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质检历史
1. 福建三明出过哪些名人
三明、是一块古老而神秘土地,三明、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文或武、或医或艺、或佛或道,不论是从事政治或者是从事文化或经济,在他们的那个社会里、应该说是做了一些事,甚至可说是与国与民有利的事。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婺源)。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庆元六年(1200)农历三月,朱熹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宋宁宗谥封朱熹为“文公”;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又追赠朱熹为“太师”,谥封“信国公”,绍定三年(1230年)封朱熹为“徽国公”。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诏赐朱熹故乡婺源为“文公阙里”。随着理学越来越多地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利用,对朱熹的封赠也越来越多。元至正元年(1341年),元惠宗诏立“徽国文公之庙”;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毅宗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圣祖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秋祭祀。
邓顺田
二十二都(今三元区)人,隶民籍,明洪武年间,以从征功,授泉州为千户。数传至诚,由武进士起家,征倭寇有功,进至狼山总兵致仕。子铨武举千户;仲子钟武进士,江西黄合水守备。铨子薄,癸末武进士。
叶祖洽
叶祖洽(1046?1117年),字敦礼,泰宁城关叶家窠人。自幼聪颖,才识卓异。宋嘉?八年(1063年)18岁乡试解元,熙宁三年(1070年)登进士,在革新派考官吕惠卿和王安石支持下,叶祖洽被定为状元。泰宁县名的由来,也与叶祖洽有很大的关系。
张显宗
张显宗(1363?1408),字名远,福建宁化人。6岁丧父,由母抚育成人,张显宗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贡;二十三年中举,翌年参加会试,名列一甲第二名,经殿试得太祖亲谕--特赐状元。
罗从彦
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据明永乐元年(1403年)沙县知事倪峻撰写《豫章先生祠堂记》说:“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剑州人,后居沙阳。”罗从彦的先祖原居江西南昌,郡望豫章,故世称豫章先生。
黄慎
黄慎(1687-1770年),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初著名画家。
“扬州八怪”中,以黄慎的画路最宽。黄慎集诸家之长,勇于破旧创新,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画风。他的作画既重形似,又狂逸不羁,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他的草书虽然师承怀素,但更为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而且,黄慎还善于运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他曾写过一幅对联:“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因此,黄慎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田一隽
明·大田人。字德万。隆庆中会试第一,授编修。进侍讲。张居正欲廷杖吴中行,一隽疏救,格不入,乃从王锡爵诣居正,陈大义,词独峻,居正必赚之。一隽告归,居正败。起故官。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卒。家无余赀。
李宝浚
中国本土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深峰村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于一个商绅家庭。他年少志高,聪明好学,14岁就对人说:“我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李宝浚应召到南京,担任飞机营营长。该营训练注重科学,飞行技术一律由李宝浚教授。颇具成效。与刘佐成再次合作下研制的飞机终于在南京试飞成功。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数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发言。
2. 三明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一代宗师朱熹,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著名的中国新闻记者邹韬奋,数学家陈景润(小学时在三明),闽学鼻祖杨时高风亮节的李世熊。 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名人了.
3. 三明的历史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历史
上古属百越地,夏商时期属于扬州地,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设立将乐县、绥安县(绥安县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为绥城县,至唐贞观三年(629年)最终废置后未再恢复建制),隶属建安郡。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是为沙县设县之始;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称沙县,先后隶属建安郡、建州。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将沙县西部原黄连峒地带之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后于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宁化县,隶属临汀郡;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在原尤溪山峒地带设置尤溪县,隶属福州。
五代十国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将原绥城县地之永安场、归化场分别升格为建宁县、归化县(后归化县于宋元祐元年即1О86年改名泰宁县),隶属建州。
宋朝元符元年(10⑨8.年),析宁化县地设置清流县,隶属汀州。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隶属延平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4县地设置归化县,隶属汀州府,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改名为明溪县;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设置大田县,隶属延平府。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大田、永安地置宁洋县,隶漳州府。
清代基本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辖九府二州,先后增设龙岩州、永春州和台.湾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田县改隶永春州(直隶州)。翌年,宁洋改隶龙岩州。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1912年),改府为路,并改厅、州为县。三明境域属北路观察使署。
民国三年(1914年),改路为道,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尤溪县、建宁县、永安县统属建安道;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宁洋县统属汀漳道;大田县属厦门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实行新的省、县制,各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闽变”发生,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下辖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及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尤溪县、永安县、泰宁县、建宁县属延建省;清流县、明溪县(原归化县)、宁化县、宁洋县属龙汀省;大田县属兴泉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闽变”失败,四省撤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改组后的福建省政.府实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尤溪属第三区(称南平专署);大田属第四区(称仙游专署);永安、宁洋、清流、明溪、宁化属第八区(称长汀专署);将乐、泰宁、建宁属第九区(称邵武专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又将全省原划分的10个行政督察区缩并为7个行政区。尤溪县、永安县、将乐县、沙县属第二行政区;大田县、宁洋县属第六行政区;宁化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泰宁县属第七行政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省政.府内迁永安。6.月,省保安处、县政人员训练所、三青团等一些国.民.党党、政、军机.构相继迁到三元、梅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为便于管理,福建省政.府决定以三元镇为中心,划出人口万余人的各乡,成.立三元特种区,辖三元城关、列东、列西等地,仍视为沙县境内的一部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由于三元特种区辖境小,财政入不敷出,遂将原沙县、永安、明溪3县属地各划出部分并入三元特种区,成.立三元县。全县土地面积为1031平方公里,人口约3.8万.人,隶属第二行政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全省行政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三明境域的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尤溪县仍属第二区(南平专署);宁化县属第七区(长汀专署);永安县、宁洋县、大田县、清流县、明溪县、三元县改属第九区(永安专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又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安专署改称第六区,三明境域各县隶属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冬至1950年春,三明境域各地先后解.放,分属龙岩、永安、南平专署。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县设立专(市)级建制的省督察机.关即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4月,改称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三元县、永安县、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宁洋县、德化县(同年10月27日划归晋江专区)。
1956年6.月,永安专署撤销。7月间,三元、明溪2县合并成.立三明县,隶属南平专署。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宁洋县(1956年7月9日国.务.院第34次会.议决定撤销)隶属龙岩专区,大田县隶属晋江专区。
1958年4月,三明辟为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省委、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
1959年2月,经中.央批准,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机.构合并,成.立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省辖)。
1960年1月,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名为三明市人.民委.员会(为省辖三明市)。
1961年11月,恢复三明县建制,辖区为原明溪县行政区域。同月,清流、宁化、永安三县从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辖区扩大为四县。
196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降为地辖市,专署下辖三明市、三明县、永安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同月从晋江专区划入),共计一市五县。
1964年4月,三明县恢复为原明溪县名。
1967年2~3月,三明军分区奉命介入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成.立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三明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同年7月,福州军.区党.委决定成.立三明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行使原地委、专署的全部职能。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三明专区辖区扩大为一市十县。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并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
4. 三明人文地理历史的变化
之前的三明地区从没有成立过统一的区域,在历史上都是分属其它地区,1970 年拼凑成一个“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个民系。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
(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
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
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
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i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
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
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
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
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
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
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
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
1959年2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成立省辖三明市。
1961年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同划归三明市。
1963年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
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
1970年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
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三元、梅列区。
1984年永安撤县建市。
5. 三明的历史
三明市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美的地方要数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那里有石网、有大金湖、有八仙崖、还有
金铙山。
6. 福建三明的革命遗迹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啊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杰作,令世界震惊。红军长征在福建的集结出发地有长汀、宁化这两个地方。
长汀: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2万多人守卫在这里。红一军团于广昌战役后,奉命东进福建建宁、泰宁,尔后抵达长汀;红九军团参加广昌战役后,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而留在长汀;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地方武装组建成立的红十二军,1934年春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在保卫连城战斗后到长汀。
7. 2019三明市高三市质检🈶️多少人数
20193明市高三质检人员一共有50人
8. 三明的历史沿革
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州)。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沙村县建制改称沙县,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八年(625)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绥城县,隶建州(今南平大部);贞观三年(629)2县俱废。垂拱四年(688)复从邵武、建安析出原绥城、将乐县地,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置黄连县(属建州,二十六年即738年改属汀州);二十九年(741)置尤溪县(属福州);天宝元年(742)黄连县改名宁化县(属临汀郡,今龙岩大部);元和三年(808)将乐县并入邵武、建安县,五年(810)再恢复(属建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归化县。宋建隆元年(960)置建宁县,均属建州(今南平大部);宋朝开始,将乐、泰宁、建宁、光泽、邵武隶属邵武军,元朝时候隶属邵武路,明朝到清朝隶属邵武府。
宋元佑年(1086)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宋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撤县,元朝至元八年(1271)复置。历属汀州(今龙岩大部)、汀州府(今龙岩大部)、汀漳龙道。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尤溪县地置永安县(隶延平府);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县、将乐、宁化县地置归化县(隶汀州(今龙岩大部),后改名为明溪县,民国初属汀漳道。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驻地今天南平市区)。清朝前期开始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永春州分别属延建邵、汀漳龙、兴泉永道。
民国元年(1912)废府,将乐、沙县、尤溪、永安、泰宁、建宁县属北路道(1914年改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县属西路道(1914年改汀漳道),大田县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建宁、泰宁、清流、归化为中央苏区县。1934年设行政督察区时,沙县、尤溪县属三区,大田县属四区,宁化、清流、明溪、永安县属八区,将乐、建宁、泰宁县属九区。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福建省省会内迁永安。1946年设九区(驻永安,辖永安、大田、德化、三元、宁洋、清流、明溪7县)。
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南平专区),三元、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8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改永安专区,10月德化县划属晋江专区)。1956年3月撤销永安专区,7月三元、明溪县合并称三明县,隶属南平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同年撤宁洋县,部分地划归永安县)。1960年1月撤销清流、宁化县,设清宁县,5月成立省辖三明市。1961年8月撤销清宁县,恢复清流、宁化县与永安从龙岩专区同划三明市。1963年4月三明市改县级市,原明溪县属地析出恢复三明县,设三明专区,辖三明市及三明、永安、清流、宁化、大田5县。其中大田县是5月份从晋江专区划入三明专区。1964年三明县恢复为明溪县。
1970年2月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从南平专区划入三明专区,同年12月三明专区改名三明地区。1983年4月撤销三明地区,三明市复为省辖地级市,市区设梅列、三元区。1984年9月永安撤县建市。
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全市下辖永安、大田、尤溪、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明溪、清流、沙县10个县(市)和梅列、三元两区,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域范围东起尤溪县洋中棋盘石,西至宁化县禾口姑岭隘,南自大田县谢洋吉初寨山,北抵泰宁县龙湖游源焦家岭。东西长距230多公里,南北宽距180多公里。由于三明区位特殊的地理环境,境域内建制隶属关系屡有更易,曾历经几度演变而逐渐形成现境。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起,以会稽南部都尉辖地设置建安郡,统辖全省10县。其中,从建安县东部析置的将乐县,西部析置的绥安县,为三明境内最早建立的两个建制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6县范围,疆域东至南平界,西至永城界,南至虔州界,北至昭武(后改称邵武)界。东西广约110公里,南北袤约9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析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戍堡。义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同时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将乐县建置如故。此时三明境内已有将乐、绥城、沙村3县,其辖区含今将乐、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明溪、永安、沙县8县范围,疆域东至延平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新罗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170公里,南北袤约14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
南朝沿袭东晋建制。隋开皇九年(589年),曾一度废将乐、绥城2县,并入建安县。开皇十二年(592年),又从建安县析出原将乐、绥城2县地,并入邵武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沙村县。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沙村县,并改名沙县。武德五年(622年),从邵武县析出原绥城、将乐地域亦复置2县,隶建州。贞观三年(629年),废将乐、绥城县,分别并入建安县和邵武县。永徽六年(655年),又复置沙县。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黄连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县。翌年,黄连县更名为宁化县。乾元二年(759年),在原绥城县地分置归化、黄连2镇。元和三年(808年),又废将乐县。2年后再复置将乐县。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黄连镇为永安场,改归化镇为归化场。中兴元年(958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其时,三明境内已正式设置县级建制的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归化6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汀州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20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归化县改名泰宁县。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长汀县部分地方增设清流县。绍定元年(1228年),废清流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又复置清流县。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县宝山以西地增置永安县。成化七年(1471年),析宁化、清流、沙县、将乐4县部分地方增置归化县。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4县部分地设置大田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永安、大田3县部分地域设置宁洋县。至此,三明境域范围已初具雏形,辖区计有沙县、将乐、宁化、尤溪、建宁、泰宁、清流、永安、归化、大田、宁洋11县,其疆域东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泉州界,北至邵武界。东西广约220公里,南北袤约170公里,全境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清朝和民国初年,均沿袭明制。民国22年(1933年),归化县改为明溪县。民国29年,分别从沙县、永安、明溪3县划出部分地方增置三元县。至此,三明境内各县建置基本定型。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因各县政区隶属关系曾有所反复而致使境域范围随着不断变化,时扩时缩。直到1970年间,三明全境疆域范围才得以正式确定,至1992年未再变动。
9.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0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为公司联系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等。
法定代表人:翁月泉
成立时间:2013-12-04
工商注册号:35040310002748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长安路17号6幢A座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