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郑州市历史

郑州市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7-31 22:00:59

㈠ 介绍简单介绍郑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 ,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 ,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

㈡ 郑州历史

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郑州。

㈢ 郑州曾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商代中期,郑州曾为都城,城址在今商城。郑州也是夏、商、管、郑、韩时的都城。

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

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

(3)郑州市历史扩展阅读:

郑州简史

1、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其弟管叔鲜(姬鲜)于此,称管国,为当时周朝之东方重镇。周公摄政后,管叔因勾结蔡叔、武庚叛乱被诛,管城由此而废。

2、春秋时期郑州属郑,称管邑,为郑大夫子产的采邑,又称东里。战国时期,郑州初属韩国,后属魏国。秦统一中国后,在荥阳(今郑州邙山区古荥镇)设三川郡。

3、西汉时期隶属河南郡,改称管城,属中牟县。魏晋南北朝时期,管城仍属中牟县。北周武成元年(559),属荥州。

4、隋开皇三年(583)改荥州为郑州。自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开皇十六年(596),管城从中牟划出单独为县。郑州改称管州,州治亦由成皋迁至管城,辖管城、成皋、荥阳、新郑、苑陵等12县。大业二年(606),复名郑州。

5、唐武德四年(621)分置郑州、管州。郑州州治成皋(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管州州治管城。贞观元年(627)废管州并入郑州,州治成皋。贞观七年(633)州治迁移管城。

6、北宋建立后,由于郑州地近京师,属京畿路。崇宁四年(1105)废郑州建置,建为西辅,从而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

7、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并入郑州。

8、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

9、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

10、1954年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

风景名胜

郑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历史人文景观众多,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15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寺;有闻名全球的少林功夫;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有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轩辕黄帝故里;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等众多旅游胜地。

2017年,郑州旅游总收入1195亿元,来郑旅游人数10092万人次。年末共有旅行社301家,星级酒店84个,4A级以上景区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5个)。

民革郑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郑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嵩山饭店举行。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主委李英杰,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靳磊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共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福平,郑州市人大副主任赵新中,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占勇,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建国出席会议。

民盟郑州市委主委、郑州市政协副主席朱专兴,民建郑州市委主委、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张冬平,民进郑州市委主委、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张民服,农工党郑州市委主委、郑州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郑州市工商联主席、郑州市政协副主席薛景霞到会祝贺。

㈣ 河南郑州简介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


㈤ 郑州是几朝古都分别是那几个朝代将郑州做为国都

郑州是五朝古都,分别是夏、商、管、郑、韩将郑州作为国都。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

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

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

(5)郑州市历史扩展阅读

夏、商、管、郑、韩建都于郑州的概况

1、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为夏伯。后夏朝迁都于阳翟(今许昌禹州)。

2、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商朝自此开始迁都。

3、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

4、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

5、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㈥ 郑州在历史上的名字叫什么是古都吗

郑州又称抄商都、绿城。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商朝自此开始迁都。

(6)郑州市历史扩展阅读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的政权中,历代只对“二十五史”记载的国家即从三皇五帝,夏,商,两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两宋,金,元,明到清朝予以认可被视为正统朝代。

其中只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八大古都曾作为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首都。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网络-郑州

㈦ 郑州的悠久历史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 上古时代,郑州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商朝自此开始迁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

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称开封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郑县辟为商埠。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全国废除道一级行政建制,实行省县两级制,郑县直属河南省管辖。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7)郑州市历史扩展阅读: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意见”指出郑州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㈧ 郑州的发展史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㈨ 郑州有多久的历史

【仲丁迁敖】商代中期后,商王仲丁将国都自毫迁于嗷(今郑州商城)。根据考古发现,郑州商城城垣周长近7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城东北部有大面积宫殿建筑遗址。在城内外还发现许多手工业作坊遗迹,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青釉瓷尊。1974年发现的商代大铜方鼎高1米,是商代前期王室重器。郑州商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分封管国】西周初期,为了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周武王将其弟姬鲜封于今郑州一带,称管民管国是利用商城城垣建立起来的,作为东方重镇,地位十分重要。周公摄政后,管叔因与蔡叔、武庚发动叛乱,被周公诛杀。西周初年,除管国外,郑州地区还封有郐、密(今新密)、东虢(今荥阳)、祭(今郑州东)、阙巩(今巩义)等封国。
【郑国东迁】公元前770年,郑武公自郑(今陕西华县)东迁国于郐与东虢之间。此后又兼并了这两个国家,并在新郑建都。春秋初年的郑国,地近王畿,国势兴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郑武公、庄公曾先后为周平王卿士,执掌国政。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区别于西周时陕西的郑国,将春秋战国时期郑、韩都城称为新郑。
【践土之盟】晋文公五年(前632),晋国讨伐楚国获得胜利后,在践土(今郑州古荥镇西)修筑王宫,迎周襄王,并大会诸侯。历史上称为践土之盟。从此,晋文公称霸诸侯。

【弦高犒师】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必之战】楚庄王十七年(前597),楚军占领郑国,入其皇门,郑襄公肉袒牵羊,赴楚军请罪,楚军因此后退30里。晋国派大将荀林父救郑,屯兵于敖、必之间,与楚军大战,晋军大败。史称必之战。

【子产改革】郑简公十二年至郑定公八年(前554~前522),子产在郑国执政,推行田制改革,承认私田,按田取税,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家税收增加。他还“铸刑书”,把刑法条文铸在铁鼎之上,成为我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子产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使郑国国势迅速强大起来。

【韩国灭郑】战国初期,郑国处于楚、魏、韩三国之间,为三国争夺对象。公元前375年,三国正在榆光交战之际,韩国派兵攻郑,郑军溃败,国亡。韩国迁都于郑。

【开凿鸿沟】战国中期,魏国迁都大梁后,为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于公元前360年开凿鸿沟。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济、汝、淮、泗诸水汇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水运河网。既可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也促进了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今郑州古荥镇),由于水运交通方便,逐渐发展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秦灭韩国】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在秦军进逼下,韩国被迫把南阳郡献给秦国。次年,秦命内史腾率军攻韩,占领韩国首都,俘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在此设立颖川郡。

【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郑州国民党军1.1万余人,于22日接管郑州。10月2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宋致和任市长。

㈩ 郑州在历史上是古都吗

郑州是西周管国、春秋郑国、战国韩国之都
郑州商城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且规模最大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有城垣的王都

热点内容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