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的历史
『壹』 红安将军的故事
湖北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5.2万亩,耕地51.9万亩。全县总人口为61.68万人。县城距武汉112公里,距黄州130公里。京九、京广铁路联络线从县南穿过,加快了红安与外地的联系和交流。红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也是孕育将军的摇篮红安(原名叫黄安)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同时也被誉为“将军城”)。这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董必武(代主席)、李先念,以及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诚汉、周世忠、谢富治等223位将军。徐向前、叶剑英、许世友、徐海东、陈赓、陈再道、刘华清等我军一代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我军历史上有五支红军部队在红安成立、重建和改编。从1927年到1949年的22年革命斗争中,红安有14万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先后又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之最”,而且也一个“世界之最”。 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建国后红安籍授衔将军上将8名:曾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郭天民,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的周纯全,曾任.中央军委顾问的王建安,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韩先楚,曾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秦基伟,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锡联,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谢富治。中将12名:曾任南京军区顾问的刘飞,曾任广州军区顾问的詹才芳,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张仁初,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徐深吉,曾任解放军二炮政委的李天焕,曾任国家一机部副部长的徐斌洲,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天云,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曾任公安部副部长的王近山,曾任北京军区顾问的吴先恩,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聂凤智,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刘昌毅。少将52名:程儒珍、韩卫民、袁克服、金世柏、罗厚福、李世炎、耿锡祥、黎锡福、邹国厚、徐绍华、贺键、熊应堂、程悦长、殷国洪、卢燕秋、张天恕、郑国仲、况玉纯、秦光远、陈美藻、李定灼、江波、刘福胜、赵鹤亭、马忠全、闵学胜、戴克林、戴克明、程启文、罗应怀、甘思和、胡正平、汪运祖、何德庆、张志勇、涂锡道、张竭诚、詹少联、谢正荣、周世忠、江腾蛟、高厚良、肖永银、肖永正、肖志贤、吴世安、吴振挺、张潮夫、伍瑞卿、何辉燕、黄立清、吴杰。 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 安 将 军 谱 上将 按姓氏的汉语拼音排列(A-Z) 陈锡联 郭天民 韩先楚 秦基伟 王建安 王诚汉 谢富治 周纯全 中将 按姓氏的汉语拼音排列(A-Z) 胡奇才 李天焕 刘 飞 刘昌毅 聂凤智 王近山 吴先恩 徐斌洲 徐深吉 詹才芳 张仁初 张天云 少将 按姓氏的汉语拼音排列(A-Z) 陈美藻 程启文 程儒珍 程悦长 戴克林 戴克明 甘思和 耿锡祥 韩卫民 何德庆 胡正平 黄立清 江 波 金世柏 黎锡福 李定灼 李世焱 刘福胜 卢燕秋 罗厚福 马忠全 秦光远 吴林焕 吴世安 吴振挺 萧永银 谢正荣 熊应堂 徐绍华 姚运良 袁克服 张竭诚 张天恕 赵鹤亭 郑国仲 周世忠 邹国厚 军事将领 按姓氏的汉语拼音排列(A-Z) 陈海清 程 彪 戴季英 戴修福 邓运兴 董绍明 杜少刚 方和明 黄从述 黄宏儒 黄宏伸 黄 华 金仕华 康启华 来显吉 李振华 李 质 林凯成 刘 敏 刘友海 卢光合 罗映臣 罗映清 马友才 梅宏德 闵学文 倪忠珍 潘阳泰 秦 振 阮官华 阮官清 石世良 陶 励 涂其友 汪进先 汪立勇 王汉臣 王积功 王进前 王兴友 王佑林 吴昌恒 吴大奎 吴大胜 吴茂福 吴庆海 席绍先 熊心乐 熊友刚 熊志生 徐洪才 徐青山 杨辉明 杨家泰 杨世忠 杨兴忠 杨子明 曾传六 曾 琨 詹浩生 赵绍明 郑炳礼 郑 强 郑维孝 郑 重 钟光国 周光坦 祝顺鹏 邹 德 邹新华 另附(红安的将军真正授衔的只有79人,不过加上一些在解放时期相当于部级干部加起来一共有223人,还有在解放时期牺牲的军级干部. 所以说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这个观点没有什么问题.) 《一代性情战将——王近山《亮剑》李云龙原型》 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偏偏打这时起,王近山触上了巨礁。将军的耿直,天生养成的不屈不挠的个性,以及感情的变故终于使他从辉煌跌落尘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人生曲折。 战争篇:徐帅之勇、刘帅之谋、邓政委之断 “我算什么?一个放牛娃!我的勇敢是向徐帅学的,谋略是向刘帅学的,果断是向邓政委学的。” ——王近山 1943年秋,刘邓首长交给王近山一道作业:由于蒋介石妄图袭击陕甘宁边区,中央命令王近山带领386旅第16团迅速秘赴延安并扩编部队,保卫党中央;同时护送一批干部及家属转移到大后方。 这是一项十分棘手的任务:一方面上级要求尽快到达延安,路上尽量减少战斗,甚至不得战斗;另一方面沿途又因为日军即将进行扫荡,根据地外围布满了封锁线,不得不战斗;更重要的是16团还要拖家带口,保护大批非战斗人员,不能利索地投入战斗。 王近山却胸有成竹,所有人马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离开太行山,在敌人眼皮底下迅速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封锁线。 10月下旬,部队到达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王近山却不走了。韩略村地形险要,是天然的伏击战战场;而且根据情报,日军经常大摇大摆经过该村调动兵力。王近山决定把老首长陈赓“路上不要求战斗”的指示撇到一边,准备在此狠狠教训教训日本人。部队迅速展开部署:侦察、警戒、埋伏……整个晚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次日上午,日军13辆汽车旁若无人地进入16团预设的地狱。一声枪响过后,王近山振臂高呼:“跟我来,冲啊!”不到3个小时,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脱外,悉数就歼。 王近山见好就收,善后工作交给地方武装处理,部队迅速转移。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炸了锅。原来,16团消灭的这股日军并非普通的小分队,而是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从各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准备赴太岳前线观战,结果刚走到韩略村就见了阎王。冈村宁茨获悉后,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由于王近山早料到日军会来报复,大部队又化整为零,3000多日军连16团的影子也没找到。 日酋愠而致战,日军对太岳军区的“扫荡”草草收场,冈村宁茨自创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因此流产。这次战斗在电视剧《亮剑》中得到了生动地艺术再现。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 消息传到太行、太岳和延安,人们都为吴下阿蒙的杰作尽情欢呼。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有个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了不起呀!”中央军委当即命令王近山为新组建的新4旅旅长,保卫延安。远在太行的刘邓首长也为学生的胆略和谋略感到欣慰。 打仗第一数陈锡联 革命生涯中的许多第一 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首任”儿童团长。参加了游击队,是游击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改编为红军后,他第一个被提拔当了班长,又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他曾经说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担任过“排长”。因为作战勇敢、 且打仗聪明,领导很早就发现并着意培养这棵“苗子”,从班长直接提拔为连指导员,接着又升为营政委、团政委。有人认为陈锡联进步太快,找领导提意见。领导 说:昨天晚上,陈锡联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一个前哨连。这个前哨连驻守在山上,下面是班、排,最上面才是连部。按常规的打法,应当是从下往上攻,这样 打下来算胜利,打不下来就撤回来。但陈锡联不这样干。他带着人深更半夜悄悄地攀上山顶,先干掉敌人的连部,然后从山上往下打,也就是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 很快就消灭了无头的敌人的班、排。战斗结束天还没亮。陈锡联所部没有伤亡一人,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这样漂亮的打法,你能想得出来?“小钢炮”(陈锡联 的绰号)就是有一套,这样的干部就是要培养提拔。后来不久,陈锡联担任了师政委、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任129师769团团长,他率部打响了129师抗战第一枪,首战即奇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 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开创了我军步兵打飞机的先例。一位英国记者称这是“神奇的战斗”。这一战例已作为我军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优秀范例载入军史,至 今仍为人们所研究、学习。 解放之初,陈锡联作为第三兵团司令员出任新中国第一任重庆市长,尽管只干了十个月,但他在向政务院汇报工作时,令听取汇报的民主人 士惊叹不已,史良说:真没想到你这个领兵打仗的,管城市管得也这样好。他是我军第一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年仅40岁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最年轻的上将之一……这一系列“第一”、“之最”,构成了陈锡联的传奇人生。
『贰』 红安县金沙河的由来
红安县城西北有条河流,名叫金沙河。提起金沙河的名字来,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呢。
金沙河的上游附近有个小集镇叫华家河。华家河背后有座山叫金牛山。传说很久以前,金牛山中有条金牛。华家河街头一家菜园中有棵灵芝草,这条金牛经常出来吃这棵灵芝草。
有一年,这家菜园里种了一棵丝瓜。这裸丝瓜长得藤青蔓壮,铺了半边菜园,可只结了一根丝瓜,这根丝瓜足有一丈二尺长。
一天,一个“迭宝的回仔”(识宝的回族人)从这儿经过,看见了这根丝瓜,察看了周围的山水,心中暗喜,嘱咐主人要好好保护这根丝瓜,等它成熟了,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主人听说这根丝瓜将来能卖好多钱,就加倍细心地保护这根丝瓜。
秋天来了,丝瓜成熟了,主人把它摘下来,吊在楼板下。
过了几天,那个识宝的人果然来了,他出高价买下了根丝瓜,又到他的菜园里找到了那棵灵芝草。原来这丝瓜是金牛山的一把钥匙。
第二天,识宝人在金牛山下摆起了香案,把丝瓜和灵芝草放在香案上。
他点燃香纸,接着向着金牛山磕头礼拜起来,只听“轰隆”一声,金牛山裂成两半。识宝人迅速爬起来,双手捧起丝瓜往前一托,丝瓜, “唰”地一下飞到裂口中,将两半山牢牢撑住。
这时,只见金牛山内金光灿灿,耀眼夺目。一只金牛在山中睁大眼睛四处观望。它一眼看见了摆在香案上的灵芝草,就一下冲了出来。当它冲到香案前张口去吃灵芝草时,识宝人手疾眼快,一下子抓住了金牛的鼻子。金牛出来了,金牛山又合拢了,丝瓜掉进了山内。
识宝人牵着金牛,来到一条大河边,被滔滔河水拦住了去路,他便喊来了渡船,牵着金牛上了船。
船到河中心,船老板便向识宝人要过渡钱,识宝人对艄公说: “艄翁,你莫急,钱已放在你的船尾上了。”
艄公一望,哪里有什么钱?只有一堆牛屎,他生气了,跑上前去,一脚将牛屎踢进了河里,又怒冲冲地对识宝人说: “你这客人好不讲礼,渡你过河,不想把钱还骗人,你快交钱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了。”识宝人笑了笑说: “艄翁,我不骗你,你再仔细看看刚才堆牛屎的地方吧。”
艄公又走到刚才堆牛屎的地方,仔细一看,不看则罢,一看傻了眼,原来那剩下的牛屎金光闪闪,全是金子,他后悔得差点打自己的脑袋。他赶快把粘在船板上的金子刮了下来。
船到对岸,识宝人牵着金牛走了,不知去向。艄公回到村里,向大家讲着这件奇闻。这消息象长了翅膀,一下传遍了一河两岸的村庄,大家都知道这河里有金子,于是穷苦的人们都到这河里来淘金子,金沙河便由此而得名。
『叁』 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安,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作为身处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区小县,红安却因为新中国贡献了249位将军,成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而且,这200多名将军,并不含1988年以后新授予的将军和国民党籍的将军。由于红安县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徐向前元帅曾亲自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王近山一家
此后,王近山历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等职。1978年因病在南京逝世。
『肆』 红安历史文化
2005年11月12日,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揭晓,,湖北省总共两个镇,一个村版入选,他们是:红安权县七里坪镇,监利县周老嘴镇,黄陂县木兰乡大余家湾村.</P>
<>七里坪镇是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共诞生将军143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23处,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长胜街.</P>
<>七里坪镇自元代起形成集镇,一直是武汉的重要农副产品来源地,红安第一大镇,明清两代被称为"小汉口",有"拖不完的七里坪,填不满的李家集(新州)"一说.现在是中国有名的花生购销大镇.</P>
『伍』 红安九焰山的文化历史
北城门保存较为完整,城墙虽有些残缺不全,但有的残墙高出了人头,隔不多远就有一个瞭望口,或是一个瞭望台,想必这儿古时一定布有很多山寨守军,城门两边的“立门石”宽大而又厚实,虽历经千年风吹雨淋,却依然稳健有力地支撑起城门上横跨的过梁,我们爬上右边的一堵残墙,登上北城门,坐在横跨的过梁上小憩。向导小何指着城墙边的一块界牌介绍说:“这墙里边是湖北,墙外边就是河南了。”我观那层峦叠嶂的远山近岭,仰视飘荡着丝丝缕缕薄云的天空,有一种北望中原阔,南看楚天低的感觉;时令正值仲秋,山外还未见枫叶添红挂彩,可是山里已经是层林尽染,像是到了深秋时节,有的树木开始落叶了。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起古人李贽夜宿对面的天台山写下的诗句:“缥缈高山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霄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此时已过上午十二点,大家都饥肠辘辘,把所剩无几的烟台雪梨吃光了。我发现城门下的墙壁边一块石头上好像刻有字迹,就纵身跳下城门去,同伴们还以为我是不小心滑下去的,吓得大喊大叫起来,见我没事,大家才放下心来。我将那块石头表层的树叶和尘土拂去,上面的字样就变得清晰可辨了,是繁体“元朝”二字,诗人熊明修老师说:“这可称得上是文物啊!”我想,它至少对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很有价值和意义,相信上级开发九焰山的脚步在不久就会走到这里的,到那时它就不会再躺在山上无人识,一定会派上很好的用场,引来众多的游客。
至此我们只剩西城门没去了,经过一刻钟的小憩,大家都鼓起了向终点冲刺的信心和勇气。从这儿去西门的路没有了悬崖峭壁,显得很平缓,只是因为绕树绕岩而变得蜿蜒,有的路段已被杂草封行,好在有向导小何在前面引路,我们才不至于迷失。由于消除了悬崖峭壁带来的那种恐惧感,一路上大家都开心起来,有的在树上采摘野生猕猴桃,有的采摘野山楂,我只采摘了两个“八月张”,揣在衣袋里,准备带回家给妻子和孩子一人一个。路上还遇着一大片沼泽地,水草蔓生,浮泥遍地,我们只好绕道而行,见那湿润的泥草地里有些坑坑洼洼的痕迹,而且那些痕迹分明都是新添的。这就奇怪了,山上没有一个村庄,也很少有人上山来,哪来这么多新添的痕迹呢?小何说那些痕迹都是山上的野猪拱成的,他指着一个个锅状小水坑说:“这些都是野猪擦过泥的地方。”他还说山上的野物很多,若是春季来登山,不仅会碰到野猪,还会碰到豪猪,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大灵猫,山上不时还有狐、狼、豺、豹等一些狡诈凶猛的动物出没,更有小松鼠、灰竹鼠、华南兔、黄鼠狼等一些小精灵们在树木草丛石缝中上跳下蹿,钻进钻出的身影。
快到西城门时,我们看到了一块三、四百平方米的天然石板,略成斜坡状,覆盖在一片青翠的松树林旁边,坡下有几间残存的屋基,我们背依松林,脚踏石板拍了几张照片,小何介绍说,这石板名曰“晒谷场”,是古代山寨寨主用来晒谷的地方。往前走不过一公里,我们就见到了在史料上看到的那尊明代兵部尚书所刻的“司马岩”石刻,这尊巨石有五米见方,躲在参天的古树之中,若不是山路正从石下经过,是很难被人们发现的。石刻只有中间的“司马岩”三个繁体大字一眼就能辨认清楚,左边的小字石刻由于年代久远而风化,显得模糊不清,需要仔细辨认,方能看清是刻字者的署名。离开“司马岩”斜穿了一段茂密的丛林,我们到达了西城门,门楼保存完好,但两边城墙倒塌在杂草树木丛中,大家驻足观摩了一会便出了城门,见不远处有一条长长的石阶从坡下向上伸延,坡上有一巨大平台,四周残存着墙基石脚,我们惴度良久,认为这儿可能是昔日山寨某位首领聚众议事、决策和发号施令的重要场所。
从这儿下山的路是一条长长的陡山坡,坡上有一条岩石凸出的筋脉,可能是林工们就势将这条岩石筋脉两旁的树木砍掉后,才形成这么一条供人上下山的通道,道路虽然宽阔,但又陡又滑,树叶落在岩石上,杂草长在岩石缝,像是自然形成的掩体,当脚踏在树叶和杂草上时,若草叶下的石块是光滑的,就会打起滑来,不时将我们中间的一位同伴滑倒。我们只好拄着拐杖试试探探,摸摸索索地往山下缓慢地前移,一条山坡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山脚,绕过一大片竹林,我们终于回到了上山时起点,也到达了这次登山行动的终点——九焰山林场。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半,我们绕山一周,花了五个半小时。
返回住地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九焰山既然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奇险秀丽的自然风光,那么她迟早是会成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热点的,总有一天,她会迎来四面八方游客的纷至沓来,再现昔日那样人声鼎沸的辉煌!
『陆』 红安县在中华民国的时候叫黄安,到1949年属于孝感,那之前属于哪里管辖
推荐答案 红安县的历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以“地方安谧,生民安妥”之意得名。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
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
1947年复置黄安县。
1949年属孝感专区。
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属黄冈管区。
1970年属黄冈地区。
『柒』 湖北红安县将军城有多少年历史
我是湖北红安人,你说的将军城是指县城的将军城市场吧,这个市场是1992年建立的,市红安县最大的集贸、批发和零售市场,造型有点像北京天安门~
『捌』 红安的战争遗址
红安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中心。红安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本营,产生了多支人民革命军队,诞生了湖北最早的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重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改编了红二十八军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红安还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区域,又是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立足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是鄂豫皖最高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常驻地,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鄂豫皖特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刘邓大军的晋冀豫野战军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原局等指挥机关。在这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召开过许多重大军事会议,进行过许多重大战役,从1923年红安建党到1949年解放,英雄的红安人民奋战了26个春秋,有“大别山红旗始终不倒”之称。徐向前称红安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的摇篮”,这是对红安为中国革命的作出的巨大贡献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这不仅是红安人民的光荣,同时又是黄冈乃至湖北人民的光荣。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安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徐向前题写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为红安的革命历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两百个将军是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中产生的,是这一时期人物的杰出代表。战争年代,红安有数以万计的工农群众参军参战。大革命前红安只不过是一个48万人的小县,从土地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红安参加的工农群众约6.5万人,参加新四军,解放军的约6000人,当时的状况是青年人几乎都参加过革命军队、打过仗,中老年和妇女、儿童绝大部分做过革命工作。
据资料统计,红安有14万人战死在缰场或是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仅紫云区由原来的6.5万人杀得剩下的只有1.7万人,现在已查清登记在册的烈士达2.2万余人,其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根据地的黄安籍主要领导人和创建人有三分之二在战争年代中牺牲。其中牺牲的同志有省军级11名,地师80多名,县团级有400多名。牺牲如此多的革命将领,这在全国其它根据地中是没有的。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县健在的老红军只有600多人。他们是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幸存者,是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他们鞠躬尽瘁,再树功勋。他们之中有2人任过国家主席,3人任过全国人民常委会副委员长,5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有12人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有24位乒团级干部,130多位省军级干部,他们之中有一名军事家,有8人被授予上将衔,有10位授予中将军衔,4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些还不包括已划出的原黄安籍将领的老红军。一个县出了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了这么多将军和高级干部,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玖』 红安县的由来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
红安县又称将军县,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邻接河南省。面积17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43146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16662亩,林地面积118万亩。县城距武汉80公里,距黄州130公里,京九、京广铁路联络线从县南穿过。
历史沿革(红安县的由来):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以“地方安谧,生民安妥”之意得名。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1947年复置黄安县。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属黄冈管区。1970年属黄冈地区。1995年属黄冈市至今。
以上是网上查找的,希望有帮到你的?
『拾』 红安名称的来源,历史沿革,相关故事,相关信息
红安,原名黄安,隶属于湖北黄冈。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东邻黄冈版麻城,西接孝感大悟,南临武权汉黄陂,北接河南信阳,县城距省会武汉8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79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场,396个行政村,人口66.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9万人,城镇人口13.46万。
红安之名起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在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爆发了黄麻起义,建立了后来的鄂豫皖苏区。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配合下,攻克黄安县城。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影响国共合作,国共双方统一县名,称为黄安。1952年9月,为了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属黄冈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