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8-03 06:35:36

1. 寻求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这是薛泉宏微生物学课的精品课堂网站:里面有课件等资料,但没有教材,遗憾
http://netc.nwsuaf.e.cn/jingpin/2003/wsw/index.htm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有关本科程的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农、植、园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微生物研究操作技术和生产工程技能。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故应该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据现代微生物学学科发展速度,本课程至少要保证60学时,考核方式除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考试考查外,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技能进行实际考查。
2、本大纲的使用专业和学时数
讲授内容及要求(授课学时56、各专业可适当选择,实验课学时24、总学时80)

表1 讲述内容及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讲述内容 学时数 备注
一 绪论 2
二 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分类 16
三 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及生态系 14
四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4
五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6
六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4
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6
八 应用微生物 4
九 微生物实验(内容附后) 24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该课程是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发酵微生物》、《微生物遗传》、《酶工程》、《发酵工程》、《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微生物学》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同时结合电化手段如多媒体显微动画演示、幻灯片、教学挂图等进行辅助教学。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对直观理解课堂教授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5、主要参考书目
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程丽娟、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说明(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目的 启迪学生为国争光,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2、内容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分科;本课程的任务;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3、方法 放录相(微生物学发展史)。重点讲授;我国祖先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和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4、学时 2学时。
二、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类群
1、目的 掌握原核、真核,与非细胞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各类微生物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分类原则、系统。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原核微生物
a、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b、细菌形态大小;细胞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内含物;原生质;细菌运动;繁殖;个体与群体形态等。
c、放线菌 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属种。
d、兰细菌和其它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枝原体和类菌质体(可自学)。
e、细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2)真核微生物-真菌
a、真菌的细胞结构
b、霉菌 形态特征;菌丝变态、菌丝组织体;繁殖(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与有性孢子)农业上常见霉菌。
c、酵母 形态特征;繁殖;常见酵母属种。
d、大型食用与药用真菌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常见食用与药用真菌简介。
e、真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3)非细胞生物-病毒
a、病毒 形态、大小与结构;类别与分类(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分类与命名原则)
b、噬菌体 形态结构;烈性和温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溶原现象。
c、一步生长曲线。
d、类病毒(自学)。
3、方法 重点讲授,辅课堂讨论(着重各类微生物的区别)。
4、学时 16学时。
三、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和生态系
1、目的 学习微生物生理基础知识,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微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原则和方法等,从而掌握微生物工作的基本原理。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
a、细胞的化学组成
b、营养源及其生理作用
c、营养物质的吸收
d、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e、培养基(制备原则与方法原理、类型)
(2)呼吸与生长
a、能量代谢 (ATP的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ATP的利用效率)
b、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
c、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好气性微生物、嫌气性微生物和兼性厌气性微生物)
d、生长 (群体生长,生物量,生长曲线,世代时间和连续培养)
e、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生态系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植物-微生物生态系;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空气和水域微生物生态系;
3、方法 重点讲授:营养类型、呼吸与能量代谢;辅以课堂讨论 (培养基制备与环境条件,灭菌与消毒方法)
4、学时 14学时。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目的 简略了解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2、内容
a、 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
b、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c、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3、学时 4学时。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1、目的 简略介绍微生物遗传变异及有关遗传学概念以使学生深入学习及提高打基础。掌握基因突变现象和原因,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2、内容
a、突变和诱变育种;b、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c、菌种退化、复化和保藏
3、学时 6学时。
六、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1、目的 介绍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以及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介绍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并辅助介绍血清学反应有关内容。
2、内容
a、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
b、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c、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
e、传染与免疫及血清学反应特征
3、学时 4学时。
七、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1、目的 着重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植物残体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中的重要性。
2、内容
(1)植物残体的约略分析
(2)自然界碳素的生物循环
a、不含氮有机物的有氧降解
b、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甲烷发酵及其主要微生物
c、纤维素与果胶物质分解
(3)自然界的氮素生物循环
a、含氮有机物的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硝酸还原与脱氮作用d、生物固氮作用
3、方法:自学为主,重点讲授:辅以答疑。
4、学时 6学时(讲授4学时,讨论与答疑2学时)。
八、应用微生物
1、目的 学习食用菌与微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微生物工作操作技术与能力。
2、内容
(1)食用菌生产
(2)微生物农药生产使用
(3)沼气发酵
3、方法 自学为主,辅以讨论答疑,配合放录相(凤尾菇栽培等)
4、学时 4学时

九、实验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包括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后者为重点。因而在实验安排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要以培养微生物工作的基本修养,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熟悉显微镜使用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微生物工作和生产技能为主要目的。
实验一 3学时
1、显微镜使用 (放录相)
2、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3、环境中微生物检测 (由结果中分辨真,细,放,各类微生物菌落)
实验报告:要求绘出细菌形态图
实验二 3学时
1、细菌运动性观察(电视)
2、无菌操作演示(试管斜面接种)
3、细菌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报告;绘出细菌形态图并注明染色结果
实验三 3学时
1、荚膜与鞭毛观察(电视)
2、芽孢与伴孢晶体染色(要求无菌操作)
实验报告:绘出芽孢与伴孢晶体显微镜视野图
实验四 3学时
1、昆虫病毒多角体观察(电视)
2、放线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3、真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实验报告:绘出显微镜观察视野图
实验五 3学时
1、显微镜直接测数
2、细菌大小测定
实验报告:列出实验测定结果
实验六 3学时
1、培养基制备
2、灭菌与消毒
为分离培养准备条件
实验七 3学时
1、细菌培养技术(录相)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含测数)
3、拮抗试验或抗生素抑菌测验
实验报告:写出试验结果并辨认各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实验八 3学时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实验报告:写出发酵原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注:以上实验据各专业可以调整。

2. 求介绍各类微生物相关知识的科普网站!!

www.cnki.com 中国资源库,里面的关于微生物的东西很全,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们学校有没有包库.
www.sciencedirect.com 这个是SCI资源库,外文的.还是要看你们学校有没有包库.

3. 查一下关于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查一下关于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微生物学习中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途:农业微生物如食用菌;食品方面的如酵母菌;发酵方面的啤酒酵母什么的;医学方面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
你如果查找某一种菌类。可以先查一下他属于哪个范畴,命名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工具书:微生物学、微生物研究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农业

4. why微生物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知识

让我们懂得

5.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请在此输质量中心微生物检验员统一考试题答案部门: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无菌生理盐水灭菌条件为(121)℃高压灭菌(15)分钟。2、 牛奶菌落总数检测方法中,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2)小时。3、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4、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的MPN是指(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5、大肠菌群的证实试验中,凡(BGLB肉汤管产气),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6、粪大肠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也包括少量的(克雷伯氏菌)。7. 胆盐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湟绿是(抑菌抗腐剂),可增强队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8.大肠杆菌平板计数选择菌落数为(10—100)的平板,暗室中(360nm—366nm)波长紫外灯照射下,计数平板上发(浅蓝色)荧光的菌落。7、夹膜对于细菌来说的功能是起(保护)作用,鞭毛的功能是(借助鞭毛的转动而运动)。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3mm),颜色呈(灰色到褐色),边缘为(淡色),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一般认为(血浆凝固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致病力。9、甲基红试验方法,取适量琼脂培养物接种于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36℃±1℃培养2d—5d。滴加甲基红一滴,立即观察节ugo。(鲜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10、沙门氏菌生化试验中,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挑取 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 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11、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色剂主要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碱性染色剂)(复合染色剂)。1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温度)、( 辐射)、(超声波 )、(过滤 )、(渗透压)等。13、假单胞杆菌主要污染源为(水源)、(再污染)。14、药品按纯度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实验试剂)(生物试剂)。15、嗜冷菌计数培养基的保质期是(三年)。16、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特征)及(血清反应)等。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球菌可分为( ABCDE )。A、微球菌 B、八迭菌 C、双球菌 D四联球菌 E、链球菌2、分解蛋白的菌包括:(ABD)A、蜡样芽孢杆菌 B、枯草杆菌 C、大肠杆菌 D微球菌3、酸败乳和初乳PH一般在(C)以下,A.(6.2以下) B.(6.3以下) C.(6.4以下) D.(6.5以下)4、液体奶坏包产品中微生物可能有那些( A )A、革兰氏阴性杆菌B、乳酸杆菌 C、放线菌D、乳酸链球菌5、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别为( AC )A、球菌 杆菌 B、双球菌 螺旋菌C、弧菌 螺旋菌 D、杆菌 单球菌6、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为( A )色。A.紫 B.蓝 C.红 D.无7、下列不属于乳品中沙门氏菌可疑菌落特征的是( A )。A.无色透明或透明,干燥B.光滑,中间突起C.边缘整齐,直径2~3mmD.有的菌落中央有黑色硫化铁沉淀8、菌株复壮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D)。A.分离纯化 B.寄主复壮 C.杂交育种 D.基因自发突变9、下列关于乳脂类的物理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B)A、乳中的脂类是指脂肪和类脂两类化合物B、脂类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丙酮、苯等无机溶剂中C、乳脂肪具有补充消耗了的脂肪和构成脂肪组织的作用D、乳中的类脂主要有磷脂、胆固醇等10、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下列哪些菌是主要引起神经症状(D)A、福氏志贺氏菌B、副溶血弧菌C、葡萄球菌D、肉毒杆菌11、下列属于乳品中志贺氏菌属阴性反应的是( ABCD )。A.VP试验 B.葡萄糖铵试验 C.苯丙氨酸脱氨酶 D.西蒙氏柠檬酸盐12、对乳品中的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染色镜检,其菌体特征为( ABCD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排列呈长短不等链条状 C.无芽孢,无鞭毛 D.不能运动13、关于我国GB6914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D )。A.原料乳中的滴滴涕≤0.5mg/kgB.杂质度≤4.0mg/kgC.每毫升Ⅰ级生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万个D.每毫升Ⅱ级生乳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万个14、常用测定酸乳发酵剂乳酸菌活力的方法包括( AB )。A.刃天青还原试验 B.酸度测定 C.过氧化氢酶试验 D.磷酸酶试验15、影响细菌染色的因素有( ABCD )。A.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 B.膜孔的大小 C.菌龄 D.染色液中电解质含量三、判断对错(10分,每题2分)1、平板计数琼脂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胰蛋白胨、酵母浸膏、葡萄糖、琼脂。(对)2、国标法检测菌落总数的报告中,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对)3、EC肉汤管在接种前要预热到37℃,因为这个温度是选择性生长条件之一。(错,正确是45℃)4、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错)。5、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耐热性。(对)四、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0分)1、菌落总数(GT/T4789.2-2008):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或1g)检样中形成菌落的总数。本标准所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平板计数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或兼性厌氧的菌落总数。解答:N=∑C/(n1+0.1n2)d=(232+244+33+35)/(2+(0.1*2))*10-2 =544/0.022=24727 经四舍五入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考核试题一、填空1、细菌培养温度为( ~ ),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 ~ ),控制菌培养温度为( ~ )。2、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 )小时。3、方法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代,从菌种保存中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 )代4、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它致病菌时,按( )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5、洁净车间(30万级)洁净要求:悬浮粒子浓度(≥0.5μm,个/m3):( ),沉降菌(个/皿):≤( ), 换气次数(次/h):( ),压差(Pa)≥( ),温度(℃):( ),湿度(%):( ),照度(勒克斯)≥( )6、菌种由生侧室置于冰箱保存,并备有2套,一套作( )专用,另一套供( )使用。7、培养基最好新配使用,一时用不完的可放在冰箱内保存,一般在( ~ )℃,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基一般不超过( )8、任何培养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制备使用,不得随意改变( )方法。 9、取样室或取样车必须装有紫外灯,抽样前紫外灯消毒( )分钟。10、盛装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样品的容器应( )消毒。11、取样应做到快速,取完样马上封好样品,防止样品( )。12、取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药包材样品时,取样人员须 在( )内取样,样品放入洁净容器内( )。13、水样须在取样后( )测定,否则应浸于冰水内于( )处保存,以防止细菌繁殖或骤减,切勿将冷水冷至结冰。14、生产车间所退物料必须经质管员确认无( )、无混杂、数量准确、生产上可继续使用后,才能办理退料手续。15、洁净区内操作时,动作要( ) ;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和不必要的交谈。16、洁净区内使用的设备、容器、管道在进行清洁以后,还必须用( )水冲洗干净。17、当用75%乙醇或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手时,将手放入其中浸泡约( )分钟,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18、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必须经( )进行处理,符合生产要求方可使用。19、物料从一般生产区进入洁净区,必须经物料净化系统,(包括外包装清洁处理室和气闸)在外包装清洁处理室对其外包装进行( )后经气闸进入洁净区。20、三十万级区域洁净工作服可与一般生产区工作服合用一台洗衣机,但必须( )洗涤,而且需在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下进行整理。二、选择1、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 )检查①细菌数和霉菌数 ②细菌数、霉菌数及酵母菌数 ③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6. 微生物小知识

20
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再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
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阶段的发展。
1897
年德国学者毕希纳发
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
从而认识了酵母菌酒
精发酵的酶促过程,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

诺伊贝格等人对酵母菌生理的研究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
克勒伊沃对微生物代
谢的研究以及他所开拓的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
其他许多人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进行的
一系列基本生理和代谢途径的研究,都阐明了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和控制其代谢的基本原理,
并且在控制微生物代谢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微生物,发展酶学,推动了生物化学的发展。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
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

1929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
发现了青霉素。
1949
年,瓦克斯曼在他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
链霉素。
此后陆续发现的新抗生素越来越多。
这些抗生素除医用外,
也应用于防治动植物的
病害和食品保藏。

1941
年,比德尔和塔特姆用
X
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链孢霉,使其产生变异,获得营养缺
陷型。
他们对营养缺陷型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的作用和本质,
而且为分子遗传学
打下了基础。
1944
年,埃弗里第一次证实了引起肺炎球菌形成荚膜遗传性状转化的物质是
脱氧核糖核酸
(DNA)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
保留复制学说。

富兰克尔
-
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
(RNA)
是遗传信息的载
体,为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其后,又相继发现转运核糖核酸
(tRNA)
的作用机
制、
基因三联密码的论说、
病毒的细微结构和感染增殖过程、
生物固氮机制等微生物学中的
重要理论,展示了微生物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1957
年,科恩伯格等成功地进行了
DNA
的体外组合和操纵。近年来,原核微生物基因
重组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
胰岛素已用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
干扰素也已开始用细
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
按照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同,
相继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

究微生物基本性状的有关基础理论的有微生物形态学、
微生物分类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
物遗传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各个类群的有细菌学、
真菌学、
藻类学、
原生动物学、
病毒学等;
研究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的有医学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

品微生物学、乳品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水的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

由于微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相互配合、
互相促进,
以及与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学、
分子
生物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其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7. 求药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有关资料和书籍

看药典吧!!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