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三历史题目

高三历史题目

发布时间: 2021-08-01 07:21:57

『壹』 高三历史选择题

C,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开始学习先进文化,开学堂,造船厂等等,但是都是在西洋的基础之上,自行琢磨的。借用橘子与枳的事实,说明了清政府做的这些表面上像西洋,但正真有效果却没有

『贰』 高三历史题目急~~~

答案是: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国民物质和思想上的程度越锐利,国家越容易滋生混乱犯错误。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有能力制作特变的器具的人,必然会做些投机取巧的事,会做这样事情的人,就有狡懈、机变的心思,有这样心思的人,就没有一个未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纯洁的新凉。

翻译是这样。。所以选项很明显

『叁』 高考历史大题

同学你好:历史作为文科综合里的一门功课,在高考中,其实难度不大,但注重灵活运用。对你的情况我提一下建议:1.拿出考纲点点扫描2.忌讳题海战术3.意会比书本重要4.落实比乱套重要5.能力比死记硬背重要 在最后期间怎样回答历史大题1.落实比乱套重要 历史大题,改卷老师是找点给分,点起了,自然可以得高分。但是,当自己的中心点找不齐时,切忌乱套乱答,当你乱套,老师就会认为你不会,可能一分都不会给,但是,你必须要答题,不能空缺啊,怎么办?现在,你就应该翻译材料,题目要什么,你就翻译什么,和上自己的联想与对这部分知识的回忆答题,这样有可能会拿到50%的分数。 历史是靠感觉答题的,不要一味的做许多试题,因为,历史是浆糊,一旦弄不清,就会陷进漩涡。但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学会 集思广益和拿来主义(有选择)。 解答大题首先要有坚实的史实基础,所以,我建议同学,你可以花大时间在课本上,弄清脉络。 高考答题 在高考改卷中,历史改卷讲究速度,平均没道试题6秒结束,所以分点答题会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影响,自然分就会比别人多那么几分。格式(例如) 影响:1.2.3.内容:1.2.3. 评价1.2.3. 这样的格式老师是很喜欢的 其次,答题内容不要长篇大论,提取精炼的词语和句子,一般一个点只能占一行的位置,切忌不要海答一个知识点,老师不愿意多看,那样就会忽视你后面的点,导致失分! 最后,答题拿高分,还是要看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答题,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 希望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你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肆』 高考历史题

法国《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一)背景:
1、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
2、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
3、时代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颁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革命性、民主性的体现:
《临时约法》否定了封建专制,是为了约束袁世凯,保障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现实针对性;约法明确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三)进步意义:
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5、在对外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6、在国际上,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亚洲各国当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
(四)局限性:
《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的性质,在宪法实施以前,它具有与宪法相等的效力。《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主流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革命性和民主性。但是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带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在某些地方甚至是孙中山先生旧三民主义的倒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共七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七章“附则”,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分析及相关具体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法律文化的角度重新反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命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且对于《临时约法》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陈晓枫在《的文化透视》(载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倍受推崇,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然而《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实际,使之成为一纸空文,但从宪法文化上看,《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的是更广阔的文化传统对于“大典”和“朝纲”的处理法则。作者分析了宪法文化的“突变”与继承问题以及法律工具主义与大典为置律的文化传统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临时约法》的宪法文化,指出:
(1)《临时约法》是根据当时条件下交出政权的急迫需要,违反关于政体设计的理性分析,将政治制度设计为责任内阁制,在法律价值的追求上,表现出工具主义的趋向,使宪法成为从事某种政权追求的工具。这就违反了人民主权、代议民主的宪法本意,表现了中国法律文化中将法作为某种制胜利器的传统特征。而且《临时约法》表现出在争取权力焦点问题上的过分关注,而将其余做轻率处理的态度,对北洋政府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不良先例作用;
(2)《临时约法》反映了较为浓重的人治色彩。因人立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共和政权建立之初首开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之风,深刻显现了在近代宪政的词语下,向法文化传统认同的倾向;
(3)《临时约法》也同样具有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力归诸一元的价值追求。作者认为孙中山先生本人在权力结构问题上是始终如一的一元权力追求者。
(4)法律工具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它一旦于执法者不相切合时,容易被搁置,成为具文。《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对于《临时约法》的工具主义的利用,最终使其作为工具,终成空文。

『伍』 高考历史题目

刘邦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及有郡县制也有分封制。 郡县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分封制是为了避免走上秦始皇的老路和赌注出兵抗秦的六国贵族之嘴,不得已的办法,所以才要限制他们地方的权利。

『陆』 几道高三历史题目

第二题:
选B。
理由
A、C都曾经被统治者所倡导。除了嬴政采用法家思想外,嬴政以后的其他的君王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儒家思想来管理国家。因此不会选择A。
孟子是儒家的,不会去批判A。
墨家有三个理论,墨子倡导不要打仗(非攻),要友爱(兼爱)。
C选项,强调的是律法的严格,而不是没有尊卑的概念。
D选项,我在历史课上没听说过。

『柒』 高三历史题目!求历史帝

第一:1905年12月,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波斯革命首先在德黑兰爆发。
斗争很快扩展到其他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1909年吉兰的革命武装以驱逐国王为目的向首都进军。推翻国王政权,国王逃往俄国。
1911年秋天,英俄发动大规模武装干涉,波斯人民又掀起了反抗帝国主义干涉的革命斗争,
提出了“不独立,勿宁死”的战斗口号。1911年12月沙俄在首都策动政变,扶植亲俄政权,解
散国会,实行反动恐怖统治,扼杀了波斯革命。波斯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动
摇了国王的专制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开辟了波斯人民反帝
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第二: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协约规定:把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划为“缓冲区”;俄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附属国。《英俄协约》还涉及中国的领土西藏,规定双方“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英俄两个帝国主义都垂涎西藏,但都无力压倒对方,只得妥协。
《英俄协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军事同盟义务,甚至还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但实际上也是为了加强掠夺殖民地和准备帝国主义战争而签订的。

『捌』 高考历史题型有哪些

答:审题四步骤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按照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审题型。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例如:“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这是一道叙述分析类型的主观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这是试题的重点。
第二步,审范围。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此题从原因上分析有远因、有近因、有根源;时间跨度为1919~1939年;内容分析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0年代的国际关系、1929~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绥靖政策、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等五项。

『玖』 高三历史题

1.摩尔根对雅典的奴隶民主制度很推崇,认为这种制度引领了雅典的繁荣,2.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会越来越虚弱,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将掌握政权,描述德国时,会将德皇放在正中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德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德皇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3、进步的制度将带领国家繁荣,不论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制,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或者说,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制是民主制在人类社会的最早引用,给后世的资本主义民主制提供了历史经验!

『拾』 请教几道历史题目(高三古代史)

一条鞭法:是指把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实行银两收税
摊丁入亩:按单一的田亩数征收赋税,彻底取消了人头税
出自岳麓版必修2第26-27页

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但是商品经济发展,是大量的资金用于手工业的生产。并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热点内容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