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必修一实验

化学必修一实验

发布时间: 2021-08-01 10:33:35

① 必修一化学实验

一、结论:1
铜与酸不反应
2
某些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氢气
3
酸可以溶解金属氧化物
二、应用
1
结论一可以用铜作为防酸腐蚀的材质
2
结论二可以用于实验室制氢气
3
结论三在工厂上用酸除锅炉水垢

② 高中必修一化学实验的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滤和蒸发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

步骤 现象
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
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蒸馏和萃取(1) 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③ 高一化学必修一实验比较重点的实验是哪几个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④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所有实验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
分离——把混合物中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若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分离提纯思想: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不增:不加入新的物质
不减:不消耗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杂质转换为沉淀、气体等易分离除去。如:将NaCl溶液中可能存在的Na2SO4,转换为沉淀BaSO4
分离的方法: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1. 过滤(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漏斗、滤纸、铁架台(铁圈)、烧杯、玻璃棒。 通常用来分离液体和不溶的固体。

2. 蒸发
原理: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实验用品: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铁圈)

注意事项:
a、蒸发皿中的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
b、加热时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溶液溅出;
c、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d、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3. 结晶
原理:使溶液过饱和,析出晶体,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方法:减少溶剂,降温改变溶解度
通常适用于溶解度不同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4. 萃取
原理: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原来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如:溴易溶于CCl4,溴难溶于H2O,所以CCl4可以把溴从溴和H2O组成的溶液中萃取出来
萃取剂选择条件: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混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

操作注意:充分振荡,适当放气,充分静止,然后分液;
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
5. 分液: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实验用品:烧杯、分液漏斗
带铁圈的铁架台

6. 蒸馏
原理: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将液态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实验用品: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石棉网、接液管、锥形瓶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注意:
1)先通水,再加热
2)刚开始收集到的馏分应弃去
3)全程严格控制好温度

7. 层析
原理: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把它们溶解在某溶剂中,以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⑤ 高一化学必修一、实验整理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 O2点燃或Δ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

⑥ 求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1-5的具体实验步骤

计算: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5.85克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到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到2厘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装瓶:将溶液装入细口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虽然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都是碱性,但两者的水溶液混合后还是能够反应。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CO3-部分进一步电离出H+和CO32-,也有部分水解生成H2CO3和OH-,但两者的水溶液中大部分存在的是HCO3-和OH-,而HCO3-和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能发生反应生产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谢谢采纳!!!

⑦ 化学必修一实验操作与评价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科学探究
操作方法: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二十五毫升蒸馏水、二十五毫升硫酸铜溶液和二十五毫升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把装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激光笔照射;将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分别过滤。
现象:氢氧化铁胶体中出现光路,过滤无杂质。
离子反应
实验2-1离子反应发生需要条件
操作方法: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氯化钾溶液;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出现沉淀。 实验2-2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探究
操作方法: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B中加入酚酞,再加入稀盐酸至无色。在盛有碳酸钠的试管C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A中生成蓝色沉淀;B中溶液变色;C中生成气体。 结论:生成水气或沉淀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被还原-氧化性-(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被氧化-还原性-(还原产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实验3-1钠在空气中氧化
原理: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操作方法: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现象与结论:钠表面变黄(氧化钠)。钠比铁、镁、铝、等金属活泼的多。 实验3-2加热钠
原理:钠熔点低,活泼。
操作方法: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与结论:钠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科学探究
原理: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操作方法: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及结论:铝融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实验3-3金属与水的反应
原理:钠与水反应
操作方法: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小块钠放入。 现象:钠迅速熔成小球,浮在水面游动,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气体。
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能与水反应;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生成碱性物质和气体。 科学探究 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原理: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操作方法:将湿棉花放于试管末端,在试管中放上还原铁粉,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下端放置酒精喷灯,玻璃导管一端接试管口,另一端在肥皂水中。点燃酒精喷灯,在气泡均匀冒出后把火柴靠近肥皂泡。
现象及结论:火柴靠近肥皂后气体燃烧。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气体。(氢气) 实验3-4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原理:铝是两性金属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现象及结论:两只试管中固体均溶解,均有气体生成。铝既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实验3-5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操作方法: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用手摸试管外壁。
现象及结论:带火星木条复燃。手摸试管外壁有热感。 科学探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外观。分别滴入几滴水。 现象及结论: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碳酸氢钠是白色小晶体;前者剩余的固体少(溶解度大)。 实验3-6焰色反应
原理:金属离子燃烧时颜色不一样。
操作方法:用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没有颜色时,蘸取碳酸钾溶液做同样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现象及结论:前者有黄色火焰,后者是蓝紫色火焰。 实验3-7氢氧化铝
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稀硫酸铝溶液,一直滴加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 现象及结论:生成白色胶状物质。氢氧化铝与弱碱反应生成沉淀。 实验3-8
操作方法:取一些制得的氢氧化铝,分装在2支试管里,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及结论:沉淀均溶解。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实验3-9
操作方法: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铁(A)和硫酸亚铁溶液(B)。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生成红色沉淀;B中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实验3-10检验三价铁
操作方法: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氯化亚铁溶液(A)和氯化铁溶液(B),各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现象及结论:A中无明显现象,B中生成红色沉淀。

大概就这些了。祝你好运!

⑧ 化学必修一的实验的步骤以及现象

的双方各宿舍

热点内容
天都教育 发布:2025-07-11 09:35:37 浏览:447
厦门在职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1 09:05:50 浏览:694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
安工大老师 发布:2025-07-11 02:47:26 浏览:525
微生物学第三版 发布:2025-07-11 00:14:22 浏览:107
初中数学卷子 发布:2025-07-11 00:11:28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