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制取氧气

化学制取氧气

发布时间: 2021-08-01 10:07:44

㈠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排水法
搜集气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又叫排水集气法
.
(一)方法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
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或倒放在桌
面上。【当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正放在桌面上;当收集的气体的密度
比空气小时,倒放在桌面上】
(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条件有:
1.不跟水发生反应。
2.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
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N2、CO、NO、CH4、C2H2、C2H4等。采用排水集气法时注意:
1)集气瓶装满水,不要有气泡;
2)停止收集时,应先拔出导管或移走水槽后才能移开灯具,以免倒吸。
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比重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如H2、NH3、CO2、HCl、Cl2、
SO2等。比空气轻的气体采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比空气重的气体采用瓶口向上
排空气法。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时注意:
3)集气导管应尽量接近集气瓶底;
4)密度与空气接近或在空气中易氧化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集气法,如CO、NO等。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氧气一般不用这种方法
因为
它的密度只比空气大一点点
二氧化碳可以
向下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

㈡ 化学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方法简单点

  1. KMnO4加热。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和MnO2混合加热。2KClO3=△MnO2=2KCl+3O2↑

    排水法适合不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气法适合比空气重的气体(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氧气32可以,广口瓶正放,导管伸入到瓶底,因为收集气体比空气重,就将空气挤了出来),向下排气法适合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氨气,广口瓶倒放导管伸入瓶底.
    氧气的收集可以用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
    过氧化氢加热可以产生氧气,但实验室一般不用,因为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实验室制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产生锰酸钾.氯化锰和氧气,因为不会产生杂质气体.实验室还可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产生氯化钾和氧气.

  2. 工业上利用空气降压法(空气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氮气,有百分之二十是氧气,利用二者沸点不同)
    高中教材说潜艇中有利用过氧化钠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制取氧气的
    排水集气法制取的氧气纯度比排气法要高的多。

  3. 分解过氧化氢这个成本太高,而且在加热分解过程中会有水蒸气产生,高锰酸钾由于是固体,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很容易分解制得氧气。

  4. 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朝下倾斜一定角度,避免将水倒吸至试管内造成试管爆裂。

㈢ 化学中如何制取氧气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㈣ 常用的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怎么

1、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高锰酸钾热分解的方程式存在争议,因为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解产物会有差异。

(4)化学制取氧气扩展阅读

一、氧气收集方法:

1、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二、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㈤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2、用催化剂MnO2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2KClO₃===(△,MnO₂) 2KCl+3O₂↑

3、双氧水(过氧化氢)在催化剂MnO₂(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₂和H₂O,化学式为: 2H₂O₂===(MnO₂) ₂H₂O+O₂↑

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试管倾”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受热均匀”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

(5)化学制取氧气扩展阅读: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首先,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

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㈥ 化学制取氧气

双氧水,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双氧水————水+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氧气+二氧化锰;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㈦ 关于化学中的制取氧气

1.制取氧气从三种不同的物质中提取出来,那么这个物质中就含氧?那这个物质还是纯净的么?这几个物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是含有氧原子。纯净物和单质的区别不用再详细的告诉你了吧?都是含有氧原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纯净物,但绝不可能是单质。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有根据情况的不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的时候使馆都会稍微向下?(说的详细,别搬一堆没用的资料)。
稍微向下?你要再说清楚一些。
3.接着问题2,就算这些物质生成了氧气,那这些氧气如何才能得到并使用?(一出来不久和空气结合,就不是纯氧了啊!)
你可以在水中把装满水的试管倒置,用制取出来的氧气排开水到试管里,然后封闭试管。当然这是在实验室,工业生产不会用这些原料的。
4.请问,氧气是如何让收集的?(别写的太笼统,把详细过程和解释等都写出来)
如上,排开水。
5.在这个实验中没,有没有什么操作要求?或者是容易犯错的操作?
6题就是你的注意事项
6.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收集气体时,不能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要等试管内和导管内的空气排净,直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在试管和导管中会存在一些空气,需要用氧气来把他们赶出去。那样才会是纯净的氧气。

㈧ 初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热分解的方程式存在争议,因为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解产物会有差异

中学阶段反应方程式

2KMnO₄ ==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 (加热)

2、氯酸钾分解

制得的氧气中含有少量Cl₂、O₃和微量ClO₂;该反应实际上是放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发生上述1mol反应,放热108kJ

2KClO₃ == 2KCl + 3O₂↑ (MnO₂催化加热)

3、双氧水分解

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催化剂主要为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氧化铜也可)。

2H₂O₂== 2H₂O + O₂↑ (MnO₂催化)

(8)化学制取氧气扩展阅读:

工业制法

1、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制备氧气称空气分离法。首先把空气预冷、净化(去除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然后进行压缩、冷却,使之成为液态空气。

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点的不同,在精馏塔中把液态空气多次蒸发和冷凝,将氧气和氮气分离开来,得到纯氧(可以达到99.6%的纯度)和纯氮(可以达到99.9%的纯度)。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装置,还可以提取出氩、氖、氦、氪、氙等在空气中含量极少的稀有惰性气体。

由空气分离装置产出的氧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最后将压缩氧气装入高压钢瓶贮存,或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工厂、车间使用。

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氧气,虽然需要大型的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但是产量高,每小时可以产出数千、万立方米的氧气,而且所耗用的原料仅仅是不用买、不用运、不用仓库储存的空气,所以从1903年研制出第一台深冷空分制氧机以来,这种制氧方法一直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氧气的富氧空气。

3、分子筛制氧法(吸附法)

利用氮分子大于氧分子的特性,使用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离分出来。

首先,用压缩机迫使干燥的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抽成真空的吸附器中,空气中的氮分子即被分子筛所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内,当吸附器内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打开出氧阀门放出氧气。

经过一段时间,分子筛吸附的氮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出的氧气纯度下降,需要用真空泵抽出吸附在分子筛上面的氮,然后重复上述过程。这种制取氧的方法亦称吸附法.利用吸附法制氧的小型制氧机已经开发出来,便于家庭使用。

4、电解制氧法

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每制取一立方米氧,同时获得两立方米氢。

用电解法制取一立方米氧要耗电12~15千瓦小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耗电量(0.55~0.60千瓦小时)相比,是很不经济的。所以,电解法不适用于大量制氧。

另外同时产生的氢气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法收集,在空气中聚集起来,如与氧气混合,容易发生极其剧烈的爆炸。所以,电解法也不适用家庭制氧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氧气

热点内容
幼儿教师演讲稿精选 发布:2025-07-11 14:51:14 浏览:105
燃料电池历史 发布:2025-07-11 13:49:58 浏览:96
什么心理 发布:2025-07-11 11:13:50 浏览:198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