑死病的传播路线、黑死病之后的欧洲经济、黑死病的长期影响急剧下降的人口。
中世纪的基督教和西欧文化、罗马教会教阶制的演变、英诺森三世加强教权、异端运动的发展、大学的出现、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对外扩张、拜占庭帝国的瓦解、拜占庭的史学、中世纪时期的东南欧。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尼曼亚统治塞尔维亚、阿尔帕德王朝时期的匈牙利、瓦拉几亚时期的罗马尼亚、中世纪时期的捷克和波兰、捷克国家的形成、德国势力的渗入、蒙古帝国大一统时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战争。
普亚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辅罗斯公国、伊凡四世改革,立窝尼亚战争。
亚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北周立国、北朝开凿石窟、南朝刘宋的建、立齐梁陈的更替、祖冲之求圆周率、山水诗勃兴、刘勰著《文心雕龙》、隋朝一统、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创设科举、炀帝开修大运河。
李春建赵州桥隋朝的灭亡中前期的唐朝贞观之治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武周革命开元盛世造纸术西传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唐朝的衰败安史之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黄巢大起义与唐朝灭亡、原始火药的发明、诗歌艺术的顶峰、北宋的兴衰、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词的兴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荣的南宋商业、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宗教大融合和禅宗盛行、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忽必烈称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与《授时历》、关汉卿与元曲、中前期的明朝。
明朝的建立、明初设内阁、朱元璋加强吏治、郑和下西洋、大明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晚明景象、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与后金的战争、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明朝的科技、长篇小说的繁荣。
中世纪时的伊朗、科斯洛埃斯改革、萨珊帝国、后期的对外扩、张萨珊帝国的灭、亡萨非王朝的建立、中世纪伊朗的史学和文学、发达的建筑艺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阿拉伯帝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帝国的分裂和衰败、大一统的蒙古帝国时期、、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伊儿汗国的衰败、帖木儿帝国的昙花一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奥斯曼灭亡、拜占庭帝国、苏里曼一世的扩张、土耳其的艺术、从笈多帝国到德里。
苏丹时期笈多、帝国的盛衰、戒日帝国的兴起、德里苏丹时期的印度、印度教的出现、先进的数学、天文学、莫卧儿帝国早期、巴布尔创建莫卧儿帝国、阿克巴改革、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锡克教的兴起、绘画和建筑艺术、新罗和高丽时期的朝鲜。
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的灭亡、后期新罗的土地制度、新罗的衰亡高丽王朝的建立和扩张实行柴田科制度和公田制高丽灭亡李氏朝鲜前期封建专制集权的加强壬辰卫国战争中世纪时期朝鲜的文化教育、繁荣的佛教、李朝世宗创制朝鲜字母。
日本的封建化改革、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奈良时代的社会经济、平安时代的日本武士的兴起、幕府统治和日本的统一、镰仓幕府的创建、内外贸易的发展、,日本的战国时期及统一。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立反抗十字军的斗争、阻止蒙古帝国西进、土耳其统治下的埃及、中世纪时期埃及的文化。
北非和东非马格里布的独立、阿尔摩哈德朝的统一、东苏丹诸国、埃塞俄比亚王国、“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5、资本主义
1300~1600年
欧洲(1300~1500年)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但丁创作《神曲》、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薄伽丘与《十日谈》、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早期文艺复兴的史学、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全才式人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乔尔乔涅和提香。
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艺术家、丢勒空想社会主义家、莫尔拉伯雷与《巨人传》、文坛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发展中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哥白尼和天文学革命、科学巨人伽利略、数学的突破、物理学的重大发展、培根与哲学、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发达的工商业、天主教会统治下的德国、处境不佳的骑士阶层、城市的阶层关系重重压迫下的德国农民、德国宗教改革、马丁一路德的早期宗教改革观点。
(6)中西历史对照表扩展阅读: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的军事力量无力抗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和西方列强的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一次例外,即中法战争,还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最终法国“不胜而胜”,取得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还让中国开放了西南口岸,允许法国在西南地区筑路。
2、1980年代以来,邓小平政府宣布改革开放,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位于世界中等水平,并逐渐受到资源限制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制约。广东为GDP最高的第一强省,浙江为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富省。
⑺ 世界历史年表(中外对照版)
国史大事 国史朝代 西元 世界史分期 世界大事 备注
史前时代
前1500000年
前10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埃及历法之始
黄帝 前3000年 上 金字塔时代(前3000-2500)
夏禹治水 夏(前2183) 前 2000年 1 巴比伦法典(前2100)
商代青铜器
甲骨文
商(前1751) 前1000年 +
周公制礼作乐
封建制度
井田制度
西周(前1111) 前900年 +
前800年
东周(前770) 前700年 古 建立罗马城(前753)
前600年
孔子(前551-479) 前500年 佛陀诞生(前557-477)
前400年
孟子(前372-289)
屈原(343-277)
前300年
万里长城 秦(前221) 前200年 时
张骞通西域(前136-126)
(前119-115)
佛教初传中国(前2)
西汉(前206) 前100年 罗马并希腊(前150)
蔡愔求经(65)
张衡(78-139)造地动仪
蔡伦造纸(105)
新(9年) 西元元年 罗马帝国始(前27)
耶稣诞生(前4年)
东汉(25年) 100年
三国(220年) 200年
西晋(265年) 300年 日尔曼大迁徙
五胡乱华(311)
北朝(386-581)
东晋(317年) 400年 代 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379-395)
西罗马帝国亡(476)
南朝(420-589) 南北朝(420年) 500年 中 穆罕默德(570-623)
隋朝(589年) 600年
玄奘取经(596-664) 唐朝(618年) 700年
800年 古
辽兴起(916) 五代十国(907年) 900年
北宋(960年) 1000年 I十字军东征(1096-1099)
金兴起(1115) 南宋(1127年) 1100年 时
成吉思汗兴起(1206)
蒙古西征(1218-1224)
(1237-1242)
(1252-1258)
元 (1279年)
1200年 VII十字军东征(1248-1254)
明(1368年) 1300年
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400年 代 哥伦布进入西印度群岛(1492)
李时珍本草纲目(1518-1593) 1500年 近 麦哲伦绕航世界(1519-1522)
宗教改革(1517)
清(1644年) 1600年 宗教战争
1700年 工业革命(1769)
美国独立革命(1776)
法国大革命(1789)
鸦片战争(1840)
甲午战争(1894)
1800年 代 维也纳会议(1814)
明治维新(1868)
普法战争(1870-1871)
八国联军(1900)
七七事变(1937)
中华民国(1912年) 1900年 现 WWI(1914-1918)
WWII(1937-1945)
人类登陆月球(1969)
2000 代
⑻ 《二十史朔闰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并检索公元1955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各是星期几,其干支是多少
是上文理信息检索课吧,我也做这个题目。这两个表你可以在新浪爱问里下载,1955年是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查,二十史朔闰表只到1931年,此表以中历为基础,每页十年。先列出中历这十年中每一年的干支、年号,再列出中历每一年的十二个月及闰月的初一日的干支,同时还列出与中历每月初一日相对应的西历月日,这样全月每天的干支及其相对应的西历日数,都可以推算而得知。如汉平帝元始元年,表中列出其正月初一日的干支为己未,相对应的西历为二月十一日,则正月初二日为庚申,西历为二月十二日,初三日为辛酉,西历二月十三日,依次类推。西历的年份则每页一列,所列者相当于该页中历第一年的年份,其余九年则需以此推算而得知。如汉平帝元始元年居于该页的第一位,页下所列的“西历1”,即指元始元年为公元元年,由此而推,则元始二年为公元二年,元始三年为公元三年。此外,还可以用此表,配合书后的日曜表,查得每一日的星期。这样,中西历间的换算,就可以通过此表而获得全面实现了。
在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找到公元1955年,干支为乙未年,然后查端午节和中秋节就知道了。中秋节和端午节都是星期四
⑼ 中国历史朝代和欧洲历史朝代对应表
1、春秋战国时代对应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马其顿帝国,早期罗马。
2、秦对应罗马共和国。
3、西汉对应帕提亚,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4、东汉对应罗马帝国和帕提亚/萨珊波斯。
5、三国西晋对应东西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
6、东晋十六国对应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7、南北朝和隋朝对应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
8、隋唐对应加洛林王朝(法)。
9、宋朝对应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德国雏形)及欧洲现代诸国的雏形。
10、元朝对应拜占庭帝国,蒙古诸汗国,欧洲现代诸国雏形。
11、明对应帖木儿帝国之后乌兹别克汗国(中亚)、萨曼王朝(波斯)、奥斯曼帝。
12、清(1840以前)对应俄罗斯帝国、波旁王朝之后共和国及拿破仑帝国(法)、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哈布斯堡王朝转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独立不久的美国。
(9)中西历史对照表扩展阅读:
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崛起为标志,欧洲进入近代时期。 近代包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为止的三个世纪,大约从1500至1800年,或者从1492年发现新世界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止。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科学的重要性上升,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国家异军突起。资本主义经济从意大利北部诸共和政体如热那亚等开始萌芽发展。近代也见证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占据主导。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欧洲地区封建社会、农奴制以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的衰落与最终消失。这一时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对美洲殖民和欧洲猎杀女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