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历史
『壹』 鄢陵县的历史名人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晋书》称其为“陈留尉氏人”,实为鄢陵县彭店乡阮寨村人。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等,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县)从事。尹宙是东平相的玄孙,会稽太守的曾孙,富波侯相的孙子,守长社令的长子。尹宙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椽、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等官职。官场生涯中,尹宙始终不以官职的显赫卑微为荣辱,以一颗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终年62岁。
『贰』 许昌的悠久历史
帝尧时期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元明清时期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2)鄢陵县历史扩展阅读: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许昌同时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叁』 鄢陵县杜郎村历史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旅游景点是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等。
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肆』 鄢陵县的介绍
鄢陵县隶属于许昌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靠长葛市,千里伏牛山脉东方,万里母亲河黄河南侧。属于许昌市下辖县,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魏故都许昌东,下辖8镇4乡,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2013年3月)。1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1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在鄢陵交汇。2鄢陵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鄢陵县花卉苗木种植种植面积达60万亩。2011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伍』 鄢陵县是怎么来的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
『陆』 鄢陵县的历史沿革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
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战国时期,鄢陵属韩又属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并入韩。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魏强韩弱,鄢陵遂属于魏。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鄢仍属魏。
秦鄢陵属颍川郡。
西汉始置鄢陵县(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属豫州颍川郡;汉武帝时,鄢陵改属陈留郡;王莽实行“新政”(公元8年)后,废鄢陵县,更鄢陵为左亭,属豫州颍川郡许县。
东汉属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三国魏属颍川郡。西晋属豫州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属豫州颍川郡,前秦属东豫州颍川郡,后秦属豫州颍川郡区域,均无鄢陵县建置。
南北朝时期,宋仍无鄢陵县建置,境域属豫州颍太守管辖,北魏置鄢陵县属司州颍川郡。东魏属郑州许昌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鄢陵县,其地入许昌县。
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复置鄢陵县(治所今安陵镇),属许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属洧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复属颍川郡。
唐初属颍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鄢陵属洧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属河南道许州,为上县。
五代十国梁时鄢陵属东京开封府。后唐改属许州忠武军。后晋、后汉、后周均属东京开封府。
宋鄢陵属京畿路开封府,为畿县。金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元鄢陵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开封府,为中县。明鄢陵属河南省开封府。清沿袭明制,鄢陵仍属河南省开封府。
民国元年(1912年)3月,鄢陵直属河南省。民国五年(1916年),鄢陵改属豫东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复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许昌)。
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县委、县人民政府(治所扶沟),属豫皖苏边区一专署。同年10月1日,鄢陵县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隶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1949年3月,划属河南省许昌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鄢陵属许昌专员公署。1970年,改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许昌市至今。
『柒』 许昌巿鄢陵县人,历史以来有没有当大官的
庾亮(289年~340年)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是东晋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庾亮曾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为明帝所亲信。明帝去世,受遗诏与王导共辅成帝,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后历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江荆豫三州刺史等职,握重兵。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晋书》称其为“陈留尉氏人”,实为鄢陵县彭店乡阮寨村人。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素怀政治抱负,因与当权的司马集团有矛盾,为朝廷所不容,便采取避世态度,佯狂处世,退居乡间,对酒当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灵高洁,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种绿竹,邀请诗友,狂饮后赋诗抒志,追求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等,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经传,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县)从事。尹宙是东平相的玄孙,会稽太守的曾孙,富波侯相的孙子,守长社令的长子。尹宙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椽、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等官职。官场生涯中,尹宙始终不以官职的显赫卑微为荣辱,以一颗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终年62岁。
『捌』 清朝的鄢陵
鄢陵县隶属于许昌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中部,西靠长葛市,千里伏牛山脉东方,万里母亲河黄河南侧。属于许昌市下辖县,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魏故都许昌东,下辖8镇4乡,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2013年3月)。
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在鄢陵交汇。
『玖』 鄢陵是那个朝代帝王的陵
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1]
春秋属郑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约8000年前,鄢陵县先民们便开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封陆终第四子求言于郐(今郑州),别封于鄢,故名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