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1-08-02 13:30:28

Ⅰ 中国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机构属于什么

按辖属关系分林业部直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两种类型。

林业部直属的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机构

共有5个,即设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木材工业研究所、林业经济研究所、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以及部属林业机械公司的林业部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和林业部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木材工业研究所

主要从事木材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并开展与应用相关的基础研究,是中国木材研究的中心。“六五”期间(1981~1985年)已取得51项科研成果,其中有17项获得各种奖励,如:“硬质纤维板废水循环回用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长网封闭回用技术”已在30多家工厂使用,部分解决了废水污染问题,效益显著。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主要研究林产品资源的化学加工利用,轻工、化工等行业用精细化工产品的试制和山区资源开发。该所已取得科研成果116项,推广63项占科研成果的54%。其中“橡碗栲胶生产新工艺”、“松针粉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糠醛连续精制技术”、“醋酸乙烯二元三元共聚乳液胶和接触型乳液胶粘剂”等都已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林业经济研究所

研究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林业发展战略、林业经营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的培育、开发、利用和流通等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森林工业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伐区作业综合小工队”、“林价及木材理论价格的研究”、“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经济责任制”、“我国林业综合发展的研究”、“刨花板市场的调查和预测”等。

林业部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

主要任务是以人造板和制材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与木材综合利用工业的设备与工艺的开发应用研究及设计,主要成果及转让项目有BG 232转子式刨花干燥机、年产1.5万立方米刨花板无垫板装卸机及同时闭合热压机组、4R小径木新型旋切机、单板刨切机等。

林业部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

主要任务是:林业生产机械化及林机产品的应用开发;研究林业机械化的技术政策和工艺技术;参与制订全国林业机械化和林机科研的规划工作;负责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的有关技术工作;林机产品的检验认证及质量监督;负责全国林机科技情报等工作。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如苗圃筑床机、开沟大苗植树机、原木装载机、移动式木材削片机、木片运输车等,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全国科学大会和部级奖励。在生产中推广并发挥重大作用的成果有手扳葫芦、7吨和15吨汽车原条挂车、龙门起重机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森林工业科学研究机构 ①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研究制材、木材综合利用工艺与设备;②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研究森林采运工艺与机械;③湖南省林业工业研究所:以研究林机、木材综合利用为主;④四川省林机研究设计所:主要从事林业机械的研究设计;⑤北京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以研究人造板的应用和家具为主,并承担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⑥上海市木材工业研究所:主要研究人造板的工艺、设备及二次加工。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院)等都分别设有林机、林化、木工等研究室,从事林业机械的研究设计、林副特产品的化学加工利用及木材的综合利用。

Ⅱ 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工研究所在南京林业大学哪个

南门
靠近锁金村小学的那个。

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机构设置

(一)、林业研究所:简称林业所,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科技力量最雄厚的综合性林业研究机构。1978年以来,荣获3项国家级特、一等奖,在中国林业科研院所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二)、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64年,是面向中国亚热带地区,融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业科研机构,位于浙江省富阳市。
(三)、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热林所,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面向中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区域性林业研究机构,成立于1962年。主要从事热带树种优良无性系、热带林生态环境研究、高产林培育和棕榈藤研究开发等。
(四)、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简称森环森保所,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中国唯一的专门从事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等研究的科研机构,成立于1998年。
(五)、资源信息研究所:简称资源所,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环境灾害的监测及其相关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研究。
(六)、资源昆虫研究所:简称资昆所,成立于1955年,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中国林业系统唯一的资源昆虫研究中心和特种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要开展以资源昆虫为主的特色生物资源的培育研究与开发利用,以及长江中上游流域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整治研究及应用。
(七)、木材工业研究所:简称木工所,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最大的木材工业科研与开发中心,同时也是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团体的会员单位。主要从事木材学研究及木材材性鉴定工作;木材干燥技术、木材防腐及阻燃技术研究,研制开发系列木材干燥机,承担古建筑保护工程;各类人造板、人造薄木以及其它单板型复合材料工艺学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木材加工领域多种胶粘剂的开发研究及配套生产技术;承接中小型人造板及木制品生产厂全套设计及非标设备设计;承接木材加工行业市场调研及资询。
(八)、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主要从事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化学加工与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在制浆造纸、松脂化学加工、非木质林业资源开发、木材热解、木材水解、生物质能源、木工胶粘剂、工程设计与设备及环境保护工程等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设施保障。
(九)、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科信所,建立于1964年,主要承担向林科院、国家林业局及国家综合性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情报分析和决策依据的任务,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专职林业情报机构,是中国最大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收集、处理和咨询服务中心,设在该所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藏书40万卷,订阅700多种外文期刊和500多种中文期刊,出版11种中英文林业科技期刊,建有20余个林业数据库,并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150多个文献机构保持着业务交换关系,是亚洲最大的林业专业图书馆,是中国林业系统唯一的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是全国林业科技文献中心、情报检索中心和情报研究中心。
(十)、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热林中心,成立于1979年。主要承担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生产经营示范等任务。中心位于广西凭祥市,与越南毗邻,经营面积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36万立方米,是中国热带地区最大的科学试验示范和森林种质资源保存基地。
(十一)、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亚林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林科院设在亚热带地区的集科研、示范、开发、经营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地处江西中部分宜县。中心下辖5个实验林场、1个树木园。现有职工1200余人,科技人员256人,高级研究人员32人。中心主要任务是开展林业科学研究的中间实验、组装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林业新技术。
(十二)、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简称沙林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十一处农林牧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之一,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在内蒙古磴口县境内。主要从事研究解决干旱区林业建设中有关科学技术问题。中心建立以来,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开发,逐步成为全方位开放的面向“三北”地区林业建设的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荒漠化治理科学实验示范基地和沙漠地区森林种质资源保存基地。
(十三)、华北林业实验中心:简称华林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中国林科院直属的一个永久性科研实验基地。主要从事开展华北干旱石质山区的绿化造林技术,摸索总结水土流失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经营管理技术的系统研究和林业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
(十四)、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于1984年,简称泡桐中心,1998年加挂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牌子,中心在郑州市,是中国唯一的以泡桐研究开发为主的专门机构。
(十五)、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简称桉树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唯一以桉树研究为主的专门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海之滨城市湛江。主要从事并组织协调全国的桉树研究及推广工作。
(十六)、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竹子中心,是1984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建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4人,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骨干35人。科研涉及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土壤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18个专业学科领域。竹子中心作为“中国竹业对外交流中心”广泛开展国内外竹业技术经济交流,承担国内外竹类技术培训业务。
(十七)、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建立于1959年。现有人员33人,科技人员占80%。主要从事木材加工机械(人造板设备、家具机械和电子技术应用等)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标准化和信息技术研究等业务工作。
(十八)、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国林业行业规模最大的从事林业机械新技术研究设计、推广应用的科研机构。 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华北林业研究所(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林科院大熊猫研究中心(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均为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人、财、物相对独立,科研与推广统一协调的联合共建单位。
黑龙江分院面向东北、内蒙古林区,下设林业、林产工业、木材采运、森林保护、野生动物、林副特产6个研究所和包括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5个实验基地。
华北林业研究所立足山西、面向华北、辐射西北,在造林营林、林木良种、森林保护,特别是经济林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中国林科院大熊猫研究中心以四川大熊猫原生栖息地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开展大熊猫保护和繁殖研究。人工饲养种群占全世界圈养总数的50%。

Ⅳ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怎么样啊,值不值得读啊

中国林科院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是一个档次。有N个分所。其本上是放羊似教育,学生动手实验机会比较多毕业后找工作也比较容易。

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技术领域

以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回开发总公司答,以单宁酸深加工、胶粘剂、专用活性炭产品、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产品为龙头,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7800万元。
林产化工设计所具有乙级工程设计资格,是林业系统唯一的一家具有I—Ill类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还具有工程咨询乙级资格和环保专项工程乙级设计资格。

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发展目标

1. 科研目标
2010年前争取国家及行业重大攻关及其它纵横向科研项目60~70项,国际合作项目8~10项,鉴定(验收)科研成果30~4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占50%以上,争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争取授权专利15~20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50篇以上。
2. 产业目标
发挥科技优势,发展壮大现有的单宁酸深加工、活性炭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胶粘剂、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产业,积极扶持松香、松节油产品,植物资源利用产品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到2010年形成五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万的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年出口创汇600万美元。
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包括分配制度、人才制度),努力向集团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创造条件向上市企业目标迈进。
3. 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
(1)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按照行业发展的特点及产业化的要求调整学科设置,积极扶持国家及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的建设。建成以林产化学加工学科为主体,积极向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与环境及制浆造纸工程等方面拓展的学科体系。在现有学位授予点的基础上,到2010年,新增硕士点2个。
(2)培养造就一支优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的科技人员来所工作;
(3)做好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2010年前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30人,硕士60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4)结合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林产化学研究室的建设,稳住一批科技骨干,进行林产化工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基础、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创新研究。
4. 条件建设目标
(1)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更新仪器设备、图书馆设施,编辑、出版杂志,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为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创造条件。
(2)争取“林业生物质产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与建设,使之成为林产化工行业科技成果的孵化中心和我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
(3)积极争取建设完成研究生公寓和引进人才的专家公寓,为培养、留住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Ⅶ 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南京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4年04月1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化学工程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刘军利
成立时间:1994-04-11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100000016079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园区北路1号

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怎么样

xuvxuv(站内联系TA)个人认为最好实地考察下poog502(站内联系TA)林科院是林业系统的老大,课题很多,申请课题较容易,也有院长基金(60W)比一般的国家基金给的资金都多的多。工资待遇不同的所差别较大,博士毕业工资在4k以上。zmg1997(站内联系TA)北林和南林的毕业生多,主要是林产品化学加工,就是树脂和植物提取物以及改性等等。刚进去工资不高,但是年终奖金高的,不同课题组差别很大。工作地点和环境都不错,附近房价也高的。

Ⅸ 林产化学工业是什么

以森林植物及其副特产品为主要原料,借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加工成各种产品的工业。它与森林采运、木材工业等部门构成森林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对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历史

森林化学产品从简单的利用发展到近代的工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约在1万年前对树木泌出物已有利用。造纸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前2500年,埃及人将生长在尼罗河的纸莎草髓心压制成一种书写材料。但真正纸的制造,世人公认约在公元105年为中国人所发明。这项技术于12世纪传到欧洲,14世纪末制造技术得到改进,直至17世纪发展成为一项工业。18世纪初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纸厂。初期造纸的原料主要为破布。由于造纸原料的缺乏,1841年机械法木浆造纸发明以来,各种造纸方法不断出现,到20世纪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工业部门。

松脂制品,英文称“Naval stores”,与“海军补给品”一词相同。此名起源于早期从木材提取出状如焦油沥青的物质作为木制船捻缝以及涂于绳索防水作维护之用。后来发现从松树可获得量大质佳的松香、松节油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各种产品而发展成为一项工业。松脂制品工业最早在北欧林区出现,于1608年传至美国东部及东南部,19世纪初已成为当时大宗商品之一。1857年法国在采集和生产技术方面作了改进,于1909年实现商业化。俄罗斯采脂始于1780年,1922~1923年(苏联时期)开始采用化学刺激法而使产量大增。20世纪初期瑞典开始以针叶树材为原料用硫酸盐法制浆时回收松节油和松香,随后世界各国以该法造纸回收松脂制品的技术不断改进而发展成为高技术的化学工业之一。

利用植物单宁鞣皮,从古埃及的坟墓中证实,已有4490年的历史。而用于鞣革的栲胶工业是随着制革工业的兴起才发展起来的。1803年已有槲树皮液体栲胶的生产,继有块状栲胶及粉状栲胶的出现。主要的生产国家有阿根廷、南非、苏联、巴拉圭、德国、法国、巴西等。主要品种有166136木、栗木、黑荆树皮及橡碗、诃子等栲胶。

木材干馏也起源于古埃及。通过干馏不仅制得木炭,还可回收流体木焦油和木醋液。后者可用以保存尸体。早期的木材干馏主要用以取得木炭。使用针叶树材干馏时还可得到木焦油和松油。随着染料中间体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对木精和醋酸需求量增加,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与匈牙利都在积极发展木材干馏工业。后来这些产品可以从其他途径取得而使该工业受到影响。活性炭是木材热解中的重要产品。20世纪初问世以来,因其吸附及脱色性能都优于当时制糖工业常用的骨炭而需求量大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用作防毒面具吸附剂而称著于世,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吸附剂。之后制造方法不断改进,新用途陆续发现,当今仍在发展中。

木材水解,本世纪初在德国即进行工业试验。1910年美国开始建立以木屑为原料用稀硫酸水解的方法生产酒精的工厂,因得率低而关闭。在此期间德国用类似方法生产酒精,并发现用40%浓盐酸在常温下很易使纤维素溶解,而逐步发展成为浓盐酸水解制取结晶葡萄糖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苏联、美国均对稀硫酸水解法进行了深入的开发研究并相继建厂投产。主要产品是酒精,还可生产饲料酵母、木糖醇、糠醛等。日本在50~60年代又进行过各种水解方法的研究,由于木材价格上涨而中断。自本世纪中叶,木材水解这一工业已逐步过渡到以植物原料为主的水解工业。

紫胶虫及其寄主植物和紫胶的使用,在公元前15~前10世纪印度梵文《吠陀经》等古籍中已有记载。这种印度紫胶虫在公元前80年用于生产有色物质称紫胶染料,而作为更有价值的树脂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所认识。自1869年苯胺染料发明以来紫胶染料工业宣告结束。这种粗制的紫胶经过加工或精制可制成紫胶片,用它制成的涂料、绝缘材料、粘结剂等均具有特殊的优良性能。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紫胶发展成为重要的天然树脂工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林化生产各有侧重。英国、加拿大和北欧一些国家以木材制浆造纸为主,同时生产浮油松香、木素磺酸盐、香草素、酒精、饲料酵母等。日本除制浆造纸外,并有松香、松节油的再加工,木炭、活性炭及香蕈生产。苏联除制浆造纸外,在木材水解、木材热解及松脂加工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从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冶铜遗址中发现过残遗木炭。早在西汉时代已经用植物纤维造纸,东汉蔡伦总结西汉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采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为原料,用石灰沤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质量。这种当时称为“蔡侯纸”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业到唐朝进入极盛时代并逐渐传到国外。随着近代造纸技术的发展,造纸原料从草本纤维转用木材纤维,清代末期开始建立机制纸工厂。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有松脂作为药物的记载。在林副特产品如五倍子,自古就以药用著称,有敛肺、止血、化痰等疗效;白蜡虫的放养和蜡的加工,自元代即有记载;公元3世纪已知道利用紫胶作涂料、火漆和药用。中国在木炭、桐油、茶油、松脂等利用方面从古代的简单采集,手工式作坊式的生产,逐步发展到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建立一定规模的松香加工厂、栲胶厂、水解厂和干馏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林化事业发展很快,到80年代末已经建成以树木提取为主体,包括植物水解(见植物原料水解)与木材热解等门类组成的林化工业体系。

生产内容

树木的干、枝、根、皮、叶、花、果,木材加工剩余物(板皮、木屑、碎片),林木受伤后流出的分泌物、寄生昆虫作用的形成物、树木以外的森林植物等,都可作为林产化学加工用的原料。

木材制浆造纸

是林产化学工业中历史较长、产量最大、产值最高的产业门类。许多国家已独立组成生产体系。世界纸和纸板总产量1988年为22632.9万吨,纸浆产量为16055.1万吨。纸浆产量中90%以上由木材制造。世界每年纸与纸板人均耗量为40余千克。中国造纸工业80年代初以来发展较快,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机械纸及纸板的产量1980年为535万吨,1985年为911.15万吨,1988年为1264.5万吨,品种达500多种。木材在造纸纤维原料中所占比重不大,约占20%,竹材占8%,非木、竹材占70%以上。以木材为原料的较大纸厂有佳木斯、广州、南平和青州等造纸厂。以草类浆为原料的有民丰、华丰、岳阳等造纸厂。中国的纸厂中,小规模占多数,污染比较严重,今后随着对制浆纸方法的改进,将逐步减轻污染,提高浆的得率和质量,增加以木材造纸的比重。

树木提取物加工

木材的非细胞壁物质(内含物),存在于细胞壁间和细胞腔内,分子量较低。用水、水蒸气或有机溶剂提取出加工的产品,如栲胶、单宁酸、樟脑、木本精油以及林木受伤后流出的分泌物,如松香、橡胶乳汁经提炼加工后所得的产物,统称树木提取物(见木材提取物)。

松香、松节油

是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有三个来源:一是从松树立木采脂得到的松脂通过蒸馏分离出的非挥发性部分称脂松香,挥发性部分称脂松节油;二是从富含树脂的松根(即明子)经有机溶剂浸提取得的产品称木松香、木松节油;三是从松木硫酸盐法制浆的浮油中制得的称浮油松香,用该法回收的松节油副产物称硫酸盐松节油。中国脂松香和脂松节油的比重占各类松香、松节油总量90%以上。采脂用的树种,中国以马尾松为主,美国为湿地松和长叶松,苏联为欧洲赤松和西伯利亚松。世界的松香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产量约110万吨,其中中国30余万吨,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松香再加工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产品有聚合松香、歧化松香、马来松香、氢化松香、松香胺、松香酯(见松香脂和改性松香)等。松香经过改性可改善其原有性能,进一步扩大松香的使用范围和提高它的使用价值。松节油的主要组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用松节油可制得合成樟脑、冰片、松油浮选剂、萜烯树脂、松油醇、芳樟醇和从松节油的重油部分生产异长叶酮等。中国的松脂加工厂中多采用蒸汽法,部分工厂已实现生产连续化和部分工序自动化。70年代初广东省蕉岭县松香厂首先改造为连续化生产的工厂。梧州松脂厂是规模最大的连续化生产的工厂,松香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松香、松节油系列产品近20种。较大的工厂还有德庆林产化工厂、信宜松香厂、岑溪松香厂、武平林产化工厂等。

栲胶与单宁酸

由富含单宁的木材、树皮、果壳、五倍子经加工制成的各种产品。用作鞣皮剂、木材胶粘剂、磺胺增效剂等。世界年需栲胶量约30万吨,来源于南非联邦、阿根廷、巴西、意大利生产的黑荆树、167137木、栗木三类栲胶。这些国家资源较集中,生产规模多在万吨以上。具有原料基地化、生产大型化等特点。中国以利用杨梅、橡碗、落叶松多种森林资源或野生资源生产栲胶,年产量4万吨以上;生产规模较小;利用五倍子作原料生产单宁酸、桔酸等。上述产品用于制革、化工、冶金、石油制药、印染、饮料、食品等部门或行业。中国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条件好的栲胶工厂有内蒙古牙克石,广西百色、武鸣等厂。原贵州遵义第二化工厂、湖北竹山林化厂生产单宁酸为主,同时生产桔酸、焦棓酸、苯甲醛等精细产品。

植物原料水解

植物原料(包括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单糖,进一步可转换成酒精、饲料酵母、糠醛、木糖等产品。苏联水解工业最发达,采用稀硫酸渗滤法生产酒精,利用富含半纤维素的植物原料生产饲料酵母和糠醛等。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木材开始建立木材水解厂,生产酒精与酵母,或利用农、林剩余物建立糠醛厂。糠醛年产量约4万吨。

木材热解

薪炭材、木屑、果壳或木质材料在隔绝空气或通入少量空气条件下,使之分解而制得各种热解产物。木材热解领域中木炭的烧制历史最为悠久。中国迄今在林区和农村仍大量生产,年收购量达50万吨以上。木炭除用作生活和工业燃料外,还可用作冶金的还原剂,金属精制时的覆盖剂、渗碳剂等。经活化后制得具有吸附力强的活性炭,用作饮水、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烃回收等方面的吸附剂。中国活性炭年产量由20世纪50年代1000吨左右到80年代末达到4万吨以上。

木材干馏

根据原料不同有以下几种:①阔叶树材干馏,主要产品为木炭、醋酸、甲醇、木焦油、杂酚油;②根材干馏,产品有松炭、松焦油、干馏松节油和松油;③桦皮干馏,产品为桦皮焦油等。

木材气化

木材在高温下部分燃烧并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热解过程。生成的气体含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作为燃料合成原料。

木材处理与化学改性

木材经过防腐、防虫、防火处理以达到提高木材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木材防护。枕木经过防腐、防虫处理比未处理的提高使用年限3~5倍。美国仅木材防腐一项约占加工锯材的40%左右,相对地每年少采伐4600万立方米的木材。中国年防腐材仅70万立方米,急待大力加强。防腐处理后的木材主要用作枕木、坑木。木材经过化学改性可增强抗水性和机械强度,改善木材表面性状及耐燃、耐腐性能等。在中国习惯把木材处理和化学改性列入木材工业范畴。

其他

中国有放养的紫胶虫、白蜡虫(见白蜡)、棓蚜虫(见五倍子)等,在适生环境和条件下,可以从中取得经济价值较高、数量较大的林特产品。昆明紫胶厂规模较大。广州龙眼洞林场紫胶厂除生产脱色胶外还回收食用色素。

科学研究和教育

为适应林化工业发展,50年代中国东北、华东、西南以及北京设置有林产化学研究室。1960年在南京建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根据各地区资源特点在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自治区)林业研究所相继设置了林化研究室。高等院校和规模较大的林化工厂也设有林化研究机构或课题组。中央建立了林产工业设计院,承担建厂设计任务。

林产化学加工的研究,除木材制浆造纸外主要分三大类:①树木提取物加工,重点为松香、松节油和栲胶;②木材化学加工,通过水解或热解的方法取得酒精、酵母、糠醛、木炭、活性炭、木煤气等;③对林特产资源进行开拓性的化学利用。松脂的采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施用硫酸黑膏和亚硫酸造纸过程中的酒精醪液作为化学采脂法的刺激剂,提高了松脂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松脂的加工技术对原有直接火滴水法进行了技术改造。蒸汽蒸馏法逐步向连续化发展,使生产效率提高1倍以上,质量明显改进。从60年代至今研究了多种松香再加工产品及用松节油制备合成樟脑、合成冰片、萜烯树脂等。热解方面对制木炭烧炭窑的窑型作了改进。提出了各种型式的连续炭化活化炉、流态化活化炉以生产不同类型的活性炭,提高生产能力和改进质量。水解方面,50年代和60年代对稀酸常压法、中压法、浓硫酸大酸比法、小酸比法、振动磨法、酶水解法都作过大量试验,浓硫酸法中一些已达到中试规模。

1956年南京林学院首先建立林产化学与工程专业,1959年扩建为系。东北林学院、北京林学院(上述三院现改名为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福建林学院相继设置相应的专业。南京林学院1964年在林化系中设立制浆造纸专业。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林产化学加工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权,东北林业大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展望

森林不仅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基因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生态功能,也是人类从森林再生资源取得化学产品和能量的来源。它可以利用伐区和木材厂的“废料”以及农、林“剩余物”加工成种类繁多的产品;树木的内含物可采取各种方法与方式加以利用。还可以对木材和各种林产品进行化学改性或化学处理,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扩大用途。根据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实际情况,今后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向主要为:①建立速生优质原料基地,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林化生产。中国的林化产品如松香、栲胶绝大多数是利用原有森林资源。因资源分散,规格不一,收集困难,原料与产品的质与量得不到保证,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只有实现原料的良种化、基地化,既有利于改进目的树的品质,又便于管理和采集,才是促进林化工业现代化和取得高效益的主要途径。②加强林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开发。现有的林化产品品种单一,初制产品多,改性产品少。除提高原有的产品质量扩大其使用范围外,对初制产品的再加工逐步向精细化延伸,使林化工业向更高一级阶段发展。木炭、木煤气、酒精是生物质能的来源,活性炭用于废水处理和防治空气污染,酵母、葡萄糖等对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和畜牧业的需求将取得应有的发展。③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人材的培养。林化产品种类繁多,均属天然有机化合物,成分复杂。进一步开发利用,将遇到对产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分离技术等问题。为适应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需要有化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工程学家、木材学家、遗传学家、生理学家、林学家的跨学科的合作;还应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并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的、多层次的科学技术队伍。

Ⅹ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历任所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樊建平
男 汉族, 1920年1月生,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
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林业部木材公司人事科长,秘书处副处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造林室副主任;1960年起任林化所长,党总支书记,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全复 男 汉族,1960年3月前在中国林科院工作,1960年3月至1965年12月任林化所副所长,总支副书记,1965年12月调云南省昆明市工作。
张平 男 汉族,1924年1月生,中共党员。
1966年4月前南京林学院工作,1966年4月来所工作任总支副书记,1979年3月调江苏省科委工作。
吴毅 男 汉族,1923年7月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正局级待遇。
1941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9年5月东北林业总局,1953年9月林业部,1956年10月河北大学学习,1960年9月北京林学院,1963年6月东北林学院,1978年6月至1983年5月任党委书记。
贺近格 男 汉族,1919年8月生,河南巩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津贴和早期回国专家。江苏省第五,六,七届人大代表。
1945年2月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1948年2月派往澳大利亚进修木材化学。1950年10月回国在中央农垦部工作,1960年来林化所工作,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12月至1984年5月任所长。
王定选 男 汉族,1932年11月生,湘南汉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津贴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
1962年初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6月来所工作,1978年12月任副所长,1984年5月至1990年1月任所长。
张宗和 男 汉族,1940年11月生,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津贴和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
1964年8月东北林学院林产化工专业毕业来所工作,1980年6月至1987年4月任副所长,1990年1月至1993年3月任所长。
王超 男 汉族,1926年1月生,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局级待遇。
1945年3月杭大太岳分校,晋冀鲁预军政大学,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职,1957年11月水利部农田水利局,1962年农业出版社,1970年11月白龙江林管局,1979年4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1981年6月至1984年12月任所党委副书记。
蒋振先 男 汉族,1929年7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1952年8月江苏省句容林校毕业,1958年8月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毕业留校工作,1970年8月中国农林科学院大寨服务队工作,1994年2月来所,1983年5月至1990年3月任所党委书记。
钟运猷 男 汉族,1941年3月生,广西钦州人,中共党员,研究员。
1963年8月华南农学院林化专业毕业在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工作,1970年12月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1976年4月农林部设计院,1978年4月来所工作。1984年4月至1987年4月任副所长。
李宗来 男 汉族,1940年7月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1960年6月南京林校毕业,1965年7月南京林学院林化系毕业到云南省林业厅工作,1972年9月到广西南宁农林局,1978年5月来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3年3月任副所长。
王咸华 男 汉族,1939年9月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1964年8月南京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工作,1982年8月来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0年4月任副所长,1990年6月调广西河池地区工作。
黄国兴 男 汉族,1933年8月生,浙江渚暨人,中共党员,工程师。
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10月中国林科院人事处﹑林机所工作,1961年9月来所工作,1987年4月至1990年年4月任副所长。
吴在嵩 男 汉族,1935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
1961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工作,1984年8月来所,1990年3月至1994年4月任所党委书记。
沈兆邦 男 汉族,1939年1月生,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级津贴。
1961年7月苏联列宁格勒森工学院化学系毕业来所工作,1982年至1984年前往瑞典,英国进修,1990年4月任副所长,1993年3月至2000年12月任所长。1997年4月至2000年12月任所党委书记。
陆德兴 男 汉族,1938年5月生,上海人,中共党员,副局级。
1962年8月南京林学院林学系毕业到中国林科院林研所,1969年10月四机部410职工医院,1974年11月林化所,1985年1月南京能源工程学院,东南大学,1992年4月来所工作至1996年12月任副所长,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任所党委书记。
孙先玉 男 汉族,1957年1月生,山东胶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1975年8月黑龙江省大海林林场,1982年7月东北林学院林化专业毕业到林化所工作,1993年3月至1996年12月任副所长。
储富祥 男 汉族,1963年9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级津贴,首次国家“百千万”人才人员。
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考入中国林科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硕士毕业留所工作,1991年8月博士研究生毕业。1996年12月任副所长,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任所长。2004年2月调至林科院任副院长。

热点内容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老师 发布:2025-07-08 19:00:24 浏览:284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 发布:2025-07-08 18:59:48 浏览:141
阳西教育 发布:2025-07-08 18:31:56 浏览:479
王瑞娜老师 发布:2025-07-08 18:31:53 浏览:456
莘县教师考试 发布:2025-07-08 17:50:59 浏览:944
赤峰教师资格证报名 发布:2025-07-08 17:50:19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