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纪年

历史纪年

发布时间: 2021-07-31 04:33:47

1. 中国历代纪年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清(公元1644—1911年)

2. 历史上的纪年法有哪几种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4种:

(1)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

(2)帝号纪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和“隐公”均为帝王或诸侯的谥号,这就是帝号纪年。

(3)年号纪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4)黄帝纪年。辛亥革命期间,一些报刊和革命党人为反对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以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为年号来纪年,史称“黄帝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对1911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推断为黄帝4609年,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印的《江苏》推断为黄帝4402年,由黄藻编辑初刊的《黄帝魂》推断为黄帝4622年。其中,《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接受,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此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定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这一天起,不再使用黄帝纪年了。

3.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有哪些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二、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三、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四、年号干支兼用法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五、星岁纪年

1、岁星纪年

战国时期用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绕太阳一周用11.86年古人发现大约12年后木星又出现在星空同一位置,于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并给他们起上名字叫,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纪年。像岁在星纪,岁在析木、岁在大梁。

2、太岁纪年

木星运行轨道由西向东,这和人们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为解决这个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太岁,给它又起了十二个名字,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恰、涒摊、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来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后来发现,岁星并不是一年整走一个星次,运行一周11.86年,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纪年方法不精确又繁琐,后废不用。这种纪年方法在《吕览》、《楚辞》中可看到。

六、生肖纪年

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

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历史纪年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参考资料:网络——纪年法



4. 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

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是共和元年。

中国《初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统治者周厉王推行暴政,国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贵族不堪忍受,起来反抗,将周厉王赶出都城。

当时的执政者,一种说法是诸侯“共伯和”执政,所以取人名简称,称为“共和”;另一种说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稍微再准确些,周定公和召穆公,即召虎),所以取“共同执政”的含义,称“共和”。

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我国历史记载的所有事件,都以编年的形式有了明确的记载,每个君主在位的时间长短,他们在位时每一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续起来。

公元前841年前,我国的历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有相当年份的历史事件记载是空白,因此传统上不把这些历史记载作为可信的证据。20世纪末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4)历史纪年扩展阅读:

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等。

3、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4、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

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5. 历史纪年换算

考学用 历史年代计算 一、 世纪与具体年代的换算 方法一:推导法。 即首先明白一个世纪为一百年,然后进行推算。 即:1――100年为1世纪 101――200年为2世纪 然后,看所要换算的年代在哪个百年中,这个年代即为哪个世纪。 如:公元30年,在1――1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1世纪。 公元202年,在201――3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3世纪。 公元1640年,在1601――17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17世纪。 公元前的年代换算成世纪,方法与公元后的算法一样,只需要在公元后的时间前加上公元前即可。 如:公元前30年,属于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 方法二:计算法。 即:用所要换算的这个年代的百位或百位、千位的数字,加上1,所得的差即为这个所需换算年代所在的世纪。公元前的年代算法也是如此,只需加上公元前即可。 例: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哪个世纪?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百位数字是2,所以,2+1=3,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3世纪。 需要注意的是:整百的年份所在的世纪数,即是它数字本身的百位或百位、千位的数字。 例: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成为征服印度的重要工具。东印度公司成立是在哪个世纪? 解析: 1600年是个整百的年份,所以,它所在的世纪即是16世纪。 二、 周年的计算 1、 需要计算的两个年份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 此时的算法是:用后一个年份减去前一个年份,所得差即为周年的时间。 2、 需要计算的两个年份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 此时的算法是:用公元后年份的数字加上公元前年份的数字,然后再减去1,即是所求的周年数。 三、 特殊年代的计算 课本上有两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是关于中华民国的年代――1912年,一个是 关于伊斯兰教的年代――622年。 例7、2008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又是伊斯兰教多少年? 解析:这两个年代是特殊的年代,在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它们本身也是一个年头。因此正确的算法是:用2008减去起始年份,还必须加上1。即: 2008-1912+1=97(年) 2008-622+1=1387(年) 或者用2008减去两个特殊时间的前面一个年份亦可。即: 2008-1911=97 (年) 2008-621=1387(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和下面的两个问题不同。 2008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 2008年是伊斯兰纪元多少周年? 针对以上问题,只需用2008减去前面一个时间即可。即: 2008-1912=96(周年) 2008-622=1386(周年)

6. 中国历史在哪一年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

关于中国历史纪年问题。中国史学界原来一向以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作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但历史学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把中国历史确切纪年向前推了几千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5月正式启动,目标就是建立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和共和以前的西周的年代学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对传世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研究,特别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计算,推定其年代;对典型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必要的发掘工作,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AMS(加速器质谱计)的碳14测年。工程旨在建立三代年表,周代是建立三代年表研究的基础,西周晚期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中工程主要一项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经过5年的集体努力,2000年10月,正式公布新的夏商周年表。在新的年表中,夏代约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商前期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商后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46年

7. 世界历史上还有过哪些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5、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7)历史纪年扩展阅读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8. 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是哪一年

关于中国历史纪年问题。中国史学界原来一向以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作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但历史学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把中国历史确切纪年向前推了几千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5月正式启动,目标就是建立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和共和以前的西周的年代学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对传世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研究,特别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计算,推定其年代;对典型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必要的发掘工作,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AMS(加速器质谱计)的碳14测年。工程旨在建立三代年表,周代是建立三代年表研究的基础,西周晚期是基础中的基础。其中工程主要一项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经过5年的集体努力,2000年10月,正式公布新的夏商周年表。在新的年表中,夏代约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商前期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商后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为公元前1046年。

9. 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是什么时候

西周这个奴隶制国家之所以发展,是建立在其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西周这个朝代也存在着人祭、人殉。就在陕西沣水西岸西周的早期墓葬里,就发现有四人殉或二人殉的。当时武王讨伐商时得胜,就以发现有“殷俘”百人祭。《诗经》里所反映的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就是住茅棚、吃野草、衣不蔽体,还时常有冻死或饿死的情况,奴隶们为了不屈服于奴隶主的暴力统治,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斗争。而奴隶主的统治集团,为了镇压奴隶和平民对其的反抗,更是加紧了对人民的控制以及剥削。其中特别是周厉王更为明显,他不仅对外连年发动战争,而且对内实行了“专利”政策,并施行他的恐怖统治,任用卫巫严密监视人民,而且严令人民议论政事。凡被举发者,就会立即处死,当时人们为了免遭迫害,虽然表面不敢讲话,但每个人都怒目而视,以沉默作为反抗。这种恐怖局面,一共延续了3年之久,最后劳动人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于是在公元前841年,终于发动了武装暴动。这次震惊全国的国人暴动,首先是在京城爆发的,而后又迅即传至四周,并且平民和奴隶们冲到了镐京,杀进了王宫,但周厉王却已出奔。厉王逃跑后,就由共伯和(共国在今河南)代行天子之事。共和元年的时候(公元前841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0. 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夏 约公元前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 注

1、十六国: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

2、十国: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3、资料来源于新华字典之附录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先 秦 是 指 原 始 社 会 到 战 国 时 期 这 段 历 史 。 原 始 社 会 经 过 原 始 的 群 居 生 活 到 氏 族 公 社 的 出 现 。 进 入 阶 级 社 会 后 , 经 历 了 夏 、 商 、 西 周 , 以 及 春 秋 、 战 国 等 历 史 阶 段 。 先 秦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自 原 始 社 会 进 入 文 明 社 会 的 重 要 历 史 阶 段 。

在长达1800多 年 的 历 史 中 ,中 国 的 祖 先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 历 史 文 明 , 其 中 夏 商 时 期 的 甲 骨 文 , 殷 商 的 青 铜 器 , 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标 志 。 这 一 时 期 的 大 思 想 家 孔 子 和 其 他 诸 子 百 家 , 开 创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文 化 学 术 的 繁 荣 。 军 事 家 孙 武 的 《 孙 子 兵 法 》 , 至 今 仍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军 事 、 经 济 等 领 域 。 屈 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伟 大 诗 人 。 战 国 时 期 的 《 甘 石 星 经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恒 星 表 。 在 这 个 历 史 阶 段 中 , 中 国 从 分 散 逐 步 走 向 统 一 。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 元 前 221 年 ,秦 始 皇 结 束 了 长 期 诸 侯 争 战 的 局 面 ,完 成 了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 , 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国 家 —— 秦 ( 公 元 前 221 ~ 前 206 ) 。

继 秦 之 后 ,汉 高 祖 刘 邦 和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相 继 建 立 西 汉 (公 元 前 206 ~ 公 元 前 25) 和 东 汉 (公 元 前 25 ~ 220) , 统 称 汉 。

秦 汉 时 期 建 立 和 完 善 了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 以 及 诸 如 建 立 郡 县 制 等 一 系 列 有 利 于 统 一 的 措 施 , 一 直 为 后 世 帝 王 的 专 制 所 效 法 。 这 一 时 期 , 社 会 经 济 有 较 大 发 展 , 西 汉 出 现 了 文 景 之 治 的 盛 世 。 汉 武 帝 后 , 在 与 西 域 及 相 邻 的 中 亚 诸 国 的 交 往 中 , 开 通 了 举 世 闻 名 的 丝 绸 之 路 。 秦 汉 时 期 也 是 中 国 文 化 艺 术 和 科 学 技 术 较 发 达 的 时 代 。 司 马 迁 的 《 史 记 》 , 张 衡 的 候 风 地 动 仪 , 以 及 数 学 的 《 九 章 算 术 》 , 医 学 方 面 的 《 黄 帝 内 经 》 等 , 均 对 后 世 有 重 大 影 响 。 蔡 伦 的 造 纸 术 , 则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四 大 发 明 之 一 。 这 个 阶 段 , 佛 教 由 印 度 传 入 中 国 , 道 教 则 从 本 土 源 起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 汉 末 年 爆 发 了 黄 巾 起 义 , 豪 强 地 主 在 镇 压 黄 巾 起 义 的 过 程 中 , 加 强 了 自 身 的 力 量 , 酿 成 封 建 割 据 混 战 的 局 面 。 此 后 历 经 三 国 (220 ~ 280) 、西 晋 (265 ~ 316) 、 东 晋 (317 ~ 420) 南 北 朝 ( 386 ~ 589 ) 。 其 间 , 三 国 时 魏 、 蜀 、 吴 鼎 足 天 下 , 东 晋 时 十 六 国 纷 争 不 已 , 南 北 朝 时 南 朝 与 北 朝 长 期 对 峙 。

这 一 时 期 , 中 国 南 方 经 济 有 了 较 大 发 展 。 西 、 北 各 少 数 民 族 陆 续 内 迁 , 各 民 族 之 间 的 迁 徙 和 杂 处 促 进 了 融 合 。 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至 林 邑 ( 越 南 中 部 ) 、 扶 南 ( 柬 埔 寨 境 内 ) 、 朝 鲜 半 岛 、 日 本 、 中 亚 诸 国 、 大 秦 ( 罗 马 帝 国 ) 等 地 。 文 化 方 面 , 玄 学 盛 行 , 佛 、 道 二 教 在 相 互 斗 争 中 蔓 延 、发 展 ,但 统 治 者 一 般 都 保 护 佛 教 。 文 学 艺 术 方 面 , 建 安 七 子 、 陶 渊 明 等 人 的 诗 文 , 刘 勰 的 文 学 评 论 《 文 心 雕 龙 》 ,王 羲 之 等 人 的 书 法 ,顾 恺 之 等 人 的 绘 画 , 敦 煌 石 窟 等 石 窟 寺 艺 术 ,皆 为 不 朽 之 作 。 科 学 技 术 方 面 , 祖 冲 之 第 一 个 将 圆 周 率 准 确 数 值 计 算 到 小 数 点 以 下 七 位 数 字 ,领 先 世 界 近 1000 年 ; 贾 思 勰 的 《 齐 民 要 术 》 则 是 世 界 农 学 史 上 的 巨 著 。

------------------------------------------------------------------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581 年 , 北 周 外 戚 杨 坚 夺 取 政 权 , 建 立 隋 朝 。 589 年 , 隋 灭 陈 , 南 北 重 新 统 一 。 618 年 , 唐 高 祖 李 渊 在 其 子 李 世 民 支 持 下 建 立 唐 朝 ( 618 ~ 907 ) 。 907 年 , 朱 温 篡 唐 为 梁 , 是 为 五 代 ( 907 ~ 960 ) 之 始 ; 约 在 同 一 时 期 , 南 方 出 现 了 或 并 列 或 相 续 的九 个 小 国 , 加 上 北 方 的 一 个 小 国 , 合 称 十 国 ( 902 ~ 979 ) 。

隋 唐 时 ,典 章 制 度 方 面 多 有 建 树 , 如 三 省 六 部 制 、科 举 制 、 两 税 法 等 , 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 。 隋 唐 对 外 采 取 较 为 开 放 的 政 策 , 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频 繁 。 文 学 以 唐 诗 成 就 最 大 。以 初 唐 陈 子 昂 ,盛 唐 李 白 、杜 甫 , 中 唐 白 居 易 、 元 稹 ,晚 唐 李 商 隐 、杜 牧 为 杰 出 代 表 。 韩 愈 、柳 宗 元 倡 导 的 古 文 运 动 ,对 后 世 影 响 甚 大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阎 立 本 、吴 道 子 、李 思 训 、王 维 的 绘 画 ,《 霓 裳 羽 衣 舞 》等 音 乐 舞 蹈 , 以 及 众 多 的 石 窟 艺 术 , 均 流 传 后 世 。 科 学 技 术 方 面 , 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中 的 印 刷 术 和 火 药 两 项 均 出 现 于 这 一 时 期 。

----------------------------------------------------------------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960 年 ,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发 动 陈 桥 兵 变 , 代 后 周 立 宋 ( 960 ~ 1279 ) , 结 束 了 五 代 十 国 的 分 裂 局 面 。 同 一 时 期 , 契 丹 人 在 中 国 北 方 地 区 建 立 辽 ( 947 ~ 1125 ) ; 党 项 人 在 宋 之 西 北 部 建 立 西 夏 国 ( 1038 ~ 1227 ) 。 宋 、 辽 、 西 夏 成 鼎 足 之 势 。 1115 年 , 女 真 人 在 北 方 建 立 全 国 ( 1115 ~ 1234 ) 。 金 于 1125 年 灭 辽 , 1127 年 攻 入 宋 都 开 封 , 掳 走 徽 、 钦 二 帝 , 北 宋 灭 亡 。 宋 高 祖 赵 构 在 南 京 应 天 府 ( 今 河 南 商 丘 ) 即 位 , 后 逃 亡 临 安 ( 今 杭 州 ) , 长 期 偏 安 江 南 , 是 为 南 宋 。

这 一 时 期 ,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尤 为 显 著 , 指 南 针 、 印 刷 术 、 火 药 等 三 大 发 明 得 以 实 际 应 用 , 其 中 毕 升 发 明 的 活 字 印 刷 术 比 欧 洲 早 400 年 ; 苏 颂 创 制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天 文 钟 —— 水 运 仪 象 台 ; 沈 括 的 《 梦 溪 笔 谈 》 , 在 科 技 史 上 享 有 崇 高 地 位 。 文 化 方 面 , 理 学 盛 行 , 道 教 、 佛 教 及 外 来 的 宗 教 均 颇 为 流 行 。 文 学 上 出 现 了 欧 阳 修 等 散 文 大 家 ; 宋 词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文 学 高 峰 , 晏 殊 、 柳 永 、 苏 轼 、 周 邦 彦 、 李 清 照 、 辛 弃 疾 等 均 为 一 代 词 宗 ; 宋 、 金 时 话 本 、 戏 曲 也 较 盛 行 ; 绘 画 则 以 山 水 花 鸟 著 称 , 风 俗 人 物 画 如 张 择 端 的 《 清 明 上 河 图 》 极 富 史 料 价 值 。

---------------------------------------------------------------
元朝(1271~1368)

1206 年 , 成 吉 思 汗 在 漠 北 建 大 蒙 古 国 , 随 后 向 临 境 发 动 掠 夺 性 战 争 。 蒙 古 军 在 灭 西 夏 ( 1227 ) 、 灭 金 ( 1234 ) 之 后 , 先 后 三 次 西 征 , 兵 锋 直 逼 拨 孛 烈 儿 ( 今 波 兰 ) 和 马 扎 儿 ( 今 匈 牙 利 ) , 以 及 巴 格 达 、 大 马 士 革 城 等 地 。 蒙 古 成 为 横 跨 欧 亚 的 大 汗 国 。 1260 年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即 位 , 崇 尚 汉 法 、 改 革 旧 制 , 以 开 平 ( 在 内 蒙 古 ) 为 上 都 , 燕 京 ( 今 北 京 ) 为 中 都 。 1271 年 改 国 号 大 元 。 1279 年 灭 南 宋 。 1368 年 明 军 攻 入 元 都 , 元 惠 宗 退 出 中 原 , 回 漠 北 , 元 朝 结 束 。

在 元 朝 统 治 时 期 ,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强 盛 的 国 家 , 声 誉 远 及 欧 亚 非 三 洲 。 中 国 的 印 刷 术 、 火 药 、 指 南 针 等 三 大 发 明 也 于 元 代 经 阿 拉 伯 传 入 欧 洲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天 文 学 、 医 学 、 算 术 陆 续 传 入 中 国 , 伊 斯 兰 教 也 广 泛 传 布 。

文 艺 方 面 以 元 曲 成 就 较 高 , 代 表 人 物 有 关 汉 卿 、 王 实 甫 、 白 扑 、 马 志 远 等 , 代 表 作 有 《 窦 娥 冤 》 、 《 西 厢 记 》 等 。

----------------------------------------------------------------
明朝(1368~1644)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后 ,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废 丞 相 而 直 揽 军 政 大 权 。明 朝 农 业 较 前 代 有 所 发 展 , 丝 织 业 、 制 瓷 业 发 达 , 采 铁 、 铸 铜 、 造 纸 、 造 船 等 行 业 也 有 大 的 发 展 。 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发 达 。 航 海 家 郑 和 先 后 七 下 西 洋 , 历 亚 非 3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但 明 中 叶 后 , 中 国 曾 历 受 日 本 、 西 班 牙 、 葡 萄 牙 、 荷 兰 等 国 侵 扰 。

明 朝 科 举 考 试 通 行 八 股 文 , 束 缚 了 个 人 见 解 。 明 朝 在 文 化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 小 说 有 《 水 浒 传 》 、 《 三 国 演 义 》 、 《 西 游 记 》 、 《 金 瓶 梅 》 , 戏 曲 有 《 牡 丹 亭 》 , 地 理 学 有 《 徐 霞 客 游 记 》 , 医 学 有 《 本 草 纲 目 》 , 农 学 有 《 农 政 全 书 》 , 工 艺 学 有 《 天 工 开 物 》 , 文 献 类 书 有 《 永 乐 大 典 》 , 等 等 , 均 为 经 典 之 作 。

---------------------------------------------------------------
清朝(1636~1911)

1616 年 , 清 太 祖 努 尔 哈 赤 经 多 年 征 战 , 建 立 后 金 。 1636 年 , 皇 太 极 改 国 号 为 清 。 1644 年 , 清 军 入 关 灭 明 。 清 入 关 后 统 治 中 国 268 年 , 经 历 顺 治 、 康 熙 、 雍 正 、 乾 隆 、 嘉 庆 、 道 光 、 咸 丰 、 同 治 、 光 绪 、 宣 统 10 个 皇 帝 。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稳 定 、 经 济 发 展 , 在 康 、 雍 、 乾 、 三 朝 尤 达 到 鼎 盛 时 期 。 但 嘉 、 道 以 后 , 政 治 日 趋 腐 败 , 社 会 矛 盾 开 始 激 化 , 国 力 日 衰 。 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在 19 世 纪 30 年 代 以 后 , 向 中 国 输 入 大 量 鸦 片 。 1839 年 , 清 政 府 派 林 则 徐 到 广 东 禁 烟 。 1840 年 , 英 国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保 护 鸦 片 利 益 而 发 动 了 鸦 片 战 争 , 迫 使 清 政 府 签 定 不 平 等 的 《 南 京 条 约 》 , 中 国 开 始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 。 鸦 片 战 争 的 失 败 , 割 地 赔 款 , 加 重 了 人 民 的 负 担 。 终 于 在 1851 年 爆 发 了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 沉 重 地 打 击 了 清 王 朝 。 1864 年 清 王 朝 和 外 国 侵 略 者 勾 结 起 来 镇 压 了 太 平 天 国 革 命 。 曾 国 藩 、 左 宗 棠 、 李 鸿 章 和 奕 诉 一 起 在 中 国 办 起 洋 务 运 动 , 其 政 治 目 的 是 为 镇 压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 而 兴 办 军 事 工 业 , 客 观 上 却 起 了 中 国 近 代 化 进 程 的 先 声 作 用 。 随 着 西 方 文 化 的 传 入 和 影 响 , 知 识 分 子 中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 并 逐 步 演 化 成 康 有 为 、 梁 启 超 为 首 的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 慈 禧 太 后 镇 压 了 维 新 运 动 之 后 , 又 镇 压 了 反 帝 爱 国 的 义 和 团 运 动 。1911 年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辛 亥 革 命 爆 发 , 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 统 治 。

清 朝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思 想 家 和 学 者 , 代 表 人 物 有 黄 宗 羲 、 顾 炎 武 、 王 夫 之 、 魏 源 、 龚 自 珍 、 康 有 为 、 严 复 、 谭 嗣 同 、 梁 启 超 、 张 炳 麟 、 蔡 元 培 等 。 这 一 时 期 , 出 现 了 《 聊 斋 志 异 》 、 《 儒 林 外 史 》 、 《 红 楼 梦 》 等 优 秀 小 说 和 《 长 生 殿 》 、 《 桃 花 扇 》 等 优 秀 戏 曲 , 散 文 、 诗 歌 、 绘 画 也 有 较 高 成 就 。

洋 务 运 动 中 ,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自 然 科 学 译 著 , 促 进 了 一 批 近 代 自 然 科 学 人 才 的 出 现 , 著 名 的 有 数 学 家 李 善 兰 、 华 蘅 芳 , 化 学 家 徐 涛 , 工 程 师 詹 天 佑 等 。

清 朝 是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 , 它 的 突 出 贡 献 是 统 一 全 国 , 巩 固 和 加 强 了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团 结 , 最 后 奠 定 了 中 国 的 版 图 。辛 亥 革 命 结 束 了 2000 多 年 的 封 建 统 治 , 但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中 国 的 社 会 矛 盾 。

---------------------------------------------------------------
中华民国(1912~1949)

从 清 朝 灭 亡 到 1949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这 段 历 史 称 中 华 民 国 。 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大 动 荡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

辛 亥 革 命 胜 利 后 , 孙 中 山 缔 造 中 华 民 国 , 但 是 , 革 命 果 实 很 快 被 袁 世 凯 等 北 洋 军 阀 首 脑 篡 夺 。 此 后 , 北 洋 政 府 ( 1912 ~ 1928 ) 对 内 实 行 独 裁 统 治 , 对 外 投 靠 帝 国 主 义 , 军 阀 之 间 连 年 混 战 , 人 民 处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

1921 年 ,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上 海 成 立 。 1924 年 国 、 共 两 党 合 作 。1926 年 6 月 , 国 民 政 府 任 命 蒋 介 石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总 司 令 ,誓 师 北 伐 。1928 年 ,北 洋 政 府 的 统 治 宣 告 结 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武 装 后 , 领 导 中 国 人 民 经 历 了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 1927 ~ 1937 ) 、 抗 日 战 争 ( 1937 ~ 1945 ) 和 解 放 战 争 ( 1945 ~ 1949 ) , 终 于 打 败 了 日 本 侵 略 者 , 推 翻 了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反 动 统 治 , 解 放 了 除 台 湾 省 和 若 干 海 上 岛 屿 以 外 的 全 部 国 土 。

这 一 时 期 , 文 化 上 的 变 化 亦 很 显 著 。 以 陈 独 秀 在 1915 年 创 办 的 《 新 青 年 》 为 标 题 而 兴 起 的 “ 五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 , 猛 烈 地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封 建 文 化 。 此 后 , 民 主 与 科 学 的 口 号 深 入 人 心 , 白 话 文 获 得 普 遍 推 广 , 教 育 、 科 学 和 出 版 , 尤 其 是 社 会 科 学 和 文 学 艺 术 都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 中 国 历 史 从 此 进 入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时 期 。

热点内容
专任教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00:28:25 浏览:87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3 23:48:29 浏览:271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7-13 23:20:30 浏览:530
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发布:2025-07-13 21:59:07 浏览:877
教师美文诵读材料 发布:2025-07-13 20:46:09 浏览:211
2017数学高考答案解析 发布:2025-07-13 20:21:13 浏览:721
黄冈小状元四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发布:2025-07-13 18:50:35 浏览:24
告诉英语 发布:2025-07-13 18:39:33 浏览:202
南陵县教育信息网 发布:2025-07-13 18:21:05 浏览:638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发布:2025-07-13 14:42:16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