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双流的历史

双流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1 09:22:00

A. 成都双流牧马山的历史

成都牧马山新城
目录简介风俗习惯风味特产交通概况
编辑本段简介成都牧马山新城是成都市和双流县共同打造的投资平台,既是成都南部新城七大组团之一,又是双流北部新区四大组团之一。组团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6万,绿化率60%以上。牧马山新城距成都市14公里,离双流国际机场4公里,成都火车南站12公里,双流火车站10公里。南延线、双楠大道、机场高速、成雅高速、新川藏路、大件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华牧路给牧马山新城创造了便利的交通,促使牧马山新城加快发展。历经十余年的开发建设,该区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区环境逐渐配套。目前一座110KV变电站,国际国内直播电话插转站,日产2万吨自来水厂,日供天然气12.5万立方米的配气站,光纤电视电缆从东到西横穿区内。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牧马山新城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稀缺山水资源吸引投资者和开发商。新城依山傍水,白河、老南干渠沿山环绕而过,多种常绿灌乔木覆盖全区;浅丘坡地上自然分布的美国松松林,使整个新城更显幽雅恬静。站在牧马山,川西平原美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西岭雪景竞现窗前。牧马山片区已列为“天保工程”保护区,正在申建白鹭生态保护区。目前,新城已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底,引进建设项目79,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来,以森宇维也纳森林别墅、牧马山·易城、中航阳光·云岭、半山卫城、萨尔茨堡等项目为龙头的城市低密度住宅建设的眩目开盘,开启了成都市近郊山水独栋别墅元年,使牧马山日渐成为成都近郊别墅的名片。结合成都市战略规划,牧马山新城加快规划调整和修编,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策划大师做全区总体发展策划。旨在通过大策划和大手笔的运作,促进牧马山主动吸收强辐射,超前融入大都市。牧马山新城的发展方向是,以运动休闲为特色,以休闲商务和高尚人居为主体,集会议展示、商务办公、运动健康、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临空型生态山水新城——天府客厅、智慧高地。编辑本段风俗习惯春节期间,黄龙溪古镇举办火龙节。编辑本段风味特产双流老妈兔头、宣兔头、隆氏兔头、 珍珠豆腐、黄辣丁、辣椒。编辑本段交通概况距成都市14公里,离双流国际机场4公里,成都火车南站12公里。

B. 出生于现今双流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四川成都双流,活跃着一批文化名人
作为四川成都双流人,对家乡还是很热爱的,双流作为连续14年荣膺四川十强县榜首、奋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27强的县,双流县一度以经济强县的身份示人。但外界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这块投资热土上,除了老板穿梭其间,还活跃着一批在国内外和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双流古称广都,与成都、新都并称为三都,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人文鼎盛,名人辈出。李白、杜甫、陆游、司马相如、郭沫若等都曾在双流吟诗作赋。
最近几年,双流县在经济获得大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文化大县、文化强县,一批文化名人也涌现出来。目前,全县已聚集了30余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除已故国画大师李文信和梅兰大师邓奂彰。现在,活跃在国内书画界的杨允澄、方一帆、程绍荣、程绍君等一批书画家,此外,在双流出生的中国当代著名武林禅画家、现代禅画艺术创始人吴勇等一批文化名人更是双流人的骄傲。剪纸民间艺人甚至还凭着一把剪刀走出了国门。太平清音、黄龙溪火龙、天府锣鼓、川剧坐唱等民间艺术活动更是令人叫绝。几个朋友聊天时候,谈到目前仅就绘画实力与画家数量而言,双流在四川省区县位列前茅。
刚才接到消息,老家双流最近两天将有文人聚会,被人誉为文坛的毕加索,在国内文坛小有名气、曾经站在北大讲台上激情演讲的镇长毛国聪;19岁出版自己第一本诗集、并受到诗评家谢冕和作家贾平凹的肯定军人出身的邹开华还有其他的不少文化名人都将去参加这次聚会。
毛国聪去年在人民日报上还发表了两篇散文,做品被湖北省用作考题。两年内因为一部长篇奇幻小说《生命之门》和一部杂文集《与上帝对话》的相继面世,时任双流县永安镇镇长的他文艺创作达到了颠峰状态。
我和毛国聪还是比较熟悉的,前几天在双流举行的动漫节我们还见了面,简单寒暄了几句,他告诉我他已从永安镇长调到文联了,发生了一次角色转变,对他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可以放下日常政务事务,写一些好的作品,希望如他所愿。
双流县全县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各种文学艺术家协会达21个,协会会员接近2000人。这些协会包括:作协、音协、美协、书协、舞协和戏剧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收藏协会、书画院、体育舞蹈协会以及川剧玩友协等,聚集了众多文化名人,在国内外拥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随着双流县委提出打造以运动、文化、生态、怡居和航都为特征的空港现代田园大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近年来,包括著名雕塑师叶毓山、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师王志纲等在内的文化名人纷纷落户双流。
近年来,双流县相关部门和本土文人出版了大量较有影响的文艺书籍,包括,《海棠诗选》、《双流十年文学作品选》、《历代诗人吟双流》、《相聚棠湖摄影作品选》、《双流影忆》、《生命之门》、《与上帝对话》,《天空不空》、《省报调查》、《成长》等文学作品。此外,由该县作者向欣澄与人合作的剧本《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还被拍成电影,深受好评。由诗人徐文中创作的歌曲拍成MTV《双流,和谐的家园》,在电视台播放。现在双流文艺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近年来,双流人参加国内各级文艺活动大赛并获得大奖,更不在少数。
近年来,双流县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大批文化、体育场馆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同时,一些文艺团体和协会纷纷办起了各类文艺报刊杂志,如:《双流作家报》、《双流摄影家报》、《楹联诗社报》,每年发表文艺作品千余件,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艺作品200余件。
引用:http://fast.daqi.com/26065635.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C. 双流名胜古迹

黄龙溪
四川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始终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农业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黄龙溪正在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交 通 便捷,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优美,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黄龙溪古镇坐落在黄龙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镇上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附近毛家湾,四川足球训练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论春秋,一派静谧。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六条老刚进行完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景区与府河漂流游览连在一起。从成都市郊望江楼起程,沿府河经黄龙溪顺流而下,可达彭州县的江口镇。两岸风光如画,有8处景点可供游人观赏。 双流 龙舟 古镇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 黄龙溪古镇旅游指南: 交通:成都新南门汽车站(公交车:6、28、35、46、49、55、75、82路。咨询电话:028-85433609)每天8:00-16:00,每小时一班,票价:8元。古镇府河游船,240元/艘/2小时。 住宿:镇上有多家民居旅馆、招待所、宾馆,15-40元/人。若不想领略泡茶馆的闲适,听川剧的幽雅,游古迹的惬意,住民居的氛围,也可当天往返。 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 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镇均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耍火龙、水龙、彩龙的表演,十分热闹,很有吸引力。就餐前一定先问好价钱,以免发生不快。

D. 双流历史上的大事件

双流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时称广都,与古蜀国的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为避讳炀帝杨广改称双流,迄今2300余年历史。

所以新都的大事也就属于双流大事吧。。。姑且这么认为。。。制度沿革也算大事了吧

公元前376年,开明王朝传位到十二世,秦国惠文王灭了开明蜀国。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县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作为一个县归蜀郡管辖。从新都建县至今已有2280年的历史。
新都建县以来,几经变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巴蜀。一年后新置广汉郡(郡治在今三台县境),新都由蜀郡划入广汉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刺史,蜀郡改为益州刺史部,新都属益州广汉郡。
公元9-23年,王莽时期,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益州广汉郡,后经刘焉父子据蜀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直到曹魏灭蜀,隶属关系不变。
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4县。276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仍辖4县。司马该死后无子,新都国被废除,复为新都郡。后又废郡,新都仍以县属广汉郡。301年,李特起义。4年后,李特之子李雄据蜀称帝,国号大成,继称汉,新都仍属梁州广汉郡。后桓温伐蜀,灭李雄政权,蜀地归东晋。又经范贲、苻坚、谯纵等先后据蜀,直到东晋灭亡,新都均属梁州广汉郡。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广汉郡由梁州改属益州,新都也改属益州广汉郡。直到479年南齐高帝萧道成取代刘宋,国号齐,新都隶属关系未变。
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全国诸郡以州直接统区,新都从广汉郡改属益州。7年后,改新都为兴乐县,始将县城由军屯乡迁至今新都镇。607年,隋炀帝时期,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619年,唐高祖时期,恢复兴乐县,随即仍改为新都县,隶属益州。742年-757年,唐肃宗改蜀郡为成都府,新都归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时期不变。
965年,宋太祖设置西川路,新都属西川路成都府。后西川路改为川峡路,成都府改为益州,新都属川峡路益州。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新都属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新都均以县属,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改革政区,在大都(今北京)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行中书省。新都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的隶事司,直到元末未变。
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民国政府建立后,将四川划为七道,新都属川西道,一年后改为西川道。此后,军阀割据,实行防区制,新都属28防区。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改组四川省政府,划全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E. 成都双流县名字的由来

据《太平寰宇记》载“双流,本汉广都,至隋,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在二江之间。”明天启《成都府志》亦云:双流,本汉蜀郡广都地,隋改广都为双流,取《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为名。

双流历史悠久,古称广都。春秋早期(前666年),古蜀国王开明氏以广都瞿上(即今胜利街道)、樊乡(即今华阳街道)为国都,与成都、新都、并称“蜀地三都”。至2019年已有2685年历史。



(5)双流的历史扩展阅读

双流县风景名胜:

1,棠湖公园

棠湖公园位于成都市双流县东升街道,距天府广场18km,创建于1986年,公园占地二百余亩,居成都市各公园之冠。

2,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

F. 成都市双流县地名的来历

双流县,因战国时秦蜀地太守李冰建都江堰。穿二江予成都之中,县与之邻,于是取晋左思《蜀都赋》名句“带二江之双流”作为县名。夹江县,因县城位于岷江和青表江之间而得名。荥经县,因境内有荥经二水,北为荥水,南为经水,至县城城东合流称荥经水。故取二水之首作为县名。

(6)双流的历史扩展阅读:

1、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双流区行政区域划分为8个街道、18个镇:东升街道、西航港街道、华阳街道、黄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兴街道、协和街道、太平镇、永兴镇、籍田镇、正兴镇、彭镇、大林镇、煎茶镇、黄龙溪镇、永安镇、黄水镇、金桥镇、胜利镇、新兴镇、兴隆镇、万安镇、白沙镇、三星镇、合江镇。

2、地理位置:

双流区位于成都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47′—104°15′、北纬30°13′—30°40′。[1]东连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南接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津县和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及锦江区。区政府驻东升街道。

3、水文

境河流属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近于由北东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为117.65千米。

G.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历史沿革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原名双桂寺机场,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
1956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批准将双桂寺机场划归民航使用,随即正式列为民航机场序列,并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
旧候机楼
1957年,成都民航的飞行由广汉机场转场至双流机场,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
1959年至1960年机场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m,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新建的候机楼面积8500平方米,采用薄壳多拱结构,与高层指挥调度楼相连接的不对称形式,受到好评。1967年将跑道由2200m延长至2600m,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
1983年、1991年机场先后两次扩建,使候机楼的面积增至17400平方米,有储、供油万吨以上设施,航行管制、通讯导航、气象预报、运输服务等设施都较西南各个机场完备。
扩建后的航站楼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投资达28亿人民币,使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跑道延长至3600米,并安装了Ⅱ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新建一号航站楼8.2万平方米,实行进出港分流、国内外旅客分流。2004年9月28日3.9万平方米的新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2008年5月31日,空中客车A380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顺利降落,说明机场具有起降世界最大型客机的能力。2009年10月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F级第二跑道由四川航空试飞成功。2012年7月28日35万平方米的二号航站楼投入使用。
截至2013年12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15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71条国际(地区)航线,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创建世界十佳机场。[5]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大力加强机场作为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的功能和地位,以其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完善周到的服务、更加现代化的设施,成为中国西部面向世界的空中门户。

H. 双流名胜古迹有哪些

双流名胜古迹:
黄龙溪古镇
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错落的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奇特景观;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

洛带古镇
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古镇之称,也被世人称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洛带古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全镇85%以上都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客家聚居地。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客家会馆。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九倒拐崖墓群
九倒拐崖墓群位于胜利乡白塔村的西麓,隔河与黄水镇相望。山下一马平川,与杨柳河古渡口陶家渡、白云渡紧临,古代为交通要冲,汉蜀守任安曾于此筑宜城。此一带崖墓交集中,有76处,远望如蜂房。形制大小不一,有正方形、长方形、单双门楣、弧形,年修殿三重,壁上不少彩画,而‘三绝已无。”六十年代,应天寺壁画同全寺佛像一起被砸毁,无一幸存。其它寺庙壁画的命运也大多如此。太平镇锁龙村村民裴家贵住宅有三幅壁画(两侧配对联),一幅横式为山水,两幅竖式为梅花、盆景,-民国癸亥(1923)江源画巅郑松涛作。现存完好。

古佛堰
古佛堰始建于乾隆25年,由彭山县令张风翥筑堰引水灌华阳、仁寿、彭山三邑田。堰首有人工凿石渠1200米,其中600米加盖后建成现古佛洞场镇街坊,又穿一300米隧洞绕山嘴向南,直至彭山县江口。

双流县,成都市下辖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中心,成都市区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距成都市区10公里,属岷江流域,县境内有金马河、府河、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

I. 双流的历史,特产,人物,特色

古称广都,始建于公元前316年,与古蜀国成都、新都并称“三都”。至隋朝避炀帝(杨广)讳,改称双流(以江安河与府河汇流于二江口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载:“双流,本汉广都县,至隋,避炀帝讳,改为双流,以县在二江之间,故以名县。”明天启《成都府志》说:“取《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为名。”《蜀都赋》中所说的二江,虽未经双流县境,据《舆地广记》说:“特取蜀中事而名之耳。”又江安河与府河相汇于县内的二江口,也有“二江双流”的情况。 特色。。九江鸡蛋。二荆条

J. 成都双流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

我给的是成都的

蒙山脚下炮声隆——忆百丈关战役
--------------------------------------------------------------------------------

1935年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刘湘为阻止红军攻势,屏障成都平原,遂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余团。

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即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进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毙、伤敌15000余人,红军伤亡近万人,主力受挫。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百丈失利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南下是绝路的正确论断。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

.

强渡乌江

1931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边。乌江是贵州第一大川,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夹岸悬崖对峙,高不见顶,江流翻滚,恶浪滔滔,江上浓雾弥漫,又值大雪之后,天寒地滑。对岸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红军处境十分困难。军团长林彪

向耿飚亲自下达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他们决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处的小路。在寒冷的江边,红四团度过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队的8位勇士首先跳进刺骨的江水泅渡乌江。但遭敌阻击,试渡失败,一位福建籍战士牺牲。入夜,突击队利用竹筏夜渡。三连长毛振华带五位勇士上了第一只筏子。3只竹筏相继出发。半小时后两只竹筏撤了回来,一只下落不明。红四团扎制了60多个竹筏,次日开始强攻。敌人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住江面。突然,对面江边响起了一阵枪声,守敌一片惊慌,立即掉转枪口。竹筏乘机靠岸。原来,毛振华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却等不到后续部队,头上距敌人工事仅几米,因此未敢打手电筒与对岸联系,便潜伏下来伺机而动。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这时,敌人的预备队开了上来,借助优势火力向红军猛扑,一营被迫撤至江边。紧急关头,师长陈光调来炮兵连长赵章成和指导员王东保。所谓的炮兵连其实只有一门炮,5发炮弹。赵章成四发四中,准确地将炮弹射到了敌群中。敌人四散奔逃。滩头部队乘势反攻,红军终于完全占领了乌江渡口。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门户。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攻占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强渡嘉陵江

嘉陵江,是四川省的四大河流之一,起源于秦岭山脉,与长江汇合于重庆,中上游出没在高山狭谷之中,水深流急,对于缺少渡河工具的我军来说,确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险。

强渡嘉陵江,是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作战后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江作战。这次战役开始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结束于四月二十一日,歼敌一万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涪江至嘉陵江之间的广大地区,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为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这次战役的胜利成果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强渡嘉陵江,向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由陕南回师川北后,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为继续贯彻向川甘边界发展的计划,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集中4个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为清除渡江作战障碍,红四方面军于3月初至11日,取得仪陇、苍溪战役的胜利。控制了嘉陵江东岸除阆中、仪陇的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城的地区。鉴于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纵深仅有国民党军第28、第29军防守,其52个团部署在绵长的沿江防线,纵深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选择其江防薄弱环节,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夺取沿江各要点,并向两翼扩展,而后向其纵深发展。3月28日,战役发起。红军第9、第30、第3l军组成的第一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法,分别在塔子山、鸳溪口、阆中地区突破了国民党军江防,并迅速向其两翼及纵深发展。随即,红军第4军组成的第二梯队也由苍溪渡江投入战斗。至4月3日,红军先后攻克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要隘,计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为夺取战役的全胜,红军以第31军围困广元;以第30军一部西进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第l师南下;方面军主力分路西向,进逼江油(今武都镇)、梓潼。10日,红9军渡过涪江,包围江油,前锋直逼中坝(今江油县城)。尔后,红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以1个师围困江油,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增援江油的国民党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所率的10个团,歼其4个团,俘3000余人,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红30军第89师先克青川,并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岭歼胡宗南部1个营,继又克平武。18日,红4军攻占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战役结束。

历时24天,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只是由于丧失进击甘南的战机,未能达到预期的战役目的。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时,由于张国焘决定只留下刘子才、赵明恩等300余人枪就地坚持斗争,实际上等于完全放弃川陕根据地。徐向前认为,如果把三十三军留下,开展游击战争,局面会好得多。

热点内容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
安工大老师 发布:2025-07-11 02:47:26 浏览:525
微生物学第三版 发布:2025-07-11 00:14:22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