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芷江的历史

芷江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04:24:07

① “芷江战役”是什么

芷江战役(又称“湘西会战”)历时55天,日军两万余人被我王耀武、王敬久、汤恩伯部分别围歼。战役以中国军队大胜告终。
芷江战役消灭日军7万人,是中国军队完全在装备,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下打赢的。

② 芷江文化

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
简介
2003年11月15—16日,由湖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在湖南芷江县芷江机场[1]举行,中央、省、市领导,专家学者、经贸人士及飞虎队老队员,约旦等国驻华人员300余名国内外宾朋聚集和平圣地,观看、参加了“和平之声”大型演出、“飞虎队陈列馆”开馆仪式、世界和平钟奠基仪式、侗乡盛世千人合拢宴、和平论坛、侗族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经济洽谈会等八大主体活动
详细资料
2005年9月6—7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怀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在芷江举办,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国际和平论坛及签署《芷江和平宣言》、芷江与法国诺曼底格郎康迈西市缔结友好城市签字仪式、中外老战士大联欢、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航空老战士颁发纪念章、经贸洽谈会、民族歌舞晚会、参观考察等8大主体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等中央国家领
导及23个国家、10多个省市的嘉宾近千人赴会,浓重纪念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共同憧憬世界更加祥和、安宁。 前两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规格高、规模大,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盛会,对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芷江作为国际和平文化名城的形象逐渐享誉世界。 第三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将于2007年9月21-22日在芷江举行,在历时2天的节日里,将举办“和谐之声”大型文艺演出、太和塔暨和平园奠基仪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重新开馆仪式、萧毅肃将军陈列室揭幕仪式、中国飞虎队陈列室揭幕仪式、中国侗民族和谐文化与新农村建设论坛、芷江县领导与法国格朗康迈西市代表座谈会、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③ 芷江的历史简介芷江有多少年的历史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东界怀化,南接黔阳、会同及贵州天柱,西郊新晃及贵州万山, 北连麻阳,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芷江古属“五溪蛮地”,远在旧石器时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称芷江县,1986年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6万,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遍布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编钟、青铜凤形器等珍品尚属罕见; 宋代古城墙、护城河历历在目; 明代所建的龙津风雨桥巍然横卧于舞水; 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矗立于舞水之滨;文蕴丰厚的文庙和奎文阁等古建筑群分布于县城各处。另外, 蜚声海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以及盟军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 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 受降堂、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 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塔等一大批纪念性建筑在境内熠熠生辉。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幽雅。境内有“形似神农架、神如九寨沟”的小九寨五郎溪三道坑风景区,还有明山叠单、茅丛河漂流, 更有那舞水生态长廊、蟒湖山水人家等等。

这里民心古朴, 民风浓郁。在层层叠叠的青山环抱中,侗家山寨、鼓楼、凉亭、风雨桥、水车等随处可见,侗家的芦笙婉转悠扬,侗家大歌古老神秘,迎客的拦门酒和合扰宴更会让你流连往返、 乐不思蜀。这里气候温和, 物华天宝。古来便有“担不完的沅州”之说, 境内盛产白蜡, 所产白蜡占全国总产的一半以上, 是举世闻名的“白蜡之乡”。县域水利资源、地下矿藏等也十分丰富, 尤其是非金属矿储藏量较大。 同时,富饶的物产造就了芷江独具特色的饮食丈化, 公坪鱼、芷江鸭等便享誉省内外。

这里四通八达, 交通便捷。芷江机场距怀化市仅3 7公里, 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湘黔铁路贯串全境。新世纪, 为弘扬和平文化,湖南省人民政府已批准在芷江举办“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 至此,芷江以和平重新与世界对话, “国际和平城一中国·芷江”将笑迎五洲宾朋共踏和平之旅、共享和平阳光!

④ 中国有多少人知道有芷江县这个历史小城

在湘西。

1945年著名的日军受降仪式就在芷江进行,当时陆军司令何应钦就在这里接受日军投降。

⑤ 介绍一下芷江战役

芷江战役,从1945年4月9日开始,到6月7日结束,历时将近两个月。

日军参战兵力:除后方保留战役预备队以外,实际参战日军8万多人。
第116师团担任主攻。第47师团之主力从右翼策应。第68师团之关根支队汇合第11军之34师团一部从左翼策应。第64师团及68师团一部,牵制驻湘北的中国军队南下增援。

中国参战部队:王敬久的第十集团君、李玉堂的第二十七集团君为主力,从昆明空运美式装备的新编第六军到芷江作为总预备队,以及驻芷中美混合团5个大队各一部,美第十四航空大队一部,各型战斗飞机400余架,总兵力约20万。

最终结局:日军完败。失败的如此彻底,连日本历史学家自己也承认是一场灾难。

双方伤亡:
日军先是大言不惭的宣布:自己仅伤亡1万1千多人(含阵亡5000人)。后来似乎觉得如此吹牛无法圆谎,又自称除了1万1千人的伤亡以外,还有1万5千人病伤。实际上日军至少伤亡3万人以上(国军方面称日军伤亡36358人),其中死亡12498人(另外还有大约1000人被国军围困后失望自刹)。日军被全歼一个旅团还有四个联队。

国军方面伤亡20660人,其中阵亡7817人(军官823人),比日军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少。除此以外,国军还夺得日军军旗90多面,并且俘虏日军447人(军官42人)。

详情请参见以下链接:

⑥ 芷江和平园的历史

坐落在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的芷江县,为了进一步完善抗战受降纪念地的功能,充分利用、放大这一资源优势,宣传和平主题,适应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的发展需要,芷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附近修建和平园,和已经启动建设方案征集活动的中华和平与和谐文化标志性建筑-大和塔相配套。这个构思,很快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中央、省、市的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完成,将给芷江和平城打下一个鲜明的标志,给芷江打造和平城提供一个强有力支撑,同时也将有力增强“和平之旅”的龙头带来效应。

⑦ 能详细介绍一下芷江吗

芷江历史悠久,禹贡为荆州之域,战国属楚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阳县,晋改舞阳县,隶属武陵郡。唐设巫州,后改沅州,宋置卢阳县,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始称芷江县,属湖南布政使司。民国11年,直隶于省。解放前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初,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改属芷江专署,是年12月属黔阳专区。1981年至今改属怀化地区。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废芷江县设芷江侗族自治县。 在芷江这块土地上,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456年,爆发了沅州苗民起义。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今公坪、榆树湾一带与清军激战,重创清军。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在今新店坪镇便水一带与尾追之敌激战,毙敌千余人,史称“便水战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举世瞩目的中日洽降在七里桥举行,芷江一举成为享誉中外的受降名城。 在芷江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有影响的人物。明清时期,即有杨茂、马元吉等经史学家,释浑融等抗清义士,李子隆等书画名家。就近代来说,1873年生于木叶溪乡的张学济在汉口创办《大江日报》,同孙中山、黄兴、蔡锷一道,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1920年殁于湖北来凤城,时年47岁。1866年生于艾头坪乡的杨凤笙长期担任《湘报》主笔,鼓吹维新,为戊戌变法之中心人物。在现代,芷江还涌现了著名教育家王一知、画家舒伯昌等一批专家和知名人士。

⑧ 芷江的传说有哪些

接骨茶
很久以前,在湘西有两座大山,一座是碧涌的燕子岩,另一座是新晃米贝的天雷山,两山遥遥相望,天雷山上住着一位茶花仙女,燕子岩上住了一位叫杨二郎的小伙子。两位年青人经常对歌谈心,一天,正当茶花仙女哼着"天雷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弯腰,马过要下鞍,若哥有心情,来看茶花仙"的歌声时,天上几声轰响,掉下三块巨石,杨二郎被昏过去。茶花仙女飞速赶到燕子山,可杨二郎已奄奄一息,她急得团团转,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随身携带的一把茶。听仙祖说,遇有急事,可用该茶解围,且该茶不仅供饮用,还能治病,于是便试泡开水喂杨二郎,三天之后,二郎苏醒过来,可脚已骨折,继续喝茶,再过几天,杨二郎便能行走了,过不久二郎与花仙结为鸳鸯之合,二郎与花仙便把这种茶撒遍了整个侗家山寨,为山寨侗民接骨治病,经过他们医治的病人,能达到药到病除。后人为纪念二郎与花仙,便起名该茶为"接骨茶"。

⑨ 芷江战役的简介

有一场国军的完胜日本自己也是承认的,这就是日本历史的芷江会战的完败。
湘西会战又称为雪峰会战,因为其主要战斗都是在雪峰山脉附近发生的。
日本战史又称芷江会战,因为日军本次作战的目标就是芷江城。
芷江会战是八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八年期间国军22次大型会战中少有的中日对攻战。
中日双方投入自己的精锐部队以强碰强,激烈厮杀二个月之久(从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最终以10万日军兵败如山倒的惨败为结束。

⑩ 谁知道芷江鸭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芷江鸭系中国湘西著名侗乡特产食品,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驰名中外。自元朝开始,芷江就有中秋节必吃芷江鸭的传统食俗,同时有将制好的鸭制品赠送亲朋好友的习俗。芷江鸭的制作主要是利用芷江秋、冬两季独特的气温和独特的配料,使之泛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选用放养于稻田山涧小溪的纯种麻鸭为原料,经抹蜜、油炸,用芷江本地野生芷草等多种天然香料和多年循环老汤,加上侗乡传统工艺精细烹制而成,具有皮色鲜艳、肉嫩可口、滑爽不腻、回味悠久等独特风味和营养滋补之功效。
据考证:清顺年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沅洲府(芷江)闻其香而醒神,食后称之为天下佳肴。清西湖制台魏武庄调任云贵时途经沅洲(芷江)品尝了三癞子的炒鸭后,大加赞赏芷江鸭肉香、酥、脆、辣,鲜味醇香,油而不腻,口感独特,流传至今。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