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直指原真
⑴ 地质学方面的风水学书籍有哪些(比较权威的)
与此有关的专业书可能不多,推荐一本《风生水起。风水方家谭》由梁思成先生的夫人,才女林徽因等人著。附件下载,PDF格式。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1071970960网友希望你对任何事物都能了解了后再评判,不懂不要乱说,好吧?
⑵ 怎样学习地理直指原真大全这本书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7、练习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确实应该抓好。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侧重于图,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建议你在预习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内容外,还要多看图、看懂图。当然,有些内容较难,一时不能理解,做个记号,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不明白,就要及时问,直到掌握为止。
第一、要多看图,这样才能记住各种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脉、城市等。
第二、要多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要把基本知识点及原理落实到地图上,这样才能记得住,才能灵活运用。
第三、适当地做些题目,检查所学情况。最后记住: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地理要有兴趣。
⑶ 风水师常说的“青龙嫉主”是什么
青龙嫉主是风水学术语,出自《葬经》。
《葬经》“白虎驯頫”注曰:“龙蟠卧而不惊,是为吉形。”“二十八要”云:“龙要眠,虎要缠。”意即穴山左侧青龙,当如休眠之状,拥卧明堂。
如有嫉妒之情……大概龙虎,俱以驯頫府伏为吉。”又青龙之山如果拔地而起,无平缓山麓、支脉扶持,称为苍龙无足,是不吉之地。据《三国志·管辂传》载:术数之师管骆,经过毋丘俭墓地时,见其苍龙无足诸凶象,断定其子孙有灭族之祸,两年后果然证验。
⑷ 风水是什么样
风水也叫堪舆,是用中国文化体系中抽象的易学法则研究生命与环境关系的一门自然学术,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天地人合一原理;阴阳平衡原理;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所涉及的学科有:宇宙星象、地球物理、人体生命、水文气侯、环境景观、生态建筑学、信息哲学学等。风水学的主要应用工具是罗经,俗称罗盘,唐代以前主要用日晷表。风水学从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形象派与理气派两大派别,从研究的主体可分为阳宅(人居)风水与阴宅(墓葬)风水;目前应用形态有城市风水学,建筑风水学,家宅风水学,墓葬风水学, 符咒镇物改流风水学等等。“风水”二字最早出现于风水学鼻祖东晋郭璞《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意思是各种生气运行于天地之中,利用山水走向可以汇聚这些生气。
风水学的历史渊源比较久远。《诗经.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是先周领袖公刘对迁居地环境进行观察的记录,说明风水意识很早就产生了。《葬书》清版《序》:“葬地之说,莫知其所自来。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职称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择地之明证。《汉书。艺文志。形法家》始以宫宅地形与相人、相物之书并列,则其术自汉始萌,然尚未专言葬法也。”为风水学的发展做了大致勾画。经过数千年文化综合性的发展创新,风水学的发展也可谓洋洋大观。
《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后世之宗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日宗庙之法,始于闽中,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其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这段话实际表明晋郭璞以后,中国风水学实际形成两个派别,一个是运用“宗庙之法”而“用之者甚鲜”的理气派;另一个则是大师云集的形势派。中国风水学虽然分形势与理气两大派别,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融合,形势派未尝不研究理气,理气派也未尝不研究形势。观形势派鼻祖杨筠松的专著《天玉经》《青囊奥语》等理气意象颇深,而“理气派代表玄空派祖师蒋大鸿曾言“形势为重中之重,理气尚在其次。”所以,近来有学者认为将风水学划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是不科学的,认为中国风水术是由形、理、法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已破坏了中国风水学的完整性。此说甚是,尤其当今风水各派系,虽然都有形势派的影子,但基本不存在单纯的形势派风水家,其理论都对理气各有侧重。所以即使风水传统如此划分派系,后学者不可不注意风水整体性的实质,以免不如历史误区。风水学发展以唐为转折点,唐及唐以前的风水理论与应用以形势为主,属于风水学形成的感性发展过程;到唐以后尤其到宋一代,风水学家在形势派的基础上,将干支、五行、八卦、元运等易学抽象知识运用到风水学理论的构建中,理气派开始大行于世,而且逐步有压过形势派的气势,这是风水学的超理性发展过程,是风水学发展的巨大进步。唐宋时期,相对两派风水学家而言,形势派大家多博学鸿儒,其著作典丽华美,如杨筠松,他本是唐朝宫廷风水师;而理气派多是民间学者,粗通文墨,但在民间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也广受推崇。
唐作为风水学的转折点,实际是以风水学的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罗经的革新为标志的,所以了解中国风水学说,不可以不指导罗经的大概发展历史。罗经即被称为风水学大网络全书的风水罗盘,共50多层,但核心构成只是地盘、天盘、人盘三层,其它层都是对这三层的细微阐释。罗经的最初形式是没有天池中的指南针的,而是通过先天十二地支土圭为工具,先定东西方位后定南北方位的,这种方法据说东晋的郭璞仍在使用,其著作《葬书》,“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说明一直到东晋时期,十二地支方位构建着风水术的方位体系。
战国时期,工匠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司南,《韩非子》: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但此司南具体形式不得考证,但从韩非子这句话可以的出司南最初用于辨别东西,但已经是先通过南北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了;
到汉代,罗经的形式为司南,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近代出土汉代司南盘是当时流行的罗经形式。司南是在以磁铁勺体为中心的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这一层组成罗经的地盘,是罗经的基础。地盘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完全重合,所以地盘指示的是地磁方向。地盘主要用于格龙定向,也有的风水师用地盘消砂纳水。据考证,这种罗经形式一直应用到公元八世纪。
到唐代,约中晚唐,工匠已经根据司南中心的磁勺指南的原理,研制出浮于水中的“指南鱼”,继而出现人工磁化的“钢针”——现代指南针的形制,而且磁针式的罗经也在此时已经出现,风水师杨筠松在此时罗经的地盘基础上制出天盘,又叫杨盘,实质就是罗盘外圈的二十四山向指示日景方位的缝针盘。用天盘开始用于消砂纳水,有些派系认为天盘只用于纳水,当然还有风水师认为罗经中的天盘是错误的。但罗经天盘的出现,意味着风水学中理气思想逐步在提升。
到宋代人工磁化的钢针形式的指南针被广泛普及,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磁针的发展直接导致罗经在形式上也得到迅速革新,层面在不断增加,但典型的又被广泛接受的革新是赖布衣在杨筠松革新的罗盘基础上又增加了的人盘,也有风水学者对其创新不以为然。至此,罗经地天人三盘基本确立,形成了现在罗盘的格局。罗经体系的全面构建,标志着风水学中的理气派理论的构建的完成。
一、形势派
形势派风水学以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之法为主要理论,在风水学发展史上出现较早,如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运用方法就具有形势派的特征。形象派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
1、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其中“金锁玉关”派为改派代表,“金锁玉关”又名“过路阴阳”, 其方法是通过先天河图、后天洛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似附会语)等思想来推算阴阳宅的吉凶祸福,曾被邵伟华先生誉为“风水学王冠顶上的明珠”。 据传此派风水师只要你家的房子或祖坟周围游一下,就能一语道破你家的六亲兴衰,吉凶祸福,更能定准你一生,似乎过于夸张。改派风水思想渊源实自唐代杨筠松的风水理论,无关《了凡》与《太上》。
2、形象派。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础上展开的峦头中的一些法则,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场配合的法则。例如有一条道路与穴场对冲,在形法派中称为“一箭穿心“。
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派,但实际此三派互相关联发展,并没有完全独立分离。
形势派风水大家及其经典著作大致如下:
郭璞(pú)(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历任宣城、丹阳参军著作佐郎,晋元帝时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曾注释《周易》、《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其著作《葬书》、《宅经》是形势派早期经典。《葬书》之内篇、外篇、杂篇均为辨认龙脉及点穴之法,百尺为形、千尺为势。此时期形势派思想以勘选佳地为主,只注重龙脉的旺盛与否以及穴地的融结程度,并不注重水法和向法。
杨筠松(834年—公元900年),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其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是形势派的开山之作,也为理气派提供了理论雏形。
赵玉材,字九峰,清代直隶省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能文善画,尤其擅长花鸟,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宗工哲匠,是中国古代堪舆界彪炳千秋的人物。其著作《地理五诀》《阳宅三要》均被收录于《文渊阁四库全韦》,是古代堪舆风水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赵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称《地理五诀》“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语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并参阅了《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等地理风水学书籍,“从流溯源”。 《地理五诀》遵循形势派的龙、穴、砂、水、向五大原则,同时强调立向的重要性,是风水堪舆学的重要教材,因此赵九峰常被归入风水学中的形势派,但另一部著作《阳宅三要》体现了峦头与理气并重的思想,提出城市与山谷看法各异,影响深远。
二、理气派。
理气派又名“宗庙派”和“屋宅派”,其核心思想主要是易学中的五行、八卦、十二支、九星元运渊源,理解起来远比形势派抽象神奥,尤其理气派中参合了传统道教符咒镇物的一派,其学说更是神乎其神。该派的风水理论特别是在无龙可觅、无砂可察、无水可观的平原地区以及无特殊地貌特征的城市环境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至今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仍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天津大学教授亢亮在其《风水与建筑》一书中将理气派的思想理论分为以下8种,比较全面,兹摘录参考:
1、 福元法:属于阳宅风水理论,是通过“野马跳涧法”或“排山掌法”(见《八宅十书》)或《九星三元气场速查表》推出人的三元卦来辨别并寻找风水吉向的一种理论,与之类似的还有东西四宅法。
2、 大游年法:也叫九宫飞星法或八门套九星法,属阳宅理论。思想特点是不涉及人的因素的“地气纳天光”理论,推演“生气、天医、延年、绝命、五鬼、六煞、祸害”等神煞以趋吉避凶,源自《青囊海角经》与《阳宅十书》。
3、 穿宫九星法:也叫九宫穿星法,五行穿宫法,贯井法。主要用易卦爻及五行思想对重叠院落进行开发的风水规划方法,属阳宅风水。
4、 截路分房法:实质是穿宫九星法在复杂院落尤其现在群楼林立的居民环境中的灵活应用。
5、 二十四山法:常与东西四宅法混用,以罗经二十四山与八卦卦变思想为主。
6、 九宫飞星法:在阳宅风水中沿用甚久。
7、 日法:实质是建筑开工择吉之法,与易学其它占测知识结合较紧密。
8、 符镇法:分方位符镇与时间符镇。
风水学中的理气派阵营非常庞大广泛,在民间影响较大的派系如下:
1、 三合派:“三合”的经典解释乃是指龙、水、向三者之间的配合,这种解释源自杨筠松的《天玉经》:“龙合水,水合向(实指坐度)”。三合的通俗解释乃是指十二地支的三合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这实际是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的解释,符合理气派特征。五行长生十二宫理论是杨公风水术消砂纳水的主要理论根据之一。生旺墓三合,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坤壬乙,文曲从头出;艮丙辛,位位是廉贞;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甲丁,贪狼一路行”,就是说的天盘双山系统。坤申同宫,壬子同宫,乙辰同宫,文曲是水星,所以说坤壬乙,文曲从头出;艮寅同宫,丙午同宫,辛戌同宫,廉贞是火星,所以说,艮丙辛,位位是廉贞;巽巳同宫,庚酉同宫,癸丑同宫,武曲是金星,所以说,巽庚癸,俱是武曲位;乾亥同宫,甲卯同宫,丁未同宫,贪狼属木,所以说,乾甲丁,贪狼一路行。
三合派具体又分:
⑴、古三合风水术:采用二十四山阴阳龙量山步水的古老三合风水术。
⑵、杨公三合风水术:杨公风水术承继的是晋代郭璞“乘生气” 的理论精髓,对形势峦头特别重视,讲究“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功夫。用“挨星”(七十二龙)的“颠颠倒”五行格龙,用天盘双山消砂纳水。在理气方法上,杨公风水术注重地支之气,重视龙水的阴阳交媾,以七十二龙为中心,以父母三般卦(即坎离震兑四大局)为重点,主张龙、水、向“三合”,即龙合水,水合向,要求龙、水、向三联珠。并强调龙和水必须来自生旺之方,水务必流归墓库。
⑶、大三元风水术:二十四山分为天元龙、地元龙、人元龙,分属于上元、中元、下元,讲究龙水向一卦纯清,基本上局限在三僚曾廖家族内流传。此法与玄空飞星风水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体系。
⑷、杨公新派风水术:是由杨公徒裔创导的三合学派,典型代表为宋代的赖布衣。赖布衣在杨公天、地二盘的基础上,引入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中国的风水罗盘从此天地人“三才”皆备。地盘(挨星)格龙、立向,人盘消砂出煞,天盘双山纳水,各得其所。在立向方法上主张舍刃就禄,《催官篇》即其代表作。
⑸、正五行三合风水术:由明代的徐善继、徐世颜所创导。徐善继的《人子须知资孝书》和徐世颜的《地理要义》为该派的代表作。二徐在理气上也是用金、木、水、火四大局。在确定龙的阴阳上,徐善继主张按龙是左旋还是右旋来确定龙的阴阳。徐世颜则主张以入首龙的透地与坐山穿山论生克以定龙之生旺休囚死,立向以水口为主,与坐山论生克。
⑹、双山立向、以向纳水的三合风水术: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彻莹和清代的叶九升、赵九峰,以王彻莹的《地理直指原真》,赵九峰的《地理五诀》、叶九升的《地理指南》、《罗经拨雾集》为代表作。主张“万水俱从天上去”,使用地盘双山立向,主张从向上起长生,以向配水。现在世上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山水法就是该派的内容。
三合理气有静态理气和动态理气之别。三合的动态理气,最典型的是六十甲子九宫吊替(飞白)。
二、卦理派
2、以八卦理论为理论依据的风水学派——卦理派
用卦理理气的风水术流派可简称为卦理派。
⑴八宅派:也叫八卦游年法,以汉代最为盛行,代表作是《黄帝宅经》。
可分为东西四宅法和八宅穿宫法两种。东西四宅法分别男女将人的年命和阳宅分成东、西两组,叫东四宅、西四宅。主张东西二宅不能相混,东四宅命人宜住东四宅,西四宅命人宜住西四宅。以伏位、生气、五鬼、延年、六煞、祸害、天医、绝命论吉凶,伏位、生气、延年、天医为吉,五鬼、六煞、祸害、绝命为凶。八宅穿宫是其最主要的方法。八宅穿宫法的主要部分风水书上未载,但在北方民间师徒传承流传。
⑵净阴净阳水法。也叫纳甲水法。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巽纳辛,离纳壬、寅、午、戌,坎纳子、癸、申、辰,震纳庚、亥、卯、未,兑纳丁、巳、酉、丑。乾坤离坎为阳,震兑艮巽为阴。主张向与水阴阳不混为吉,认为阴阳相混为凶。向上卦为辅弼,从中爻变起,依次为武曲、破军、廉贞、贪狼、巨门、禄存、文曲,辅弼、巨门、武曲、贪狼为吉水,破军、文曲、廉贞、禄存为凶水。该派以宋代的静道和尚为代表,代表作是南昌秀才万树华根据丰城的静道和尚口述整理而成的《入地眼全书》。
⑶玄空飞星法:有玄空大卦、玄空飞星及龙门八法(又名<乾坤国宝>)三个大的流派。其中玄空飞星派又分为若干个派别。清代的蒋大鸿被称为玄空派的祖师,主张用九宫飞星配合三元九运理气。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有六家,既“无常派”、“滇南派”、“苏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广东派”,此外,还有李虔虚、温明远、高冠中、戴锡伦、赵鲁源、吴师青等,也都自成一家,大小流派不下百十家。近代,谈养吾先生创导二元八运之说,被称为谈氏玄空。王庭之先生创造了“中州派”。还有骆氏玄空、妙派玄空等等。玄空学派的小流派总数多达一百多个,主要区别在于飞星顺逆和派龙方法之异。
⑷八卦风水术:有河洛水法、抽爻换象、六十四卦风水术(玄空大卦)、金锁玉关等等。
八卦风水有静盘、动盘之分别。
天星风水术
⒊、天星风水术
以天星理论为依据进行理气的风水术,比较典型是赖公的人盘消砂法和二十八宿天星在风水术上的应用。与上述两种风水术参合使用为多,极少单独使用者。
风水术讲究天人合一,人天和谐,所以, 无论是三合风水还是卦理风水都使用北斗九星的名字与本派的理气方法相挂钩,称为九星水法、七星水法、挨星。
赖文俊是宋代相地术大师,他的生平颇难考证。他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其方位八卦和阴阳气说的原理使他成为福建“理气”学派的基础代表,与另一位福建学派的代表王伋即王赵卿属同一学派。
三、当代风水学特点
风水学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当今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及机构团体所认可,目前风水学动态呈现出理论思想的探析层面,如应用太极八卦思想,人体与环境科学、地质气候科学、磁场与信息科学等等方面的新发现在风水领域进行的探索。在社会应用方面,现在风水多以阳宅为主,以人与环境和谐、宜居舒适、健康长寿、运气改流方向为主。
⑸ 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承其学者,首推沈竹礽。所撰《沈氏玄空学》,《作者简介》云“沈氏,钱塘人,名绍勋,号竹礽”。其《原版序》中云“……同治癸酉,予年二十六……。”同治癸酉是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
三元地理,近年来台湾、香港都很流行,在我国沿海一带也占有部份地盘,它和全国其它的风水术一样,都说是杨救贫的真传,都尊称杨筠松为“杨公”,是中国风水的宗师,都认为郭璞为中国风水的鼻祖。
那么,三元地理究竟它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杨公真传风水?下面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是指以六十甲子记年,以一个甲子旬为一元,三个甲子旬为三元,第一个甲子旬为上元、第二个甲子旬为中元、第三个甲子旬为下元。把上中下三元循环回转,叫谓三元。把这三元,分为九个运限,每一元分三个运限,每一运限二十年,上元为一至三运、中元为四至六运、下元为七至九运。再把三元九运,分别以三元紫白(变名为九宫飞星)和《周易》64卦来推断吉凶的地理,就叫做谓三元地理。
众所周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自然世界。绝对不是上中下元复上中下元又复上中下元……永恒不变的,而每分每秒,都不会相同。如回归年,每年是365.2422日,就是说每阳历平年365日,还不满一年的时间,要余0.2422日,要四年要置润一日,又差0..312日。就是说明每年与每年的时间都不会相同,何况是60年一元,更何况180年。此其一也。
再者,地球世界是不断的向前变化,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每分每秒不断向前发展,也绝对不是上中下,上中下元机械式的运动变化,此三元的上元一运,与下三元的上元一运。其判断方法都是相同,更是不符合客观存在。例如获至宝上元甲子是猿猴,中元甲子是原始人,下元甲子是科学人。此三元下元的科学人,绝对不可能变为下三元的上元猿猴。现在是第三个三元甲子的下元,人们要到太空旅游,用移动电话通讯,蒋大鸿时代的下元,恐怕徒步上高山都很难,隔100米通讯,要大声的疾呼。三元地理怎么可能以机械的看法来衡量宇宙,判断人的吉凶呢?
二、三元紫白
紫白,指的是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非但我们不懂是什么东西?连蒋大鸿、沈竹礽也不知道是什么?答者会说:“一白是坎卦,二黑是坤卦,三碧是震卦,四绿是巽卦,五黄是中宫,六白是乾卦,七赤是艮兑,八白是兑卦,九紫是离卦。问者又问:”为什么一白,六白,八白是坎乾兑呢?你可以看见坎乾兑是白的吗?恐怕答者无以为答了。
答者又说:“我们用的是“九宫飞星”,是飞银河系的北斗七星加洞明隐光二星,共为九星。一白是北斗天枢星,二黑是天旋,三碧是天机,四绿是天权,五黄是开衡,六白是豆阳,七赤是摇光,八白是洞明,九紫是隐光。”
问者曰:一白星属何五行?
答者曰:一白是坎卦水。
问者曰:坎卦水如何能飞呢?
答者曰:否,我们是飞天上的九星,即贪·巨·禄·文·兼·武·破·辅·弼九星。
问者曰:贪狼星五行属什么?
答者曰:贪狼星属木,就是一白贪狼木。
问者笑曰:嘻!同是一白,一说坎卦水,一说贪狼木,倒底是水还是木?答者,无以为答。
同时,在八卦中有中宫五黄土,在九星就没有中宫了。若说有中宫那就是第五星阳衡或亷贞星了。可是它们都不在中宫,而且也不是属土,据翻卦者说属火。如果一白星飞到坎宫去,称为旺向是弄错了。
三元紫白,是地理先生,用魔力把上述的紫白星飞到三元九运的那一个运程或那一卦,就称为三元紫白。这是不可能的,办不到的事情。纵然是北斗星听话,飞到地球的那一家去,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论光照,要在晴朗的黑夜才能看见它。论万有引力,也微不足道。何况这一白二黑……的紫白,究竟是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说实在的,我认为是没有这种一白二黑的所谓九星,更不可能叫它去飞。它是恒星,太阳的万有引力都不可能,何况地理先生是人。纵然飞到了,恒星的温度那么高,什么东西也会毁掉,还能吉利吗?
三、六十四卦
《周易》为六经之首,指的并非伏羲氏画的卦,而是周文五撰的卦
爻辞,和孔子撰的《易传》十篇。虽然后人有说《易传》非孔子一人之手所撰,不管是谁所撰,六经之首指的是爻辞和《易传》。如果没有爻辞和经传,伏羲的三道阴阳干干和孔子重卦的六道阴阳干于,能为六经之首吗,三岁小孩都能画(不是说创造)。
《周易》的爻辞和经传,是周文王,孔子……他们的主观意识,就是说主观的对六十四卦和诸爻的看法。绝对不可以用来“以方定性”的方术方面。它是以卦定性,以卦和它的爻辞经传定性的。卦和爻,根据它的爻辞和经传,有吉凶良萎之分。如果说乾卦为最好的第一卦,所有的阴阳宅都是坐乾卦就大吉了,用不着相墓相宅。
六十四卦与杨救贫的二十四山正针、缝针等是不相同驰,二十四山正针、缝针没有好坏吉凶之分,好坏吉凶是决定于客观自然。六十四卦是纸上谈兵,杨救贫风水术是实地作战。
再者,六十四卦,不可以配二十四山向,因为每一山向配的是2.666无穷数个卦,不是整数。每一山向,所占的卦的份数,是不相同的。山向与山向之间就有斗争,就要闹矛盾。如果不配二十四山,坐什么卦就是什么卦。如果要用替卦,就坐什么卦替什么卦,不会杂乱吉凶良萎。配了二十四山,必定是坐什么卦百分之几和替什么卦百分之几。这能行吗?
四、蒋大鸿和沈竹礽都不认识罗盘
蒋大鸿为了配合他的三元地理,创制了蒋盘,分为外盘和内盘两个盘,其实是一个盘,都是用的磁针方位的地盘,这是极大的错误。因为三元紫白是讲天星,就应该用天星盘即赖文俊的人盘。三元地理又用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产生年代没有磁针方位的地盘,只有竖杆观日景的天盘,因为它们的方位不相同,用三元紫白应该用人盘相地和立向。用六十四卦,应该用天盘相地立向,才不会出差错。蒋盘和杨盘不相同,蒋盘的内外盘方位是一致的,都是磁针方位。杨盘的地盘和天盘的方位是不一致的,地盘是磁针方位,天盘是日景方位。但是,所乘生气是相同,都是十二支气。
五、三元“地理”没有形法
九星飞宫的三元地理,也是九星法,不过它比其它九星法多循了几次,是复卦九星法。和其它的九星法一样,都以银河系的北斗七星为理论基础。因而它没有形法。
形法是通过察审地球表面的龙脉即龙脉奔腾的势和其静止的形,以了解行乎地中生气运动变化情况的方法。而三元地理是了解利用天上的北斗星,没有地球表面的形法。只有理北斗星气的“理星法”。
蒋大鸿没法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道理,把杨筠松乘地球生气的形法,搬到三元地理去了。可是自相矛盾。古人说“天园地方”,却不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了。事实就说明了,在天的北斗星象是杓象,而地面那有如北斗星的杓形?
六、蒋大鸿是叛徒,盗窃犯
三元“地理”,是赣州王伋字肇卿。(1001-1070)至闽中复活八宅。由八宅演变而为今日的三元“地理”。王伋可说是九星法的宗祖,也即三元地理的宗祖。王伋也是尊称杨救贫为杨公。蒋大鸿同样的认杨救贫为宗师,可是他的三元地理是背叛了郭杨曾风水法,是道地的叛徒。
三元紫白和六十四卦,并不是蒋大鸿手创的。《宋史·艺文志》就载有《五音三元宅经》一卷。明代徐善继的《人子须知》也载有李玄绪著的《三易三元编》。六十四卦,更不是蒋大鸿手创,不过是《周易》九百余种排卦法中之一种的排卦法,都是盗窃来的。不过他乱七八糟的加了一些所谓运星·山星·向星·七星打击·城门·天心等罢了。
蒋大鸿撰的《秘传水龙经》,其称水为龙,就是错误的。特别是蒋大鸿为二元“地理”创造理论根据。擅改了许多古经典,每部古经典作的注释,都加入“非亲口传授,不得其解”的语句,以迷糊愚弄读者。特别是对杨筠松撰的《青囊奥语》,改动得面貌全非。
“坤壬乙,文典从头出”改为‘坤壬乙巨门从头出’。
“艮丙辛,位位是廉贞”改为‘艮丙辛位位是破军’。
“巽庚癸,俱是武曲位”改为‘巽辰亥尽是武曲位’。
“乾甲丁,贪狼一路行”改为‘甲癸申贪狼一路行’。
很显然,在文面上看,杨筠松所撰的,坤壬乙,艮丙辛,巽庚癸和乾甲丁,都是水·火·金·木四局的生旺墓。坤·艮·巽·乾,都是四局的长生,壬·丙·庚·甲都是四局的帝旺,乙·辛·丁·癸都是四局的墓库。而蒋大鸿篡改的,坤壬乙艮丙辛保留了四维和天干。巽辰亥,是一维二支。甲癸申,是二干一支。杂乱得很,特别是毫无内容而乱撰。非但是他亲口传授的徒子徒孙不能解释,蒋大鸿自己也不可能作出名正言顺的解释。就以他的唯一的继承者沈竹礽来说,写了一篇《坤壬乙诀起例之由来》(《沈氏玄空学》上册P232),据称是用奇门解释的。但实际既未用八门,也没有三奇,用的是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六天干。连什么是奇门都不懂,挂羊头卖狗肉,解释毫无义理。还做地理,撰什么书。
“奥语”本来是奥秘的几句话,他在后面又加上了,所谓“十义”。比奥语多了二三倍文句,变成了“奥文”。真正是奥而不通。
附录于下:
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按:龙身是不会行的。)
第二元,来脉明堂不可偏,(按:那有不偏的明堂,又没有用尺量。)
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按:风水领域有什么“传送·功曹”,“传送·功曹”是日家十二神之一。)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元微,(按:要清测绘专家,才可定出明堂十字。)
第五妙,前后青龙两相照,(按:只有左为青龙或青龙方,前后都没有青龙。)
第六秘,八国城门锁正气,(按:没有什么正气邪气,更没有八国的城门。)
第七实,要向天心寻十道,(按:浅才不懂,据释者说天心是中宫,中宫也寻不到什么九道十道。)
第八载,曲曲流神认去来,(按:这一句说得还通。)
第九神,任他平地与侵云,(按:到处可以建房造墓,山顶上(侵云)也可以造坟墓。)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按:世界上也找不到十全十美的地方。)
下文还有很多,其中二句最错。一、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按:不可以放生旺水)。二、二十四山分五方,(按:二十四只能分二方·四方·六方·八方·十二方·二十四方,不可能分五方。)其它所谓三元“地理经典”,也评不了那么多,没有一部能称地理经典。
三元“地理”不论地中生气之聚止,而专论天上难以望见的北斗星,和玄虚的六十四卦。不可以称为风水。
地理,是理解和处理地球大自然的措施。三元“地理”,所论者,非也。故亦不可称地理。
堪舆,是勘天道,舆地道。三元“地理”,幻想勘天道,可免强称为三元“堪”,而非三元“舆”也。
七、八煞、黄泉
《沈氏玄空学·上册P163 》说:“八煞之说,起于易之占筮,与地理无涉,今三合家宗之……”。
所谓八煞,有两个解释。
1、以《周易》八卦的六爻纳甲释,逢官鬼为杀。(详《罗经解完》76)凡属卦例,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京房纳甲,毫无义理。如乾卦上爻纳甲子,而五行属水就不对。甲子,应该属金。甲,应该属木(正体),或属土(斗首)。而子,才是属水,乾卦应该纳子,不应纳甲子。六十四卦的爻纳甲,都是如此的错误。
2、以正五行释,水口尅坐山,称为八煞。如坎龙的坎,属水。龙,即辰,属土。在地理立向,凡属坐坎,壬山丙,子山午,癸山丁。三山向,遇辰的水口,就称为八煞。这并非郭杨风水术。
黄泉,是四经五行所订。八煞,是论坐山,黄泉是论向,称为向上黄泉。如“庚丁坤上是黄泉”,立甲山庚,癸山丁的山向,水流坤,就称为黄泉。因为四经五行的庚和丁,是属水,水局的长生是坤申,名为向冲长生,称为黄泉亦非郭杨风水术。
“今三合家宗之”,这句话不十分对。所谓三合,是指生·旺·墓。详前面所述“以生旺衰败定吉凶”。从广义而言,世界一切事物都宗生旺墓的三合,你们《沈氏玄空学》不也是宗之吗?乘旺气,就是宗三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乘旺气,就是三合家。
杨公风水术在罗盘的天盘才有三合,因为天盘是用来步砂量水的,是衡量外气是否生旺的,有说人盘消砂,天盘纳水,是不对的。在罗盘三大盘,只有天盘,才有三合的名称,其它地盘,人盘都没有三合。
八、三合、双山
《沈氏玄空学》载有《论三合》、《论双山》,与杨公风水三合双山是一码事。但只有杨筠松天盘才具有的,称双山三合,或三合双山都可以。在地盘,就没有双山了。江西派系的《直指原真》和《地理五诀》用双山立向在理论上是不合法的。因为地盘的八干四维在理论上是本身没有气的,每宫干维,都有两个支气。如壬山,左半为子气,右半为亥气。因而地盘只有十二支气的十二单山而没有双山。双山,是指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戍、乾亥。这是杨公天盘十二宫双山,用于消砂纳水,步龙水生旺墓法。但在消砂纳水,步龙水生旺时,《沈氏玄空学》中没有论述用杨公天盘十二宫双山三合四大局之法,而却用了另外的四大局:“旺山旺向、上山下水、双星会向、双星会座”。因此 ,蒋大鸿又是盗窃犯了。
综上所述:“三元地理”非杨公真传,根本不能称杨公是风水宗师,更不能认郭璞为风水鼻祖。
⑹ 有人对风水术比较了解的吗风水术主要有哪些流派
家居风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风水运程,良好的风水能有助于改善主人的命运,反之,不合理的风水布局则会破坏家居的运势,甚至还会招致祸端。所以风水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住宅时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按流派分风水术有以下这些:1、杨公古法风水术:杨公风水术承继的是晋代郭璞”葬乘生气“的理论精髓,对形势峦头特别重视,讲究”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功夫。用”挨星“(七十二龙)的”颠颠倒“五行格龙,用天盘双山消砂纳水。
2、杨公新派风水术:是由杨公徒裔改良创导的三合学派,典型代表为宋代的赖布衣。赖布衣在杨公天、地二盘的基础上,引入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于消砂。中国的风水罗盘从此天地人”三才“皆备。
3、正五行三合风水术:由明代的徐善继、徐世颜所创导。徐善继的《人子须知资孝书》和徐世颜的《地理要义》为该派的代表作。
4、以向配水的三合风水术: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彻莹和清代的叶九升、赵九峰,以王彻莹的《地理直指原真》,赵九峰的《地理五诀》、叶九升的《地理指南》、《罗经拨雾集》为代表作。主张”千里江山一向间“、”万水俱从天上去“,主张从向上起长生,以向配水。
5、命理风水术:主张因人而异,按照主人的命局对阴阳五行的需求来选择和调整风水,民国期间才开始萌现。命理风水术的这种观点不但新颖,而且是很有道理的,应该引起所有习堪舆者的重视。
以上说的五个流派都清楚了吗?有人认为风水是一种封建迷信,其实风水是一门环境学,也是一门教人如何与自身、与环境和谐健康相处的学问。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多看多去了解,对们生活有好处的。
⑺ 我国古代的风水术,青龙代表的是
青龙为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之生象。《礼记·曲礼上》:“左青龙而右白虎。”用以指军队阵势之左方队伍。堪舆家用以指穴场左方之山形。郭璞《葬经》:“夫葬以左为青龙。”亦指阳宅左方之流水。《阳宅十书·一》:“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风水术认为:青龙之山,应该明净舒展、蜿蜒柔顺,其势略高于白虎,与白虎呼应,左环右绕,拱护明堂。郭璞《葬经》曰:“青龙婉蜒。”蜿蜒既言山之回曲缠绕,亦言龙之隈护抱持,在山言蜿蜒,在人则百碗娩、婉娈,意谓青龙之子明堂,当如贤女之相夫主,明丽娴婉,柔顺和美,相从相随。故经注曰:“左山恬软、宽净、展掌,而情意婉顺也。若敽反倔强,突冗僵硬,则非所谓蜿蜒也。”“敽反倔强”,言其突兀高耸、反背明堂,为不样之象。“二十六伯”所谓“龙怕凶顽”,“十不葬”所谓“十不葬龙虎尖头”,即是指此。又穴左若无青龙,为“左右皆空”,十贱之地,葬之主家人不吉,失夫寡居,衣食生愁。有青龙而无拱持之态,若欲飞去,亦为贱穴。阳宅方地,若朝东面有内凹缺口,风水术认为是“青龙开口”,为福禄吉地,筑宅而居,人丁兴旺,财喜钟至。 清代高僧彻莹和尚著《地理直指原真·审砂论》:“如青龙首有山水来者,必是顺龙翻身逆结,一定青龙砂生来先来到堂,当立旺向或墓向之穴,盖青龙乃是顺水之砂,若逆龙见之,反作进神。”书云:“逆龙若见顺水砂,久远富贵家。”
⑻ 什么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承其学者,首推沈竹礽。
所撰《沈氏玄空学》,《作者简介》云“沈氏,钱塘人,名绍勋,号竹礽”。
其《原版序》中云“……同治癸酉,予年二十六……。”同治癸酉是1873年,即同治十二年。
三元地理,近年来台湾、香港都很流行,在我国沿海一带也占有部份地盘,它和全国其它的风水术一样,都说是杨救贫的真传,都尊称杨筠松为“杨公”,是中国风水的宗师,都认为郭璞为中国风水的鼻祖。
那么,三元地理究竟它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杨公真传风水?
下面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三元地理?
三元地理,是指以六十甲子记年,以一个甲子旬为一元,三个甲子旬为三元,第一个甲子旬为上元、第二个甲子旬为中元、第三个甲子旬为下元。把上中下三元循环回转,叫谓三元。把这三元,分为九个运限,每一元分三个运限,每一运限二十年,上元为一至三运、中元为四至六运、下元为七至九运。再把三元九运,分别以三元紫白(变名为九宫飞星)和《周易》64卦来推断吉凶的地理,就叫做谓三元地理。
众所周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自然世界。绝对不是上中下元复上中下元又复上中下元……永恒不变的,而每分每秒,都不会相同。如回归年,每年是365.2422日,就是说每阳历平年365日,还不满一年的时间,要余0.2422日,要四年要置润一日,又差0..312日。就是说明每年与每年的时间都不会相同,何况是60年一元,更何况180年。
此其一也。
再者,地球世界是不断的向前变化,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每分每秒不断向前发展,也绝对不是上中下,上中下元机械式的运动变化,此三元的上元一运,与下三元的上元一运。其判断方法都是相同,更是不符合客观存在。例如获至宝上元甲子是猿猴,中元甲子是原始人,下元甲子是科学人。此三元下元的科学人,绝对不可能变为下三元的上元猿猴。现在是第三个三元甲子的下元,人们要到太空旅游,用移动电话通讯,蒋大鸿时代的下元,恐怕徒步上高山都很难,隔100米通讯,要大声的疾呼。
⑼ 青龙什么预兆
在风水学是吉祥的兆头。。。。。。。。。。为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之生象。《礼记·曲礼上》:“左青龙而右白虎。”用以指军队阵势之左方队伍。堪舆家用以指穴场左方之山形。郭璞《葬经》:“夫葬以左为青龙。”亦指阳宅左方之流水。《阳宅十书·一》:“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风水术认为:青龙之山,应该明净舒展、蜿蜒柔顺,其势略高于白虎,与白虎呼应,左环右绕,拱供护明堂。郭璞《葬经》曰:“青龙婉蜒。”蜿蜒既言山之回曲缠绕,亦言龙之隈护抱持,在山言蜿蜒,在人则百碗娩、婉娈,意谓青龙之子明堂,当如贤女之相夫主,明丽娴婉,柔顺和美,相从相随。故经注曰:“左山恬软、宽净、展掌,而情意婉顺也。若敽反倔强,突冗僵硬,则非所谓蜿蜒也。”“敽反倔强”,言其突兀高耸、反背明堂,为不样之象。“二十六伯”所谓“龙怕凶顽”,“十不葬”所谓“十不葬龙虎尖头”,即是指此。又穴左若无青龙,为“左右皆空”,十贱之地,葬之主家人不吉,失夫寡居,衣食生愁。有青龙而无拱持之态,若欲飞去,亦为贱穴。阳宅方地,若朝东面有内凹缺口,风水术认为是“青龙开口”,为福禄吉地,筑宅而居,人丁兴旺,财喜钟至。 清代高僧彻莹和尚著《地理直指原真·审砂论》:“如青龙首有山水来者,必是顺龙翻身逆结,一定青龙砂生来先来到堂,当立旺向或墓向之穴,盖青龙乃是顺水之砂,若逆龙见之,反作进神。”书云:“逆龙若见顺水砂,久远富贵家。”
记得采纳啊
⑽ 有没有《术藏》的爱好者有电子版的。跪求。
目前没有找到,目录如下:
术藏目录
分类 书名 编者 版本 卷册数
卜筮 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 民国影印本 十四卷全
卜筮 卜筮元龟 建安粛吉文撰集 日本藏本 二册全
卜筮 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十四卷全
卜筮 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 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
卜筮 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 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
卜筮 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 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
卜筮 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 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 六卷全
卜筮 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
卜筮 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
卜筮 易隐 [清]曹九锡辑 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 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一卷 [战国]鬼谷子撰 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 三卷首一卷全
卜筮 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 据宋本重刻本 十六卷全
卜筮 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 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
卜筮 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 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 十二卷全
卜筮 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 民国石印本 10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秘传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堪舆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堪舆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堪舆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册全
堪舆 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宝照秘诀 不署撰人 清稿本 1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
堪舆 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 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不署撰人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堪舆 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 不署撰人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堪舆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舆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堪舆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不署撰人 明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堪舆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堪舆 地学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 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
堪舆 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格水定针法 不署撰人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堪舆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 清印本
堪舆 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 祖传风水地理孤本 110 1
堪舆 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黄帝宅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 嘘龙村舍藏本 一卷全
堪舆 考验通书法窍秘决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二册全
堪舆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四卷全补遗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 自得斋丛书 一卷全
堪舆 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 不署撰人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刘见道乘生秘宝经 [唐]刘见道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二卷全
堪舆 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 清刻本 一册全
堪舆 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五卷全
堪舆 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四卷全
堪舆 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
堪舆 青乌先生葬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仕学备余 [清]纪大奎撰 清刻本 六卷全
堪舆 十道天心 [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 28 一卷全
堪舆 孙伯刚璚林国宝经 [宋]孙伯刚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天机望龙经 [宋]吴景鸾授 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 一卷全
堪舆 天心正运线法 不署撰人 手稿本 一卷全
堪舆 天星秘诀寻龙合格定穴 不署撰人 清光绪手抄秘本 一卷全
堪舆 谢和卿神宝经 [宋]谢和卿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 [明]午荣撰 明汇贤斋刻本 三卷全
堪舆 玄秘龙法玄秘穴法 不署撰人 手抄本 两册全
堪舆 选择纪全 不署撰人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雪心赋辨讹正解 [唐]卜应天撰 民国排印本 四卷全
堪舆 雪心赋直解 [明]吴一棣撰 清顺治十八年刻本 四卷全
堪舆 阳宅大成 [清]魏青江撰 清嘉庆刻本 十五卷全
堪舆 阳宅起手 [清]査咏旺传 清抄本 一卷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清印本 四卷全
堪舆 阳宅元运会要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册全
堪舆 阳宅指南篇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杨筠松青囊奥旨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杨筠松十二杖法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杨再谪仙人杨公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阴阳秘诀 不署撰人 清抄本 1
堪舆 玉元子天宝经 [宋]玉元子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廖禹十六葬经 [宋]廖禹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青囊心印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二卷全
堪舆 青囊续编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
堪舆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 [明]徐善继徐善述撰 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本 510
六壬 大六壬寻原 [明]张纯照辑注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大全 [清]郭御青校定 民国十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3卷3册全
六壬 大六壬眎斯 [清]叶悔亭辑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口诀篡 [明]林昌长撰 明万历年六壬稿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类集 [清]纪大奎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金口诀 [清]周儆弦重订 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六壬 六壬金口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立成大全钤 [清]陈梦雷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课经集 [清]郭御青校定 清五云斋刻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五变中黄经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壬遁秘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金匮玉衡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刻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指南 [清]陈公献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集应钤 [明]黄宾廷撰 清代写本 6册全
六壬 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 [明]适摘子撰 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 七卷全
六壬 六壬粹言 [清]刘赤江编 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 六卷首一卷全
六壬 六壬经纬 [清]毛志道撰 清雍正刻本 六卷全
六壬 六壬类聚 [清]纪大奎撰 清杨照藜校刊本 四卷全
六壬 邵彦和大六壬断案 [宋]邵彦和 [清]程铨辑 清写本 四册全
六壬 六壬三传起法 不署撰人 清写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银河棹 不署撰人 清大文堂刻本 一册全
六壬 龙首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御定卜筮精蕴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六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二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写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析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六卷
命理 壁奥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兰台妙选 [明]万民英识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命理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上海文化书局石印本 八卷三册全
命理 子平集要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一册全
命理 命谱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八卷全
命理 滴天髓 [明]刘伯温撰 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命理 称命全书 不署撰人 光绪刻本 一册全
命理 磨镌赋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步天警句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五星会论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指金歌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子平管见集解 [清]雷鸣夏撰 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 二卷全
命理 任注滴天髓阐微 [明]刘基撰 [清]任铁樵注 民国排印本 四卷全
命理 三命通会 [明]万民英撰 清印本 十二卷全
命理 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张神峰撰 民国三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命理 穷通宝鉴栏江网 不署撰人 清益原堂板 二卷一册全
命理 玉照神应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算命实在易 [民国]星相研究社编 民国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命理 天元秀气巫咸经 [唐]珞琭子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五星壁奥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新刊合并官版音义评注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 五卷全
命理 星平集腋统宗 [清]廖瀛海撰 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 四卷全
命理 耶律真经 [辽] 耶律纯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望斗经 [明]万民英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星平会海 [清]水中龙编 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 十卷四册全
命理 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命理 张果星宗 [明]陆位辑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御定五星精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 一册全
命理 子平真诠 [清]沈孝瞻撰 民国会文堂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命理 紫微斗数全书 [宋]陈希夷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四卷一册全
奇门 大统皇历经世 [明]胡献忠撰 明绿竹堂刻本 三卷全
奇门 遁甲奇门捷要 [清]杨景南编 清康熙刻本 一册全
奇门 金函奇门遁甲秘笈全书[附]金函玉镜图六卷 [汉}诸葛亮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三十卷四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金镜宝鉴 [明]刘伯温集 清抄本 十六卷全
奇门 奇门遁甲备览 不署撰人 清顺治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全局阳遁九局阴遁九局 不署撰人 明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 不署撰人 明抄本 十卷全
奇门 奇门卜筮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内府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秘籍大全 [明]刘伯温编 清抄本 二十三卷全
奇门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亮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十二卷二册全
奇门 奇门法窍 [清]锡孟樨辑 清写本 八卷全
奇门 四季开门 不署撰人 清内府精抄本 四卷全
奇门 御定奇门宝鉴 不署撰人 精康熙内府精抄本 六卷全
奇门 阳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阴遁九局(1)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阴遁九局(2)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奇门阳遁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阴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日家奇门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五总龟通书大全 [明]池本理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武侯撰 清刻本 十二卷全
奇门 金函玉镜图 [明]刘伯温集 清抄本 六卷全
奇门 御定奇门真诠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数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辑 民国中原书局石印本 6卷3册全
太乙 太乙淘金歌 [唐]王希明辑 [宋]丘浚重编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人道命法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编 清集福堂刻本 四十卷全
相术 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 [清]陆位崇编 清光绪八年京都文兴堂刻本 五卷全
相术 大清相法 [清]笑尘氏撰 大成书局石印本 四卷一册全
相术 麻衣相法 [五代]麻衣道长撰 光绪文成堂刊本 五卷三册全
相术 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经国堂刻本 一册全
相术 公笃相法 [民国]陈公笃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全编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汇编(附续集) [清]高鼎玉辑 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庐刻本 四卷全
相术 管辂神相秘传 [汉]管辂撰,[宋]陈抟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相理衡真 [清]陈钊撰 民国四年上海锦文堂石印本 十卷二册全
相术 柳庄相法 [明]袁柳庄撰 民国排印本 三卷二册全
相术 柳庄相法考证 [民国]邹文耀撰 台湾瑞成书局本 一册全
相术 人相篇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全编 [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 清道光五年经国堂刻本 十二卷首一卷全
相术 中西人相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照胆经 [宋]邵平轩撰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水镜集 [清]范騋撰 清聚盛堂刻本 四卷全
相术 相儿经 [晋]严助撰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演禽三世相法 [宋]袁天纲选 民国石印本 二册全
选择 陈子性藏书 [清]陈应选撰 佛山文华阁机器版 十二卷全卷首一卷全
选择 崇正辟谬永吉通书 [清]李奉来辑 民国石印本 十四卷三册全
选择 八字万年历 [清]袁树珊校勘 润德堂本 一册全
选择 百中经 不署撰人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扁鹊子午经 [战国]扁鹊撰 清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订正选择神煞起例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抄本 二卷全
选择 东方朔通玄经 [汉]东方朔撰 清代木刻版 一卷一册全
选择 董公选 [明]董潜撰 礼亲王家藏秘本清刻本 一册全
选择 董公选要览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官书局刻本 一卷全
选择 董公选择要览 [明]董潜撰 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董氏诹吉新书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年二酉斋刻本 二卷全
选择 董氏诹吉新书续编 [明]董潜撰 清末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唐]释不空译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历学会通 [清]薛凤祚辑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钦定修造吉方立成 [清]敬征编 清光绪九年武英殿写刻本 一册全
选择 臞仙肘后经 [明]朱权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臞仙肘后神枢经 [明]朱权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孙思邈元女房中经 [唐]孙思邈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太乙经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鳌头通书大全 [清]熊宗立著 [清[熊月畴重订 [台]钟义明整理本 十卷全
选择 象吉备要通书大全 [清]魏鉴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二十九卷十册全
选择 协纪辨方书 [清]允禄李廷耀等纂修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三十六卷六册全
选择 选择求真 [清]胡晖撰 民国八年广益书局发行 十卷三册全
选择 选择书 不署撰人 清光绪内府朱墨抄本 二卷全
选择 永宁通书 [清]王洪绪撰 上海扫叶山房本 天地人和四集十二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一集*郭氏元经 [晋]郭璞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十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二集*璇玑经 [晋]赵载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三集*阳明案索 [明]陈复心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五卷首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四集*佐元直指 [明]刘伯温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九卷首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五集*三白宝海 [元]幕讲禅师著 [明]江孟隆辑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三卷全
选择 诹吉便览 [清]俞荣宽编 原版为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诹吉便览宝镜图 [清]俞荣宽编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许真君万全玉匣记 [晋]许逊撰 清光绪十七年刘诚印写刻本 二卷全
选择 选吉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二卷三册全
杂术 辰州符咒大全 [汉]张天师真人撰 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 五卷四册全
杂术 鲁班经秘诀仙机 [清]午荣编 清代刻本 一册全
杂占 铁板神数 [宋]邵康节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十四卷四册全
杂术 秘本诸葛神数 [汉]诸葛亮撰 民国1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堪舆 六道神数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冲天神数 不署撰人 稿本 一册全
杂术 金钱课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牙牌神数七种内含白鹤神数等七种 不署撰人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巧连神数 [汉]诸葛亮撰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推背图 [唐]袁天罡李淳风撰 民国纪元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扶箕迷信底研究 [民国]许地山撰 商务印书馆本 一册全
杂术 灵验符咒全书 [清]余哲夫撰 民国精灵学社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升仙神书 不署撰人 光绪三年抄本 一册全
杂术 祈梦秘书 不署撰人 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真本断梦秘书 [清]余姚文祺编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测字秘牒 [清]程省撰 百二汉镜斋本 一册全
杂术 张天师祛病书 不署撰人 光绪刻本 一册全
杂术 祝由科治病奇书 [清]徐景辉撰 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祝由十三科 不署撰人 民国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杂术 一掌经 不署撰人 民国诚文信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圆光真传秘诀 [清]佛隐居士撰 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杂术 万法归宗 [唐]李淳风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五卷一册全
传记 历代卜人传 [清]袁树珊撰 民国排印本 三十八卷首一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