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遗传
『壹』 高中生物遗传学
刚考完试是嘛。 我们老师当初说是无所谓的
『贰』 高中生物遗传几率是怎么算的
需要搞清楚的是基因的来源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或者是细胞质遗传物质
性染色体上还需要分是同源部分还是非同源部分
细胞质上的遗传物质一般和母体有关 因为受精卵的细胞质大多是来源于卵细胞
如果基因常染色体上那么就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要是研究多对基因的遗传还要分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要是没有就符合自由组合原理
当然实际问题不会那么简单 因为可能会出现多对基因的相互影响
『叁』 高中生物遗传不懂
遗传规律都是高中生物的重难点。因为这一个知识点出题形式多样,包括计算题、图表题,一道题可能包含的信息量多,还往往伴有公式计算,所以令很多同学头痛不已,下面看看有哪些知识点。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肆』 高中生物遗传总结及经典例题(详细)
DNA是使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0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0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0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0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0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0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0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0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伍』 高中生物遗传
A,
『陆』 高中生物 遗传
1.DNA是遗传单位,双链螺旋状,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而RNA只是辅助DNA表达的核糖核苷酸链,回分答为mRNA、tRNA、nRNA等,mRNA为单链,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的,tRNA为三叶草结构,辅助mRNA进行蛋白质的表达。
2.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片段太长,一般在细胞核或拟核中以染色体或染色质形式存在。以真核生物为例,DNA一般只在细胞核内存在,而细胞核内是没有翻译蛋白质所需要的酶,所以需要先转录成片段较小的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内进行蛋白质的翻译。还有一个原因是,蛋白质合成之后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器官的修饰和运输才能达到胞外,而核孔只能通过小分子物质如mRNA,而一般的大分子蛋白质也无法通过核孔运输到核外。
『柒』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
哇,看到这种题,想起老刑了,好怀念啊
第一种,若为X显
病男与正女婚配,儿内子全正常,容女儿全患病,所以换病律相同
病女与正男,病女基因型会有两种,不确定,所以后代患病律不同
第二种,如为常显,同理患者基因型不确定,,后代患病律则不同
亲爱滴小盆友不是你题抄错,就是答案错了
要是把显性换成隐性治病基因答案就对了
『捌』 求高中生物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解析:高中生物种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下: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世代连续遗传。如:软骨发育不全等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患病机会均等。隔代遗传。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
3、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男患者的母亲、女儿均为患者,有世代续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4、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均为患者,有隔代或交叉遗传。如: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5、伴Y染色体的遗传病:只限于男性传递“父传子、子传孙”,又称限雄遗传。如:毛耳的遗传。
6、多基因遗传病:有家族聚现象,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如:原发性高血压、唇裂等
7、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症。②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症。性腺发育不全等
8、母系遗传病:只通过母亲传给子女。如线粒体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