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退镀镍
镍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但过量的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化学镀镍含有重金属,可引起炎症、癌症、神经衰弱症、系统紊乱、降低生育能力、致畸和致突变等方面。也能影响遗传物质的合成、影响多种酶和内分泌腺的作用、引起基因点突变、基因丢失、基因扩增、产生"镍指"、形成Ni2+-肽复合物、诱导产生活性氧及其影响电解质中的离子含量等多方面危害效应。
❷ 什么是化学镀镍金
化学镀镍金是在高密度和微细线路板上为了取代热风整平而开发的新工艺。这类小型或微型化的线路板如果采用热风整平工艺,将会将小孔和微细线路全部填死而导致报废,但是这类高密度的小型板对导通和抗腐蚀的要求又很高,这样就只能采用化学镀镍后再化学镀金的方法,在线路的表面形成化学镀金层。现在的手机线路板或各种小型、微型线路板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❸ 化学镀镍价格
化学镀镍层供方与需方的成交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受镀零件的基体材质,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零件本身的价值;
(2)镀层厚度,尺寸精度和镀层性能;
(3)局部镀或选择镀;
(4)镀层热处理或者其他特殊的后处理;
(5)受镀零件数量和批量;
(6)交货时间等。
由此可见化学镀镍价格决不是单位价格与受镀面积,镀层厚度的算术乘积如此简单。考虑到上述各项影响
因素,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相差是很大的。据报道:在1984一1987年间,在德国钢上化学镀镍层平均价格为600—1 000马克/第三代化学镀镍层每平方分米10.urn的价格为0 6—0.8马克。对于需方有特殊要
求的.每平方分米10.urn的价格在1 2马克之间也是常有的事。国内市场上,钢铁件上化学镀镍的价格若以1.82.5元/10脚·d 计算,则化学镀镍的价格约为2 297 3 185元/kg。
总之,化学镀镍层的价格是昂贵的,高于电镀镍层数倍以上;由于化学镀镍层的优秀性能,其性能价格比仍然是十分高的。同样,化学镀镍层的质量不同.价格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质量包含了某种附加成本,质量控制和质量成就将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为确保市场上用户满意的质量而付出的费用,即所谓质量成本将是合理的,高回报率的成本。
那么它的成本又如何计算呢?
满足用户技术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是化学镀镍质量控制的原动力,实施质量检测的本身也是增加生产费用的对程:成本因素是化学镀镍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也是当前々各方人士十分困扰的问题。泛泛而言、所谓成本.常识性的理解为完成商品交换时,对供应方而言.是在核算之后的全部有关支出;对于买方而言.按商品价值的支付成为买方过程成本的开始。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接触到的是价格,并不知道其成本是多少。对于同一件商品,由于对象、时间、地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价格。然而,成本却是指支出这
个事实,具有客观的真实性。价格中扣除成本部分之后构成了盈利,这是市场上各方都在追求的目标.这其中的奥妙应由会计学和营销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解答。
1 化学镀镍(层)的成本化学镀镍层成本习惯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单位面积上镀10um厚的化学镀镍层的全部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平均每增重1kg化学镀镍层的全部费用。W·ltiedel等人关于化学镀镍层成本计算模型中,镀层总成本K的表达式为:IK=ΣF+ΣVI I 式中,F为固定成本,包括厂房设备、劳务工资、总的管理和运行费用(销售、广告)、测试费用等;v为消耗成本,包括化学品、预处理、施镀、精饰、能耗、镀浴废水排放和处理等费用。模型是依据,在钢基体上镀覆磷含量12%的镍磷合金化学镀层;假设3种镀浴容积分别为200 L,1 000 L.3 000 LI每班8h,其中2 h做准备工作.6 h施镀,分别估算镀层的总成本结果化学镀层固定成本受镀槽容量和装载量的影响较大。当生产规模较大,设备利用率较高时.镀层的固定成本较低.镀层的总成本才会降低;此时,总成本中大部分为消耗性成本。小车间生产.由于固定成本相对大得多,镀层的总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适宜处理价格较高的业务。
2 化学镀镍溶液的成本
迄今为止,化学镀镍溶液仍然存在使用寿命问题。化学镀镍溶液的费用构成化学镀镍消耗性成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现试以典型的化学镀镍溶液组成.就现行常用的化学品.以其价格上下限的方式评价镀液的成本问题。除化学品使用浓度不同的原因之外。化学品消耗性成本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化学镀镍溶液采用了不同的络舍冲荡冲剂所引起的;不同的络舍刺、缓冲剂的市售价格之间差别十分悬殊。特别是第三代化学镀镍溶液,不再使用金属离子作稳定剂,而是选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复合稳定剂,其化学品消耗费用较高。当然。化学品消耗性成本不仅包括镀液开缸费用。还要包括补充调整镀液成份的化学品消耗,镀液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到消耗性成本。目前国内外商品化学镀镍溶液绝大多数是以其4、5倍的一组浓缩液出售。高技术水平的商品镀液在有效寿命期间补充调整消耗浓缩液的累计量相当于开缸镀液体积的 1.2倍上在计算化学镀镍化学品消耗成本时。补充调整的消耗是同化学镀液的产出相对应
的,镀液开缸费有点像首期投资使用商品化学镀溶液的成本肯定要高于自配自用的情况,因为,商品镀液价格中包括了技术服务,专有技术开发投资的还本付息。目前国内使用商品化学镀液的成本大约是自配自用镀液成本的1.5倍以上,使用进I=l镀液的成本费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进口化学镀镍溶液商品太多数属于第二代化学镀镍技术水平的产品。成熟的商品技术提供了较好的质量保证,工业发达国家化学镀镍使用商品镀液的比例占到80%上;国内的这种情况正好相反,这不能不说是某种差
距。
❹ 化学镍和电镀镍的区别
化学镀镍的镀层硬度大,导电性差
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要比电镀镍好,因为一方面化学镀镍层厚度均匀;而且镀层空隙率要小;
❺ 电镀镍和化学镀镍的区别在哪里
(一)电镀镍的特点、性能、用途:
1、电镀镍层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很高,由于金属镍具有很强的钝化能力,在表面能迅速生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能抵抗大气、碱和某些酸的腐蚀。
2、电镀镍结晶极其细小,并且具有优良的抛光性能。经抛光的镍镀层可得到镜面般的光泽外表,同时在大气中可长期保持其光泽。所以,电镀层常用于装饰。
3、镍镀层的硬度比较高,可以提高制品表面的耐磨性,在印刷工业中常用镀镍层来提高铅表面的硬度。由于金属镍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有些化工设备也常用较厚的镇镀层,以防止被介质腐蚀。镀镍层还广泛的应用在功能性方面,如修复被磨损、被腐蚀的零件,采用刷镀技术进行局部电镀。采用电铸工艺,用来制造印刷行业的电铸版、唱片模以及其它模具。厚的镀镍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作为耐磨镀层。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了复合电镀,可沉积出夹有耐磨微粒的复合镍镀层,其硬度和耐磨性比镀镍层更高。若以石墨或氟化石墨作为分散微粒,则获得的镍-石墨或镍-氟化石墨复合镀层就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可用作为润滑镀层。黑镍镀层作为光学仪器的镀覆或装饰镀覆层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镀镍的应用面很广,可作为防护装饰性镀层,在钢铁、锌压铸件、铝合金及铜合金表面上,保护基体材料不受腐蚀或起光亮装饰作用;也常作为其他镀层的中间镀层,在其上再镀一薄层铬,或镀一层仿金层,其抗蚀性更好,外观更美。在功能性应用方面,在特殊行业的零件上镀镍约1~3mm厚,可达到修复目的。特别是在连续铸造结晶器、电子元件表面的模具、合金的压铸模具、形状复杂的宇航发动机部件和微型电子元件的制造等方应用越来越广泛。
5、在电镀中,由于电镀镍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其加工量仅次于电镀锌而居第二位,其消耗量占到镍总产量的10%左右。
(二)化学镀镍的特点、性能、用途:
1、厚度均匀性厚度均匀和均镀能力好是化学镀镍的一大特点,也是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化学镀镍避免了电镀层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匀而带来的厚度不均匀。化学镀时,只要零件表面和镀液接触,镀液中消耗的成份能及时得到补充,镀件部位的镀层厚度都基本相同,即使凹槽、缝隙、盲孔也是如此。
2、镀件不会渗氢,没有氢脆,化学镀镍后不需要除氢。
3、很多材料和零部件的功能如耐蚀、抗高温氧化性等比电镀镍好。
4、可沉积在各种材料的表面上,例如:钢镍基合金、锌基合金、铝合金、玻璃、陶瓷、塑料、半导体等材料的表面上,从而为提高这些材料的性能创造了条件。
5、不需要一般电镀所需的直流电机或控制设备。
6、热处理温度低,只要在400℃以下经不同保温时间后,可得到不同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因此,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表面要求耐磨和耐蚀的零部件的功能性镀层等
❻ 化学镀镍
化学镀镍是不需复要整流制器的,弄个PP的槽子,几千块钱,一个加热器,也是几百到几千块的样子吧,把药水配到里面,加热到90度,把脱脂酸洗好的铁件直接放进去就好了,镀好拿出来。
槽子的大小根据你要镀东西的大小,化学镍的成本大概在20块钱1L的样子吧。
❼ 求化学镀镍配方,工艺流程
化学镀黑镍工艺说明书
化学镀黑镍工作液是用HH118-5化学镀黑镍添加剂配制而成,镀液为绿色透明液体。当镀液调整为工作状态即PH值9~10时,镀液为蓝色透明液体。沉积速度为5~8µm/h。使用工艺如下:
一、工艺流程
1、HH922A除油→水洗→HH942除锈活化→水洗→水洗→热水预热→化学镀镍磷合金→水洗→化学镀黑镍→水洗→HH118-7黑色钝化→水洗→后处理
2、HH922A除油→水洗→HH942除锈活化→水洗→水洗→ 热水预热→化学镀黑镍→水洗→黑色钝化(HH118-7)→水洗→后处理
说明:①工艺流程1,适应于钢铁、铜合金、铝合金、铸铁等材质的镀件,如镀件要求表面硬度高,颜色为枪黑色等。
②工艺流程2,适应于钢铁、铝合金、铸铁和铜合金直接镀黑镍,也能在不锈钢、电镀镍和电镀铬上直接施镀。
③在不锈钢、电镀镍等镀件上直接镀黑镍时,施镀前需用浓盐酸或20%硫酸(30~45℃)先进行活化处理,时间不少于10分钟。铝合金件施镀时,要按铝合金工艺条件进行。(铝合金镀黑镍另附说明书)
二、工作液的配制
1、按如下配方配制工作液
硫酸镍:25克/升
次亚磷酸钠:25克/升
HH118-5:200ml/升(约220克/升)
2、按计算工作液的总量一半的水,分别将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溶解,混合沉淀后,加入HH118-5充分搅拌均匀,用水补充至工作液总量所需的体积,再充分搅拌沉淀或过滤后,即为工作液。
3、用氨水调整PH值10~11(工作时保持在PH值9~10范围内即可)。
三、施镀的工艺参数
1、施镀温度:80±5℃
2、工作装载量:1~1.5dm²/L
3、PH值:9~10,用氨水调整
4、时 间:视工件要求不少于20分钟。
四、施镀的重点和镀液的维护
1、镀槽需用耐酸碱、耐高温材料制成,如聚丙烯或玻璃钢等。镀槽最好加盖,即能减少热能的损耗,又能防止杂物落入。
2、施镀过程中要经常搅拌,用机械或空气搅拌均可。
3、工作中槽液每小时需循环过滤一次,过滤机要用专用设备,如连续过滤可起搅拌的作用。
4、由于施镀中PH值会下降,需经常检查PH值,并用氨水进行调整。
5、槽液的补加。以施镀一个小时为时间段,以装载量1dm2/L· h为基准,计算出施镀工件实际面积相对的有效工作液总量(注:不是槽液总量)。而后按该工作液总量的10%进行补加。视现场情况,各补充材料可用水事先溶解后补充,也可用工作液溶解后补充。以上补加完成后,用水将镀液加至规定的位置,调整PH值,经过滤后可继续施镀。
6、要定期对镀槽进行倒槽清洗,清洗槽的时间应视现场工作情况和槽壁沉积物严重程度而定。镀槽用3%稀硝酸浸泡后,用清水刷洗或冲洗干净。
五、后处理
视工作表面对色泽的要求,可进行钝化(深黑色)或不钝化(灰黑色)处理。最后用HH932脱水防锈油或透明清漆进行封闭。钝化工艺见“HH118-7化学镀黑镍钝化液说明书”。
❽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哪个好哪个便宜
总的说来,化学镀镍好些,但是化学镀镍由于生产率较低(电镀比较快),药液价格较高等因素,成本远远高于电镀镍。
------------------------------------------------------------------------------------------
化学镀镍层的主要成份为P1%—14%+Ni86%—99%;密度为7.9-8.5g/cm3。电镀镍层的主要成份为99%以上的镍,镀层密度8.9g/cm3。镀层均匀程度的不同:
化学镀镍因只靠自身的催化性能而还原沉积,只要保证化学镀浴的PH值,温度等相对均匀就可得到仿形性极佳的镀层;电镀是通直流电的还原沉积,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力分布的影响,存在尖端放电效应而造成镀层的非均匀性。深镀能力:
电镀因受到电力线分布的限制及工件金属对外电源的屏蔽作用而限制了电镀的深镀能力;化学镀因仅靠自身的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而沉积得到的镀层,因此只要保证镀液能够与工件表面良好润湿及生成气体能够及时排出,镀层可无限制地在工件表面仿形复制。耐腐蚀性能:
化学镀镍因拥有较低的孔隙率及镀层表面的易钝化性而使得化学镀层拥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化学镀镍层的耐候性也明显优于电镀镍层。硬度:
化学镀镍层在一定温度下,其组织金相可以从迷散的Ni—P状态转变为Ni3p晶相状态而拥有较高的硬度,电镀镍层的热处理前后硬度几乎没有变化。钎焊性能:
化学镀镍层特别是低磷化学镀镍层拥有良好的钎焊性能,但电镀镍层就没有这一性能。
❾ 电镀镍和化学镀镍的区别
一、作用不同
1、电镀镍主要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
2、化学镀镍层的性能有如下作用
(1)利用次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过程得到的是Ni-P合金,控制镀层中的磷含量可以得到Ni-P非晶态结构镀层。镀层致密、孔隙率低、耐腐蚀性能均优于电镀镍。
(2)化学镀镍层的镀态硬度为450~600HV,经过合理的热处理后,可以达到1000-1100HV,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代替硬铬使用。
(3)根据镀层中的含磷量,可以控制镀层为磁性或非磁性。
(4)镀层的磨擦系数低,可以达到无油润滑的状态,润滑性与抗金属磨损性方面也优于电镀。
(5)低磷镀层具有良好的可焊性。
二、原理不同
1、电镀镍借电化学作用,是在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层镍的方法。
2、化学镀镍原理为在催化剂Fe的催化作用下,溶液中的次磷酸根在催化表面催化脱氢,形成活性氢化物,并被氧化成亚磷酸根;活性氢化物与溶液中的镍离子进行还原反应而沉积镍,其本身氧化成氢气。
三、用途不同
1、电镀镍可用作表面镀层,但主要用于镀铬打底,防止腐蚀,增加耐磨性、光泽和美观。广泛应用于机器、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家庭用具等制造工业。将制件作阴极,纯镍板阳级,挂入以硫酸镍、氯化钠和硼酸所配成的电解液中,进行电镀。
2、由于化学镀镍层具有优秀的均匀性、硬度、耐磨和耐蚀性等综合物理化学性能,该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几乎难以找到一个工业不采用化学镀镍技术。
据报道,化学镀镍在各个工业中应用的比例大致如下:航空航天工业:9%,汽车工业:5%,电子计算机工业:15%,食品工业:5%,机械工业:15%,核工业:2%,石油工业:10%,塑料工业:5%,电力输送工业:3%,印刷工业:3%,泵制造业:5%,阀门制造业:17%,其他:6%。
❿ 化学镀镍的原理
在催化剂Fe的催化作用下,溶液中的次磷酸根在催化表面催化脱氢,形成活性氢化物,并被氧化成亚磷酸根;活性氢化物与溶液中的镍离子进行还原反应而沉积镍,其本身氧化成氢气。即:
2H2PO2-+2H2O+Ni2+→Ni0+H2↑+4H++2HPO32-。
与此同时,溶液中的部分次磷酸根被氢化物还原成单质磷进入镀层。即:
H2PO2-+[H+](催化表面)→P+H2O+OH-,所形成的化学镀层是NiP合金,呈非晶态簿片结构。 不用外来电流,借氧化还原作用在金属制件的表面上沉积一层镍的方法。用于提高抗蚀性和耐磨性,增加光泽和美观。适合于管状或外形复杂的小零件的光亮镀镍,不必再经抛光。一般将被镀制件浸入以硫酸镍、次磷酸二氢钠、乙酸钠和硼酸所配成的混合溶液内,在一定酸度和温度下发生变化,溶液中的镍离子被次磷酸二氢钠还原为原子而沉积于制件表面上,形成细致光亮的镍镀层。钢铁制件可直接镀镍。锡、铜和铜合金制件要先用铝片接触于其表面上1-3分钟,以加速化学镀镍。
化学镀就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具有催化表面的镀件上,获得金属合金的方法。它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化学镀镍的历史与电镀相比,比较短暂,在国外其真正应用到工业仅仅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 1844年,A.Wurtz发现金属镍可以从金属镍盐的水溶液中被次磷酸盐还原而沉积出来。化学镀镍技术的真正发现并使它应用至今是在1944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A.Brenner和G.Riddell的发现,弄清楚了形成涂层的催化特性,发现了沉积非粉末状镍的方法,使化学镀镍技术工业应用有了可能性。但那时的化学镀镍溶液极不稳定,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实际价值。化学镀镍工艺的应用比实验室研究成果晚了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用运输公司对这种工艺发生了兴趣,他们想在运输烧碱筒的内表面镀镍,而普通的电镀方法无法实现,五年后他们研究了发展了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技术、公布了许多专利。1955年造成了他们的第一条试验生产线,并制成了商业性有用的化学镀镍溶液,这种化学镀镍溶液的商业名称为“Kanigen”。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化学镀镍已经成为十分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化学镀镍工业化生产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有大量的论文发表,还举行了全国性的化学镀会议,据第五届化学镀年会发表文章的统计就已经有300多家厂家,但这一数字在当时应是极为保守的。据推测国内每年的化学镀镍市场总规模应在300亿元左右,并且以每年10%~15%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