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历史事件
㈠ 夏商西周到南北朝的兴亡和重大历史事件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夏朝建立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
1、前2070年 禹建夏朝,都阳翟。
2、前1600年 汤灭夏,都于亳。
3、前1298年 盘庚迁都于殷,故称商朝为殷商。
4、前1046年 周灭商,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5、前841年 国人暴动 周厉王本于彘,召公和周公共管朝政,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6、前771年,犬戎入镐京,西周灭亡,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7、前772年,《春秋》编年开始。
8、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史称“春秋首霸”。
9、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完胜,晋文公遂称霸。
10、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完败,楚庄王问鼎中原。
11、前473年,越灭吴,勾践称霸,即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
12、前403年,周烈王承认韩魏赵三国,晋国灭亡。
13、前359年,秦穆公任用商鞅变法。
14、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庞涓死于树下。
15、前286年,六国伐齐。
16、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完胜。
17、前256年,秦灭西周。周朝结束。
18、前249年,秦灭东周。当时的东周小朝廷,仅洛阳附近200里土地,居然分成东西二周。
19、前230年-前221年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一统天下。
20、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史称“千古一帝”。封建制结束,郡县制开始。
21、前213年,焚书。
22、前212年,坑儒。
23、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赵高矫诏胡亥继位,史称秦二世。
24、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25、前202年,项羽自刎乌江,刘邦一统天下,汉朝开始。
26、前154年,西汉政府平定“七国之乱”。
27、前140年,中国历史年号纪元正是开始。以前没有年号。
28、8年,王莽称帝,建立新朝,西汉结束。
29、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东汉开始。
30、166年,党锢之祸。
31、184年,黄巾起义。
32、200年,曹袁官渡之战,曹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33、208年,曹孙刘赤壁之战,曹操失去统一天下最好良机。
34、220年,曹操病死,曹丕称帝,曹魏建立,汉朝灭亡。
35、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
36、229年,孙权称帝,史称东吴或孙吴。
37、263年,魏灭蜀。
38、265年,司马炎称帝,晋朝建立,史称西晋,曹魏灭亡。
39、280年,晋灭吴,一统天下。
40、291年,贾南风诱司马玮杀杨骏等,八王之乱开始。
41、306年,司马越毒杀晋惠帝,八王之乱结束。
42、317年,司马邺出降,长安失陷,西晋灭亡。
43、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王,东晋建立。次年,称帝。
44、382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45、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前秦完败,北方随即再次分裂。
46、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
47、420年,刘裕代晋,晋朝灭亡,南朝宋建立,南朝开始。
48、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49、471年,北魏孝文帝登基,在其外祖母冯太后的主持下,伟大与非议并存的孝文改革开始。
50、479年,萧道成建立南齐,刘宋灭亡。
51、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52、502年,萧衍入建康,南齐灭亡,南梁建立。
53、523年,北魏“六镇起义”,北朝自此天翻地覆。
54、534年,北魏孝武帝殒命于关中,北魏灭亡。高欢扶持元善见登基,史称东魏。
55、535年,宇文泰扶持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56、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灭亡。
57、557年,陈霸先在建康称帝,陈朝建立,南梁灭亡。宇文觉称帝,北周建立,西魏灭亡。
58、577年,北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加之先前占据的川蜀和襄北,北朝统一天下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59、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60、589年,隋朝楼船下扬州,金陵王气黯然收。隋灭陈,南北朝结束,隋朝一统天下。
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1、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2、高平陵之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该事件主要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政权。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即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5、六镇之乱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因待遇骤降而不满,遂于正光四年(523)爆发六镇起义,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㈢ 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见截图
㈣ 南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按以下顺序:朝代 延续年数
都城
建立者
重大事件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阳城
禹
世袭制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殷
汤
盘庚迁殷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今西安西南)
周文王姬发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东周
春秋 前770年——前475年
洛邑(今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洛阳
商鞅变法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咸阳(今西安附近)
始皇帝嬴政
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 巨鹿之战 ;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 楚汉之争
西汉 前206年——25年
长安(今西安)
汉高祖刘邦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新 9年——25年
长安
王莽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 25年——220年
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班超出使西域
三国
魏 220年——265年
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年——263年
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吴 222年——280年
建业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5年——317年
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
建康
晋元帝司马睿
㈤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故事,要简短的
1、北魏毁佛
北魏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
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
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
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2、唐寓之暴动
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冬,唐寓之在新城(今浙江新登东)一带结党四百余人。次年正月,利用会稽太守王敬则去京城建康“朝正”(正月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首先攻下富阳。
三吴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浙江东部)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却籍的民户,大都是北来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白籍,因此暴乱者被称为“白贼”。
唐寓之又攻下桐庐,进占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盐官(今浙江海宁南)、诸暨、余杭等县,并在钱唐称帝,置太子,改国号为吴,建元兴平。
以钱唐新城为皇宫,县廨为太子宫,设置百官,以寒门出身的钱唐富人柯隆为尚书仆射、中书舍人,兼领太官令、尚方令。
唐寓之还派其将领高道度等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和长山令刘国重并遣将孙泓进攻山阴。
3、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
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
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
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5、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发生于建义元年(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今河南荥阳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义元年),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册立元姑娘和元钊为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兴兵攻打洛阳,守将望风而降。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阴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魏孝文帝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侯景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寓之暴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魏毁佛
㈥ 谁能具体描述下南北朝的历史事件排序
http://tieba..com/f?kz=880280474
这个帖子说的很详细 自己去看看吧
㈦ 南北朝的历史大事年表。完整的
420年
刘裕篡晋立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部,北朝开始
446年
北魏太武帝灭佛
479年
萧道成篡南朝刘宋立齐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
502年
萧衍篡南齐立梁
534年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550年
高洋篡东魏立北齐
557年
宇文觉篡西魏立北周
557年
陈先篡梁立陈
574年
北周武帝灭佛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杨坚篡北周建隋
㈧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故事
1、喜欢当和尚的梁朝皇帝萧衍
萧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学说,后皈依了佛门,成为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为时尚。汤用彤先生总结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于梁朝的半壁江山内,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万余人。更为难得的是身为天子的梁武帝身体力行。
据载,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顿饮,肉食一丝不沾,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他又断绝房事,远离嫔妃。平时,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不喝酒.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广交当时的著名有道高僧,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并注释佛经,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举行法会等等。佛教传入日本、朝鲜,也在这个时期。梁武帝还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内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
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长,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这在史料上有记载。
2、亡国皇帝陈叔宝——专宠丽华
张丽华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
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
“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了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3、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
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
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
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5、王羲之东床坦腹
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使者说:“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
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 “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
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㈨ 南北朝历史
解析:
南朝:
公元420年 刘裕登基称帝取代东晋,定都建康(南京市)建国号宋,史称 刘宋。南北对立局面正式开始。
公元479年 萧道成登基称帝取代刘宋,建国号齐,史称 南齐。
公元502年 萧衍登基称帝取代南齐,建国号梁,史称 南梁。
公元557年 陈霸先登基称帝取代南梁,建国号陈,史称 南陈。
北朝:
公元385年,拓跋珪称王,建国号为代。
公元386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建都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史称北魏。
公元398年 拓跋珪登基称帝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公元494年 北魏孝文帝登基称帝迁都洛阳。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都邺城)、西魏(都长安)。
公元550年 高洋登基称帝取代东魏,建国号齐,史称 北齐。
公元557年 宇文觉登基称帝取代西魏,建国号周,史称 北周。
公元577年 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 杨坚登基称帝取代北周,建国号隋。
公元589年 隋朝出兵江南,灭男陈,全国实现统一,南北朝正式结束。
㈩ 南北朝的历史
1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2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3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4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