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评价物理八上
㈠ 八年级上册物理资源与学案答案
这个你可以去当地的书店找找!
㈡ 人教版八年级上资源与评价物理答案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A.C.D.E B.F 2.D 3.B 4.B 5.能 6.向上弯折7.右脸
8.大9.如:水为什么会向低处流?
第二节 探索之路
1.B2.(1)d e (2)b d f (3) a b c d (4)d (5)b3.D
4.空气5.如: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自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自行车座垫下为什么有弹簧?
自行车的轴为什么要上润滑油?
自行车为什么用充气橡胶胎?等
6.如:跳闸是指灯线断了吗?跳闸之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等
聚沙成塔:
(1)太阳光可以分解。理由是太阳光是白光,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
(2)人们看到物体有不同的颜色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 (4)爱因斯坦2.(1)提出问题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7)交流与合作3.(1)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3)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4.C .D
5.体会一:牛顿非常谦虚,没有否认别人的成就
体会二:科学探究需要合作
体会三: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的成果
聚沙成塔:
(1)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
(2)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
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
原因是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所
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
综合测试答案
1.现代通讯 ; 航天 ; 材料2.C 3.A 4.C 5.
科学家姓名
成就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
焦耳
焦耳定律
欧姆
欧姆定律
6.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7. (1)探究课题: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缺口的大小有关
(2)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的大小有关(或:无关)
(3)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六张相同的纸,三张有缺口,三张无缺口
实验步骤:(1)将纸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有一张有缺口的和一张无缺口的
(2)实验第一组:沿缺口撕那张有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 的大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撕那张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的大小
(3)实验第二、三组:用同样的方法撕其余两组有缺口和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并将结果记入下表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组次
撕开无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
撕开有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预测实验:如果猜想正确,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不同。(或“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相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基础过关
1. 人(船);山(岸)2. 火车或乘客自己3.太阳;地球4.运动的;静止的5.B 6.B 7.C 8.A 9.D 10. 足球运动员相对于球场上的跑道或坐椅等是运动的,但由于摄像机始终让运动员在镜头中,所以运动员与电视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人始终在电视机屏幕上 1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惧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能力提升
12.是静止的;是运动的1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4.静止的;运动的15.小明;柳树 16.C 17.C 18.A 19.A 20.C 21.C 22.D 23.以飞机为参照物,小明不动,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在高速运动,当飞机降落时,小明和飞机相对于地面虽然在高速运动,但速度在逐渐减小,最后会安全降落到地面。24.云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基础过关
1.(1)150;9000 (2)0.166;16.6 (3)50;5×10-8 2.(1)mm(2)km(3)cm(4)μm(5)dm(6)dm2 3. 3;4.4 4.2.7;2.70 5. 8.78cm;0.24 6. 1cm;383;3.8dm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能力提升
15.min;s;10s;h ;min; s ;2.01s 16. 4.2 ×109m 17.D 18.B 19.D 20.C 21.C 22.C 23.B 24.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排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设待测铜丝的直径d′,圈数n′,直径为d = 0.5mm的铜丝的圈数为n 则d′=(n/ n′)d=0.5 n/ n′毫米
第三节 快与慢
基础过关
1.1.2;2.88×10-2;1.2;30 2.1.27 3.85.5 4. (1)都是直线运动(2)速度大小不变 速度大小变化 5.9:8;8:9 6. 600min 7.A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 1.8km 16.15m
能力提升
17. 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路程相等,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18.本路段最大限速为80kg/h;45 19.30 20.6 21.50
22. 信息二:骑自行车15S运动了200m(或跑步者25S运动了200m)
信息三: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23.D 24.C 25.B 26.C; 27.20cm以上 28. 64s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基础过关
1.85 3 2.1.5 m/s; 3.1.2 m/s; 4.C; 5.A ;6.D ;7.C ; 8.(1)略(2)6.25m (3)<
能力提升
9.15;10;12;10.匀速直线;20;11.58;12.C;13.A;14.C;15.C;16.B;17.C;18.C;19.(2)猜想与假设(4)刻度尺
20.B;纸片下落在空中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21. .(1) 7.8m/s (2)559.5m/s (3)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建议: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练. 22. 2.64m/min;偏小
第二章 A卷答案
1.米;刻度尺;2.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个人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1米;3.运动的;静止的;4.mm;dm
5.3;3;6. 静止 向北行驶 向南行驶,但速度比列车慢;7.dm;cm;8.200;720;9. 40m/s;10.12.5;0.125;11.1dm;12. 丙;在相同路程 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13.大;匀速直线;14.D;15.D;16.B;17.D;18.D;19.A;20.C;21.A
22. (1)以同一起点跑完相同路程,用时最少的跑得快。
(2)以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路程远的跑得快
23. (1)用没有弹性的细线与一盘蚊香的每一圈的中央重合,再拉直细线,测出线一盘蚊香的长度L。①先测出长度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烧的时间t1;②算出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
(2)t=(L/L1)t1
24.6min;60m/s
25. 0.03m/s;0.02m/s;0.024m/s
26. h=5t2;226
27. (1)由7点到7点30分这段时间内的速度为v1= = =0.3km/min
由7点30分到8点10分这段时间内的速度为v2= = =0.25km/min
因为v1≠v2,所以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v3= = ≈0.29km/min
(3)v4= = ≈0.38km/min
第二章 B卷答案
1. (1)cm (2)km (3)min (4)m;2. 9:4;3. 1.81;4. 南;西北;5. 100km/h;300;6.78;21.7;7. 西;5;8. 0.982m;9. 60 1.67 105;10.C;11.D;12.D;13.B;14.A;15.D;16.C;17.B;18.B;19.D;20.B
21. 辅助器材;软细线.
方法:将软细线摆放在地图上,使软线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完全重合,在线上做出对应的南京,北京的标记,放直软线量出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地图的比例尺计算铁路的实际长度.
22. (1)匀速;6 (2)1.2 (3)小于
23. 实验步骤:①将若干铅笔芯并列紧排在水平桌面上
②用刻度尺测这列铅笔芯的总长度L
③数出这列铅笔芯的根数n 表达式:d=L/n
24. (1)v=s/t (2)小 (3)4 1 0.03 (4)大
25. (1)平均速度 (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自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 (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 (4)①3.3m/s;4.9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
26.(1)59min(2)36;103
一部分而已。。。
全的我也没有找到。。。
估计过几天应该会有把。。。。
㈢ 为什么八年级上物理资源与评价答案不对啊
不知道,我也没查到。
找找大庆教育网吧。
㈣ 资源与评价物理八上答案
建议把问题粘上再问
㈤ 义务教育新课程物理《资源与评价》八年级上下册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与上海科技版配套
没用过啊
㈥ 资源与评价换新版本了!红色皮的,我想要物理8上(配S版)答案 各位帮忙哈!
http://wenku..com/view/9e5a583243323968011c92b5.html地址,给我悬赏,答案一样的,s版,我是大庆的,和这答案一样,不信自己对
㈦ 八上地理资源与评价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和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㈧ 资源与评价物理答案 八年级上配上海科技版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
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雍正说“朕夷狄之君”“非中国人”。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闯关东-山东人-清代分三个时期:(1)1644至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户益繁息”。(2)1668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 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3)1861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
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东北,这种遣犯史称“流人”。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 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 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 闯关东,东北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吉林省浑江市《湾沟公社志》记载:“1921年间有一名叫王振邦的农民, 原籍山东,因逃荒携妻及长女一家流落于西川一带。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王振邦与山东老乡聚义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们与日军大小战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战绩最佳,日军死伤惨重,义军为日军所胆寒。”
闯关东,由于东北为流放地,禁垦,边墙西为蒙古贵族驻牧地。但覆灭的满清殖民政府无力阻挡历史潮流,满清二百多年殖民统治,倒促进了满蒙汉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满蒙独立”运动、“伪满洲国”等历史沧桑,都没能改变满洲人成为中国的满族人。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增强最,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辛亥革命东北几千万关内汉人回到中国怀抱,“以至于人文地理学地图表明该地区完全是中国人的”(《草原帝国》,法国,勒内·格鲁塞)。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 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 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作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汉族,几百年来人囗压力就使汉人不断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内蒙古和新疆也成为汉人移民地。那么,闯关东便成了人口与经济的平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