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课
『壹』 在一次《趣味物理》讲座中,老师介绍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说:“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
(1)计空气阻力,小球自由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而质量不变,所以小球的速度逐渐增大;
(2)从起点1算起,小球经时间t=0.3s下落的高度h=0.7cm+2.1cm+3.5cmcm=6.3cm,实际下落高度H=6.3cm×7=44.1cm=0.441m;
小球在第三个△t时间内下降的高度h3=3.5cm,实际下落高度H3=3.5cm×7=24.5cm=0.245m,
平均速度v=
H3 |
△t |
0.245m |
0.1s |
(3)由图得出,在相等时间内,下落高度的增加量相等,有v=
s |
t |
故答案为:(1)逐渐减小;逐渐增大;逐渐增大;
(2)0.441;2.45;
(3)下落高度的增加量相等;平均速度的增加量相等.
『贰』 怎么在物理课堂里加入趣味元素
搞好初中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拓宽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构建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改变“背实验”的实验教学方式。
2、拓宽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开发和运用低成本实验创造性地设计物理实验类型 。
1、利用电器和玩具设计趣味型的物理实验。
2、利用简易物品制作生活社会型的物理实验。
3、运用新材料开发科学实验。
『叁』 如何打造物理趣味教学课堂
如何打造物理趣味教学课堂
我因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一级物理教师的需要,于2011年9月14日上午第四节在张新镇中学九(一)班讲解一节公开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简单电路》,这一节内容不多,也较枯燥无味。为了吸引学生,我一改常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该节课教学的过程简单分析,和大家共勉,也请大家多指教,以便更好促进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 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上课之前,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我主动找班主任张老师了解班级概况,和同学们交谈了解班级情况,还提前进班听了几节课,向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全面认识班级整体状况。接触学生,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便于在掌握学习情况,上课喊到名字,能感到老师的重视,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的隔阂,方便了交流,课外交流,便于跟踪发展动向。认真备课,领会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认真贯彻三维目标的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制定适用的导学案也是至关的重要:预习要知道哪些内容,要准备那些器材完成什么任务,课堂上还要老师引导知道那些,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如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如何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一起,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应变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测问题都要做的心中有数。
二、 巧设布局,设置悬念,自然引入,把知识融入到学生身边
在进入课堂走向讲台准备上课时时,我发现教室里的钟表坏了,其实为了便于讲课掌握时间,我才拿起钟表检修,同学们看到了,热情的告诉我:“表坏了,正要准备扔了换新的!”我翻看了一下,发现电极氧化了,就去除锈蚀,换上新电池,钟表正常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感激的掌声。我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本来是为我讲课掌握时间而修,同学们认为我为班做好事,热情的同学从内心打动了我,心和同学贴在在一起,同学们对我的付出表示感激,鸿沟消失,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铃声响起,新课开始,我借此还进行节约意识的思想教育,把“物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很好地贯彻,而且还自然引入了新课。真是意外收获,一箭三雕。
接下来我拿出一个潜水泵上配用的电容,将其两级碰触,无异常现象。然后把两极插入插座中充电,拔出后将两极碰触,看到迸出火花,听到惊人响声。再一次被这奇特的吸引住脑海里闪现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同学们急切想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我因势利,提出知识“电现象”,引出如何得到“电”?如何利用“电”?自然引入新课,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等。
为了让学生认识的更具体,我把教材上的器件都找到,还补充了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器件,如电源中的中的变压器、学生电源、充电电池、蓄电池、太阳能充电电筒、手机电板、发电机等;用电器如灯泡、电动机、电风扇、热得快、电磁炉、电视机等;开关如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闸刀开关、空气开关、水压开关、自控阀,还补充准备了可控硅、开挂三极管、具有开关功能的集成运算集成块;导线如普通导线、电缆线、漆包线、同轴信号线等,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兴趣,也为老师认真、敬业所感染,学习激情进一步提高,严谨治学也受到影响。
在讲电路图时,先介绍电路图的定义,然后用打谜语的方式让学生提高兴趣。我在一个大盒中分几个小盒,上面贴上谜语,里边放上奖品,如电动机,音乐盒,led灯,小喇叭等开发智力提高兴趣的物理玩具。谜语风趣,像“一个西瓜砍两刀”,“小小蚯蚓圆中跑”,“大小铁钉背相靠”,“蘑菇长大是符号”等等,同学们抢答积极,答对的可得到奖品,即在娱乐中记住知识,又体现了劳有所酬的思想。
在讲画电路图时让同学们自己形象的比喻,把步骤牢记清楚。经过激烈而又生动的表决,把“用符号代元件”比作“换器官”, “导线画的横平竖直”比作“整形”,把“元件画的美观大方”叫“美容”,讨论电路图的角部画符号,既不美观,也不够“重视”元件的作用开关“合不拢嘴”不够美观等等,学生既牢记了知识,有提高了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习气氛愈发高涨。
在讲短路危害时,我先接了一个家庭照明电路,让其正常工作,然后用电吹风芯加工成的导体,展示给大家,用纸包好,接到电路中,接通电路后,看到纸马上被烧焦,“恐惧、好奇”、想知道原因,严重后果、危害之大不用解释,“如何预防”这一问题急切想知。我顺势引导,“短路的危害和预防”迎刃而解。
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调整方案,真正做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时,提问抽查发现同学们大部分没有认清,把它们搞混,这是我未预测到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临时改变教学方案,通过引导,讲解,使同学们把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四、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得到锻炼,完成基础教育同时,扩大知识面,挺高动手技能、阅读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电路的工作状态,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路,把手边的灯泡接亮,还要控制住灯泡的亮和灭。学生很快完成。我对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出表扬,肯定成绩,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动手,还理解了通路和断路的含义。
为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我提出“开关有通断,会有短路状态吗?”这样的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得出开关没有短路状态。还讨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接电路前“断电”,运行前“试通”,工作时“控制”。通过演示串联两只灯泡“让一个灯泡被开关将两端短路”认识了开关可以改变连接方式,还了解了局部短路的后果。
五、多手段、多方式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为提高学习兴趣,我精心挑选教具:课本上的,使学生直观;生活中的,让学生感知物理不遥远;高科技的,学生觉得物理用处宽。为了使抽象的具体化,如电路连接,我让学生通过实物理解,开关的作用我用多媒体展示,把高科技的直观化理解,对于电路符号,电路图画法,通过谜语转化记忆,生活中美容作类比,兴趣中记忆,理解深刻,思考到位,应用熟练。
如今电气化时代,多媒体为教学扩大了
六、及时巩固、总结,强化训练,是系统化、条理化掌握知识关键
课堂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势必让学生感到知识重点不突出,内容杂乱无章,总结知识点,知识系统化恒尤为重要。学生总结梳理,老师点评,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为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题目很关键,不能使学生搞题海战术,就要让学生通过精炼提高能力:我在随堂练习时就把课后作业完成了。课堂作业又选了两题:一是给原件,按要求连接电路,并画出实物图,提高了知识水平,还为下一节做铺垫;二是给出几个电路图,让学生说出闭合开关后哪个短路,哪个断路,哪个电路通路,哪个不是完整电路。为了轻松气氛,我用小品《卖拐》上下联,演说“摇一摇拐一拐缘分,吃一堑长一智谢谢”给出,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想上好一节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根据知识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法是关键;及时总结,强化训练,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才是最终目的!
『肆』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用了许多时间认真地读完了《趣闻物理学》这本书。很不错,对于版当时刚接触物权理和化学知识的我,这本书是很神奇的,还有趣味化学等一系列的,类似的,都不错,可以给有好奇心和不满足课本知识的学生,我以前还对物理没有什么了解,对这门科目还不是很感兴趣,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物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现象。
从这本著作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界和科幻小说里收集了许多与物理学有关的疑难问题、有趣的问题、复杂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的 基本定律和各种现象。
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生活。
『伍』 一堂有趣的物理课作文(200字)
上周四早晨,我们有一堂物理实验课,当时,同学们已经高兴的手舞足蹈,又蹦又跳。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那是因为物理实验即有趣,而且不用像平时上课那样“死学”,只要掌握其中“奥秒”,就可以对本节课程所学知识“滚瓜烂熟”了。
来到实验室门外,为了井然的秩序,老师让大家排队进入实验室,同学们你推我挤地“争取”最前面的位置,谁都不愿是最后一位。进入实验室,通敞明亮的感觉,首先入人眼帘,宽敞的讲台让老师们尽情地发挥,舒适的座位让学生们更加地投入,先进的实验器材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一些同学已经迫不急待地注视着实验器材,就如同一听见冲锋号就马上冲锋的士兵一样激动不已。
打开实验报告册,老师要求同学们按照书上的部骤来进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和王某某一组,他点火来,我摆镜,再后放个接收屏。我们移动蜡烛,烛光通过凸透镜所呈现出不同小的光像。把蜡烛从凸透镜的焦点向无限远处移动,屏上的像变小,像距变大,但物距渐渐变小。最后,我们由实验和探索,得出了五个有关凸透镜的结论:一是,当物距大了二倍焦距时,成了到立,缩小则它像;二是……。到了快下课时,我和王某某争着吹灭蜡烛,我俩相对着便了动他吹,就是吹不灭,最后还是一位女同学“帮忙”吹灭的,我俩都感到一丝丝“愧疚”。
这堂物理实验课,不仅让我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更提高了我的动手和思维能力,更让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分享了合作的喜悦。
『陆』 趣味物理游戏
一、液体与力
1、水上浮字
这是一项小的表演项目,在一个白色水盆里能浮起各种毛笔字。
本实验需要材料和工具:白色脸盆、清水、毛笔、墨汁、竹板、大葱。
制作方法如下:准备一块竹板,把竹皮表面打磨光洁,把大葱撕开,用
葱白有葱汁的部分在竹板的光洁面来回擦几次,将葱汁涂在竹板表面,稍干
后用毛笔蘸浓墨汁在涂有葱汁的竹板处写字,写什么字体都可以,稍干一会
儿以后,把竹板平按入水中,按竹板时慢些,不要带起水波纹,然后慢慢地
把竹板从水中斜向抽出来,黑字便一一漂浮在水面上,不散不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葱汁有粘性,在竹板上形成一层薄膜,能托住毛笔
字浮在水面上。
2、水面绘画
利用水面的浮力可以画出“抽象派”画面。下面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材料和工具有:水盆、清水、浓墨汁、毛笔、小木棍、白纸。制作方法
如下:将水盆盛满清水,平放在桌上,用毛笔蘸浓墨汁滴在水面上,用小木
棍将墨滴推开,让墨滴散乱成不规则的乱云形花纹,取一张白纸平放在水面
上,再轻轻提出纸张,水面上的花纹画面就会翻印到纸上,凉干印好的纸张,
再精心剪裁一下四边,就能出现类似山脉、云层等“抽象”画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水面平时总会有一层肉眼看不到的表面油脂,它可
以把墨迹托起来,形成水平面印刷版,如果用油漆倒在水面上搅拌还可以在
木板上印出假大理石花纹来。
3、水上旋转盘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制作会自动在水中旋转的双鱼形纸盘。
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硬纸板、剪刀、肥皂、水盆、清水。
制作方法如下: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双尖鱼形,用剪刀把它剪下来,在双
尖内弯曲处用小刀豁开两个小开口,用小刀切两块小肥皂片,将肥皂片插在
两个小开口内。准备好一盆清水,把双尖鱼形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等一会
儿两块小肥皂块在水中稍一溶解,双尖鱼片就会慢慢动起来,它会越转越快,
好像有动力的水轮一样。
肥皂在水中溶解时,产生一种向四面扩散的推力,由于纸鱼挡住了它向
前的推力,两块肥皂所产生的同向反作用力便推动纸鱼旋转起来。
4、水下“盒”爆炸
在水杯里放入一个小纸盒(包),会噼噼啪啪炸出很多水花来。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个实。所需材料和工具:跳跳糖、薄纸、玻璃杯、
清水。
制作方法如下:准备一包“跳跳糖”,用薄纸一小块,在铅笔上卷一个
小纸筒,不用浆糊粘,将底边多出的部分向内折叠压紧,把纸筒从铅笔杆上
拔下来,作成一个圆筒形无盖有底的小纸盒,把跳跳糖的颗粒倒入纸盒里,
将上口收拢捏一下,不必捏得太紧。倒一杯清水,最好用无条纹的平面玻璃
杯。将装有跳跳糖的小盆投入水中,用铅笔压一下让它下沉,当水渗透到薄
纸包里接触了跳跳糖就会发生“爆炸”,水花四溅还发出噼噼啪啪的小声响,
看上去非常有趣。
跳跳糖着水后会有强大的吸水性,在吸水过程中自身迅速分裂,好像跳
起来一样,用纸包住它,再让它渗透水分,就控制了吸水过程,加大它的爆
发力量,以它的跳动力量再去冲击水,便会产生水花溅起的现象。
5、潜水人
潜水人是穿了水下防护用具在水下作业的人员,这里制作的小玩具能在
我们手的控制下在深水中自由沉浮。
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旧的玻璃眼药瓶、及时贴彩纸或不干胶透明胶条、深的直口标本瓶、水。
制作方法如下:
向直口标本瓶中倒入清水,使水面距瓶口约6 厘米。取小眼药瓶,用手
指堵住下出水口,向瓶内倒满清水,把挤眼药的胶皮帽扣紧,这时药瓶内的
水不会从下口流出来。把这个眼药瓶放在标本瓶内,它自然会下沉到底,用
手按眼药瓶上的胶皮帽使瓶内的水从下口滴出,水滴出去以后瓶的上部就会
出现小的气室,气室越大浮力越大,不断挤出水,不断放在标本瓶里试浮沉,
当小瓶内的气室大小,刚刚能使小瓶垂直浮在水平面上,就是调试完成了。
这时如果用手掌按住标本瓶口,用力向下一压,小眼药瓶便会缓缓下沉,再
加压力它会直沉到底,如果把手掌稍微松一点力,小眼药瓶又会从水底上升,
小瓶在水中上下浮沉很像潜水人在水下工作。试验成功以后,用彩色及时贴
纸(即不干胶彩纸)为小眼药瓶美化装饰,使它变成个潜水人形,如果没有
及时贴纸,可用白纸包粘画成人形,再用透明胶纸包粘,起到防水作用也可
以。做成人形的眼药瓶在水中沉浮,会更好玩更好看些。
在正常环境中,大气的压力是一致的,眼药瓶内的小气室内的空气是在
正常情况下留出的,它的气压和正常环境中气压一样。
把它放在水里它能沉下去,说明瓶中水的重量与气室气体的浮力均等。
当用手掌按压大标本瓶口时,大瓶内,水平面上的气室气压产生了变化,将
比正常大气压力增高许多,可这时眼药瓶里面小气室还是正常大气压,它便
托不住瓶水的重量,就自动沉下去,当减弱大瓶气室的压力时它还会从水底
向上升。
6、硬币怕肥皂
打一盆清水来,准备几个硬币,把硬币竖直地向水里扔,硬币必定沉没
在水中。用食指托住硬币,慢慢地使指头没入水中,使硬币平落水面。奇迹
发生了,硬币居然漂浮在水上!
硬币浮在水上是有道理的,那是表面张力把它托住了。水面的分子受到
水里分子的吸引,使水面趋向收缩。荷叶上的一滴水,会收缩成水珠,细管
子里的水,水面会向管口凸起。从这种收缩的倾向中,我们看到相邻的两部
分水面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这就是表面张力,它使硬币漂在水上。水面
的表面张力很小,水盆稍有摇晃,硬币就会落到水中。
盆里漂浮着一个硬币,在水面稳定不动的时候,拿一小块肥皂,轻轻地
从硬币旁边插入水中,你会看到硬币迅速移动,远离肥皂而去。看上去,真
有点硬币怕肥皂的样子。
这是什么道理呢?
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想到了表面张力。提醒你吧,肥皂在水里会
慢慢溶解,一部分水面成了肥皂水。肥皂水的表面张力比水要小,水将硬币
推离肥皂了。请你动手试一试。实验原理如下:
硬币靠近肥皂的这一侧,肥皂的表面张力小,而在相反的方向,纯净的
水表面张力大,于是部分水面被拉了过去,漂在水面上的硬币也跟着被拉过
去了。
如果试验的次数太多,水面上的肥皂太多,这个试验的效果就会削弱,
硬币也许不移动了。这时,要另换一盆清水,才能继续实验。
另外还有
【简单操作类的】
①“正字反写”游戏规则:如图1a所示,要求参与者正对着前面的镜子,在一分钟内上写出一个成语来,该成语从镜子上看,必须是正立的,方为成功。这个游戏涉及的物理原理很简单,却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镜面成像原理,也在无形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②“弹指神功”如图1b所示,参与者每人8枚硬币,将其中七枚叠在一起,剩下的1枚做子弹,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7枚硬币从下到上逐一射出来,最快的那一位获胜。这也是个原理很简单的游戏,却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认识惯性的简单应用,这比老师的课堂说教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③空杯运球
桌子上放着一些乒乓球,不能用手拿,只提供一只一次性塑料杯,要求将乒乓球移到另一个桌面上而不能落地,在规定的时间内搬球多者获胜。当然,这个游戏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学生还是能想到用塑料杯倒扣住乒乓球,然后旋转杯子,让乒乓球在杯内作圆周运动,达到一定速度后,球便不会从瓶内掉下来,便可把球迅速地搬到另一个桌面上。学生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去考虑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但这个过程性体验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类游戏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物理知识却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直觉感知和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空间,以及可能产生的顿悟闪现等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右脑功能的开发,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
【头脑奥林匹克类的】
①巧叠木块
游戏规则:参与者在30秒内将5块木块叠在一起,谁能使最上面的木块比最底下的木块伸出的长度长,谁就获胜。实际上这是一道来自计算力矩求重心的竞赛题。很多学生都是习惯性地从下往上叠,由于方法不对结果当然不佳。正确的方法是先调节最上面的木块伸出第二块木块达到临界平衡,然后,不动第一块,调节第二块相对下面一块的位置,使上面两块达到临界平衡,依次往下调节,便可叠得如图2所示。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间题,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该游戏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②“未敲先知”(辨别生蛋、熟蛋)
游戏规则:不能砸破蛋壳,看谁能尽可能多地设计出方案,来辨别出哪个是生蛋,哪个是熟蛋,由于“尽可能多”的激励作用,加之置身于游戏比赛这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们表现出极为热烈的参与激情,设计灵感相互迸发,思维之花朵朵绽放。例如,有的同学想到用橡皮圈将蛋箍紧,各挂在一条同样的线上,再分别把这两个鸡蛋扭转相同的圈数以后一同放开。结果熟蛋在转回到它的原来位置后,又往反方向扭转回去,然后又退转回来,这样来回扭转多次,才逐渐停下来。但是生蛋却只来回扭转三四次,在熟蛋还没停止时早就停下来了。也有同学想到更简单的办法,即把要判别的蛋放到一只平底盘上,用两只手指使它旋转。如果是熟蛋,则它旋转起来就会比生蛋快得多,而且转的时间更久。而生蛋呢,只能转几下就停下来。也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想法,这里就不罗列了。
这个游戏鼓励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间题,多想几种方法解决间题;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开放性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间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③以一顶十
游戏规则:不能借助其它任何东西,看看谁能用1枚铁钉顶起10枚铁钉。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游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却难倒很多学生,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此时如果主持人能把这被认为不可能的“以一顶十”摆出来(如图3),这个游戏带给学生的不止是如何活用共点力平衡与转动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间题,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以震撼,冲击学生的定势思维。
【奇思妙想类的】
①高空坠蛋
要求参赛选手自行设计一套鸡蛋保护系统,使得一枚生鸡蛋在此系统的保护下从20m~30m的高空自由落下而不致摔破。保护系统所用的材料及实现方法不限。参赛选手可发挥想象,自主完成设计制作。但整个系统(包括鸡蛋在内)不得超过1.5kg。参赛选手首先要保证鸡蛋落地不摔碎才有资格评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所设计的保护系统的质量、创意、取材、造型、原理等分出名次。
②巧垒纸牌
要求参赛选手(个人或组队,各团队至多3人)用相同材料、相同数量的纸牌(由老师提供),在15min内将纸牌垒得尽量高,并且造型美观。参赛者可用一定的辅助材料(由参赛方自己准备)。在参赛选手保证所垒的纸牌不倒塌的基础上,再根据各小组所垒“纸牌塔”的高度、稳定性、造型、纸牌使用张数、辅助材料使用情况、承受压力大小等情况进行评定。
③横空架桥
本活动分组,现场进行比赛(每组至多5人),提供材料有A4纸(最多10张)、胶水以及尺子和剪刀若干。要求在相距为50cm,长、宽、高分别为30cm、20cm、10cm的木制桥墩上设计一座小桥,并能使质量为500g的小车安全通过。小桥的具体设计和制作由参赛选手发挥想象,自主完成。同样,参赛选手必须保证小车可完全通过小桥才有资格评奖,在此基础上,将按照各小组架桥所用时间、材料节约性、小桥设计的创新性以及小车通过桥所用时间等综合考虑评定。
【注】 楼主还可看这个网站哦!
http://www.wsbe.com/jia/wuli/shiyan.asp
【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同时给点奖励哈】
『柒』 给初中学生上趣味物理课,快结束了,怎样怎样上一节大家永远难忘的课
让学生能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并且教师能密切联系生活去讲课,能做到这两点,内再加上容教师的教态自然、随和,并富有激情和活力,基本上算是有趣味的课。
至于让学生永远难忘,这个很难做到,而且这有点强人所难的意味,毕竟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我们的课如果能引起对方的强烈共鸣,当然好了,如果不能,也很正常。
『捌』 趣味物理学读书心得
这个暑假我用了许多时间认真地读完了《趣闻物理学》这本书。很不错,对于当时刚接触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我,这本书是很神奇的,还有趣味化学等一系列的,类似的,都不错,可以给有好奇心和不满足课本知识的学生,我以前还对物理没有什么了解,对这门科目还不是很感兴趣,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的了解物理,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物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每个方面,和一些奇特的现象。
从这本著作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界和科幻小说里收集了许多与物理学有关的疑难问题、有趣的问题、复杂或者出人意料的物理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内容涉及到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的 基本定律和各种现象。
这本书让我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