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过程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贰』 简述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只要记住那四个特性就差不多了:
1.机械特性:定义插口或接头的形状和尺寸,引角排列等等。
2.电气特性:定义二进制比特流信号电平电压的高低,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3.功能特性:定义接口信号的引角的功能分配和确切的定义,还有比特流某一电平电压表示什么(比如,高电压或者表示比特0,低电压或者表示比特1之类)。
4.规程特性:定义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叁』 物理层的原理和技术
物理层(或称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皆属第1、2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这个第一层,那就是“信号和介质”。
OSI采纳了各种现成的协议,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2]
物理层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传输数据。
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3.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肆』 请简述WCDMA系统中,UE开机进行小区搜索时的物理层过程
UE只有在知道小区的10ms的导频信道物理帧的起始点后,才能找到小区使用的下行主扰码。UE确定导频帧的开始位置是通过时隙同步和帧同步来完成的,在开机之后,UE通过两个同步信道P-SCH、S-SCH来实现这一同步过程。
STEP1:时隙同步
在小区搜索的第一步中,用户设备使用SCH的主同步码获得小区的时隙同步,典型的是使用匹配与所有小区均相同的小区主同步码的匹配滤波器。该小区的时隙定时在监测到匹配滤波器的最大输出峰值后即可获得。
在小区搜索第二步中,用户设备使用SCH的辅助同步码识别帧同步及小区码组。这可通过将接收信号与所有可能的辅助同步码序列相关并鉴别最大相关值来完成。由于这些序列循环移位是唯一的,因而可以同时确定码组与帧同步。
在小区搜索的最后一步中,用户设备确定小区使用的主扰码。主扰码典型地使用CPICH和所有按第二步确定的码组内的码进行符号与符号间的相关确定。
『伍』 哪些过程是lte的物理层处理过程
通过小区搜索的过程,终端与服务小区实现下行信号时间和频率的同步,并且确定小区的物理层ID。
物理层小区搜索的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同步信号,即主、辅同步信号(PSS/SSS)。过程中包括了下行时间和频率的同步、小区物理ID的检测和OFDM信号CP长度的检测(Normal或ExtendedCP)。完成这些操作后,终端就可以开始读取服务小区的广播信道(PBCH)中的系统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这期间,在通过同步信号的检测与服务小区获得同步以后,终端可以利用下行导频信号(CRS)进行更精确的时间与频率同步以及同步的维持。小区搜索过程
通过上行传输时间的调整,终端与服务小区实现上行信号时间的同步,使得不同用户的上行信号同步到达基站。相关过程包括异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传输时间调整,以及连接状态下的上行同步保持。
在异步随机接入过程中,作为随机接入的响应消息,基站向终端发送长度为11bit的定时调整命令(TimingAdvanceCommand),终端根据该信息调整上行的发送时间,实现上行同步。
在连接状态下,MAC层的控制信息携带了长度为6bit的定时调整命令,终端将根据该信息对上行的发送时间进行调整,实现上行同步的保持。
定时调整命令的精度是(即15/(15000*2048)),从收到命令到调整后上行发送之间的延时是6ms,即在子帧收到调整命令之后,该信息将终端应用于从子帧开始的上行发送中
针对上行和下行信号的发送特点,LTE物理层定义了相应的功率控制机制。
对于上行信号,终端的功率控制在节电和抑制用户间干扰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应地采用闭环功率控制的机制,控制终端在上行单载波符号上的发送功率。
对于下行信号,基站合理的功率分配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够抑制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同频组网的系统性能,所以,相应地采用开环功率分配的机制,控制基站在下行各个子载波上的发送功率。
『陆』 物理层的特征是什么
1、物理层考来虑的是怎自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现有的网络中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种类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物理层的重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2、:(1)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柒』 物理层的功能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为数据端设来备提供传自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在通信中,机械特性是网络物理层协议一个方面的特征,定义物理连接的边界点,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接插件的规格、引脚的数量和排列情况等(尺寸、形状、管脚数及排列顺序)。
(7)物理层过程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链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光纤,双绞线等)上传输数据比特流(0和1),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成为码元。
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而这个间隔被称为码元长度。1码元可以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
『捌』 物理层的编程方法
PC机的异步串行通信编程方法内容包括DOS、WINDOWS和BIOS级PC通信、基于异步通信与器的系统的PC通信以及通信编程方法。 PC机一般常有两个异步串行端口,分别称作COM1和COM2,它们都符合RS-232C标准。在DOS操作系统中,COM1、COM2被作为I/O设备进行管理,COM1、COM2便是它们的逻辑设备名。据此,DOS便可通过对COM1、COM2操作实现异步串行通信。DOS的MODE命令可用以设置异步串行端口的参数,DOS的COPY命令允许将异步串行端口作为一个特殊的文件,进行数据传输。下面举一个利用DOS的MODE、COPY命令,进行双机键盘输入字符传输的例子。 MODE命令的格式如下:
MODE 端口名:速率,校验方式,数据位数,停止位位数
其中端口名为COM1或COM2;传输速率可选110、150、300、600、1200、2400、4800或9600bps;校验方式为E(偶校验)、(奇校验)或N(无校验);数据位数为7或8位;停止位位数为1或2位。通信双方设置的参数应一致,如双方都打入如下命令:MODE COM1:1200,E,7,1则表示双方以COM1为异步通信端口以1200bps、偶校、7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的设置参数进行通信。DOS中有一标准控制台COM,实际上作输入时COM即键盘,作输出时COM即显示器。
准备发送的PC机执行如下命令:COPY CON:COOM1:表示将从键盘收到的信息通过COM1串行口发送。
准备接收的PC机执行如下命令:COPY COM1:CON:则表示将接收来自COM1串行口信息,并在显示器上显示。
两台PC机分别执行完上述命令后,在发送方键盘上输入的字符便会在接收方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上面介绍的是用DOS的MODE、COPPPY命令实现的最简单的PC通信。在MS-DOS的高版本中(例如MS-DOS V6。0)还提供了一条命令,叫作INTERLNK,实际上它是一个通信程序。使用INTERLNK命令和一根连接两台PC机串行端口的电缆,可以使一台PC机从另一台PC机的磁盘驱动器中存取数据并运行程序,无需再使用软盘去拷贝文件。用以键入命令的PC机叫客户机(Client),与客户机相连的PC机叫服务器(Server)。客户机使用服务器的驱动器和打印机,服务器显示两台PC 机的连机状态。
当两台PC机被INTERLNK连接以后,服务器上的驱动器便以扩驱动器的形式映象到客户机上,若两台PC机原来均有A、B、C三个驱动器,则连接后客户机除了自身的三个驱动器外,又多了E、F、G(服务器驱动器映象)三个扩展驱动器,客户机可以象使用自己的驱动器一样使用这些扩展驱动器。使用INTERLNK时,每台PC机上至少要有一个空闲的串行口,还要一根3号线或7号线的零调制解调器(Null MODEM)串行电缆线,客户机上至少有16K空闲内存,服务器上至少有130K空闲内存。
在客户机的CONFIG系统配置文件。SYS中添加如下命令:devive=c:dosinterlnk。exe/drives:5
再重新启动客户机,便可装入INTERLNK。这里假设interlnk。exe存于客户机C驱动器的DOS子目录中,/drives:5参数用于映象5个服务器驱动器,缺省情况下为3个驱动器。服务器上启动INTERLNK不需要其CONFIG。SYS作任何改动,只需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ntersvr即可。此时,屏幕底部出现一行状态信息,显示INTERLNK的连接状态。 Microsoft Windows的应用程序Terminal允许用户PC机与其它计算机连接并交换数据,也可仿真为将与之交换数据的远程计算机所要求的终端类型。下面给出一台PC机应用WINDOWS的Terminal从具有连机服务的远程系统读取文件的通信过程。
打开终端——使用设置(Settings)菜单设置参数——查阅文件——使用传输(Transfers)菜单接收一个文件——与远程计算机脱机——使用phone菜单挂起调制解调器——使用文件(File)菜单存储文件——退出终端 在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中的中断14H提供了异步串行端口的服务功能,通过INT 14H提供的四种功能,可访问串行通信端口,实现连机通信。INT 14H的串行口功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