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网络设计

物理网络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8-01 02:25:11

⑴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与常规的物理教学设计存在哪些区别

恰当合理地应用网络教育技术重组教学内容,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
通过超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探究性学习

⑵ 在网络规划设计中,与传统的物理网络比较,vlan 有哪些优势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限制广播域、能够灵活构建虚拟工作组、控制广播风暴

⑶ 逻辑网格设计和物理网格设计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网格设计,版式设计的一种,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欧诸国,完善则于五十年代的瑞士。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对其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

⑷ 谁能给个 物理网站设计制作技术研究的论文

物理教学网站的建设
面对新世纪数字化信息的挑战和机遇,在物理教学领域,如何应用互联网站技术,利用网站资源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对于物理教育工作者将是一个挑战。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尚属刚刚起步,本文拟探索物理教学中互联网站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具备进行物理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网络的日益普及,许多学校已经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和网络教室,并且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但是,目前适合物理教学的网站却比较少,这与现在物理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目前的物理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均不能满足物理教育的需求。

2.网站可以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计算机联网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可以实现物理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物理教学网站建设,可以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有机地集中,避免资源的浪费,并利用校园网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网站的建设。有利于开展现代化的物理教育。

3.网站为物理教师提供了新的论坛

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建成和用好物理教学网站不仅便于教学,而且利用物理网站可以发布信息、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学术交流。通过网站设立的专题学术讨论区展现自己最新的教学成果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还可以把优秀的教案、课件等放到网站与同行交流共享,开展网上物理专题知识的讨论。

4.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目前,物理教师很容易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最新信息以及与教学有关的辅助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制作为教学课件,置于教学网站中。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到网站上获取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网站中的信息资源,将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新来源,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前提与原则

1.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前提

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目的是:借助于远程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受地域和空间限制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关键知识为切入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全方位、全日制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实现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目的,必须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和特点。为了实施互联网模式的物理教学,必须成立物理教学的专家组,对物理教学的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评估,专业人员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专业技术,制定出物理教学网站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和模式,进而建设物理教学网站的基本框架。

2.物理教学网站建设的原则

制作物理教学网页,建设物理教学网站,要遵循网页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教学网页要美观,注重色彩搭配符合认知心理的特点;网站内容要适合不同的浏览器:网页内容精练、方便,可快速地浏览和检索。此外,还要考虑物理教学的特点来建设网站。此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规划。在建立物理教学网站之前,对网页进行完整、周密的整体规划至关重要。首先,应该设计网站结构的文字脚本,对于教学内容的分类,文字和图片的排列,颜色的选配,页面框架的分布,页面中教学内容放置链接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习题、练习、留言板等信息的表达方式,都要事前做出详尽的描绘。其次,要考虑每幅网页的教学内容、图片和动画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网页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资料一般不要太多最好控制在5~20K为宜。

(2)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网络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方法上“从关注教师角色和教学内容”转向“关注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因此,物理教学网站的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需要从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物理教学要求,便于学生的学习。

(3)共享与交互。设计的教学内容既有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参考资料提示,又能利用教学支持平台实施师生间的远程讨论,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技术,从而达到网络资源的共享。

(4)合作化学习。学习分为个别学习、竞争学习及合作学习三种主要模式。经过研究发现,学生间的学习成果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得较好,其他同学一样也较好。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5)及时反馈。由于网络学习是一种异地化的学习,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故在网站设计中,要设计评价反馈系统,便于师生相互了解自己,有利于改进网站的设计与学习。

(6)突出多样性与丰富性。一个好的教学网站,不仅具有内容丰富、结构简单、信息多样的共性,还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对物理教学网站来说,内容的丰富就表明信息量大,既有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有课外学习参考资料。学生有选择地访问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将对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7)资源更新。网站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一些信息就有可能显得过时,此时,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网站追踪物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与网站的教学内容同步,网页信息应该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及时搜寻网上最新的物理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网站中。

三、物理教学网站的构成

物理教学网站与一般的物理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一个有效的物理教学网站,应该根据物理课程和教学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的特点设计网站的主要结构。一般情况下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学习导航。

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目标以及网络课程的结构。

2.教学内容。

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例题、多媒体素材等。

3.教辅工具。

学习内容所依靠的教学软件,包括虚拟实验系统、数据分析等。

4.在线测试。

包括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总结性测试,以及成绩显示、结构分析等。

5.学习资源。

包括资料库(物理文献、实验报告、实验方法等)、相关网站的链接等。

6.交互系统。

包括BBS论坛、教师与学生的E—mail地址、聊天室等。

7.编写工具。

物理教学网站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它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相应的开发工具要求也较高,专业性也强。

一、学校政策与措施
1.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通过立项申请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于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持续建设,在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中为“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投入300万元,目前建设项目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学校立项审批,项目进入启动实施。
物理实验中心将通过“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的建设,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建设,凝练优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网站的内容,承担相关师资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不断开拓创新,探索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为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提供示范。
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建设—面上物理实验的更新改造;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建设—物理实验研究学习基地的进一步建设;示范中心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配套经费10万);示范中心创新性实验研制与建设(配套经费10万);物理实验楼(原生物楼)改造建设等。
2.学校调整实验室工程技术系列“辉煌计划”实施办法
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力量,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为了加强实验室工程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和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贡献,学校将对实验室工程技术系列“辉煌计划”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岗位津贴。
参照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和学校教师系列“辉煌计划”标准,在学校实验室工程技术系列“辉煌计划”中设置四级岗位并实行岗位管理。

二、中心建设与发展
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1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1名。2006年度完成实验教学人时数为23万,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基础训练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基本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共104项。新开设“医用物理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共8项。
2006年度实验中心建设和发展主要为:
1.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建设。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其中新开设了数据采集实验2个(温度传感器实验、汽化热实验),自主研制了研究性实验1个(光敏探测器时间响应实验)。改造和完善的实验有4个(CCD成像系统观察牛顿环、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温度传感器特性的研究和全息干涉技术的应用)。
2.信息化建设。物理实验中心建设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物理实验中心教学网站,网站设立了中心介绍、实验预习、实验仪器、网上选课、网上教务和实验互动等栏目。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全部使用自行研制开发的管理系统。物理实验中心教学网站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在建设物理实验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实验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实验网络选课系统(该系统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系统已成功地在校园网上运行了近六年,成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OLS)。物理实验中心网站核心部分(网上预习)采用了 .net 技术。简单易学,会用Word的老师也可以参与网站建设。
3)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建设。2006年对物理实验中心网站进行改版,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视频等。将在接下来的2007年进一步改版,更新模块,增加“实验中心内容管理系统/实验数据网络存储中心等模块”。
4)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网站建设。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了以课程为单位的课程中心,为配合课程中心建设,实验中心在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的同时也建设课程中心。
5)示范中心门户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建设。极配合示范中心门户网站建设,将物理实验中心现有的实验项目更新。
6)iLab远程实验计划。计划建设一个基于WEB的网络实验室,通过对现有典型物理实验进行改造,实现部分物理实验的远程化。将在接下来2年内主要抓好iLab实验室的建设实现物理实验网络信息化。
7)物理实验软件购置计划。推广正版软件的使用,推广通用性强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实验中心将用信息化建设经费购置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及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
8)物理实验视频库/图片库建设计划。为配合现有物理实验中心网站信息化建设,中心购置了IBM网站服务器一台(IBM X346),文件及视频点播服务器服务于物理实验教学视频。
9)物理实验中心网络拓扑规划。主要有教室网络,办公室网络,服务器网络以及ilab实验室网络建设。
3.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
我们计划把这部分经费和985二期的配套经费一起使用,投入到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加强基于虚拟仪器测控的物理实验,目前正在优化实验方案。
另一个方面是研制若干新的物理实验,已初步完成了“光敏探测器时间响应实验”的研究。已经在“研究性学习基地”开设了一学期,同学反映较好。现正在作进一步完善,投入力量研制相关的实验设备。另外正在开展“声悬浮实验”的研究及设计,申请我校的PRP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相关理论研究和原理性实验,并发表论文一篇。另外还对已有的实验进行改造和革新。

三、示范与辐射
继续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
1.由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根据统计,外界对我实验中心的了解更多了。在, Google等常见网络搜索引擎中搜索”物理实验中心”关键词的时候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排第一位。
2.2006年至今,先后有近40所兄弟院校的近百人次来访、参观和交流。我们还与复旦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全体人员进行了交流,收获颇多。
3.实验中心先后派出2位教师出国进修学习。
4.示范中心成立后,实验中心先后向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等6所兄弟院校推广了9种实验仪器百余套。
5.2006年8月,实验中心把自行研制的“太阳电池伏安特性测量”、“示波器的使用”和“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30套赠送给西藏大学,并且专程上门培训西藏大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四、成果与效果
1.作为我校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成功后学校的电子电工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相继到我们这里学习交流。同行之间进行的交流,为今后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很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实验中心的网站成为了校内外各级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访问物理实验中心的网站,在高年级学生带领下,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和方案,由实验室老师审核,借用实验室的仪器,完成了3个课外兴趣实验项目。材料系的博士生戴华同学在进行薄膜厚度实验时需要使用干涉显微镜,通过访问中心网站了解到实验中心有干涉显微镜,在实验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了该实验及论文“薄膜厚度的干涉法测量”。这样的例子很多,实验中心不仅提供实验设备还帮助提供解决方案,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通过中心网站在校内研究生中有了很好的口碑。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对助教的上课方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生助教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对助教的上课方式进行了严格的监控,特别是要求助教实验指导时必须严格实验中心的方针,不允许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或帮助学生调节,这样的教学虽然比较累,但通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4.实验中心06年共计发表各类教学论文14篇:
1) 测量光速与介质折射率的新方法 物理与工程 2006论文集 俞嘉隆、黄学东、乔卫平、夏樟根、李向亭
2) 关于电压敏感型惠斯登电桥的探讨
物理与工程 Vol.26, 26 (2006) 王锦辉,夏樟根,陈民溥,赵铁松
3) 光敏器件时间相应的测量 物理与工程 2006论文集 杨文明、陈民溥、周红、赵铁松
4) 卷积与标准差的合成 物理实验 vol.10(2006) 乔卫平、黄学东、俞嘉隆、李向亭
5) 利用蜂鸣片受迫振动测液体粘度 物理实验 vol.26.No.11(2006)郝攀、张楼、俞嘉隆、夏樟根、李向亭
6) 声悬浮现象的研究 物理实验 vol.26NO.6(2006) 秦风、黄学东、乔卫平
7)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介绍 大学实验室通讯 第116期,2006年 周红
8) 用VB求解瞬间碰撞测量的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赖青,李思敏,夏樟根,俞嘉隆
9) 热敏电阻电阻温度特性的计算机数据采集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王瑗,余建波,王云,赵铁松
10) 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测量液氮的汽化潜热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余建波,王瑗,陈民溥,王云,赵铁松
11) 电磁诱导透明的经典类比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周红,沈学浩,杨文明,陈民溥,朱卡的
12) 用曲线拟合方法测量空气阻力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李向亭,俞嘉隆,乔卫平
13) 交流变压器电阻负载输入输出相位差的研究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朱莲根,乔卫平
14) 微波光学组合实验中大角度入射时反射波强度极大方向的确定
物理实验 2006论文集 王宇青,贺莉蓉,杨卫群

⑸ 网络物理布局图指的是什么图请问达人们有没有例子图还有1冗余设计中的冗余链路应在拓朴图跪求..

网络物理布局图指的是网线和电脑之间的连接方式,把所有的网线简化成直线电脑简化成点

⑹ 什么是网络的物理设计它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时应遵循原则:
1.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

2.网络安全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强调安全防护、监测和应急恢复。要求在网络发生被攻击、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必须尽 可能快地恢复网络信息中心的服务,减少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系统应该包括3种机制:安 全防护机制、安全监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
3.网络安全系统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原则
网络安全应以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用户的操作活动为前提。
4.网络安全系统的“等级性”原则
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必然是分为不同级别的,包括对信息保密程度分级(绝密、机密、 秘密、普密);对用户操作权限分级(面向个人及面向群组),对网络安全程度分级 (安全子网和安全区域),对系统实现结构的分级(应用层、网络层、链路层等)。
5.设计为本原则
强调安全与保密系统的设计应与网络设计相结合。即在网络进行总体设计时考虑安全系 统的设计,二者合二为一。由于安全与保密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必须搞好 设计,才能保证安全性。
6.自主和可控性原则
网络安全与保密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所以网络安全产品不能依赖国外进 口产品。
7.安全有价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受经费限制的。因此在考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性能价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网络系统所要求的安全侧重点各不相同。

⑺ 求一个物理隔离网络设计方案,要详细点的,懂得来

我不是很懂。。。

⑻ 简述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过程

网络工程需求分析完成后,应形成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书,与用户交流、修改,并通过用户方组织的评审。网络工程设计方要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可操作和可行性的阶段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有了网络工程需求分析报告,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阶段就会“水到渠成”。网络工程设计阶段包括确定网络工程目标与方案设计原则、通信平台规划与设计、资源平台规划与设计、网络通信设备选型、网络服务器与操作系统选型、综合布线网络选型和网络安全设计等内容。
2.1
网络工程目标和设计原则
1.网络工程目标
一般情况下,对网络工程目标要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制定网络工程总目标时应确定采用的网络技术、工程标准、网络规模、网络系统功能结构、网络应用目的和范围。然后,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各分期工程的具体目标、网络建设内容、所需工程费用、时间和进度计划等。
对于网络工程应根据工程的种类和目标大小不同,先对网络工程有一个整体规划,然后在确定总体目标,并对目标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一般我们可以将工程分为三步。
1)
建设计算机网络环境平台。
2) 扩大计算机网络环境平台。
3)
进行高层次网络建设。
2.网络工程设计原则
网络信息工程建设目标关系到现在和今后的几年内用户方网络信息化水平和网上应用系统的成败。在工程设计前对主要设计原则进行选择和平衡,并排定其在方案设计中的优先级,对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将具有指导意义。
1)
实用、好用与够用性原则
计算机与外设、服务器和网络通信等设备在技术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时,其价格却在逐年或逐季下降,不可能也没必要实现所谓“一步到位”。所以,网络方案设计中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充分体现“够用”、“好用”、“实用”建网原则,切不可用“今天”的钱,买“明、后天”才可用得上的设备。
2)
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资源系统建设要采用国家标准,有些还要遵循国际标准(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其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网络工程系统的后期扩充;第二,有利于与外部网络互连互通,切不可“闭门造车”形成信息化孤岛。
3)
可靠性原则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也无论网络规模大小,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工程的生命线。比如,一个网络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应用系统,偶尔出现的死锁,对于政府、教育、企业、税务、证券、金融、铁路、民航等行业产生的将是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应确保网络系统很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尽可能低的平均无故障率。
4)
安全性原则
网络的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防病毒、防黑客等破坏系统、数据可用性、一致性、高效性、可信赖性及可靠性等安全问题。为了网络系统安全,在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用户方在网络安全方面可投入的资金,建议用户方选用网络防火墙、网络防杀毒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网络信息中心对外的服务器要与对内的服务器隔离。
5)
先进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国际先进、主流、成熟的技术。比如,局域网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和全交换以太网技术。视网络规模的大小(比如网络中连接机器的台数在250台以上时),选用多层交换技术,支持多层干道传输、生成树等协议。
6)
易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应易于安装、管理和维护。各种主要网络设备,比如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大功率长延时UPS等设备均要支持流行的网管系统,以方便用户管理、配置网络系统。
7)
可扩展性原则
网络总体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也要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留有扩展的余地,因此要选用主流产品和技术。若有可能,最好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或兼容性好的产品。在一个系统中切不可选用技术和性能不兼容的产品。比如,对于多层交换网络,若要选用两种品牌交换机,一定要注意他们的VLAN干道传输、生成树等协议是否兼容,是否可“无缝”连接。这些问题解决了,可扩展性自然是“水到渠成”。
2.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园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因为如今的局域网技术首选的是交换以太网技术。采用以太网交换机,从物理连接看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扩展星型或树型等结构,从逻辑连接看拓扑结构只能是总线结构。对于大中型网络考虑链路传输的可靠性,可采用冗余结构。确立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是整个网络方案规划的基础,物理拓扑结构的选择往往和地理环境分布、传输介质与距离、网络传输可靠性等因素紧密相关。选择拓扑结构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需要设计不同的物理网络拓扑,不同的网络物理拓扑设计施工安装工程的费用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网络物理拓扑最好选用星型结构,以便于网络通信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2)
传输介质与距离:在设计网络时,考虑到传输介质、距离的远近和可用于网络通信平台的经费投入,网络拓扑结构必须具有在传输介质、通信距离、可投入经费等三者之间权衡。建筑楼之间互连应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如果两建筑楼间距小于90m,也可以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但要考虑屏蔽双绞线两端接地问题。
3)
可靠性:网络设备损坏、光缆被挖断、连接器松动等这类故障是有可能发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应避免因个别结点损坏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若经费允许,网络拓扑结构的核心层和汇聚层,最好采用全冗余连接,如图6-1所示。
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设计与网络规模息息相关。一个规模较小的星型局域网没有汇聚层、接入层之分。规模较大的网络通常为多星型分层拓扑结构,如图6-1所示。主干网络称为核心层,用以连接服务器、建筑群到网络中心,或在一个较大型建筑物内连接多个交换机配线间到网络中心设备间。连接信息点的“毛细血管”线路及网络设备称为接入层,根据需要在中间设置汇聚层。
图6-1
网络全冗余连接星型拓扑结构图
分层设计有助于分配和规划带宽,有利于信息流量的局部化,也就是说全局网络对某个部门的信息访问的需求根少(比如:财务部门的信息,只能在本部门内授权访问),这种情况下部门业务服务器即可放在汇聚层。这样局部的信息流量传输不会波及到全网。
2.主干网络(核心层)设计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要根据以上需求分析中用户方网络规模大小、网上传输信息的种类和用户方可投入的资金等因素来考虑。一般而言,主干网用来连接建筑群和服务器群,可能会容纳网络上50%~80%的信息流,是网络大动脉。连接建筑群的主干网一般以光缆做传输介质,典型的主干网技术主要有100Mbps-FX以太网、l
000Mbps以太网、ATM等。从易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的角度考虑,采用百兆、千兆以太网是目前局域网构建的流行做法。
3.汇聚层和接入层设计
汇聚层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网络规模的大小。当建筑楼内信息点较多(比如大于22个点)超出一台交换机的端口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换机扩充端口时,就需要有汇聚交换机。交换机间如果采用级连方式,则将一组固定端口交换机上联到一台背板带宽和性能较好的汇聚交换机上,再由汇聚交换机上联到主干网的核心交换机。如果采用多台交换机堆叠方式扩充端口密度,其中一台交换机上联,则网络中就只有接入层。
接入层即直接信息点,通过此信息点将网络资源设备(PC:等)接入网络。汇聚层采用级连还是堆叠,要看网络信息点的分布情况。如果信息点分布均在距交换机为中心的50m半径内,且信息点数已超过一台或两台交换机的容量,则应采用交换机堆叠结构。堆叠能够有充足的带宽保证,适宜汇聚(楼宇内)信息点密集的情况。交换机级连则适用于楼宇内信息点分散,其配线间不能覆盖全楼的信息点,增加汇聚层的同时也会使工程成本提高。
汇聚层、接入层一般采用l00Base-Tx快速变换式以太网,采用10/100Mbps自适应交换到桌面,传输介质是超五类或五类双绞线。Cisco
Catalyst
3500/4000系列交换机就是专门针对中等密度汇聚层而设计的。接入层交换机可选择的产品根多,但要根据应用需求,可选择支持l~2个光端口模块,支持堆叠的接入层变换机。
4.广域网连接与远程访问设计
由于布线系统费用和实现上的限制,对于零散的远程用户接入,利用PSTN电话网络进行远程拨号访问几乎是惟一经济、方便的选择。远程拨号访问需要设计远程访问服务器和Modem设备,并申请一组中继线。由于拨号访问是整个网络中惟一的窄带设备,这一部分在未来的网络中可能会逐步减少使用。远程访问服务器(RAS)和Modem组的端口数目一一对应,一般按一个端口支持20个用户计算来配置。
广域网连接是指园区网络对外的连接通道.一般采用路由器连接外部网络。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网络用户的数量,来选择对外连接通道的带宽。如果网络用户没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服务器,用户可以采用ISDN或ADSL等技术连接外网。如果用户有WWW、E-mail等具有internet功能的服务器,用户可采用DDN(或E1)专线连接、ATM交换及永久虚电路连接外网。其连接带宽可根据内外信息流的大小选择,比如上网并发用户数在150~250之问,可以租用2Mbps线路,通过同步口连接Internet。如果用户与网络接入运营商在同一个城市,也可以采用光纤10Mbps/100Mbps的速率连接Internet。外部线路租用费用一般与带宽成正比,速度越快费用越高。网络工程设计方和用户方必须清楚的一点就是,能给用户方提供多大的连接外网的带宽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用户方租用外连线路的速率,二是用户方共享运营商连接Internet的速率。
5.无线网络设计
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无线网络首先适用于很难布线的地方(比如受保护的建筑物、机场等)或者经常需要变动布线结构的地方(如展览馆等)。学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一个无线网络系统可以使教师、学生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接入网络。另外,因为无线网络支持十几公里的区域,因此对于城市范围的网络接入也能适用,可以设想一个采用无线网络的ISP可以为一个城市的任何角落提供高达10Mbps的互联网接入。
6.网络通信设备选型
1)
网络通信设备选型原则
2)
核心交换机选型策略
3)
汇聚层/接入层交换机选型策略
4)
远程接入与访问设备选型策略

2.3
网络资源平台设计
1.服务器
2.服务器子网连接方案
3.网络应用系统

2.4
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器配置
1.网络操作系统选型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产品较多,为网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可选择性。操作系统对网络建设的成败至天重要,要依据具体的应用选择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网络系统集成方在网络工程项目中要完成基础应用平台以下三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建构。选择什么操作系统,也要看网络系统集成方的工程师以及用户方系统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对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经验而定。如果在工程实施中选一些大家都比较生疏的服务器和操作系统,有可能使工期延长,不可预见性费用加大,可能还要请外援做系统培训,维护的难度和费用也要增加。
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个大类:即面向IA架构PC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族和UNIX操作系统家族。UNIX服务器品质较高、价格昂贵、装机量少而且可选择性也不高,一般根据应用系统平台的实际需求,估计好费用,瞄准某一两家产品去准备即可。与UNIX服务器相比,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品牌和产品型号可谓“铺天盖地”,
一般在中小型网络中普遍采用。
同一个网络系统中不需要采用同一种网络操作系统,选择中可结合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Linux和UNIX的特点,在网络中混合使用。通常WWW、OA及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可采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平台,E-mail、DNS、Proxy等Internet应用可使用Linux/UNIX,这样,既可以享受到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应用丰富、界面直观、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可以享受到Linux/UNIX稳定、高效的好处。
2.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配置
首先,应根据需求阶段的调研成果,比如网络规模、客户数量流量、数据库规模、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的特殊要求等,决定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档次、配置。例如,服务器若是用于部门的文件打印服务,那么普通单处理器Windows 2000Advanced
Server服务器就可以应付自如;如果是用于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那么服务器上至少要有256MB的内存:作为小型数据库服务器或者E-mail、Internet服务器,内存要达到512MB,而且要使用ECC内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一般的网络要求是有数十个至数百个用户,使用的数据库规模不大,此时选择部门级服务器。1路至2路CPU、512-1024MB
ECC内存、三个36GB(RAID5)或者五个36GB硬盘(RAID5)可以充分满足网络需求。如果希望以后扩充的余地大一些,或者服务器还要做OA服务器、MIS服务器,网络规模比较大,用户数据量大,那么最好选择企业级服务器,即4路或8路SMP结构,带有热插拔RAID磁盘阵列、冗余风扇和冗余电源的系统。
其次,选择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时,对服务器上几个关键部分的选取一定要把好关。因为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虽然是兼容性相对不错的操作系统,但兼容并不保证100%可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内存必须是支持ECC的,如果使用非ECC的内存,SQL数据库等应用就很难保证稳定、正常地运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的主要部件(如主板、网卡)一定要是通过了微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认证的。只有通过了微软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部件认证的产品才能保证其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下的100%可用性。另外,就是服务器的电源是否可靠,因为服务器不可能是跑几天歇一歇的。
第三,在升级已有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时.则要仔细分析原有网络服务器的瓶颈所在,此时可简单利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统中集成的软件工具,比如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系统性能监视器等。查看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系统各部分资源的使用情况。一般来说,可供参考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系统升级顺序是扩充服务器内存容量、升级服务器处理器、增加系统的处理器数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于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服务器上的典型应用(如SQL数据库、OA服务器)来说,这些服务占用的系统主要资源开销是内存开销,对处理器的资源开销要求并小多,通过扩充服务器内存容量提高系统的可用内存资源,将大大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反过来,由于多处理器系统其本身占用的系统资源开销大大高于单处理器的占用。所以相对来说,增加系统处理器的升级方案,其性价比要比扩充内存容量方案差。因此,要根据网络应用系统实际情况来确定增加服务器处理器的数目,比如网络应用服务器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访问、复杂的算法、大量的数学模型等。
3.服务器群的综合配置与均衡
我们所谓的PC服务器、UNIX服务器、小型机服务器,其概念主要限于物理服务器(硬件)范畴。在网络资源存储、应用系统集成中。通常将服务器硬件上安装各类应用系统的服务器系统冠以相应的应用系统的名字,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其概念属于逻辑服务器(软件)范畴。根据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和应用密度的需要,有时一台服务器硬件专门运行一种服务,有时一台服务器硬件需安装两种以上的服务程序,有时两台以上的服务器需安装和运行同一种服务系统。也就是说,服务器与其在网络中的职能并不是一一对麻的。网络规模小到只用l至2台服务器的局域网,大到可达十几台至数十台的企业网和校园网,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费用承受能力、服务器性能和不同服务程序之间对硬件占用特点、合理搭配和规划服务器配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是系统集成方要考虑的问题。
有关服务器应用配置与均衡的建议如下。
1)
中小型网络服务器应用配置
2)
中型网络服务器应用配置
3)
大中型网络或ISP/ICP的服务器群配置

2.5
网络安全设计
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重点在于根据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出网络各层次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然后确定出选用什么样的网络安全系统产品。
1.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尽管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但是,如果在网络方案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安全原则,那么网络系统的安全就会有保障。设计时如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网管阶段,这种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在设计网络方案时,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
网络安全前期防范
强调对信息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保护。大家都知道“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此道理对网络安全来说也是有效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种种漏洞构成了系统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户网络系统自身的复杂性、资源共享性,使单纯的技术保护防不胜防。攻击者使用的是“最易渗透性”,自然在系统中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对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测(包括模拟攻击),是设计网络安全系统的必要前提条件。
2)
网络安全在线保护
强调安全防护、监测和应急恢复。要求在网络发生被攻击、破坏的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快地恢复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减少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系统应该包括3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安全监测机制、安全恢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是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避免非法攻击的进行:安全监测机制是监测系统的运行,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安全恢复机制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攻击的破坏程度。
3)
网络安全有效性与实用性
网络安全应以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法用户方的操作活动为前提。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应用是一对矛盾。一方面,为健全和弥补系统缺陷的漏洞,会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势必给系统的运行和用户方的使用造成负担和麻烦,“越安全就意味着使用越不方便”。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业务不能容忍安全连接和安全处理造成的时延。网络安全采用分布式监控、集中式管理。
4)
网络安全等级划分与管理
良好的网络安全系统必然是分为不同级别的,包括对信息保密程度分级(绝密、机密、秘密、普密),对用户操作权限分级(面向个人及面向群组),对网络安全程度分级(安全子网和安全区域),对系统结构层分级(应用层、网络层、链路层等)的安全策略。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对象,提供全面的、可选的安全算法和安全体制,以满足网络中不同层次的各种实际需求。
网络总体设计时要考虑安全系统的设计。避免因考虑不周,出了问题之后“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避免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避免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安全与保密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此必须注重网络安全管理。要安全策略到设备、安全责任到人、安全机制贯穿整个网络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
网络安全经济实用
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受经费限制的。因此在考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性能价格的平衡,而且不同的网络系统所要求的安全侧重点各不相同。一般园区网络要具有身份认证、网络行为审计、网络容错、防黑客、防病毒等功能。网络安全产品实用、好用、够用即可。
2.网络信息安全设计与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面临的各种攻击和风险。
第二步、确定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是对应用系统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安全策略的制定要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
系统整体安全性,由应用环境和用户方需求决定,包括各个安全机制的子系统的安全目标和性能指标。
(2)
对原系统的运行造成的负荷和影响(如网络通信时延、数据扩展等)。
(3) 便于网络管理人员进行控制、管理和配置。
(4)
可扩展的编程接口,便于更新和升级。
(5) 用户方界面的友好性和使用方便性。
(6)
投资总额和工程时间等。
第三步、建立安全模型。
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化,更好地解决和安全策略有关的问题。安全模型包括网络安全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分为安全体制、网络安全连接和网络安全传输三部分。
(1)
安全体制:包括安全算法库、安全信息库和用户方接口界面。
(2) 网络安全连接:包括安全协议和网络通信接口模块。
(3)
网络安全传输: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安全支撑系统和网络安全传输系统。
第四步、选择并实现安全服务。
(1)
物理层的安争:物理层信息安全主要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物理通路的窃听和对物理通路的攻击(干扰等)。
(2)
链路层的安全:链路层的网络安全需要保证通过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主要采用划分VLAN(局域网)、加密通信(远程网)等手段。
(3)网络层的安全:网络层的安全需要保证网络只给授权的客户使用授权的服务,保证网络传输正确,避免被拦截或监听。
(4)
操作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要求保证客户资料、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安令,同时能够对该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进行审计。
(5)
应用平台的安全:应用平台指建立在网络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服务,如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由于应用平台的系统非常复杂,通常采用多种技术(如SSL等)来增强应用平台的安全性。
(6)
应用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系统的安全与系统设计和实现关系密切。应用系统使用应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来保证基本安全,如通信内容安全、通信双方的认证和审计等手段。
第五步、安全产品的选型
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包括防火墙、用户身份认证、网络防病系统统等。安全产品的选型工作要严格按照企业(学校)信息与网络系统安全产品的功能规范要求,利用综合的技术手段,对产品功能、性能与可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为企业、学校选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安全产品。

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设计总说明
对系统工程起动的背景进行简要的说明:主要包括:
(1)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2)
业主发展的需要(对需求分析书进行概括)
2.设计总则
在这一部分阐述整个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主要包括:
(1)
系统设计思想
(2) 总体目标
(3)
所遵循的标准
3.技术方案设计
对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给出全面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
(1) 整体设计概要
(2)
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 网络系统设计
(5) 网络应用系统平台设计
(6)
服务器系统安全策略
4.预算
对整个系统项目进行预算。主要内容包括:列出整个系统的设备、材料用量表及费用;成本分析;以综合单价法给出整个系统的预算表。
5.项目实施管理
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
(1)
项目实施组织构架及管理
(2) 奖惩体系
(3) 施工方案
(4) 技术措施方案
(5) 项目进度计划
(5)
对业主配合的要求
6.供货计划、方式
主要描述项目的材料、设备到达现场的计划,供货方式。

⑼ 将一个b类的物理网络分割成四个子网,子网掩码应该如何设计

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510个子网:1)510=111111110 2)该二进制为九位数,N = 9 3)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9位置 1,得到 255.255.255.128 即为划分成 510个子网的B类IP地址 168.195.0.0的...

热点内容
临沂市教育局网站 发布:2025-07-12 01:04:56 浏览:246
教师节资料50字 发布:2025-07-12 00:58:21 浏览:345
老师面试班 发布:2025-07-11 23:57:06 浏览:802
如何铺地砖 发布:2025-07-11 22:46:37 浏览:232
田静老师 发布:2025-07-11 22:21:52 浏览:758
文科生物会考知识点 发布:2025-07-11 21:32:18 浏览: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学 发布:2025-07-11 21:21:02 浏览:729
宝蓝色校园 发布:2025-07-11 20:31:21 浏览:714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