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历史
❶ 麻江县的历史文化
四月八节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先祖们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在四月八这一天苗族子孙们都要穿着盛装,背着芦笙,带着各色糯米饭和其他食品,,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也成为其他民族踊跃参加的节日。1987年5月3日,国家民委认定“四月八”为苗族传统节日。
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 麻江酸汤鱼
黔东南各地都有酸汤鱼,较好的有黄平酸汤鱼,原汁原味不施油脂,符合当今饮食潮流。凯里酸汤最为有名,麻江县的酸汤鱼获得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特金奖和中国名宴金鼎奖。
麻江米
麻江县素有“中国锌硒米之乡”的美称,香味属清香型,色、味俱侍,口感爽滑,富含锌、硒、钙等十余种对人体有益元素及蛋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十五种氨基酸。
蓝莓
2011年底,麻江县已发展蓝莓种植基地2万亩,分布达6个乡镇。2011年底,麻江县成立蓝莓产业技术协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带动400多户农户种植蓝莓。
❷ 贵州在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地位,名称
“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
1、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2、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3、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先民为多。
4、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占领了今贵阳地,屯驻城中,将贵州城更名为顺元城。意思是“顺服元朝”,但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老百姓仍称“贵州”,就连元朝蒙古人所写的《招捕总录》一书,也依然称今贵阳地为“贵州”。
5、元朝的贵州城仍是土城,在今贵阳市城区南部。居民以世居少数民族为主,也有随元军而来的蒙古人、回族人。
6、明朝贵阳仍叫“贵州”。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后,“贵州”开始作为省名。此后,“贵州”既是贵阳的城市名,又是贵州省名,两者并行不悖。直到明朝末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贵阳时,还在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称贵阳为贵州城。
7、但自明初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贵阳地的主要名称,另一名称“贵竹”也开始使用。明朝的贵阳已经有了石砌的城墙,城市范围扩大许多。居民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亦大量涌入。
8、“贵州”现在是我们生活的省份的名称,可是,“贵州”曾经作为贵阳的历史名称,连续使用了宋、元、明三朝,时间持续了600年。
9、“贵州”一名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贵州省殷商时属鬼方。“贵州”和鬼方有历史渊源。“贵”字就是从“鬼”字演变而来,两字读音略同。 “贵”字由“鬼”字演变而来之说,现在看来肯定站不住脚,因为“贵州”之称始于北宋初期。
(2)麻江县历史扩展阅读:
贵州话广义上包括贵州所有的汉语方言,但实际上地域与四川相连,语音系统、词汇与四川南部第二大方言西南官话岷江小片同质的黔北和黔东北赤水、习水、桐梓、务川、沿河、印江、思南、德江等九县的西南官话岷江片常常也被四川人看作是四川话。
余下的贵州方言,除了黔北片在秀山有分布,其他都是四川所没有的,所以它们是狭义上的贵州话。
分类如下:
1、黔北片:贵州省北部以遵义-六盘水-毕节为中心的27县市。
2、昆贵片: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等。
3、岑江片:贵州省东南部镇远-岑巩-黎平-锦屏-台江12县。
4、黔东南与黔南片:比如贵州省南部凯里-都匀-麻江县。
由于贵州境内有西南官话5个小片的分布,差异也是很大的,所以说什么某某话是贵州话标准音纯属对语言学一窍不通的无稽之谈。
黔北、黔东北九县的岷江小片更是因为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入声,有独立入声调值33/22,而在贵州方言内显得与众不同。
由于其发音的独特性以及音韵系统,有人讲一些专家提议将其划出西南官话,单立蜀语,所以对岷江小片的地位和贵州其他4片是无法一概而论,贵州其他4小片,虽然口音不仅有所差别,且都不一定符合入声归阳平,都属西南官话典型。
其中岑江片的内部差异又最大。
有苗瑶和壮侗底层,昆贵片的贵阳市区话已经丧失了诸多昆贵片特点,趋近新派成渝片,黔南片老派以及“穿青人”的老派汉语方言具有类似吴语和江淮官话的鼻化韵甚至普通话的鼻韵方言里无鼻尾的特征。
如ian变ienn/ie,与其汉人相传祖先来自南京等江淮地区不谋而合。而贵州黔东南方言却带有地方苗族口音,俗称:“苗音”,比如:麻江方言,雷山方言以及凯里方言都带有苗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贵州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贵州话
❸ 麻江县的建制沿革
麻江是苗语玛哈的译音,意为水上之疆。麻江之名为历史上的麻哈、麻峡的音转。据传说,因安抚司故地东有麻哈湾,南有抵麻,西南有广麻,并有麻喇等寨,故以地命名。
麻哈、麻峡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汉字记音的结果,查考当地的历史,这种语言应是木佬人的语言,而且这一片地方历史上为其世居地,至于麻哈、麻峡具体含义待考,但可以肯定其是以地理形状命名的。麻江则是后来的衍生地名,如果归类,则可以归入以地理河流命名类中。 秦汉时期属且兰县辖地。隋属宾化县。南宋置乐平平夷宣抚司和麻哈平蛮安抚司。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置麻哈安抚司,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置麻哈县,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置麻哈长官司,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置麻哈州。
民国三年(1914年)废麻哈州置麻哈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麻江县,民国二十年改称的麻江。
1949年11月14日麻江解放,23日成立麻江县人民政府,隶属独山专区。
1956年,改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❹ 麻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
中国锌硒多元素优质米之乡---麻江县 麻江县位于贯州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贵阳市、凯里市、都匀市、瓮福磷矿即“三市一矿”四大市场之间。县境内有湘黔、黔桂铁路以及麻凯高速公路、320国道横穿全境,县城西距省会贵阳市118公里,东距黔东南首府凯里市49公里,南距黔南州府都匀37公里,北距瓮福矿基地26公里。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处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海拔576~1862米,县城海拔930米,无霜期长达270~301天,年平均气温13.9℃~16.6℃,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优质米生产。经贵州省地质科研所在县境内抽取岩、土、大米样92件测试分析,在样品中富含对人体有增强免疫能力、抗衰老、防癌等作用的Ca、Mg、P、K、Si、Zn、MO、Se十个矿物元素,适量的矿物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Zn促进人体生长、增加食欲、抗衰老、保护视力;Se可抗癌、防辐射、增加免疫能力;Mn可促进人体生长、血液形成、促进心肌代谢;Ca可预防骨质疏松、高血压;Mg可预防心血管疾病;P可促进骨格形成、生长;K可预防心力衰退。同时富含赖氨酸、谷氨酸等15种人体所需氨基酸。
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充分利用该县的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于 1999年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推广品种有滇屯502、红优一号、超泰香等十余个品种。2003年全县推广种植面积1.08万亩,产量达4500吨以上,由于该县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采用施硅健身栽培和平衡配方栽培技术,该县生产的优质米营养丰富,色、香、味、形均为上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上半年该县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锌硒米之乡”。“杏江牌”香米荣获首届贵州省名特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称号。
❺ 贵州省麻江县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8月20日,麻江县辖5个镇:杏山镇、宣威镇、谷硐镇、龙山镇、贤昌镇,1个乡:坝芒布依族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乡镇:
1、杏山镇
杏山镇地处麻江县中部,是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小组。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67.87%。
2、谷硐镇
谷硐镇位于麻江县西部,距麻江县城27公里,都匀47公里,贵阳市109公里。谷硐镇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全镇辖13个村,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13597亩,田9232亩,土4365亩。主要有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和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
3、宣威镇
宣威镇是麻江县东南部的一个农业重镇,位于北纬26°21′—26°31′,东经107°33′—107°47′,土地面积222平方公里。东与凯里市、丹寨县相接,南与都匀市相邻,西靠贤昌乡,北与龙山乡接壤。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耕地面积29100亩。世居有苗、汉、布依、仫佬、畲、瑶等民族。
4、龙山镇
龙山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地处麻江县城东南部。东与本县下司镇,南与宣威镇、西与贤昌布依族镇,北与杏山镇接壤。全县唯一的内陆乡镇。镇政府驻地距凯麻高速公路下司站13公里。距县城20公里,距州府凯里市36公里,黔南州府都匀市58公里,省会贵阳市138公里。
5、坝芒布依族乡
坝芒布依族乡位于麻江县西部,是黔东南西大门,距县城31公里,东与景阳乡、谷硐镇毗邻,西接贵定,南与都匀市相连,北与福泉市相交,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08%。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嶂谷发育,是典型的中山峡谷区,峰丛层叠,沟谷密布,河流清澈,山势陡峻,平均海拔1300米,龙头岩海拔1862米,是全县最高点。
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14.7℃,极高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较少,温度较大,常年多阴雨云雾,是县境地理位置最边远、海拔最高、气候相对寒冷的乡镇。
❻ 贵州凯里市有多少个县
凯里市下面没有县,凯里市是一个县级市。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山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
凯里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辖7街道、11镇。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创新型县(市)。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6)麻江县历史扩展阅读:
凯里市的历史沿革:
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
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
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
1961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1984年1月,凯里市成立。
❼ 贵州麻江位于什么地方
黔东南境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青水秀,景象万千,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文胜景绚烂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是贵州东线“真山、真水、真情”旅游胜地。
全州有世界闻名的台江奇昌寒武纪化石,有古韵悠远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有闻名遐迩的氵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只惊无险的施秉杉木河漂流,有生态秀丽神秘奇特的云台山,有刺激有趣的黄平“野洞河”漂流和飞云崖大峡谷冲浪漂流及野洞河溶洞、百米瀑布神奇壮丽景观,有十六座小岛和原始森林编织一体的美丽的。氵舞阳湖,有清澈涓流的剑河温泉,有“动植物王国”雷公山和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有天下第一的西江千户苗寨,有世界最大的黎平天生桥,有巧夺天工的肇兴侗族鼓楼建筑群,有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碧绿自然的原始乡土,婀娜多姿、神奇古朴的文化积淀,孕育着世世代代苗侗民族的文明,酝酿出一杯杯纯净的美酒圣水,成为中国贵州东部的“三江两山一座园”,即氵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雷公山——月亮山——苗侗民族风情园,人们可享受山山水水之景,体味原始生态自然之旅。
这座天然民族旅游区已开发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镇远县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青龙洞古建筑群、增冲鼓楼)、全国绘画艺术之乡5个(黄平、剑河、麻江3个现代民间绘画乡,从江县小黄和雷山县郎德2个民族歌舞艺术之乡);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岑巩龙鳖河风景区、黎平八舟河风景区、剑河清水江风景区、麻江下司风景区、镇远高过河风景区、榕江车江古榕树群风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古镇3座(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雷山西江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省级艺术之乡9个。“唐朝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的民族风情、奇特古朴的自然之美,独具魅力,被联合国确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号称“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人类疲惫心灵最后的家园”。
❽ 麻江哪里好玩
麻江下司风景名胜区位于黔东南州麻江县清水江畔的下司镇域内,包括凯里市的岩寨,镰刀湾部分地区。风景名胜区面积68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左右,最高峰900余米,属黔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降雨量1, 195.9毫米,冬无严寒,夏元酷暑,四季均可旅游。
嘉庆13年(公元1808年),麻江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修建的用石头铺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阶级大码头和小码头,以及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
下司风景名胜区以清水江为纽带,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 与民族风情为一体,有景物52处。它包括清水江风光船游区,主要景物有:龙里水库风光、龙里仡佬寨、湾塘、保秧洲、桃花、岩寨等苗族村寨,河坪渔村、沙坝竹林、桃源岛、太阳岛、镰刀湾岛等度假村、下司水上活动中心等。老山河峡谷步游、漂流区 , 主要景物有:将军石、月牙潭、九曲银河、卡门、姊妹峰、千里坡、老鹰坡等。文物古迹有:下司古镇、古码头、街巷、苗族吊脚楼、夏同和状元第、禹王宫遗址、观音阁和文昌阁,狙炸袁世凯的壮士张先培故里---巴茅冲,保秧洲讨袁护国军陆军上将都督吴传声墓等。民族风情主要有:铜鼓村苗族农民画,120多农户从事现代民间绘画,数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有的被选送博物馆收藏,麻江县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摆仰村苗族风情神奇古朴,原汁原昧,吸引了数万中外游客观光考察,河坝瑶族歌舞与蜡染,深受广大游客赞赏与青睐。一年一度的下司龙舟赛以及赛马、斗牛、斗鸟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被国家民委、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
下司风景名胜区优越的区位、秀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历史文化与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老蛇冲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县境西南角,毗邻都匀、贵定,位于东经107°24′8″至107°17′34″、北纬26°25′23″至26°20′8″之间,海拔1250米至1862米,地近清水江源头。县内保护面积11395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02%。区内森林繁茂,古树参天,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森林覆盖率达99.6%。
区内有植物300多种和动物100多种。主要珍稀树种有马尾树、红花木莲、檫木、黄柏、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闽楠、樟、贵州栲、贵州石栎、润楠、水青钢、大白杜鹃、溪畔杜鹃、云锦杜鹃、长蕊杜鹃、百合杜鹃、耳叶杜鹃、映山红等。高山竹类有毛环竹、白背箬竹、冷箭竹、蓬竹、油竹、刺竹、毛环方竹。名贵药材有天麻、黄莲、竹节三七、大血藤等。珍稀动物有大鲵、苏门羚、黑熊、林麝、大灵猫、穿山甲、花面狸、红腹锦鸡、狐、野山羊。
老山河峡谷风光
从瓮港芭茅冲乡家街路口至德新上寨,全长5公里,老山河多数河段水深及膝,河水清澈,晶莹见底,水质达地面水国家一类标准。河床卵石铺地,河水弯直曲伸婉然自若,在山湾岩脚处一平如镜,在缓坡浅滩处波光粼粼,两旁点缀有片片净洁的沙滩。峡谷陡岩峭壁,两岩奇峰异石上,峰高峦秀,竹木葱茏。顺流而下主要景观有月牙潭、鹰嘴岩、盘龙洞、九曲银河、象山、和尚赏月、骆驼峰、顽猴戏虎、千里坡、水车、水磨等十六个景观。
金流洞
苗语称“澳朗勒”,位于清水江上游的翁东村境。洞口面向东北,宽4米,高12米,呈青蛙口状。洞内流水淙淙,凉风习习,洞中有洞,洞洞有别,洞内石幔伫立如人,钟乳垂直,石花烂漫,石笋如林,洞内有厅,厅中有厅。
仙人桥在坝芒布依族乡瓮河村境一山巅上,海拔1635米,远视云雾缭绕,又高以险,若隐若现,好象天上的“仙桥”,故名仙人桥。
仙人桥系一上平下拱的天然石拱桥,跨度30米,高45米,宽10米,桥体厚20米。四周怪石嶙峋,壁峭岩悬,翠竹葱茏,鸟声啁啾。峭壁上生长着贵州省稀有树种广东松,大的有百年以上树龄,胸径约40厘米,状若黄山迎客松,苍翠拗曲。据文献资料记载,广东松一般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区,这里的广东松却生长在1635米的高山顶上,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站在桥旁,极目四野,群山绵延跪伏,云烟时聚时散,茫茫渺渺,仿佛置身“仙人桥”。
咨询电话:0855-896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