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北京路历史

北京路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02:20:33

1. 广州市有什么街道和马路的名称是含有历史意义和历史事件的

广州的小北路,也有一条“飞来对面巷”。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古古怪怪的巷名呢?现在还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认为和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另一种认为和当年附近的一座“飞来庙”有关。
据说,在明代,“飞来对面巷”本来是一条穷苦人家聚居的无名小街。由于住在对面小石街的都是一些财主,他们把小石街更名为“福来街”,这些财主们自以为是,很看不起住在对面无名街的穷人们,时常借故羞辱他们。因此,广东才子伦文叙决心替穷人出气,便把无名街起名为“飞来对面巷”。意思是说,要使财主的“福”气统统从福来街飞过来,让穷人们也享享福。
也有人说,这仅仅是个传说,巷名的真正来历还要追溯到清代,据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一个黄昏,突然刮起一阵奇怪而猛烈的旋风,随后人们发现这里多了一尊观音菩萨像。人们都认为,这肯定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到此“显灵”。不少人蜂拥而至,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据说都非常灵验。30年后,到雍正八年(1730年),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庙宇。因为庙中的观音菩萨是“飞来”的,所以这座庙就叫“飞来庙”。在“飞来庙”对面本来是一片无人居住的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条小巷,由于这条小巷在“飞来庙”对面,人们便把它命名为“飞来对面巷”。
北京路:
提起广州,无人不识北京路,北京路历史上曾是官道。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始于1966年。
据介绍,北京路财政厅一带从南越开始就是“政府办公”地段。南汉以后的官员们从公署出来,是沿着现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楼的,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
到了清朝,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称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和永清街。其中,“双门底”是至今许多老人还记得的路名。“双门底”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是城门楼之一的“大南门”,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
“双门底”的起源是因为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记载“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
民国年间,北京路于1920年扩建为马路,统名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为“永汉”。上世纪20年后期,为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北京路改名为“汉民路”。1945年,又复名为永汉路。
1966年,永汉路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寓意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

石井桥:
广州有座著名的石井桥,桥两头石杆上刻着:“好进仙人履,能通四马车。”“彼岸逢黄石,横江映白虹。”这里是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从前石井河是没桥的,全靠木船摆渡,如遇干旱或水退时,船不能泊岸,人们只好趟着没膝的泥泞艰难地过河,真是苦不堪言。
且讲附近石门村有个年轻的石匠,叫周合盛。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经常修桥补路,众人提起他,无不竖起拇指称赞!他眼见石井无桥之苦,决心筑座石桥来方便乡亲,但一无资金,二无经验,谈何容易呢!
一天,春雨绵绵,路滑难行,又遇退水。周合盛像往日一样,来到石井河边,扶老携幼,帮行动不便的人过河。只见有一位白须老人,拄着拐杖,望着对岸,摇头叹息。周合盛立即上前道:“老伯,我背你过去吧。”说着就把老人背过河,放他在平地坐下。老人忽然道:“我的鞋不见了,怎么走路呢?”周合盛二话不说,回头在泥泞中替他捡回,但老人把脚抬起说:“替我穿上。”周合盛又照办。老人微笑道:“孺子可教也!”说完起身就走。周合盛见他行走如飞,觉得很奇怪:莫非是神仙?于是起身,追他,但总是追不上。突然老人回头道:“年轻人,你真好心,我乐意助你!”周合盛就把想建桥之事讲了。老人点点头说:“你有造福乡民之心,难得!要记住: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必佐。”说完化作一阵清风去了。
当晚,周合盛梦见老人,把建桥式样、用料、技术等,说得明明白白,周合盛连声多谢,请问姓名时,老人说:“我乃黄石公是也!”说完飘然而去。
翌早,周合盛把梦中一切记下来,并把建桥计划向众人说出,立即得到众乡亲的热情相助,建桥款很快筹足了!由周合盛监工建造,经数月辛劳,终于竣工了,像一条白虹,横卧石井河上。众人欢呼之际,忽然有人拾到一张字条,写道:“此桥中央一石会断,请即换,”落款是黄石公。大家上前一看,果见裂痕,马上更换,消除了隐患。众人为了纪念黄石公和周合盛,在桥头刻上上述的对联,并刻上“石门周合盛造”,以志不忘建桥人。

康王路:
“康王”原是宋朝爱国将领
贯穿老西关的康王路得名于“康王”,究竟“康王”是什么?原来康王是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
据了解,康王路的最前身是带河路,当时的带河路很短,只有现在的龙津路到长寿路之间的一小段。据当地居民陈婆婆介绍,带河路是一条沥青路,不足3米宽,道路的周边都是居住区。后来道路扩建,贯通南北,一直通到珠江边的人民桥,形成现在的康王路。
“康王路”曾经有一段时间叫“世纪路”。最终,广州市地名办经过反复推敲,将这条经过康王直街、康王上、下街的规划路,敲定更名为具有历史基础及文化内涵的“康王路”。
“康王”的称谓主要是来源于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庙,此庙是纪念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传说,康保裔出身将门,是洛阳人士,祖父和父亲都是捐躯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康保裔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射空中飞鸟,箭无虚发。从军后,康保裔屡立战功,在任高阳守将期间,辽国进犯中原,他不顾年龄高迈,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随着康保裔的事迹流传,人们尊称他为康公、康王,后人敬其忠勇在大江南北广建“康王(公)庙”。清代时候,羊城西郊、南郊都曾经有过康王庙。中山七路附近的康公直街、康王(上、下、直)街都是因为同名寺庙而得名。据说,前进路的康公街、同福中路的康公后街也因为曾有同名寺庙而得名。

上下九原来以前叫:第九甫
翻开广州地图,老西关有许多地名以“甫”为名,原来大名鼎鼎的下九路,过去还称为“下九甫”,加上现存的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脚等,“甫”字可谓老西关地名的佼佼者。
⒈老西关地名有很多“甫”
什么是“甫”?原来“甫”的含义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如下:一指土步的转音;二指商人的自卫组织;三指平坦而未耕种的地貌;四指古南越方言中的村庄。现存在西关,市民的最熟悉的是“第十甫路”,它东与宝华路、南与恩宁路相接,西至文昌南路与下九路相接。
有第十甫,有没有其他数字的“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第十甫路相连接的下九路,原来即是下九甫。据说,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故名九甫,因位于上九甫与三坡地后段,故称之为下九甫,后改称为下九路。
有了下九路,上九路地名是否也和“甫”有关?据说,也跟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的故事有关,当清兵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此段在第九甫上段(即前段),故称为上九路。
⒉光复路为三、四、五甫
有了“第九甫”,还有没有一、二、三、四等甫?据说,与上九路相接的光复路,过去也是以“甫”为名的,如今上九路附近还有六甫水脚等地名。
光复路原为第三甫、第四甫、第五甫,1931年改建成马路,命名为“光复”,含纪念辛亥革命之意,取推翻清朝统治,光复河山之意。
恩宁路也跟“甫”有关,恩宁路原名十一甫、恩宁东路、恩宁中巷、恩宁北路和恩宁市,1931年扩建成路,并沿用“恩宁”作路名。
随着时代变迁,老西关有数字开头的以“甫”字为地名的也逐渐减少,现存有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脚等。

2.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故事

广州北京路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广州北京路 几许沧桑事

广州北京路的名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一样,是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来广州的商旅没有不到北京路去过的。这条我们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却藏有几许沧桑的故事。

“双门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了。

“永汉路”典故

民国年间北京路那时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为什么叫“永汉”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当时主政广东的是杨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广州的路名上以垂久远,但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已故的历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荣。杨永泰动了脑筋,就将“汉民路”改作“永汉路”,又将相近的万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这样就把“永泰”两字嵌入了两条路名之中,这也是北京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许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兴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带,更是粉饰一新,车水马龙。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许氏家族,连街名也叫“许地”,这个由潮汕西迁来的巨族百余年间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说家专门著有《千秋家国梦》来诉说许家的兴起。许家的后人曾带我在许地转了几次,指点着残存的建筑告诉我当年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着弯弯的月亮门、百余年的蚝壳窗、墙头上依稀的灰批单龙,真令我浮想连翩。最后老先生指着家门口一株种在破缸里的苏铁说,他祖母年轻时,这树就已种了几十年,现在树龄差不多百余年了。看着这干瘦的树头露着恹恹的生气,仿佛就是许地旧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铺子,广州人最熟悉的是绸缎铺“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轩”,三多轩今已迁到广州路,老铺旧地还住着当年店主黄家的后人。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筛下的阳光幽幽照在贴金的檐花上,还真有些繁华的余韵!百多岁的老画人黄金海在这住了七十多年,我见到他时,已不太能清晰说话,可精神还很健,今年初才辞世,享年104岁。如果他能细述北京路的百年沧桑,那该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儿指着旧铺的外墙说,那儿原来有“三多轩笺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国元老谭延

3. 北京路旧上海称什么路

就可以看到无数以全国各个城市命名道路。最有名的莫过于南京路——号称中华第一街。全长6公里多,万商云集,旧上海即有十里洋场之称。
其余的如:北京路,天津路,长春路,大连路,重庆路,香港路,乌鲁木齐路等等。
不但所有大城市名,还有更多中小城市作为路名。例如:进贤路,桂平路,延安路,瑞金路,齐齐哈尔路等等,囊括了全国所有各个城市的市名。现在上海许多新造的马路已经没法再用城市名来作路名,因为差不多能用的都已经用完了。
以历史事件来命名的也有。如:淮海路,纪念淮海战役。一二八纪念路,纪念128上海抗战等。
其实全国各大城市的许多马路都是以我国的城市名来命名的

4. 北京路街道的历史

北京路(Beijing Road)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
、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北京路步行街。

5. 北京路的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商业圈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1915年。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这个小村落开始热闹了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王府也随之荒废了,后来,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还有一个“官厅”,成为当地有名的一个市区。
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侧,现今的大甜水井胡同)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6. 广州北京路有哪些历史遗迹,如南越王墓之类的

街道特色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7. 北京路的介绍

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达百万人。北京路北起广卫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长1400多米。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以中山四路与北京路交叉处为中心向四方伸展的商店群区,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州起义路,北起财厅前,南至大新路,延及高第街一带。步行街从1997年2月8日开始逢双休日实施准步行,至2002年1月1日实现全日步行。目前,前后经过五次扩容的北京路步行街长度已突破千米。

8. 广州北京路为什么这样命名呢

北京路:
提起广州,无人不识北京路,北京路历史上曾是官道。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始于1966年。
据介绍,北京路财政厅一带从南越开始就是“政府办公”地段。南汉以后的官员们从公署出来,是沿着现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楼的,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
到了清朝,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称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和永清街。其中,“双门底”是至今许多老人还记得的路名。“双门底”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是城门楼之一的“大南门”,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
“双门底”的起源是因为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记载“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
民国年间,北京路于1920年扩建为马路,统名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为“永汉”。上世纪20年后期,为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北京路改名为“汉民路”。1945年,又复名为永汉路。
1966年,永汉路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寓意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

9. 广州北京路历史50字

北京路 (广州市北京路)
北京路是广州市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地处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日均人流量约40万人次,节假日更达到60万人次以上,高峰值达百万人。
北京路北起广卫路,南到沿江中路,全长1400多米。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以中山四路与北京路交叉处为中心向四方伸展的商店群区,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州起义路,北起财厅前,南至大新路,延及高第街一带。步行街从1997年2月8日开始逢双休日实施准步行,至2002年1月1日实现全日步行。目前,前后经过五次扩容的北京路步行街长度已突破千米。
旧时的北京路,是广州大南门(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内外的一条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灭南汉后,拆南城墙,将南城沿至江边,建“双阙”。1244年,建双门楼,从此北京路中段被称作双门底,渐成为商业区。清代时,今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永清街,以卖书坊、古董市、花市为著名。清雍正年间,现北京路与沿江路交汇的珠江边,是天字码头的所在地,为清代时是专为迎送官员而设,附近的接官亭正是当时迎接官员的地点。
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广州拆城墙开路,将此路改名为“永汉路”(国民政府使用粤音英文名“Wing Hon Road”),取的是清朝已灭,把南街名“永清”变为“永汉”之意。1936年,曾任国民政府首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去世后,又胡本身乃广州人,为纪念之,永汉路更名为“汉民路”。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夺取广州后恢复原称。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改名为“北京路”,寓意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因路名形象反映了其广州古城发展的中轴线之地位,故至今没有恢复旧名。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现今,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这一奇特现象,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罕见的历史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这块神奇土地灿烂无比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北京路更汇集了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等市级大百货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时装商场。
这个繁华区域的形成有着历史渊源。明清时期,今中山路(旧称惠爱街)是广州旧城东西主干线,南北两边大都是官署衙门(东有府学,西为将军衙门,中有两个总督衙门),是政治中心区。北京路(旧称双门底)则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码头(官员登陆入城用)的主干道。因此,现在北京路北段与中山四路相连接的丁字形地段,成为当时衙署官僚及其随员、家属居住的集中地段。为适应他们的消费需要,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市的繁华商业中心。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
关于“双门底”,是因为在清兵接管广州的时候,同时有两位官阶级别一模一样的官员来治理广州。按照当时的习惯,一个官员只能够从一个城门通过。现在有两位官员,就要有所避讳,于是就在城楼里开了两个门。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在双门底经营多年的“活化石”广州陈李济药厂,前身是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

10. 广州北京路特点和名称的由来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
民国年间北京路那时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
1997年3月,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商业街示范点”。
1999年初,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城市环境“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目标,越秀区斥资3000万元以“现代都市特色,岭南建筑风格,浓厚商业文化氛围,文明示范窗口”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全面翻修了人行道,整饰了商铺立面、广告招牌,整治了“三线”,增加了灯光照明,美化道路夜间景观。在进行整饰改造的同时,越秀区把双拥共建机制引入到实现城市环境“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工作中,军地携手共育新的,共治环境、共管秩序、共创优势、共建文明,使北京路昂首迈入广州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三优样板路行列,1999年2月经中宣部检查验收,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再次被确认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

热点内容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
古代地理学巨著 发布:2025-07-08 04:35:00 浏览:600
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08 04:08:22 浏览:946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