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长治

历史长治

发布时间: 2021-07-31 23:20:40

Ⅰ 长治有哪些名胜古迹

潞安府城隍庙 在长治市东大街北隅。主要建筑城隍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明清建筑。各殿顶上皆以五彩琉璃装饰,釉色绚丽。

上党门 在长治市内西南隅。是古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建于隋开皇年间 (581-600)。金代毁于兵火,现存上党门和左侧钟楼为明洪武年间 (1368-1398) 重建。是一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风格的门廷式古建筑。游人登楼眺望,长治城廓尽入眼帘。

观音堂 在长治市西南郊5公里梁家庄。古柏廷拔,殿堂玲珑。明万历十年 (1582年) 创建,至今完好。殿内塑像满布,或设在坛上,或悬于半空,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居中,周围十八罗汉环绕,两侧雕二十四诸天,神态各异。上部为十二圆觉菩萨,分别驾麒麟、狮、象等兽,造形秀美,姿态娴静。再上悬有天宫楼阁、西方圣境,前面还有四大天王、护法金刚、帝释、供养人等,共400余尊,并附以龛阁装修,金碧辉煌。

丈八寺塔 在长治市区东南13公里荫城镇桑梓村。丈八寺规模较小,平面布局为唐代形制。塔在院内西南角,为唐代建造,平面方形,通高约30米。塔身共9层,塔内为一正方形空筒,各层皆设木制楼板。

崇教寺 在长治市区北10公里马厂乡故驿村。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976-984),太宗降旨修建殿宇50间,造佛像15躯。后寺院逐渐残坏。清康熙五十八年 (1719年) 本村人士修殿宇3间、东廊房5间。乾隆三年 (1738年) 又予重修,并造今存之碑。寺内有宋建大殿。

任环墓 在长治市城区。

神农庙 在长治市郊区。

滴古寺寒泉 在长治市郊区滴谷寺村。

新石器璧头遗址 在长治市郊区梁家庄。

潞城市

原起寺 在潞城市区东北22公里的凤凰山巅。始建于唐天宝六载 (747年)。院前竖有八角青石经幢一座,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建寺的铭记。殿西矗立北宋建造的大圣宝塔 (俗称青龙宝塔),巍峨凌云。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雕飞

Ⅱ 长治有多久历史

长治市古城,历史悠久,古有上党之称。商、周为黎国地。战国时期长治为韩国版别都,称权“上党郡”。秦并吞六国后,属上党郡,隋置上党县。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州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清朝时继旧制为潞安府长治县。民国初废道,长治改属冀宁道。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废道制,长治直隶省辖。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1951年改设市,由省直辖,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署,1975年复由省直辖。 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总人口316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八一路,邮编:046000。代码:140400。区号:0355。长治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46个乡镇,3507个行政村。

Ⅲ 山西长治历史

上党战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其主战场位于今长治境内,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

Ⅳ 长治市以前叫什么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回就是高处的、上答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此外,长治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研究山西省历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的基地。

Ⅳ 长治街道古名的由来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1、宏门街

此街因潞安府城隍庙正门南面建有宏伟的庙门而得名。由南往北原依次建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玄鉴楼、戏楼、献殿、正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2、甜水巷

古时,上党古城内水碱性大,多数水井苦涩难饮。相传有一年,一位老者来到古城内,在该巷的一个饭铺饮酒吃饭,酒足饭饱后却无钱付账,饭铺老板是个好心人,不仅不向他要钱,还送给他些铜钱作路费。

这位老者大概喝醉了,起身向旁边的一口水井呕吐。但井里的水从此变得甘甜无比,人们都说那位老者就是酒仙李白,后该巷得名甜水巷。

3、东狮子街、西狮子街

东狮子街位于延安南路东侧,西起长兴南路,东至延安南路,全长约560米,以铁匙巷(现为长兴南路)为界,分东狮子巷和西狮子巷。过去沿街住户门前多雕刻精美的石狮,故名。

西狮子街位于延安路西侧。西起炉坊巷,东达延安路,全长约560米,宽10米。以铁匙巷为界,西狮子街过去沿街有若干尊石狮,故名。

4、庙道巷

位于长兴中路东侧。西起长兴中路,东达延安中路,东西走向,巷长约430米。因是潞安府城隍庙正门前东西方向的小巷,故名。

5、府坡街

位于上党古城西大街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东州门街,全长约460米。以上党门为界,分为府上街和府坡街,为古时进入潞安府的重要官道。

6、中山巷

位于新市西街西端,为东西走向的小巷,西起兵士巷,东至新市西街,长约240米。原名“张皮巷”,明清时期,为皮货生产销售聚集地。1932年国民党长治县党部设于此巷,遂命名中山巷。

7、梅辉坡巷

位于古城大十字街西南、太行太岳烈士陵园东侧,旧为煤市,堆积煤炭,地势南高北低,形成坡状,俗称“煤灰坡”,命名雅化为梅辉坡巷,分为上梅辉坡和下梅辉坡。

8、石头街

位于英雄南路东侧,西起英雄南路,东至花园街,长约270米,是明朝时皇城沈王府通向其花园之路,因路面用石头辅成,故名。

9、花园街

位于延安路西侧。东起延安路,西至铁匙巷(现为长兴路),长约360米。这里是明清时期沈王府花园,民国时期为孟家范围,故名。

10、英雄街

明清时称卫前街。卫为明代军事编制,于要地设卫。明永乐年间设潞州卫,按所处方位分卫前、卫后、卫东、卫西4个街巷。

1946年,为了庆祝和纪念太行区第二次群英会的胜利召开,长治人民在卫前街筑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英雄门,门楣上嵌有雄鹰,并将长治当时最繁华的卫前街更名为英雄街,同时命名的还有英雄广场和英雄台。

Ⅵ 长治历史有多久

有3000多年了吧春秋至公今长治已有3000多年历史

Ⅶ 长治的历史沿革

长治市古为“上党”、“潞州”地域,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春秋时,曾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战国时,属韩国。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韩首置上党郡,后归赵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上党郡即为其中之一。
东汉沿用秦制,上党郡属并州。建安十八年(213),上党郡入冀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上党郡复归并州。西晋永兴元年(304),上党郡属前赵,建兴中(313~317)归后赵。后上党郡归西燕。太和5年(370),苻坚灭燕,上党郡入后秦。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称帝于长子,上党郡归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党郡置潞州(是为潞州建置之始),上党郡属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国。
隋开皇三年(583),上党郡废,移潞州于壶关。大业元年(605),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
唐武德年间(618~627),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729),以玄宗历试尝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党郡。开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大历元年(766),置昭义军。
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时(913~914),改为匡义军,岁余,唐灭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947),复为昭义军;后汉、后周(947~960)因之。
宋代,太平兴国初(976为元年),改昭义军为昭德军,后为潞州。元丰年间(1078~1085),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隶河东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昭义军改为威胜军。崇宁三年(1104),复为隆德府,后为昭德军。
金代(1115~1234),潞州隶河东南路,天会六年(1128),置潞南辽沁观察处。
元代(1206~1368),潞州属晋宁路。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1231),复为潞州,隶平阳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隶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1616~1911),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长治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实行省、道、县3级制,废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同年4月,于今长治市置潞泽辽沁镇守使署;民国5年(1916)改为潞泽辽沁营务处。民国13年(1924),撤销营务处。民国19年(1930),撤销冀宁道,各县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山西省政府(阎锡山政权)置第三、第五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太行、太岳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当月中旬,长治市(县级)建立,隶太行四专区。1946年6月,长治市升格为地级市,直隶太行区。1950年3月,长治市改为长治工矿区(县级)。1952年3月,工矿区复为长治市,并恢复为地级市,由长治专区代管。1953年7月1日,长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辖。1958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代管长治市。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1975年,长治市复由山西省直辖,设城、郊两区。1983年9月,长治市辖城、郊两区和长治、潞城2县。1985年5月,晋东南地区撤消,晋东南地区所辖平顺、壶关、黎城、屯留、长子、武乡、沁源、襄垣、沁县,划归长治市领属,长治市辖2区11县(市)。

Ⅷ 山西长治古称上党,在历史上有多重要

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往东出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往南出进程越黄河就是四大古都专之一的属洛阳,往北不远是太原,由于它特殊的地理存在,决定了上党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管在哪个朝代,上党在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Ⅸ 关于长治的历史

西汉名将冯奉世靖边安邦,功垂青史
后赵皇帝石勒:字世龙,后来汲桑给他改姓石名勒.他乘西晋大乱,以十八起起兵。
东晋高僧法显:(337—422),上党襄垣(今山系襄垣县)人,我国东晋时代的高僧,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著作家。是我国僧人到“西天”(今印度)研究佛学的第一人。比唐僧玄藏到西天取经早200多年。
历算家李业兴:(489—549),上党长子人(今山西长子县)。西北朝时北魏著名数学家、历算家。
王彦:(1090—1139)字子才,北宋时期上党(今长治市)人。南宋初期著名抗金将领。
暴昭:明朝时期的潞州羊堡里,即今天的长治市郊区店上乡杨暴村,刑部尚书暴昭就出生在那里。
连楹:(1354—1402),字子聪,号栋宇,明朝潞州襄垣(今山西襄垣县)人。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
栗应麟与栗应宏:明朝嘉靖年间,潞安府(今长治市)的栗应麟、栗应宏兄弟二人 在诗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风格独具,自成一家,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文学家。被称为 “栗氏双杰”。
任环:自应乾,号复,“世为潞安”(今长治市)人。
吴阁老:字子美,号铜川,山西沁州(今沁县)徐村人,生于1637年3月26日(明 崇祯十年三月一日)。他是康熙皇帝王的股肱之臣,是最高统治集团的决策任务。他在 清初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逐步统一全国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抗日英雄魏城民:原名关有维,
爱国将领武世敏:武世敏
爱国议员石璜:字子佩,乳名起首,1877年出生在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平顺县兰 岩村。
音乐家常苏民:原名常效春,
全国劳模李顺达:(1915年-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林县,15岁逃荒要饭来到 山西平顺县西沟村。
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赵雪芳于1936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李疙瘩乡次滩村一 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清代16名家分别为:苏元春、龚继昌、陈鸣志、刘倬云、李廷箫、卞宝第、刘毓楠、文启、李镐、邓宗衡、叶伯英、魏光焘、夏献云、何枢、刘凤仪、郭从矩。
郭从矩:字戒逾,号心吾、定轩。山西长治人。2甲22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屡充顺大、会试同考官。外官至湖南盐法道。

Ⅹ 长治有什么历史名人

王常月、法显大师、冯奉世、李业兴、尧雄、苗晋卿、李继隆等。

1、王常月,王常月是道教里“全真教”派的支派“龙门”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全真教在13世纪左右曾一度非常兴盛,其中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丘处机创立了龙门派,使这一派在元朝广泛流传。但是丘处机死后,道藏被毁,大批道家经典彻底失传,北方以这一派为代表的道教就开始衰落了。直到17世纪,王常月重新改革了这一派别,又使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兴旺。

2、冯奉世平定莎车,讨平羌乱,为汉朝边疆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3、法显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4、李业兴一生对于天文历法上的贡献很大。北魏时使用的是赵陬制定的历法,由于年久岁远,运算差误较大,致使节气相差甚远。宣武帝延昌中(512—515年),李业兴制定了一部《戊子元历》献上,当时献给朝廷的还有屯骑校尉张洪、荡冠将军张龙祥等9家制定的历法。宣武帝诏令把10种历法参定为1种,张洪等9家共推李业兴负责,于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制订成《戊子历》颁行。

5、李继隆西征党项,雍熙二年(985年),李继隆赴西北,讨伐党项首领李继迁,于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迫其狼狈逃走;又平灭其余各族反叛势力。

淳化五年(994年)后,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二年(996年),再讨李继迁,虽多次获胜,因部署欠周密以及粮草不足,最终无功而返。至道三年(997年),重建军事要塞镇戎军。

热点内容
美国研究生数学专业排名 发布:2025-07-12 02:36:31 浏览:902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