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分析化学王志花

分析化学王志花

发布时间: 2021-07-31 14:47:19

1.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学院有教职工589人,专任教师297人,副高以上职称155人,“双师素质”教师257人,硕博以上研究生175人,兼职教师375人,从区内大中型企业聘请客座教授12名,专业带头人27名,骨干教师77名,国家级考评员29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并涌现出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中国烹饪大师”、“全国餐饮服务大师”等优秀教师。选派31名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骨干建设专业核心团队成员到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培训学习,国内参培人数达390人次,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达443人次。
教学团队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团队年份带头人清真烹饪专业教学团队2011年宋国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康秀荣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马辉院级教学团队: 团队年份带头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施卫保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史成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叶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赵京丹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赵润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4年赫宜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2014年秦萍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团队2014年毛学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2014年薛春梅数控技术教学团队2014年王立华
教学名师
鲁琳雯
2008年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007年入选宁夏“313人才工程”。
张天禄
2009年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并获全国金厨奖、最佳人才培育奖、全国烹饪大师金爵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施卫保
2011年获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截至2014年,学院有骨干重点建设专业4个,精品课程36个,建有1个学生创业园、7个校中厂、116个校内实训室,校企合作建立了15个教师流动中心、162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自治区骨干重点建设专业(4个):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
自治区骨干师范专业(3个):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市场营销
实训中心(11个):清真烹饪工艺实训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物流管理实训中心、能源化工实训中心、分析检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汽车服务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物流管理、应用化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
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清真烹饪培训基地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
区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专业所属系部负责人级别完成状态1甲醇生产技术应用化工化工工程系马玉华区级中期检查2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管理商贸经济系康秀荣区级中期检查3食品雕刻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系宋国庆区级中期检查4典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工程系张源淳区级中期检查5典型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系王立华院级中期检查6自动化生产线的组装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工程系秦萍院级中期检查7室内、外电气布线的计划和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工程系任云明院级中期检查83DS MAX多媒体信息技术系赫宜院级中期检查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思政部范丽萍院级中期检查10酒店英语口语公共课基础部陈喜萍院级中期检查1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备维修化工工程系张俊义院级中期检查12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手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工程系施卫保院级中期检查13机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工程系孙帮华院级中期检查14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工程系张晋院级中期检查15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系马蓉院级中期检查16现代礼仪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系范蓉丽院级中期检查17酒店管理原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系杨志国院级中期检查18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商贸经济系毛丽霞院级中期检查19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系石英院级中期检查20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系叶燕院级中期检查21景区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系叶燕院级中期检查22清真名菜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系崔拯壁院级中期检查23餐饮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系鲁琳雯院级中期检查24清真名点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系潘玉龙院级中期检查2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工程系赵润良院级中期检查26应用微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工工程系陈彬院级中期检查27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化工工程系严奉坤院级中期检查28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商贸经济系毛学伟院级中期检查29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商贸经济系阮静院级中期检查30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商贸经济系于潇潇院级中期检查31Coreldraw矢量绘图图形图像信息技术系王志岗院级中期检查32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商贸经济系史媛院级中期检查33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管理商贸经济系史媛院级中期检查34无机及分析化学应用化工化工工程系薛新巧院级中期检查35物流营销(2013年)物流管理商贸经济系邵宁平院级中期检查36物流案例与实训(2013年)物流管理商贸经济系曲劲亮院级中期检查 据学校官网2015年1月信息显示,3年评审立项自治区级教科研课题41项,院级教科研课题116项,横向课题21项;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9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4篇;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项目2项;教师或自治区级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教育厅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
自治区级科学研究成果奖:宁夏青年作家群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书写研究(张静)、对演讲与口才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周久云)
教育厅科学研究成果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邱明玉)
发明专利 年度 部门 姓名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2012 机械工程系 赵润良 葡萄藤条埋土刮平机 实用新型专利 2012 机械工程系 赵润良 马铃薯播种机 实用新型专利 厚德: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前一句“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阐述强者应当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勤学:勤学苦练。也就是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不懈怠懒惰,不投机取巧。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社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于时代,不落伍于社会。
敬业:爱岗敬业。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敬业 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意思是说,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尽心尽力,专 心致志。人们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专心致志,尽职尽责,勤奋认真,这种 态度就是敬业。 何谓敬业?从词意上解释,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感。这种道德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强能:强化技能。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牢固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其能力和技能的培养,特别要强化学生自身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在毕业时能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徽整体形象设计主要是由一枚方孔古币演化而来,它清晰体现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人文底蕴。
校徽中环绕的四个弧形意在表达学院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而其形成的四个通道则蕴涵了学院广开办学渠道,广纳人才、以高职教育为主多层次办学的办学特点,又寓意了学院注重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办学宗旨,以及致力于向社会各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输送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校徽核心是由一枚商周时期铲形货币向一个“人”字象形演化的艺术概括,铲形货币象征着先进的工业冶炼和发达的商业贸易,蕴含了“工商”之意,“人”字象形传达出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人”字铲形货币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凝练和现代设计元素的巧妙结合,又寓意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整个校徽结构严谨,韵味浓厚,浑然围绕核心,在表达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携手同进,共创佳绩的同时,也蕴涵了学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校徽圆中有方,体现了学院团结活泼的办学精神中融着严谨的规章制度,严肃而又不失生动。
在颜色上红色代表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的办学热诚,蓝色则代表了学院走在职业教育前沿引领科学办学的理念,色调沉稳含蓄。校徽整体设计简洁稳重,个性突出,易于识别。

2. 胡宏纹的学术论文

1 Reutov,O.A.;Ptitsina,O.A.;Hu,Hongwen 由二芳基碘盐合成有机汞化合物 苏科学院报告 122(5) 825 1958
2 Reutov,O.A.;Smolina,T.A.;Hu,Hongwen 用ΥΓHg标记的二某汞与二对氯苯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反应 苏联科学院通报 (3) 559 1959
3 高济宇,王德粉,胡宏纹 1,6-二酮的成环反应 南京大学学报 (1) 69 1959
4 胡宏纹,余学海 ARBUZOV 反应的一种新模型 南京大学学报 133 1962
5 ReutovO.A.;Hu,Hongwen,Beletskaja,E.P.;Smolina,T.A. だ-溴汞化苯乙酸乙酯与ΥΓHg标记的溴化 苯基汞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动力学研究,(苏联)物理化学 3 2424 1962
6 胡宏纹,王德粉等 丁烯二酸三乙基锡酯的共聚 高分子通讯 5(2) 1963
7 吴养洁 陈镇东,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Ⅰ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 化学化工版 (试刊) 6 529 1965
8 吴养洁 陈镇东,王行方,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Ⅱ 郑州大学学报 1 19 1965
9 吴养洁 陈镇东,司九敏,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Ⅲ 郑州大学学报 1 15 1966
10 蔡松傅 丁贤民,陶嘉琳,胡宏纹 合成芳基磷酸的新方法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 62 1978
11 胡宏纹,倪九祥,高济宇 芳香族有机汞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学报 37(1) 9 1979
12 吴养洁 陈镇东,张宪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48 1980
13 王德粉,胡宏纹,张进琪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学学报 39(1) 909 1981
14 吴养洁,陈镇东,张宪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Ⅶ 有机化学 5 331 1982
15 陈伟兴,王毅军,陶明,胡宏纹 双戊二酮钴催化作用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849 1982
16 施耀曾 朱惠祥,蒋燕灏,孙祥桢,胡宏纹 左旋甲基多巴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 853 1982
17 胡宏纹,张壮予 多齿配体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4(6) 727 1983
18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含活性基团的冠醚的合成 科学通报 (11) 664 1983
19 陈镇东,吴养洁,张宪平,陈荣峰,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Ⅵ 化学学报 41(1) 57 1983
20 胡宏纹 陆国元 甲基冠醚的合成 有机化学 (5) 345 1983
21 胡宏纹 陈伟兴 宁光跃 孔伟雄 N-苯基-N'-异丙基苯二胺-1,4-的新合成法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245 1983
22 张进琪 黄德培,王德粉,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固体络合物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 592 1983
23 邰子厚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选择性膜迁移-冠醚二酯酸纤维素膜的离子选择透过性 膜分离科学与技术 3(1) 37 1983
24 沈孟长 罗勤慧,诸葛卸梅,戴安邦,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4(1) 135 1983
25 罗勤慧 沈孟长,诸葛卸梅,戴安邦,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Ⅲ 化学学报 41(10) 877 1983
26 朱春生 王德粉,程绍尊,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5(5) 669 1984
27 黄德培 朱春生,张进琪,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双冠醚钾、铊电极的研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5(5) 641 1984
28 黄德培 张进琪,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 PVC膜钾电极的研究 化学学报 42 101 1984
29 黄德培 朱春生,张进琪,雷恒毅,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 PVC膜铊(Ⅰ)电极的研制 分析化学 (12) 89 1984
30 王德粉 张进琪,谢 川,朱春生,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研究 Ⅱ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250 1984
31 胡宏纹 陆国元,冯先旗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Ⅱ 南京大学学报 (化学专刊) 174 1984
32 陈镇东 吴养洁,张宪平,苏全用,尹孟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Ⅷ 化学学报 42 792 1984
33 罗勤慧 沈孟长,王志林,陆国元,胡宏纹,戴安邦 冠醚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Ⅳ 化学学报 42 861 1984
34 张 伟 黄嘉栋,胡宏纹 对钠离子有选择性的中性载体 无机化学 1 91 1985
35 张 伟 胡宏纹 对钠离子有选择性的中性载体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1(4) 662 1985
36 王德粉 蒋培华,胡宏纹 2'-羟基-1',3'-苯撑二亚甲基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1) 45 1985
37 沈孟长 罗勤慧,王志林,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4) 285 1985
38 游效曾 胡宏纹,徐 正,胡跃飞等 2-甲氧基-5-氯-1,3-亚苯二甲醛与邻氨基苯酚生成的双 Schiff碱的结构 有机化学 (2) 131 1985
39 潘佐华 卫新城,邰美城,吴养洁,陈镇东,王玉兰,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Ⅹ 化学学报 43 801 1985
40 邱玉珠 张 正,胡宏纹 苯乙腈类化合物的缓蚀性能研究 中国腐蚀与防腐学报 5(1) 1985
41 金祥林 唐有琪,吴养洁,安浩云,胡宏纹 苯并-15-冠-5的配位性能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12) 1057 1985
42 赵焘南 蒋燕灏,荣露珊,杨际虹,蒋 琴,朱春生,王德?,胡宏纹 双冠醚的快原子轰击质谱 化学学报 44 830 1986
43 朱春生 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 Ⅱ 无机化学 2(4) 66 1986
44 胡宏纹 沙 坚,傅和亮,陈伟兴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2(4) 739 1986
45 陈镇东 张富民,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Ⅺ 河南科学 (3,4) 41 1986
46 曲 筠 唐雯霞,胡宏纹等 顺式-1,3-环己二胺合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作用 应用化学 3(3) 25 1986
47 胡跃飞,胡宏纹 多齿配体的合成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7,132 1986
48 胡跃飞 胡宏纹 4-取代-2,6-二(羟甲基)苯酚的选择性氧化 化学学报 45 613 1987
49 胡宏纹 潘 毅,徐建华 Meerwein芳基化反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9) 819 1987
50 胡跃飞 胡宏纹 8-羟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 (3) 227 1987
51 徐建华 谭鲁石,胡宏纹 Li2PdCl4-CuCl催化的芳基重氯氟硼酸盐与丙烯酸及其甲酯的反应
有机化学 (6) 452 1987
52 胡跃飞 许 红,胡宏纹 铜 (Ⅱ)离子影响下醚链的裂解 无机化学 3(2) 91 1987
53 胡宏纹 王千杰 二芳基汞的合成 无机化学 3(3) 78 1987
54 张壮予 胡宏纹,高济宇 芳基碘化物在[聚(苯乙烯)联吡啶]钯(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应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China),1,29-34,1987〉 分子催化 1(2) 65 1987
55 赵焘南 蒋燕灏,杨际虹,胡宏纹等 N-苯乙烯基糖精的质谱研究 化学学报 45 964 1987
56 束家有 沈 浩,李师鹊,胡宏纹 高分子冠醚聚合物对水溶液中微量稀土元素分离富集的研究 稀土 (5) 5-9 1987
57 于佩凤 胡宏纹 由二酰基过氧制备氯化烃基汞 化学研究 (2) 7 1987
58 王德粉 孙小强,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的研究 Ⅰ 希夫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及性质 有机化学 (3) 219 1987
59 王德粉 孙小强,黄嘉栋,胡宏纹 希夫碱型和仲胺型双冠醚 用双冠醚作载体的PVC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 化学学报 45 92 1987
60 樊玉国 杨光弟,黄嘉栋,游效曾,胡宏纹等 N,N'-(4,6-二硝基-1,3-亚苯基)双(4'-氨基苯并-15-冠-5)和硫氰酸钾配合物的合成与结 构 中国科学 (B辑),(12) 1247 1987
61 胡宏纹 陈伟兴,陶 明,高济宇 だ-卤代酮在银粉作用下的反应 化学学报 45 204 1987
62 高济宇 胡宏纹,陈伟兴,步修仁,沙 坚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Ⅱ 无机化学 3(1) 83 1987
63 邱玉珠 张 正,金国新,胡宏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Ⅱ 中国腐蚀与防腐学报 7(3) 219 1987
64 孙玉善 彭启强,孙汉章,梁卫民,李学德,胡宏纹 海洋资源的化学 Ⅸ 用于海水提钾的一种新型有机富集剂 海洋学报 9(3) 330 1987
65 施耀曾 潘 友,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Ⅰ 手性铵盐催化下芳醛与氯仿的加成反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1) 41 1987
66 施耀曾 潘 友,吕 龙,陆婉芳,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Ⅱ 相转移催化下苯甲醛与氯仿、手性铵的反应 有机化学 (5) 350 1987
67 Z.Y.Zhang H.W.Hu,Kao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catalyst.Synthesis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in vin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with organic halides Reactive Polymers,9 240 1988
68 陈伟兴 席尚忠,胡宏纹 在三乙酸锰引发下芳烃与ぢ-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无机化学 4(1) 77 1988
69 陈伟兴 步修仁,沙 坚,胡宏纹,高济宇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Ⅲ 无机化学 4(2) 50 1988
70 陆国元 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Ⅲ 无机化学 4(4) 91 1988
71 胡宏纹 冯先旗 芳基丙酮酸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966 1988
72 陈伟兴 傅和亮,尚 芸,胡宏纹 双戊二铜合钴催化作用下的研究 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2) 201 1988
73 王德粉 都恒华,王登进,孙小强,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4) 317 1988
74 施耀曾 蒋卫平,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有机化学 8(5) 474 1988
75 Han Yinlin 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aminomethyl aryl Keto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etrahedron Letters,30(39) 5285 1989
76 Wang Defen Sun Xiaoqiang,Hu Hongwen,et al. Bis crown ethers Ⅵ. The first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Schiff base type bis kengo-15-crown-5 and potassium picrate Polyhedron,8(16) 2051 1989
77 苟少华 胡宏纹 芳基碘化物在[聚(4-乙烯基吡啶)]钯(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应 分子催化 3(2) 165 1989
78 胡宏纹 于佩风 だ-氯汞代乙醛与芳基重氮盐的反应 无机化学学报 5(4) 81 1989
79 鲁天保 胡宏纹 [2+2]大环 Schiff碱的非模极法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1) 64 1989
80 杨际虹 赵焘南,蒋燕灏,胡宏纹,张壮予,潘 毅 N-2-苯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及衍生物的质谱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4) 728 1989
81 王德粉 蒋立健,龚 雁,胡宏纹 制备二氮杂冠醚和三氮杂冠醚的新方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2) 148 1989
82 陆国元 王德分,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8) 812 1989
83 史 坚 陆国元,郭为,王德粉,胡宏纹 八种冠醚固定液的 McReynolds常数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16) 647 1989
84 陆国元 王德?,赵晓林,胡宏纹 腺型双冠醚对碱金属的配位性能 无机化学学报 5(4) 72 1989
85 冯友建 张 正,胡宏纹 取代芳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2) 295 1989
86 朱宏剑 冯今明,唐雯霞,胡宏纹等 顺式-1,3-环戊二胺合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癌活性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2) 314 1989
87 施耀曾 石农原,孙祥祯,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4) 426 1989
88 施耀曾 石农原,蒋卫平,范富龙,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Ⅴ 有机化学 9(3) 254 1989
89 蒋卫平 施耀曾,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Ⅵ 有机化学 9(4) 340 1989
90 李 伟 施耀曾,孙祥祯,范富龙,胡宏纹 手性诱导的甲基多巴不对称合成 有机化学 9(4) 363 1989
91 施耀曾 蒋卫平,陆婉芳,王丰玲,胡宏纹 2-取代-4(5)-烷氧基咪唑的合成 有机化学 9(5) 467 1989
92 施耀曾 石农原,孙祥桢,胡宏纹等 苯亚甲氨基乙酯及 N-2氧羰基亚甲基苯甲亚氨酸乙酯的 'H和 C NMR的研究 波谱学杂志 6(3) 304 1989
93 吴美玉 雍忠根,施耀曾,蒋卫平,胡宏纹 3(4)-取代苯亚甲氨酸酯中取代效应的C NMR研究 波谱学杂志 6(4) 423 1989
94 Z.Y Zhan Hu Hongwen,Kao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Heck aryla tion using iodobenzene Reactive Polymers 12 229 1990
95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using sodium diformylamides as a modie- fied Gabriel Reagent Synthesis,(2) 122 1990
96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minomethyl Ketones (だ-aminoketones) Synthesis,(7) 615 1990
97 Pan Yi 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eck olefin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62 297 1990
98 束家有 鲁 立,何 思,朱高华,胡宏纹 酚醛型冠醚聚合物对稀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6(3) 195 1990
99 黄为钧 周砚珠,谈 夫,胡跃飞,胡宏纹 8-羟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 DSC研究 化学物理学报 3(6) 443 1990
100 王德粉 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3) 266 1990
101 陆国元 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Ⅰ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6(2) 348 1990
102 陆国元 王德粉,王登进,孙小强,胡宏纹 希夫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及其性质 化学试剂 12(1) 1 1990
103 朱春生 陆国元,朱惠祥,王德粉,胡宏纹 含喹恶啉环的双冠醚的合成及其配位性能 化学试剂 12(4) 207 1990
104 陆国元 蒋 琴,韩宗仁,汤 斌,张文彬,王德粉,胡宏纹 双酚 A型聚冠醚的合成与性能 有机化学 10(1) 26 1990
105 陆国元,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Ⅳ 化学研究与应用 2(1) 71 1990 106 陆国元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 Ⅲ 化学试剂 12(5) 263 1990
107 王登进 王德粉,孙小强,胡宏纹 双冠醚的研究 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7) 672 1990
108 张 正 邱玉珠,杭超,胡宏纹 2,6-二取代苯乙酮腙在 PPA存在下的成环反应 有机化学 10(1) 66 1990
109 施耀曾 李伟,孙祥桢,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Ⅲ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6(4) 667 1990
110 Z.Y.Zhang,Pan.Yi,H.W.Hu,Kao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2-arylethylamin-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22) 3563 1990
111 Hu Yuefe,Hu Hongwen A novel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substituted-2-hydroxy-3-hydroxymethylbenzaldehyde. Synthesis,(4) 325 1991
112 Z.Y.Zhang,Pan YI,Hu Hongwen,Kao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arylacetald-ehyd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sis,(7) 539 1991
113 Han Yinlin,Lu Tianbao,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diamino oligoethylene glycols and amino polyethylene glycol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1) 79 1991
114 Han Yinlin,Hu Hongwen,etc.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ethyl (Z)-だ-for- mylamino-ぢ-arylarylat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1) 60 1991
115 Hu Hongwen,Wei Xudong,Li Cun,etc.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ain adct of 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 and styren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5) 85 1991
116 Chen Jij Du Zhengmin,Shi Yaozeng,Hu Hongwen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だ,だ-disubstituted だ-aminoacid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193 1991
117 Shi Yaoz Rong Yajing,Jiang Weiping,Lu Wanfang,Hu Hongwen Reaction of ethyl N-cyano-methylbenzenecarboxidate with aliphatic aldehydes under the solid-l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213 1991
118 Wang Defen Ge Yuhua,Hu Hongwen,etc. The structure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eity, 685 1991
119 韩应琳,胡宏纹等 N,N-二甲酰基-@-氨基苯乙酮与芳醛的羟醛缩合反应及 3-羟基-2-甲酰氨基-1,3-二苯基-1- 丙酮的晶体结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2) 202 1991
120 韩应琳 胡宏纹 芳基丙酮酸及其乙酯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5) 617 1991
121 孙小强 王德粉,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Ⅷ 无机化学学报 7(1) 58 1991
122 刘 育 童林荟,孙小强,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配位作用的热力学性质 化学学报 49 220 1991
123 陆国元 王德粉,赵晓林,胡宏纹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Ⅲ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7(2) 409 1991
124 邱玉珠 杭 超,张 正,胡宏纹 2-(三甲氧基苯基)色胺盐酸盐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3) 332 1991
125 周晓明 施耀曾,杜争鸣,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3) 336 1991
126 施耀曾 周晓明,杜争鸣,胡宏纹 2,5-呱嗪二酮的羧基化烷基化反应 有机化学 11(1) 78 1991
127 戎娅青 施耀曾,陆婉芳,杜争鸣,胡宏纹 N-2氧羰基亚甲基甲亚氨酸乙酯与脂肪醛的反应 有机化学 11 170 1991
128 Hu Hong-wne,Chen Xiao-chun,Cui Wen-ge Recation of dibenzoylperoxide With だ-mercurated だ-oxo·Compounds Metalloorg.Khim., 4(3) 665 1991
129 Hu Hongwen,Cui Wenge,Chen Xiaochun Recation of diphenacylmercury with arenediazonium chlorides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dichloride Metalloorg.Khim., 4(3) 669 1991
130 林中祥,胡宏纹 莰烯和长叶烯的间接W-酰化 林产化学与工业 11(3) 209 1991
131 束家有,胡宏纹,王德粉 2,6-二羟甲基酚类与苯并冠醚缩聚合成酚醛型冠醚聚合物 功能高分子学报 4(3) 1991
132 林中祥 胡宏纹 二聚莰烯和二聚长叶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5(1) 54 1991
133 束家有 胡宏纹 冠醚共缩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7) 1991
134 Chen Xiaochun,Wang Defen,Wang Denjing,Hu Hongwen Bis-crown ethers Ⅸ Chem.Res.Chinese Univ.,7(4) 256 1991
135 Wang Yong,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rylation of camphene with arenediaz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acetate Synthesis,(10) 967 1991
136 Han Yinlin,Hu Hongwen C-alkylation of だ-acylaminoketones,A versatile synthesis of だ-alkyl-だ-aminoketones Chin.J.Chem.,9 251 1991
137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5-nitro-2,6-bis[(4'-benzo-15-crown-5)amino] pyridine potassium picrate. Jiegou Huaxue,10(3) 167 1991
138 Hu Hongwen,Yu Peifeng Preparation of alkyl-and arylmercuric chlorieds by the reaction of acyl Peroxides with diethoxyphosphenyl-mercuric chloride Mealloorg.Khim., 4(3) 672 1991
139 王德粉,张进琪,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学学报 39(9) 909-915 1981
140 Ge Yuhua,Wang Defen,Hu Hongwen et al.,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Ⅰ. Chem. Res. Chin. Univ., 8(1), 48-52 1992
141 Wang Defen,Ge Yuhua,Hu Hongwen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N,N-bis(2-methoxy-1-naphthylmethyl)-4,13-diaza-18-crown-6 potassium iodide. Jiegou Huaxue, 11(1), 61-64 1992
142 Wei Xudong,Hu Yuefei,Li Tingsheng,Hu Hongwen, A facile preparation of 1,2,3-triaroyllidolizines. Synth. Commun., 22(14), 2103-2109 1992
143 Wei Xudong,Fang Jin,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3,5-diarylisooxazoles. Synthesis, 11/12, 1205-1206 1992
144 Hu Yuefei,Hu Hongwen, A versatile oxidizing agent: Tetrakis-pyridino- cobalt(Ⅱ) dichromates. Synth.commun., 22(10), 1491-1496 1992
145 Hu Hongwen,Wei Xudong et al., The structure of benzaldoxime and m-chlo- ro-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s wite styrene, Chin.J.Chem., 10, 278-284 1992
146 Wei Xudong,Hu Hongwen et al., Dehydrodimers of arylaldoxime--a convini- ent source of iminoxy radicals. Chin.J.Chem., 10(4) 344-349 1992
147 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Vinylation of alkyl halide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Commun., 22(14), 2016-2029 1992
148 李廷盛,胡宏纹 含冠醚环的查尔酮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8(4),663 1992
149 Wei Xudong,Zhang Zhuangyu,Li TingSheng,Hu Hongwen, The reaction of dip- olarphile with arenealdoxime dehydrodimers. Heteroatom Chem., 3(5/6), 603-609 1992
150 Wei Xudong,Hu Hongwen,Yu Kaibei,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2,3-tribenzoylindolizine. Jiegou Huaxue, 12(1), 26-28 1993
151 李廷盛,魏旭东,胡宏纹, 含黄酮结构的冠醚的合成 化学通报 6, 35-36 1993
152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 et al., The first crystal structure of bis(crown ether) compound that forms an intramolecular sandwich complex with rubidium picrate. Supermol.Chem., 1,107-110 1993
153 Zhong Zheqi,Qiu Yuzhu,Hu Hongwen, et al., A new and facile synthesis of 1-H-indazoles. J.Chem.Soc., Perkin Trans.Ⅰ, 1279-1280 1993
154 Wei Xudong,Hu Yuefei,Hu Hongwen, A facile one-step synthesis of aromatic indolizunes by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pyridin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TPCD.J.Chem.Soc., Perkin Trans.I, 2487-2489 1993
155 Zhu Changchen, Wei Xudong, Hu Hongwen, et al., A facil synthesis of indolizines by 1,3-dipolar cyrloaddition of pyridini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TPCD. Chem. Res. Chin.Univ., 10(20), 93-101 1994
156 王德粉,胡宏纹等, 含硫套索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5(8), 1159-1162 1994
157 Wang Defen,Xiang Hai,HuHongwen,et al., The first b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of a bibrancchial lariat ether. J.Chem.Soc.,Dalton Trans., 3325-3328 1994
158 Dai Wenning,Wang Dfen,Hu Hongwen, Synthesis of 6.6''''-dimethyl-4',4'''-diphentl-2,2'-6',2'',6'',2''',6''',2''''-quinquepyridine and its binuclear double helicalcomplex. Chin.Chem.Lett.,5(1),69-72 1994
159 Liao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The vinylation of 4-iodobenzocrown ether catalyzed by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Commun., 25(4), 595-601 1995
160 Zhong Zhenqiu,Qiu Yuzhu,Zhang Zhen,Hu Hongwen, A novel synthesis of 3-phenyl -1 H-indazol derivatives. Chin. Chem. Lett.,6(1), 13-16 1995
161 Pan Yi,Zhang Zhuangyu,HuHongwen,Vinylation of benzylic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Synthesis, 1995(3), 245-249
162 Zeng Pengju,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N-(2-substituted 1-cyanoethy)acetamides. Synth.Commun.,25(8), 1167-1172 1995
163 Zeng Penju,Hu Yuefei,Hu Hongwen, Aconvenient retion of N-(2-substituted-1-cyanomethyl) acetamides with NaTeH. Synth.Commun. 1997 27(5), 939-944.
164 Zhang Xuechun,Cao Weili, Wei Xudong,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1-acyl indolizines by 1,3-dipoler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pyridi-nium ylides and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or ketones in presence of TPCD. Synth, Commun. 27(8),1395-1403 1997

3. 矿物识别方法和工作流程

目前,矿物识别制图的方法是特征谱带识别和基于相似性测度的识别:①利用岩石矿物的特征谱带构造识别技术,该方法相对直观,简单可行,但是单一的特征往往造成岩石矿物的错误识别,其精度难以达到工程化应用的需求,同时对成像光谱数据的信噪比、光谱重建的精度要求较高;②从岩石矿物光谱的整体特征出发,与成像光谱视反射率数据进行整体匹配、拟合或构造模型进行分解,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矿物光谱漂移或光谱变异而造成的单个光谱特征的不匹配,并能综合利用弱的光谱信息,避免局部性特征(如单一特征构建的识别方法)造成识别的混淆,识别的精度高。

对于成像光谱上百个波段而言,数据量非常之大,尤其在目前无论是航空成像光谱数据,如AVIRIS、CASI、HyMap等,还是在轨的航天成像光谱数据,如Hyperion航带都普遍比较窄,一般在3~10km,给大面积应用带来很多不便,增加了大面积数据处理的难度,并使工作量在目前微机配置的条件下成倍增加。因此,无论是从岩石矿物光谱的局域特征还是整体特征开展对矿物的识别,在保证识别精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化的处理,必须探索新的技术流程。

在对成像光谱数据特征与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中,结合工作实际以及进行工程化处理的初步要求,在确保识别精度的条件下,设计出标准数据库光谱+光谱-特征域转换+矿物识别方法的技术流程。该流程的主要作用:

(1)直接开展蚀变矿物的识别与信息提取:在对试验区岩石类型、构造、热液活动以及矿产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矿物,利用标准库的光谱或野外实测光谱作为参考光谱。

(2)进行光谱域与特征域的转换,实现数据减维与数据压缩,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像光谱数据波段上百,不同的航带宽度与记录长度使单次处理的数据量达1Gbytes,中间过渡文件单航带可达10Gbytes;在以前的处理中常常将航带分割成较小的区域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拼接,利用MNF技术可以将整个光谱域空间转换到特征域空间,消除原有光谱向量间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去掉信息量较少噪声较高的向量,使数据处理从成百的光谱域集中到去噪的特征域中进行,减低数据量,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3)特征分离,增加不同矿物的可分性,提高矿物识别的精度:在成像光谱数据MNF变换并剔除噪声波段的特征域空间中,不同的波段被赋予了不同的物理或数学意义,地物的光谱特征在特征域发生分离,地物的细微特征得到放大,增加了数据的可分性。

4.4.2.1 光谱特征域转换

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的分类识别的精度以及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数据的容量,也使数据高冗余高相关。有效的数据压缩与特征提取势在必行。一般地,利用传统的主成分变换进行相应的变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成像光谱数据压缩与特征提取方法,如MNF变换(Kruse,1996;Green et al.,1998),NAPC(Lee et al.,1990)、分块主成分变换(Jia et al.,1998)以及基于主成分的对应分析(Carr et al.,1999)等。空间自相关特征提取(Warner et al.,1997)、子空间投影(Harsanyi et al.,1994)和高维数据二阶特征分析(Lee et al.,1993;Haertel et al.,1999)也得到相应的重视。利用非线形的小波、分形特征(Qiu et al.,1999)也在研究之中。

主成分分析(PCA)是根据图像的统计特征确定变换矩阵对多维(多波段)图像进行正交线性变换,使变换后新的组分图像互不相关,并且把多个波段中有用信息尽可能地集中到少数几个组分图像中(图4-4-1)。一般地,随着主成分阶次的提高,信噪比逐渐减小。但在波段较多时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

为改善主成分在高光谱维中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应地利用最大噪声组分变换(MNF)的方法(甘甫平,2001;甘甫平等,2002~2003)。该方法是利用图像的噪声组分矩阵(ΣNΣ-1)的特征向量对图像进行变换,使按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序的变换分量所包含的噪声成分逐渐减小,而图像质量顺次提高。Σ为图像的总协方差矩阵,ΣN为图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MNF相当于所有波段噪声方差都相等时的主成分分析,因此可分为两步实现,第一步先将图像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使变换后图像噪声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阵;第二步再对变换后的图像施行主成分变换。此改进的算法称为“噪声调节主成分变换(NAPC)”。

对P波段的高光谱图像

Zi(x),i=1,2,…,p (4-4-1)

可以假设

Z(x)=S(x)+N(x) (4-4-2)

这里,ZT(x)={Z1(x),…,Zp(x)},S(x)和N(x)分别为Z(x)中不相关的信息分量和噪声分量。因此,

Cov{Z(x)}=∑=∑S+∑N (4-4-3)

S和∑N分别为S(x)和N(x)的协方差矩阵。因此,可以定义第i波段噪声分量,

Var{Ni(x)}/Var{Zi(x)} (4-4-@4)

选择线形转换,MNF变换可以表示为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在变换中,确保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同时,为使噪声与信息分离,S(x)分别与Z(x)和N(x)正交。

图4-4-1 MNF变换的特征值曲线

MNF有两个重要的性质,一是对图像的任何波段作比例扩展,变换结果不变;二是变换使图像矢量、信息分量和加性噪声分量互相垂直。乘性噪声可通过对数变换转换为加性噪声。变换后可针对性地对各分量图像进行去噪,或舍弃噪声占优势的分量。MNF变换的特征值曲线如图4-4-1。

4.4.2.2 特征分离

在MNF变换后的特征域中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物理与数学意义。比如变换后的第1波段表示地物的亮度信息,第7 波段或第8 波段表示地形信息。在MNF变换中,通过信号与噪声分离,使信息更加集中于有限的特征集中,一些微弱信息则在去噪转化中被增强。同时在MNF转换过程中,使光谱特征向量集汇聚,增强分类信息。

图4-4-2是一些矿物光谱通过MNF变换前后的曲线剖面图,从右图可见信息与噪声分别有序地集中在一些有限的波段内。通过舍弃噪声波段或其他处理,相应地降低或消除噪声的影响。同时信息也比原始数据更易区分。

4.4.2.3 矿物识别

矿物识别主要选用光谱相似性测度的方法。基于整个谱形特征的相似性概率的大小,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矿物光谱漂移或光谱变异而造成的单个光谱特征的不匹配,并能综合利用弱的光谱信息。

图4-4-2 矿物光谱MNF变换前后特征比较

基于整个光谱形特征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光谱角技术、光谱匹配滤波、光谱拟合与线形分解等。利用大气校正后的重建光谱数据,可选择性地利用上述矿物识别技术开展端元矿物的识别。光谱角方法可直接选择端元矿物进行匹配,最终生成二值图像,简单易行,在阈值合理可靠的前提下能够获取较高的识别精度。

在成像光谱岩矿地质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中,光谱角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之一(王志刚,1993;刘庆生,1999)。光谱角识别方法是在由光谱组成的多维光谱矢量空间,利用一个岩矿矢量的角度测度函数(θ)求解岩矿参考光谱端元矢量(r)与图像像元光谱矢量(t)的相似性测度,即:

成像光谱岩矿识别方法技术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

这里,‖*‖为光谱向量的模。参考端元光谱可来自实验室、野外测量或已知类别的图像像元光谱。θ介于0到π/2,其值愈小,二者相似度愈高,识别与提取的信息愈可靠。通过合理的阈值选择,获取矿化蚀变信息的二值图像。

4.4.2.4 阈值的选择与航带间信息的衔接

无论是光谱角技术还是光谱匹配以及混合光谱分解,都存在对非矿物信息的分割,因此阈值的选择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所识别矿物的可靠度,也关系到矿物分布范围大小的界定。同时由于是分航带提取,不同航带间因大气校正的误差和噪声的影响而使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使所提取的矿物空间展布特征在航带之间所有诊断和一致性,增加了制图的困难。因此对于阈值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在去除明显假象信息、保留可靠的矿化蚀变信息情况下考虑整体的一致性以及航带的过渡性。

4.4.2.5 技术流程

结合成像光谱数据预处理,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总结出成像光谱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流程,如图443所示。

4. 兰州大学出过哪些名人

兰州大学出过的名人有:秦大河、刘人怀、吴云东、李阳、李吉均等等。

1.秦大河

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

1965年秦大河从武威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和政县第一中学任教;1978年调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考取兰州大学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硕士毕业后返回冰川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0年3月3日抵达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终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大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人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云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吉均

5.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属于几本的院校,是三本的吗

宝鸡文理学院属于二本

6. 除了硝酸银,还有什么试剂能检测氯离子

其实主要是ag+检测

以下引用论文
摩尔法测定氯离子
摩尔法测定氯离子的范围为=5~100 mg/L。周少玲等[2]从理论上指出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用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实验,由于AgCl的沉淀溶解损失,溶液中仍然余留0.44 mg/L的氯离子不能被滴定。所以对于氯离子含量低的水质用摩尔法测定会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而且测定精密度也较差。在用AgNO 3滴定氯离子的过程中,Ag+易与溶液中的氨形成银氨络离子Ag(NH 3)+,从而增加了AgNO 3的消耗量,造成分析结果偏高。所以,摩尔法测定中水中氯离子含量时,应控制溶液的pH值为中性。周强等[3]以耐盐性较强的大麦品种“鉴4”幼苗为材料,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植物体内氯离子含量。结果得出在0~0.5 mol/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为0.9986,但标准曲线未通过坐标原点。回收率为87.73% ~117.78%,RSD为10.80%。准确度仅为88.43%,变
异系数为10.33%。
摩尔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
法,但仅对氯离子含量高的物质
测定较准确,此方法采用的铬酸
钾和硝酸银试剂是有毒物质,且
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硝酸银试剂价格高,增加了测定
成本,影响了方法的实用性。
2.2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
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
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杨学芬[4]
研究了以过氧化氢
为氧化剂,硝酸-
甘油为介质,
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亚磷酸中
氯离子含量。此系统的稳定性
高,测定波长为380 nm,氯离子
含量在1~6 g/mL
范围内呈线性
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回收
率为96%~105%。
关瑞等[5]
通过研究氯化银沉
淀在明胶-
乙醇水溶液中的稳
定性,建立了测定微量氯离子的
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并应用到有
机工艺水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
在实验最佳条件下,氯离子浓度
在0~6 mg/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相关系数为0.9993,方法的标准
偏差为0.108,变异系数为
0.026,回收率为101%~105%。该
方法的检测限为1.35 ×10
- 2
mg/L。
顾立公[6]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
氯离子与硫氰酸汞反应生成微
电离的氯化汞络合物,释放出等
量的硫氰酸根与铁(III)反应生
成红色的络合物,建立了硫氰酸
汞-
硝酸铁间接分光光度法测
定水中的微量氯离子的方法,得
出氯离子含量在0.2~10 mg/L

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
0.9992,回收率在95.8%~102.1%。
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
法简便、
快速,可用于水中微量
氯离子的测定。
氯化物共沉淀富集分光光度
法是一种国标方法[7]
。该方法用
磷酸铅沉淀做载体,共沉淀富集
痕量氯化物,经离心机分离后,
用硝酸铁/
高氯酸溶液完全溶解
沉淀物,加硫氰酸汞/
甲醇溶液
显色,用分光光度计间接测定痕
量氯离子,测定范围为0.01~0.1
mg/L。
分光光度法可以精确测定微
量氯离子,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方法简便、
快速。但是共沉淀富
集分光光度法采用的磷酸铅、

氰酸汞和甲醇试剂是有毒物质,
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且这些试
剂使用量很大,如果不加处理直
接排放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
染。
2.3
浊度法
此浊度法是在比色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测量光线
通过悬浮液后透射光的强度进
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在临床
分析、
食品分析、
环境分析、
工业
分析、
药物分析等研究工作中应
用广泛。
陈振华等[8]
研究了在表面活
性剂下用硝酸银浊度法测定Cl
-

结果表明,在0.3 mol/L
酸性条件
下,吐温- 60
作为AgCl
浊度的
稳定剂,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8 g/mL,相关系数r =0.991,回
收率为87.75%~103.33%,可用
于发电厂炉水中Cl
-
的测定。
王爱荣等[9]
研究了以乙二醇
为增溶剂,硝酸银作沉淀剂,采
用氯化银比浊法,在不分离硫酸
铜的条件下,直接测定酸性镀铜
液中微量氯离子。测定波长为
440 nm,线性范围为0~2 g/mL,其
俞凌云,等:氯离子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行业论坛
33
西部皮革第31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3 ×
105,方法检出限为0.035 g/mL,
该法用于测定酸性镀铜液中微
量氯离子在不同水平的加标回
收率为95.4%~104.5%。杜斌等[10]
研究了以非离子型微乳液乳化
剂OP/
正丁醇/
正庚烷/
水为介
质,
AgCl
浊度法测定氯离子的试
验条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2~3.4 mg/L,
r =0.9997,
RSD <
2.8%,回收率为94%~104%,可
用于水泥原料、
生料及熟料中微
量氯离子的测定。
申海燕[11]
利用氯化银沉淀在
明胶-
乙醇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建立了一种测定有机工艺水中
微量氯离子的浊度法。该法的线
性范围为0~6 mg/L,
r =0.9993,回
收率为95.2%~101.3%。王兆喜
等[12]
设置流动注射分析仪器参数
工作波长为450 nm,进样频率为
60
次/h,建立了反相流动注射比
浊法测定水中的氯离子含量的
方法。 氯离子的浓度在1.0 ×
10
- 5
~10.0×10
- 4
mol/L
范围内与
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
数为0.995,回收率为95%
~101%,
RSD<2.49%。
此浊度法操作简便、分析时
间短、
所用试剂少、
运行成本低,
检测手段简单,可与流动注射等
其他先进技术联用,易实现自动
化,程序化,前景十分广阔。由于
此浊度法具有上述特点,故在分
析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2.4
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比较新的离子
分离技术。这一方法现已广泛应
用于环境监测、盐水、土壤、

液、
锅炉水、
乳制品等试样的分
析之中。张新申等[13]
利用自制的
离子色谱仪对制革生产中的浸
酸废液、
铬鞣废液、
总污水中的
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表明氯
离子浓度在10
- 5
~10
- 3
mol/L
范围
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量上限
为10
- 2
mol/L,回收率为98.6%
~102.5%。朱子平[14]
采用萃取分
离法消除乳化液中有机组分对
测定组分的影响及对色谱柱所
造成的污染,应用离子色谱法检
测了乳化液中氯离子。其加标平
均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
准偏差优于4.0%(n=20)。
陆克平
等[15]
采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
分解双氧水,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其中微量氯离子。得出双氧水中
氯离子检测限为0.06 g/mL,线性
方程为C=1.155 ×10
- 5
A- 0.
02435。
线性范围为0.10~15.0
g/mL,浓度与面积的相关系数r
=0.9992。
王艳丽等[16]
用高纯Cu
粉与
浓HNO 3
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70
℃加热分解Cu(NO 3
)2
,去除绝大
部分NO 3
-
,研究了一种以离子色
谱电导检测法测定HNO 3
中微、
痕量级Cl
-
的方法。Cl
-
的加标回
收率为87.5% ~93.7%

RSD(n
=5)<10%。刘燕等[17]
采用离子色
谱双柱串联法分离硝酸样品,以
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硝酸
滤液中的痕量氯离子。氯离子浓
度在0.01~0.30 mg/L
范围内与色
谱峰面积成线性关系,线性相关
系数r =0.997,对硝酸样品进行
测定,氯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
96.5%~99.0%,测定结果的相对
标准偏差为1.84% ~ 2.83%(n
=5)。
宋晓年等[18]
采用预浓缩离子
色谱法(采用浓缩柱预先浓缩样
品然后进来)测定高纯度水中痕
量氯离子,分析结果线性回归后
得出方程为H = 0.429C- 0.596,
式中H
为测得氯离子的峰高;
C
为氯离子含量,线性相关系数r =
0.9985,标准曲线有很好的线性
关系,可监测高纯去离子水中
10
- 9
mg/L
氯离子。
离子色谱法简单方便,灵敏
度高,测量快速而准确,且不需
要其他化学试剂,能快速、
简便、
高效、安全地应用于实际分析,
尤其适用于大批量试剂连续测
定。
2.5
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是基于被测物质的
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
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顾永祚等[19]
以Cl
-
与定量Ag
+

成AgCl
沉淀反应为基础,提出了
一个测定水中Cl
-
的间接原子吸
收法。Cl
-
浓度在0~50 g/mL
范围
内呈线性。钱初洪等[20]
用原子吸
收法间接测定了己二酸铵中的
微量氯离子,此法通过加入乙醇
和雾化增效剂,使AgCl
的溶解度
降低并提高了原子化效率,从而
使测定的灵敏度提高,利用
AgNO 3
与己二酸铵中的微量氯离
子反应,测定剩余Ag
+
间接求出
氯离子的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
偏差1.9%~4.8%,灵敏度(1%A)
为0.022 mg/L。
叶晓萍[21]
利用乙醇-
明胶可
以提高氯化银沉淀的稳定性,
行业论坛
34
第15

AEO- 7
表面活性剂对银原子化
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的特性,研究
了在一定的介质条件及仪器分
析条件下,通过加入乙醇-
明胶
和AEO- 7,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测定银离子含量,从而间接测
定高价稀土氧化物矿物中氯离
子的含量,其线性范围为20~100
g/L,相关系数r = 0.9997,
RSD
=0.27% ,加标回收率为92.5%
~102.0%。
杨延等[22]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
收光谱法间接测定电厂高纯水中
的痕量氯离子的方法。该法采用
AgCl
沉淀,测定剩余Ag
+
间接求
出氯离子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
偏差2.3%~8.6%,加标回收率为
94% ~103% ,灵敏度(1% A)为
0.029 mg/L。袁志莉等[23]
研究了在
酸性环境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
成沉淀,经氨水溶解后,用火焰原
子吸收法测定银,从而间接测定
出氯离子的含量。本方法测定氯
的线性范围为1.0~30 g/mL,相关
系数r = 0.999,灵敏度为0.023
g/mL
(1%),检测下限为0.059
g/mL,回收率为95%~105%。
王传化[24]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间接测定了湿法磷酸中
微量氯(0.001%~0.01%)。此法是
用适当过量的Ag
+
与Cl
-
反应,
将生成的沉淀AgCl
过滤后,用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
剩余的Ag
+
含量,从而得出湿法
磷酸中氯含量。氯离子的线性范
围为0.6~1.0 g/mL,加标回收率
为99.5%~101.1%。
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
很好的重现性、
较高的准确
度和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干扰
少等特点,对微量氯离子的跟踪
监测是科学准确简单易行的。
2.6
流动注射法
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
FIA)是一种容易实现现
场与邻近实验室联线的自动分
析系统,广泛用于环境、
农业、

药、
临床、
食品、
冶金、
生物化学
等方面的金属、
非金属和有机物
等的分析。
廖霞等[25]
探讨了用流动注射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
游离氯的最佳化学条件和最佳
仪器参数,选择参比波长为650
nm,测定波长为553 nm
之处进
行比色测定。
此方法的精度
(RSD)和检出限分别为1.2%
(10.88 g/mL,
n =11)和0.24
g/mL,用本系统测定水样中的游
离氯,回收率在100.0%~110.0%
之间,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重
视性好,可对自来水及漂白粉游
离氯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吕淑清
等[26]
根据氯离子与硫氰酸汞和硝
酸铁在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红
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水中氯离
子的含量成正比这一反应原理,
建立了用流动注射-
分光光度
法测定微量氯离子的自动分析
方法。本方法的检测极限为20
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9%,回
收率为100%~105%,分析速度为
60~120
样/h,适用于火电厂炉水
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
王建伟等[27]
以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来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操
作,测定频率达80
次/h,建立了
一种应用流动注射连续快速监
测饮用水中余氯的方法。此方法
的检测下限为0.1 mg/L,线性范
围0.1~1.6 mg/L,相关系数为
0.9980。
FIA
技术具有装置小型简
单,操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分
析速度快,分析结果重现性良
好,所需试剂量少,灵敏度高,检
测下限低等优点,可与比浊法、
速差动力学分析等多种分析方
法联用且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
应用前景。
2.7
容量法
容量法[28]
测定生活饮用水中
的氯离子,有硝酸银容量法(A)
和硝酸汞容量法(B)。A
法为沉
淀滴定法,终点变色不敏锐,易
受氯化银沉淀颜色的干扰,需以
对比法判定终点,带有很大的经
验性。B
法的终点变色很敏锐,易
于判断,但要严格控制试液的pH
值在3.0±0.2
的范围内。若水样
氯离子含量超过100 mg/L
时,须
稀释样品。
张艳[29]
确定了二苯卡巴腙
(DPCO)和二苯碳酰二肼(DPCI)
两种指示剂、
不同酸度对测定结
果的影响,并不经稀释直接测定
了高浓度的样品,测量结果得A
法的回收率为102.2%~101.0%,
RSD<0.016;
B
法的回收率为
100.2%~100.5%,
RSD<0.009。硝
酸汞容量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氯
离子,方法简便,终点变色敏锐,
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硝酸
银容量法,由于水样具有一定的
缓冲能力,对于含量高的样品,
只需将试液滴定前的pH
值控制
在3.2,样品不需稀释可以直接
俞凌云,等:氯离子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行业论坛
35
西部皮革第31

测定。B
法的适应浓度范围广,准
确度、
精密度均优于A
法。其原
因主要是A
法的终点颜色由黄
色变为砖红色,变色不明显,需
以对比法进行终点判定。而B

的终点颜色是由微黄色变为淡
紫色,变色敏锐,易于判定。
陆克平[30]
发现现行硝酸汞容
量法测定安庆分公司炼油污水
中氯离子含量大大偏高和终点
变色迟缓返色等现象。于是改进
了炼油装置污水的预处理方式,
将样品经过滤直接加热挥发、

性条件下双氧水消解和碱性条
件下煮沸等过程后,能完全消解
和去除干扰离子,消除该现象,
而且氯离子几乎无损;汞氯配合
物的平均配位数与试液中氯离
子浓度有关,通过控制取样量,
使氯离子浓度在平均配位数近
似为2
的可准确测定范围。改进
后的硝酸汞容量法单次试验分
析周期为40 min,可准确测定至
0.35 mg/L
的氯离子,氯离子回收
率为98.0%~102.4%。
3
其他分析方法
陈建欣[31]
用电化学分析法测
定工业亚磷酸中氯离子含量,应
选择测定环境无氯气存在,参比
电极采用217
型双盐桥饱和甘
汞电极,若用新银电极要先用乙
醇擦洗,用蒸馏水泡24 h,然后
用0.001 mol/L
的AgNO 3
溶液浸
泡20~30 min
将电极活化,用
0.1000 mol/L
的AgNO 3
标准溶
液,试样质量10 g
左右为宜,本
方法适用于可溶性氯化物的测
定,测定最低值可低至0.0001%。
魏红兵等[32]
研究了用自动电
位滴定法测定化肥中氯离子含
量的方法。本方法是先将样品溶
解后加3
倍溶液体积量的乙醇,
然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通过自
动电位滴定仪进行等当点滴定。
氯离子的检出下限为0.006,回
收率为98.6%~102.0%。
邵海青[34]
研究了以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217
型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
经冷藏后的铜电解液中加入过
量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以氯化钾
标准溶液电位返滴定测定氯离
子含量。
测得回收率在95%
~100%范围内,
RSD=2.8%。电位
滴定法简捷方便,测量准确,工
作效率高。
4
展望
在各种氯离子分析方法中,
以离子色谱法最为简便快速与
通用,而硝酸银容量法和硝酸汞
容量法因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及
器皿简单,在废水的氯离子含量
测定中最为普及。虽然汞量法需
用到有毒试剂,但较银量法溶液
稳定性好、
可消除残硫酸根及低
pH
条件下滴定可减少干扰。但
两种容量法都存在灵敏度低、

现性差、
误差大等缺点。分光光
度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
微量以及痕量组分的分析。浊度
法快捷简便且运行成本低,易实
现自动化,在分析科学中有广泛
的应用。离子色谱法虽然检测下
限很低,但操作复杂,仪器昂贵,
不适宜于实际生产的应用。原子
吸收法是一种十分成熟的痕量
分析技术,操作简便、
仪器普及、
重现性好、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
择性,因此在稀土工业生产及分
析研究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流动注射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
宽,重视性好,可与多种分析方
法联用,以此建立起来的痕量氯
离子浓度自动测定方法,更适合
于发电厂、
化工厂等生产运行中
各种水或中间反应过程中的氯
离子浓度的实时、在线自动监
测。
参考文献:
[1]但卫华.制革化学及工艺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周少玲,张永.各种氯离子含量测定方
法的适用性探讨及新方法的提出[J].
热力发电,
2007,
37
(7):
75-76.
[3]周强,李萍,曹金花,等.测定植物体内
氯离子含量的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较[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
(6):
1163-1166.
[4]杨学芬.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亚磷酸
中的氯离子[J].
云南化工,
2000,
27
(4):
15-16.
[5]关瑞,李昌,宋维.分光光度法测定微
量氯离子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标准
化与质量监督,
2000,(3):
7-9.
[6]顾立公.硫氰酸汞-硝酸铁间接法测
定水中微量氯离子[J].江苏卫生保健,
2005,
7
(1):
18.
[7]GB/T 6905.4—1993,锅炉用水和冷却
水分析方法—— —氯化物的测定:共沉
淀富集分光光度法[S].
[8]陈振华,泉香芹.浊度法测定发电厂炉
水中微量氯离子的研究[J].华北电力
技术,
2003,(2):
7-8.
[9]
王爱荣,杨波,胡小保.比浊法测定酸
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J].广东微量
元素科学,
2007,
14
(3):
45-47.
(下转第42
页)
西部皮革行业论坛
36
西部皮革第31

(上接第36
页)
[10]杜斌,王淑仁,魏琴.非离子型微乳液
介质-氯化银浊度法测定氯离子[J].
分析化学,
1995,
23
(5):
612.
[11]申海燕.水中微量氯离子的微型测定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3,
21(4):
87-88.
[12]王兆喜,汪敬武.反相流动注射比浊
法测定水中氯离子[J].
南昌大学学
报,
2003,
27
(3):
248-251.
[13]张新申,郑筱梅,陈子阳.离子色谱法
测定氯离子含量[J].
皮革科技,
1993,
18
(9):
14-16.
[14]朱子平.离子色谱法测定乳化液中的
氯离子[J].分析仪器,
2003,(4):
32-
34.
[15]陆克平,刘心烈.离子色谱法测定双
氧水中微量氯离子[J].
化肥工业,
2002,
29
(6):
39-40.
[16]王艳丽,伯英,刘燕,等.离子色谱法
测量硝酸中痕量的氯离子(I)[J].化
学工程师,
2006,(2):
42-43.
[17]刘燕,侯倩慧,余季金,等.离子色谱
双柱法测定硝酸中痕量氯离子[J].化
学分析计量,
2006,
15
(2):
40-41.
[18]宋晓年,王瑾.离子色谱法测定高纯
度水中痕量氯离子[J].
宇航材料工
艺,
1996,(5):
55-56.
[19]顾永祚,杨洪高,潘杨,等.间接原子
吸收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研究[J].四川
环境,
1994,
13
(1):
23-25.
[20]钱初洪,梁巧荣,黄志明.用原子吸收
法间接测定已二酸铵中的微量氯离
子[J].应用化工,
2003,
32
(3):
39-41.
[21]叶晓萍.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高价稀
土氧化物[J].稀土,
2006,
27(2):
53-
56.
[22]杨延,薛来,刘来昌.用原子吸收法间
接测定电厂水中的痕量氯离子[J].上
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0,
16
(1):
8-12.
[23]袁志莉,孙建民,高峥,等.火焰原子
吸收法间接测定二氧化硅中的氯[J].
分析科学学报,
2006,
22
(1):
115-
116.
[23]王传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
定湿法磷酸中的微量氯[J].磷肥与复
肥,
2006,
21
(4):
73-74.
[25]廖霞,肖仁贵,赵中一.流动注射-双
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游
离氯[J].
贵州化工,
1998,(3):
32-
34.
[26]李永生,董宜玲,吕淑清.炉水中微量
氯离子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法
[J].华东电力,
2003
(7):
70-74.
[27]王建伟,洪陵成.饮用水中余氯的反
相流动注射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
监测,
2006
(1):
33-34.
[28]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S].
[29]张艳.硝酸汞容量法测定氯化物[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3):
349.
[30]陆克平.汞量法测定炼厂含硫污水中
氯离子的改进[J].
检验检测,
2008
(9):
24-27.
[31]陈建欣.电化学分析法测定工业亚磷
酸中氯离子的含量[J].井冈山医专学
报,
2007.14
(4):
43-44.
[32]魏红兵,李权斌,王向东.自动电位滴
定法测定化肥中氯离子含量[J].磷肥
与复肥,
2005,
20
(2):
67-68.
[33]邵海青.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电解液中
氯离子[J]. 治金分析,
2001,
21(4):
65.
部分:需从纤维中萃取的偶氮染料测
定[S].
[8]鹏搏.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技术进展[J].
上海化工,
1997,
6
(22):
36-39.
[9]崔燕娟,赖劲虎,王志畅.浅析生态纺
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技术[J].
化工时刊,
2008,
22
(4):
76-77.
[10]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
质限量[S].
[11]GB 19601-2004.
染料产品中23

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S].
[12]GB/T 194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
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S].
[13]SN/T 1045.1.
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
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液相
色谱法[S].
[14]SN/T 1045.2.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品
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气相色
谱/质谱法[S].
[15]SN/T 1045.3.染色纺织品和皮革制品
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方法气相色
谱法[S].
[16]DIN 53316:
1997.皮革检验皮革某些
偶氮染料的测定[S].
[17]§35 LMBG 82.02-2.日用品分析纺织
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
[S].
[18]§35 LMBG 82.02-3.日用品测试皮革
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S].
[19]§35 LMBG 82.02-4.日用品分析聚酯
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S].
[20]§64 LFBG 82.02-9.日用品研究可排
放4-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之使用
验证[S].
[21]ISO/TS 17234:
2003.
皮革化学测试
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S].
[22]姜逊,张玉莲,汪福坤.禁用偶氮染料
检测现状与发展建议[J].上海纺织科
技,
2008,
36
(1):
52-53.
[23]朱少萍,顾丽娟.禁用偶氮染料检测
中假阳性结果的鉴别方法[J].科技信
息,
2007,(11):
85,
87.
!!!!!!!!!!!!!!!!!!!!!!!!!!!!!!!!!!!!!!!!!!!!!!!
西部皮革行业论坛
42

7. 徐斌的科研简介

主要论著
1. Xu Bin. Han Ji-hua. Zhou Shi-long, et 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germ oil obtained by an experimental innovative subcritical butane extraction[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15.
2. Xu B, Wang L k, Miao W J, et al. Thermal vs. microwave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lipase and lipoxygenase from wheat germ. [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15.
3. Xu Bin, Liu Yan-xia, Miao Wen-juan, et al. A modified titrimetric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activity of wheat germ lipase[J].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4(8): 1-8.
4. Xu, Bin, Zhuo Shi-long, Miao Wen-juan, et al. Study on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microwave on wheat germ[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3,117(1): 1-7.
5. Xu Bin, Miao Wen-juan, Zhuo Shi-long, et al. A modified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of lipase of wheat germ in low-aqueous media[J].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3, 5(2):113-118.
6. Xu Bin, Miao Wen-juan, Zhuo Shi-lo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to characterize crude lipoxygenase extract from wheat germ [J].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2, 4(1):26-32.
7. 薛丁萍, 徐斌, 苗文娟,等.食品微波加工中的非热效应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4:143-148.
8. 徐斌, 周世龙, 苗文娟,等.微波辐射对小麦胚芽糊化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 2012, 12: 151-157.
9. 苗文娟, 徐斌, 周世龙, 等. 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0):123-128.
10. 徐斌, 苗文娟, 董英, 等.中国小麦胚芽资源分布及深加工相关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2,2:244-249.
11. 徐斌, 董英.小麦胚芽的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11,12:341-345.
12. 徐斌, 李波, 苗文娟, 等.小麦胚芽贮藏过程中的酸败变质机理[J].中国粮油学报,2011,9:123-128.
13. 徐斌, 董英, 吴艳博. 麦胚多层多室流化床在线稳定化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0,1127-131.
14. 徐斌, 董英, 吴艳博.小麦胚芽的微波在线稳定化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8:134-138.
15. 徐斌, 董英, 胡庆松, 等.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小麦胚芽脂肪氧化酶活力[J].分析化学,2009, 8:1252.
16. 徐斌, 韩及华, 薛丁萍,等. 玉米朊的品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 2015
17. 薛丁萍, 徐斌, 韩及华, 等. 玉米朊脱色用活性炭的筛选及其脱色工艺的优化[J].中国粮油学报, 2014, 29(8): 11-16.
18. 肖香, 薛丁萍, 徐斌, 等. 玉米朊的脱色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 2014, 39(1): 178-182.
19. 王志晖, 徐斌. 玉米朊的性质特征, 生产现状与应用前景[J].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 20(5): 21-24.
20. 马广亮, 董英, 徐斌. 玉米朊的活性炭脱色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 2007, 32(2): 261-264.
21. 李波, 董英, 徐斌. 米糠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快速测定及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9: 192-197.
22. 王宏平, 徐斌, 周世龙, 等. 大豆胚芽的高效分离技术探讨[J]. 中国油脂, 2012, 37(4): 70-72.23.徐斌, 董英. 苦瓜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营养学报, 2006(6):401~404.
24.徐斌, 董英. 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瓜总皂甙含量.食品科学, 2005(10):165~169.
25.徐斌, 董英. 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苦瓜多糖含量.食品科技, 2005(7):79~82.
26.徐斌, 董英. 苦瓜汁的真空冻干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2):15~18.
27.徐斌, 王宏平. 董英.隔膜压滤机在棕榈油干法分提中的应用.中国油脂2004(5):27~28.
28.徐斌, 董英. 苦瓜汁的真空冻干.食品工业, 2004(2):33~34.
29.董英, 徐斌. 水提苦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性质研究.食品科学, 2005(11):115~119.
30.崔恒林, 徐斌, 董英. 苦瓜皂甙的提取过程研究.江苏大学学报, 2004(10):372~75.
31.高音, 董英, 徐斌. 芝麻饼粕提取物对猪油抗氧化作用研究, 中国油脂2007(5):56~57.
32.董英, 林琳, 徐斌. 利用米糠毛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燃料性能.中国粮油学报 2008(4): 163~168.
33.董英, 林琳, 徐斌. 米糠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和燃料特性.农业机械学报, 2007(10):80~83.
34.董英, 林琳, 徐斌. 大豆磷脂作乳化剂制备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中国油脂, 2007(12): 41~44.
35.董英, 林琳, 徐斌. 柴油-米糠油生物柴油-甲、乙醇类混合燃料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7(11):26~30.
36.徐斌, 董英. 糖果及巧克力专用油脂制备探讨.中国油脂, 2005(4):27~29.
37.王宏平, 徐斌. 油脂分提工艺的进展与应用.中国油脂, 2004(7):23~25.
38.王宏平, 徐斌. 大型浸出油厂防火安全技术的应用探讨.中国油脂, 2005(1):27~31.
39.吴艳博, 董英, 徐斌. 麦胚稳定化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食品工业科技, 2008(6):154~157.
40.马广亮, 董英, 徐斌. 玉米朊脱色工艺的研究.食品科技, 2007(2):261~264.
主持项目:
1. 2014.0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波协同无机盐对麦胚膜结合脂肪酶及其界面活性的调控机制(31371877);
2. 2013.07-2015.06,河南省创新基金项目:智能化超声辅助亚临界流体萃取成套试验装置(132203210271);
3. 2013.07-2015.12,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罗氏沼虾生态养殖(与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BE2013399);
4. 2013.01-2015.12,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微波对小麦胚芽中耐热膜结合脂肪酶的油水界面扰动机制(2013T60510);
5. 2013.01-2014.12,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微波钝酶作用及对谷物胚芽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2012M521020);
6. 2014.07-2016.06,扬州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高品质稻米油生物加工与保质制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YZ2014150);
7. 2014.07-2017.06,镇江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大豆胚芽高效增值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NY2014007);
8. 2013.07-2015.12,企业委托项目:原羊毛脱脂与羊毛脂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
9.2010-2010,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粮食加工副产品的微波稳定化机理研究及其应用(CX09B-213Z);
10.2008-2010,镇江市农业攻关项目:小麦胚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NY2007004);
11.2007-2009,镇江市农业攻关项目:米糠油脂的高效提取及综合利用研究(NY2006018)。
科研成果:
1. 科技部创新基金:玉米加工副产物联产玉米朊和玉米黄色素(11C26213201415),2014年5月,通过科技部验收(技术主持);
2. 河南省创新基金:天然产物的智能化亚临界流体低温萃取装备(102203210083),豫科鉴委字【2012】第318号(技术主持);
3.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麦胚制备抗肿瘤功能食品及新型食品配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BY2012172),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第2)
4. 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小麦胚芽、麸皮高效增值全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BA2009111),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第3);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苦瓜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分子营养机制(31040061),2013年通过国家基金委验收(第3);
6. 江苏省农业高技术项目:“高效安全泡菜生产菌种的选育与直投式发酵剂的研制(BG2007339),苏科验字【2012】第234号、鉴字【教SH2012】第010号(第2);
7. 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小麦胚芽稳定化及综合利用新技术与装备(BE2007420),中粮学鉴字【2009】第2号(第3);
8. 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芝麻饼粕深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BE2005335),中轻联科鉴字【2007】第016号(第3);
9. 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苦瓜深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BE2004360),苏科鉴字【2006】第777号(第3);
10. 扬州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YZ2011062),扬科计验【2014】第045号(技术主持);
11. 镇江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米糠蛋白、膳食纤维和米糠油联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010001),镇科验字【2013】第28号(技术主持);
12. 镇江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小麦胚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NY2007004),镇科验字【2010】第13号(技术主持)。
1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作用机制研究(06KJB210013)”,鉴字【教SH2008】第007号,(第5);
14.镇江市科技攻关项目“高效安全直投式乳酸菌生物发酵剂(GY2004005)”,苏科鉴字【2006】第617号(第6)。
科研奖励:
1、 农产(食)品的亚临界流体萃取新技术,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技术主持);
2、 农产(食)品的亚临界流体萃取新技术,安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技术主持);
3、 农产(食)品的亚临界流体萃取新技术,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技术主持)。
4、 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作用机制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5),2007年;
5、 高效安全直投式乳酸菌生物发酵剂,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6),2006年。
授权专利:
1. 一种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制备方法. ZL 201210330558.7 .授权日, 2015-02-19.
2. 液化石油气萃取产品中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 ZL 201210551265.1.授权日, 2014-06-25.
3. 大豆胚芽联产胚芽油、低聚糖及浓缩蛋白的方法. ZL201110070810.0. 授权日, 2013-03-13.
4. 一种亚临界丁烷萃取高品质大豆胚芽油的方法. ZL 201110070808.3. 授权日, 2013-03-13.
5.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亚临界流体萃取装置与方法. ZL 200910034263.3. 授权日, 2012-05-30.
6. 小麦麸皮在线微波与气流组合干燥方法与装备. ZL 200910033456.7. 授权日, 2012.08.08.
7. 小麦胚芽在线微波灭酶的装置. ZL201110033322.2. 授权日, 2012-12-19 .(第2)
8. 蛋黄卵磷脂、脑磷脂、蛋黄油及低变性蛋白粉联产方法. ZL201210330592.4. 授权日, 2014-12-04(第2)
9. 芝麻抗氧化多肽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ZL 200810243669.8. 授权日, 2011-07-06. (第2)
10. 苦瓜伤流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ZL 200610039757.7. 授权日, 2009-01-07. (第2)
11. 一种水飞蓟籽仁的综合利用方法. ZL 201010152017.0. 授权日, 2012-07-04. (第3)
12. 一种高纯度α-玉米朊的制备方法. ZL 200610086010.7, 授权日, 2009.12.23. 2009-12-23. (第3)
13. 一种苦瓜多糖降血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ZL 200610039751.X. 授权日, 2009-07-01. (第3)

8.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的国家项目

基金委重大项目(九五)
项目名称 主持人
植物光合作用吸能、传能和转能超快过程的机理及其调控 匡廷云
视觉信息加工的神经基础 王书荣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研究 敖世洲
异种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 孙方臻
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结构变化与其生物功能的研究 李林
《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 魏江春、黄大卫、陈心启
知觉信息的基本表达及其无创性认知成像研究 陈霖
中国重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研究 马克平
973项目
项目名称 首席专家
1)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 陈凯先
2)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机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匡廷云
3)水稻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薛勇彪
4)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 杨雄里
5)蛋白质功能、三维结构和折叠原理研究 饶子和、王志新
6)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 郭爱克
承担“863”、国家攻关项目、课题若干。
重大研究成果及成果转化
院级73项 国家级15项
自然科学奖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97年
1、中国种子植物的特有属 (植物所)
2、水稻蜡质基因的克隆、结构分析与表达调控的研究 (上海植物生理所)
3、排卵机理的研究 (动物所 昆明动物所)
4、草原蝗虫生态学研究 (动物所)
1998年
1、峨眉山藏猕猴行为生态学研究 (昆明动物所)
2、石杉碱的化学与药理研究 (上海药物所)
3、蛋白酶抑制剂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上海生化所)
1999年
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折叠酶也是分子伴侣 (生物物理所)
2000年
1、江浙蝮蛇磷脂酶A2三维结构与功能 (生物物理所 上海生物化学所)
2、种子吸胀冷害和渗透调控 (植物所)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7年
1、中国蕨类植物的孢子形态 (植物所)
2、中国苔藓植物泥炭藓目至丛藓类6目的分类系统学研究 (沈阳应用生态所、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中山大学)
3、tpA和PAL-1在调节黄体萎缩和精子发生成熟过程功能研究 (动物所、昆明动物所)
4、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鲽形目 (动物所)
5、植物病毒卫星核糖核酸(sRNA)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 (微生物所 、 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武汉大学、植物所)
6、基于蛋白质和核酸三维结构知识的药物设计 (上海药物所)
7、两栖类胚胎表皮细胞的兴奋性几兴奋性的传播 (上海细胞所)
1998年
1、 中国木兰科植物种质保存及开发利用研究 (华南植物所、植物所)
2、重要小蜂类群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动物所)
3、激素、递质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心理所)
4、水稻花粉植株的产生、特性与应用的基础研究 (遗传所)
5、左旋千金藤碇碱对脑内多巴胺受体的双重作用研究 (上海药物所)
6、巨噬细胞免疫调变和信号转导研究 (上海细胞所)
1999年
1、 中国菊科蓝刺头族、莱蓟族及菊苣族系统分类与区系 (植物所)
2、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昆明植物所)
3、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与方法研究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4、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 (微生物所)
5、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过程中一氧化氮作用机理的研究 (上海药物所)
6、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制的突触机制 (上海脑所)
2000年
1、鲤鱼人工雌核发育及建立人工多倍体单性克隆鱼的研究 (水生所)
2、中国淡水鱼类粘孢子虫的研究 (水生所)
3、中国经济昆虫志 (动物所、江西农大、安徽农大)
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7年
1、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发育遗传 (上海植物生理所)
2、芳香植物及其化学成分专著 (华南植物所)
3、中国多孔菌 (微生物所)
4、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 (上海药物所)
5、鸡慢肌纤维去神经后肥大的发现及其机理研究 (上海生理所)
6、天花粉蛋白对滋养层细胞专一损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上海细胞所)
1998年
1、温带草原植被现代特征与近20年之动态 (植物所)
2、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氮调节系统和光合基因的研究 (上海植物生理所)
3、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生产力和能量利用效率研究 (华南植物所)
4、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昆虫 (动物所、沈阳农业大学)
5、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分析化学 (西北高原生物所)
6、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和TGF-β1基因过表达对分化的调节 (上海细胞所)
1999年
1、南海岛屿的植物区系的研究 (华南植物所)
2、马槟榔甜味蛋白的研究 (昆明植物所)
3、 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害虫及其天敌寻找寄主过程中的动态分布 (动物所)
4、 细胞器的蛋白质组分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动态分布 (上海细胞所)

热点内容
dnf黑刀暗月哪里爆 发布:2025-07-13 00:00:06 浏览:597
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 发布:2025-07-12 23:34:11 浏览:499
化学产品销售 发布:2025-07-12 23:03:30 浏览:638
铸彩美术学校 发布:2025-07-12 22:54:44 浏览:115
教学重点 发布:2025-07-12 22:52:09 浏览:813
家庭教师txt下载 发布:2025-07-12 21:17:51 浏览:357
挖掘机英语 发布:2025-07-12 21:08:58 浏览:521
数学书籍读后感 发布:2025-07-12 20:52:09 浏览:301
2017理科数学三卷 发布:2025-07-12 19:57:52 浏览:647
泡温泉哪里 发布:2025-07-12 19:48:11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