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的历史
1. 需要详细的固原历史资料,至少从汉代开始
固原古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 “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我国近代西北最早的一条公路干线——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就从这里通过。固原古城建于何时,已鲜为人知。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以后曾多次修葺。北周天和四年(569)正月,新筑原州城(固原城)。这是脱开原高平古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就成为新筑城的内城。从此,固原城就有内城和外城的格局。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西北边境地带设置的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固原城也成为西北重镇。景泰三年(1450)修葺内城。成化五年(1469)增筑内城。弘治十五年(1502)三边总督秦筑外关城。万历三年(1575)三边总督石茂华主持给外城以砖。从此,固原城的最后格局和型制基本奠定。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安边门、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镇秦门、镇夷门;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曰靖朔门。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现在,固原外城的西北角保存完好,可以一睹固原城的巍峨与风姿。
固原是一座历史名城。战国秦长城自东北向东南绕城而过,距城最近处仅10多里。汉武帝时曾增设安定郡,固原是安定郡和高平县的驻地。出土文物中,有汉代陶制排水管,系城市下水道所用,可见其城市规模已相当可观。南北朝至唐代,在此设原州。宋代置镇戍军,等级与州同,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未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而固原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建城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固原城扩建,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由砖包,高大雄伟。清朝以后,因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山城逐渐衰落。现在所见到的城墙遗迹,有内外城,内城即宋代的镇守军城,外城系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所筑。
固原地势险要,为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咽喉要道。固原周围,历代均有雄关固锁。秦国的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义渠戍;汉代设的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唐代设陇山关,是全国六个上关之一;唐原州七关,也在固原周围。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由长安经过固原,海源而至西域各国。明代设长城沿线九镇固原是九镇之一,并且是总兵和总制驻地。
固原是历代帝王到宁夏来最多的地方。由于它在军事上“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铺”的重大作用。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他北巡途经此地,发现这里气候清爽宜人,就停驾固原避暑热,同时曾到过平凉与泾源之间的鸡头山。
汉代在固原地区设置安定郡,固原城是郡治所在地。汉武帝在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收复大漠南北之后,为了巩固西北边防,在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88年间,前后六次巡视北部边防来到固原地区,史载的“行幸安定”就是今固原。
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大军,从都城洛阳出发,经长安,到达“高平第一城”,即今固原城,讨伐叛乱,“傀器十余万众皆降。”
十六国时期的夏国主赫连勃勃在这里杀死羌族破多里部首领设奔于,吞并高平 (固原),后自称“大夏天王”,并建都于固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34年,北魏的实际掌权者和西魏的创立人字文泰,也是北周的先祖,后被北周追尊为文帝,为讨伐侯莫陈悦,从都城洛阳进军原州 (即今固原),后挥师大破敌军。
字文泰之子宇文邕,小时就同其弟字文宽一起被寄养在北周的原州 (今固原)刺史李贤家中,长达六年之久,李贤后来官至大将军,字文邕后来做了北周的皇帝,称为周武帝。经常到原州来,到李贤家,不分君臣,而按年龄大小排次序坐。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固原进行建设,古城旧貌换新颜,使这座一千多年古城焕发了青春。1953年在这里成立了西 (吉)、海(原)、固(原)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西海固自治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了自治州的建制,设置固原地区,固原是地区驻地。
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在固原城大楼星罗棋布,街道宽阔,环境幽雅,树木成荫。固原县城附近有许多名胜古迹,已开发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早已不闻,瓦亭古城也早已隐没,惟留下斑驳的古迹供人凭吊:秦长城壮迹蜿蜒百里,雄风犹在;始建于北朝,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宁夏敦煌”。目前保存完整的是雕凿于唐代(公元849年)的巨大坐佛像了。仰望大佛,无论刮风下雨,他千年来一直以慈祥的微笑面感化众生;此外,固原的六盘山也十分著名。它既是战略要地,又是避暑盛地。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1961年9月又亲笔书写了这首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仅诗句气贯古今,而且书法也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堪称一绝。同时,六盘山上自然风光也是饶有特色,“六盘鸟道”、“盘山晓翠”、“美高苍松”也早已名声在外,美不胜收。
固原古城,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多姿的伊斯兰建筑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让这座古城在西北边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2. 宁夏固原文澜阁的历史
固原文澜阁简介文澜阁原名叫奎星阁,建于明代,地址在固原县城中山街副食门市部附近。现在虽然城墙已毁,但留一锥体土墩,高123米,阁座落其上。阁为六边形三层檐亭式木结构。列柱里外两排。上檐内部为攒尖式,角梁及顶部由雷公柱支撑。各层外檐均用双层桷飞,方形飞桷前端做刹。全部瓦顶为筒板布瓦。各角砌脊施兽,砖宝顶。各翼角翘起,有南方建筑风格。仅上檐用斗拱,除角斜外,每面正身施一三踩单翘结构。民国年间,地方一些文人墨士给奎星阁起了个雅名文澜阁。因县图书馆在其西侧,于右任为图书馆题联时,写下了翠接文澜阁,瑞映须弥山的佳句。1985年,固原县人民政府拨款35万元重修,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宁夏固原地方史志
固原地方史志可以进余贵孝同志的博客看。
佘贵孝同志1968年12月从固原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固原县西郊公社工作,任教育专干;1974年6月任公社党委秘书,1978年调任官厅公社党委秘书;1981年调固原县第四次人口普查办公室任普查组组长;1983年1月调中共固原县委宣传部工作。1985年4月调固原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职称编辑。1998年9月任方志办助理调研员。社会兼职有固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宁夏历史学会理事、固原市反邪教协会副理事长。
多年来,他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先后参与编写或以责任副主编编辑出版了《固原县志》、《固原地区志》、《固原地区概况》、《固原军事志》、《固原地区邮政志》、《固原地区乡镇企业志》、《固原县军事志》(责任副主编)、《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固原卷》、《固原史地文集》、《固原人物集录》、《固原地区年鉴》(1991~1995)、《固原年鉴》(2004)、《固原揽胜》、《固原地名综录》、《固原2004》、《固原大事记》、《固原人物》、《固原人大一周年》、《固原政协文史资料》等地情资料书,参与整理《二十五史中的固原》、《明清固原州志》。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分省区出版《辉煌五十年》,他又承担了《宁夏卷·固原概况篇》的编写工作。2002年为《宁夏通志·人物卷》编写了固原籍104人的人物传和人物简介。还多次参加了自治区方志办组织的各市县(区)志评稿会,中肯的评稿发言,受到专家学者的首肯。还多次协助市政府、市旅游局向外国客人介绍固原历史或某一部分情况,如为日本佛教人士介绍丝绸之路固原段的佛教发展史;陪同北京维思设计公司的英国专家考察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的地质情况,介绍红军长征途经六盘山区的活动,为改扩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的图纸设计做准备;向以色列前任侍卫长和张爱萍将军的女儿张小艾介绍中央红军在青石嘴战斗的经过,陪同参观了毛泽东主席在小岔沟住过的窑洞。配合宁夏电视台拍摄、解说了《走遍中国·泾水之源》、《邮政百年》等专题片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栏目解说战国秦长城等。
在工作之余,在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史志类论文、文章近百篇。其中在2000年在《宁夏史志》上发表的《浅谈续志“自然地理”的编写》,以独到的观点提出了别人认为续志不设“自然地理”的说法,并设计了篇目和具体写作方法。在编写《固原军事志》过程中,发现有些人对军事志的编写内容和方法吃不准,就撰写了《试论军事志的编写》的文章,释疑解难。先后出版了个人专著《固原地方史要论》、《固原回族研究》、《固原历史小网络》、《新编元开成志稿》、《六盘山森林公园》,还有《固原山水景观》和《读书与治学》两本专著因印刷经费暂放。其中《固原地方史要论》开创了固原历史研究成果结集出书的先河,当时《固原日报》和《宁夏史志研究》刊登了书评;《新编元开成志稿》填补了元朝固原历史缺乏的情况;《六盘山森林公园》实为一部志书,泾源县志办公室副主任马玲的书评《一部有魅力的山志》对这本书作了评价。
《固原县志》1993年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他编写了《政党群团志》5万字。《固原地区志》1994年获宁夏全区志书一等奖,其中他编写了《政治志》20万字。个人专著《固原地方史要论》1994年获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全区志书和成果一等奖,同时获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优秀奖。与人合写的《赫光烈士传略》1986年获宁夏社科成果三等奖,《如何写好新方志中的人物传》1989年获宁夏地方志成果三等奖,《宁夏固原地区的回族》1997年宁夏地方志成果二等奖,《近二十年固原地方史研究综述》2001年获宁夏社科成果三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参加全区各种研讨会,有的在大会上宣读,有的收入大会《论文集》。
该同志连续编修两部志书(《固原县志》和《固原地区志》),这在全市少有,编写专业志和部门志最多,个人专著和论文也属榜首,被人们誉为固原的“活历史”。由于工作出色,1993年5月,被宁夏总工会授予全区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1998年6月,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1997年在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荣获全区修志先进个人;1994~1996年连续3年被中共固原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评为优秀工作者;2000年“七·一” 被中共固原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多家社科辞书对他均作了收录介绍。《宁夏史志》2001年第3期以《刻苦钻研 笔耕不辍》为题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介绍。
2005年10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子修志工作先进个人。
详情:佘贵孝博客 http://hi..com/sheguixiao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历史谁知道
距今2.7万年至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在彭阳县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址。到新石器时代,已有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战国时期,本地属秦国版图。最早的行政建置始于秦惠文王时期(公元前337~前311年)的乌氏县(在今原州区南),后又增设朝那县(今彭阳县古城镇)。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县(今原州区),共辖21县,属今本地的有高平、朝那、乌氏3县和月氏道(今隆德县境)。东汉仍仿西汉建置。西晋新置都卢县。在东晋时有高平、朝那、乌氏、都卢4县。南北朝时,本地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属地。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置原州,并置高平郡和县,均治高平。原州领高平、长城2郡,高平、里亭、黄石、白池4县。北周置原州总管府,仍领郡2、县4。隋统一全国后,大业三年(607年)废原州暨总管府,置平凉郡,领平高(高平改)、百泉、默亭、他楼4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废平凉郡复置原州,贞观五年(631年)复置原州中都督府,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平凉郡。广德年间(763~764年)没于吐蕃。宋朝属本地的有镇戎军(今原州区)、怀德军(今原州区黄铎堡乡)、德顺军(今隆德县)、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金升军为州,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德顺军为德顺州,废怀德军和西安州。元朝设有开成路、开成州、广安州。明置固原卫和固原州。清代设有固原州、隆德县、海城县和化平川直隶厅。辛亥革命后,将固原州改为固原县,海城县改为海原县,化平川直隶厅改为化平县。1936年红军西征部队到达固原,在固原县东北部设固北县,隶陕甘宁省,此后不久即撤,回归固原县。1942年新置西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化平县改为泾源县。1953年11月1日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改称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地区行政公署,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1983年从固原县析置彭阳县。2003年7月,改固原地区行政公署为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2004年6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现固原市辖4县1区。
5. 固原城的简介
“城”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固原城(高平城)的修筑,同样显示了固原地域文明的进程和悠久的历史。固原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内城的缘起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是乌氏城,而得以沿袭且发展起来的城就是现在的固原古城。
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外城:周围十三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炮台三十一座。东城门三道,万历时建,冠名者两道,一日安边门,一日保宁门。 南城门四道,也是万历时建,有名者两道,日镇夷。西城门两道,万历时建,有名者一道,日威远。 北城门一道,万历时建,日靖朔。
这是固原城发展和演化2000年后格局上的最后定型。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这座规模宏大的砖包城雄踞原州,享誉北方,成为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名城。
6. 固原的历史遗迹有哪些呢
有古长城,须弥山、靖锁门、和平门 六盘山红军经过时的毛主席题词
7. 固原的由来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固原哭长城”和“‘蒸’长城”的故事,至于孟姜女如何到了到固原来哭倒长城,和为什么传说中长城结实是因为所用之土全部用蒸笼蒸过,然后再打墙(据说原因是这样城墙上就不会长草)已无考证必要。但固原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马建军向记者讲述的秦长城的由来却是有据可查的。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的太后姓宣,在她大约60岁的时候,秦为了征服义渠的戎族,宣太后使用了美人计,以其色相引诱义渠戎王,还与戎王生了两个儿子,这样一来戎王就放松了警惕。后来宣太后终于找到了机会,她把戎王骗到甘泉宫,杀死了他,秦乘机消灭了义渠戎族这一分支。为了防止义渠戎族其它分支部族的报复,秦就派人在“陇西(今天水)、北地(今固原)、上郡(今陕北)筑长城以拒胡”。
8. 银川市和固原市哪个历史久
银川:春秋战国时期 属匈奴
固原: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
9. 固原县的历史沿革
西周称为太原,西汉为安定郡高平县,北魏置原州,明设固原州,为九边重镇之一,1913年废州立县,1943年,甘肃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静宁、会宁五县边界地区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 1943年,硝河乡划归西吉县。1944年,李俊乡划归海原县;海原县的杨郎镇划归固原县。1949年8月,固原解放1953年为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州首府。1958年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83年固原县东部15个公社成立彭阳县。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以原固原县行政区域为原州区的行政区域。
10. 宁夏固原在古代叫什么
宁夏固原在古代名称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