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上的趣事

历史上的趣事

发布时间: 2021-08-03 12:45:33

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趣闻轶事

清宫过春节仪式趣闻:福晋抛银元看“摔人”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

福晋格格进宫过年

腊月二十五这天8时,福晋、命妇、格格全体齐聚紫禁城苍震门前。只见总管太监李莲英,也穿上了蟒袍补褂,迎接在苍震门前。各府福晋都是一色大红绣花氅衣,粉红衬衣。格格们个个花枝招展,由李莲英引领至宁寿宫。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格朝见。众格格鱼贯而入,向太后行礼毕,分别侍立太后左右。太后对她们说些吉祥话后,便一一询问年龄、学识,然后退去。第二拨由各府福晋、命妇朝见,皇后、妃子及宫内当差的格格负责招待。太后说:“过新年,大家应当快快乐乐庆祝一番,可不要闲着。我朝家法严谨,女子应该懂得理家之道,首要会做针线活,历来凡是皇上御用的衣履,都是由皇后、贵妃亲自制作。我看各府格格,性喜浮华,不要说娴熟裁剪,就连做针线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事。总是坐享其成,将来出阁怎么是好?今天就叫皇后、妃子、福晋、命妇各裁一件衣服,然后叫格格们每人缝一件,限两天交活。”有的福晋一听太后懿旨,吓得汗流浃背,因为她们知道自己闺女针线的本领,有的福晋则希望自己的闺女大显才能。太后叫李莲英传知准备好的衣料,随同针线笸箩,摆在案子上。太后说:“裁完活,可以到台前看戏去,格格们今天只管看戏,二十六、二十七两天限你们做好。可不要慌神。”那些不会做活的格格们,趁太后同福晋们去斗纸牌为乐时,偷偷把衣料交给会裁剪缝纫的姊妹,然后把人家缝好的衣服,摆在案子上装样子。也有不愿弄虚作假的,做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天的工夫活做完了,有的在御花园玩耍,有的去看戏。两天之后,每人将自己所做的衣服交给皇后和贵妃验收,标写姓氏,陈列案上。太后在案前,走马看花似的巡视一番,由皇后、妃子评定,按等级发给赏赐。

Ⅱ 中国历史上的趣事有哪些,要经典的

赤壁之战时长江流域开发程度还是很低的。即使占据了淮河流域,也不一定能够版继权而控制整个长江流域,因为占领者会遇到许多当时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说水土问题、进军时补给的问题、民众的支持问题,占领者的甚至每一个不同士兵心里都会因此产生阴影,严重影响士气。而且古代战争技术很低,数十万兵力的集结、指挥都是会让最高明统帅头疼的难题。渡江战役时,长江流域早就成为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下游分布着数十座重要的城市。战略来说,控制淮河流域那些城市必无险可守,且沿江南布防的数十万国军已成惊弓之鸟,在数百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处处布防,兵力根本不敷使用,很容易被我军各个击破。我军士气高昂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使向江南进军所需的补给也不成为问题。

Ⅲ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趣事

在中国历史上,夏姬是最为美艳,妖娆的美女之一。春秋时代,淫风尚止,秽闻回却层出不穷,夏姬便是其答中魁首,因她曾与三个国君有染,故被称为“三王之后”,她先后嫁了七次,故称“七为夫人”,又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采补之术,故称“九为寡妇”。同性恋古代又叫龙阳之好,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男宠龙阳君,明朝时还有一位比皇帝年长近20岁的妃子,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就是明宪宗的万贵妃,万贵妃做了20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她比明宪宗朱见深足足大了19岁,却得皇帝专宠,让明宪宗的两位皇后一位被废,另一位成为傀儡,她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妃嫔,结呐朝中大臣,即便如此却不失宠于明宪宗。

Ⅳ 中国历史趣事

中国古代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大名人 1.齐桓公。一代霸主,竟然被自己的宦官饿死在宫中,窝囊吧。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起者,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一代君主,曾经冒充使者亲自前往秦国勘查地形,准备攻秦。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发动叛乱,困死在行宫?否则,秦国没那么容易做大。 3.李牧。一代名将,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率赵军抗击秦国时,却被奸臣陷害。李牧当机立断,连夜挂印出走,使得来抓他的人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是,李牧竟然被那些人又追上杀死了。一代名将,居然也不会使用反跟踪法什么的。 4.韩信。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用兵鬼神莫测、战无不胜的大将,政治大方向上却设总是犯错误。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倒也罢了,最后居然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设计捕杀,真是窝囊! 5.关羽。一个威震天下的名将,在水淹七军、直*许昌的事业最高峰,却被自己的盟友袭取后方,败走麦城,又被人伏击,被生擒(!!)斩首。这不是一个武圣人的死法。 6.高仙芝。横扫西域的唐将,安史之乱中镇守潼关。由于兵少,采取坚守战略,竟然被唐玄宗认为\出击不力\赐死。究竟该不该出击呢?他的继任者哥舒翰带着增援的十几万精兵出击,结果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唐玄宗出逃。 7.黄巢。纵横天下,倾覆唐朝的豪杰,与自己的兄弟、妻子一起被自己的部下杀死邀功。可悲的是,那个部下又被唐将杀死,同黄巢的首级一起报往朝廷。 8.宋徽宗。一个天才的画家、浪漫的皇帝取遭受到最不浪漫的命运:被金军俘虏运往黑龙江。我总觉得,象宋朝这样经济、文化发达的朝代(也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朝代)灭亡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9.李自成。不用多说了,正因为死的窝囊,所以才会有他出家当和尚的传说。 10.石达开。要死就死呗,一定要玩一把投降,结果人家也不上当。

Ⅳ 历史上有什么历史小趣事

清朝时期,由于慈禧的闭关锁国,导致很多国外的文化和科技都成了当时人们从未见闻的奇怪事件,其中就包括慈禧对相机的趣谈。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每当照相之前都要亲自翻阅历书,来挑选良辰吉日。在摆设完后,慈禧会立刻要求摄影师将还未上光带有水的相片呈上去预览。

慈禧喜欢上这种西洋科技后,就摒弃了对其捏魂的说法。从此,无论是她去颐和园赏雪,还是去中南海游览都会带上摄影师。并且,慈禧还曾多次把自己打扮成观音的样子,让宫女装扮成金童玉女来照相。

Ⅵ 历史上的趣事

《三国演义》中,周瑜与孙权定下计谋,以孙权之妹为诱饵,骗刘备过江到东吴招亲,想趁机杀害刘备,索回荆州。诸葛亮早识破了诡计,对刘备说:“你只管去,我略用些计谋,会让周瑜一筹莫展。孙权之妹嫁给了你,荆州还会万无一失。”接着,诸葛亮令武将赵云随同并护卫刘备前往,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内有三条妙计,嘱咐他依次执行即可。结果,赵云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行事,不仅帮助刘备将孙权之妹孙尚香夫人迎娶回来,还得到孙权之母吴国太的欢心,陪同刘备夫妇回了荆州。周喻又气又怒,带兵追赶刘备时更遇上诸葛亮的埋伏……此即“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有趣故事,亦即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建奇功记载。

《三国演义》这段记叙,为后世创造了“锦囊妙计”和“赔了夫人又折兵”两个成语。

Ⅶ 历史趣事

“商人”的由来:
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到了夏代,在社会上便游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交换的人。公元前一千多年,黄河下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祖先叫契。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时有功,被封为商,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六世孙王亥聪明多谋很会做生
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一天,王亥在贩运货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袭击,抢走了货物和随从的奴隶,并杀死了王亥。王亥有个儿子叫甲微,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便兴兵伐易。最后终于灭了易氏,商的势力也从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孙汤商族后裔,商族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孙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代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农业上定居耕种,手工业等也相当发达。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统治者一下变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贵族,每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族人。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这些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Ⅷ 历史上都有哪些奇闻趣事

历史上面有很多的奇闻趣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非常的奇葩,而且有的时候会让人匪夷所思,所以有的时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句话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有的时候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Ⅸ 历史名人都有些什么轶事,趣事

1、刘彻金屋藏娇

陈皇后,小名阿娇,原为汉景帝刘启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妩媚、楚楚动人。某日,其母带她入宫,汉景帝的儿子刘彻也在一边玩耍,便将刘彻抱起问道:“我把阿娇姐姐嫁给你为妻好吗?”

阿娇年岁虽比刘彻大,但刘彻长居深宫,经常与阿娇嬉戏,见大姐姐皓齿明眸,又擅童玩,于是毫不考虑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娇姐姐嫁给我,我就盖一栋黄金屋,把她藏之于内!”

陈阿娇之母馆陶长公主大喜,于是劝汉景帝立刘彻为嗣。

2、杨坚惧内

根据史书记载,杨坚和皇后关系非常亲密:“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

独孤皇后到了晚年时,杨坚想找一两个美人作为生活调剂,他试探性宠幸了宫女尉迟氏,却没想到皇后悲愤交加之下怒杀此女。杨坚一气之下感觉皇帝尊严受到打击,脾气暴躁的他负气离家出走。

孤独寂寥的老年杨坚虽然试图在陈、蔡贵人等青春美人那里找点人生欢乐忘却愁苦,但失去皇后的痛苦始终无法自拔,而且他也隐隐感悟到了对爱妻的伤害。

独孤皇后去世刚刚一年多,杨坚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对皇太子和负责山陵的官员说:“我的丧事你们商量着办吧。唉,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实在忘怀不了皇后,如果灵魂真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地下团聚。”

3、朱佑樘一夫一妻

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4、戚继光惧内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典型事例,最被广为传颂的是这样三件事:

一是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

不一会儿,其妻抵达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二是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立马怒吼:“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

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匆忙应答:“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三是王夫人所产下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戚继光背着夫人偷偷的纳了陈姓、沈姓、杨姓三个小妾一共生了5个儿子。

本来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那晓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风,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顺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继光算账。

听到这个消息的戚继光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后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见面就嚎嚎大哭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

王夫人见状也心软了,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

5、郑板桥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

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

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杨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佑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戚继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郑板桥

Ⅹ 中国历史上的趣事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完备的国家!!历史史料那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的。。。。。。就看你怎么去读了!!是人云亦云?还是辩证的去思考?这就完全的取决于自己了!!。。。。。我这里提供给你一个另外的视角:看看不一样视角下的蔡桓公。。。。。。。蔡桓公讳疾忌医了吗中学课本中有篇《扁鹊见蔡桓公》,因为这篇短文,蔡桓公这个人成为讳疾忌医的典型,嘲弄声一片,谴责声一片。而抛开成见,来看原文,我们发现,蔡桓公并不是讳疾忌医的人,这是一桩冤案。文章很短,我们不妨再读它一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文章开头,"扁鹊见蔡桓公",这时的蔡桓公身体一点不适的感觉也没有。扁鹊来见蔡桓公,也没说是来瞧病的。桓侯说"寡人无疾",是实话实说。可扁鹊的眼睛比现在的CT还厉害,站了一会儿,就突然冒出一句"君有疾在腠理"。并没有说明依据,仅凭名医的身份就诊断出人家有病,错在扁鹊--要是您,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路上遇到个名医,作出如此诊断,您也是接受不了的。桓侯"不悦"是正常的,在情理之中。"居十日",扁鹊又说桓公有病;"居十日",又说桓公有病。桓公当然不悦,但也只是在扁鹊离开后表现出不悦,并没有当着扁鹊的面表现出来,给了神医面子。又"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时的蔡桓公身体还是没有不良反应,但扁鹊一而再,再而三说蔡桓公有病,这令蔡桓公不解,但是蔡桓公还是派人问了医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医生扁鹊见死不救,扭头便跑,也有点不对,只是到了桓侯"故使人问之",才说出病因及治疗方案。"居五日",这已经是扁鹊说桓公有病的第三十五天了,这时的桓公才感到身体疼痛。而桓公一感觉到自己"体痛",就"使人索扁鹊",根本没有忌医。桓公不幸,得了怪病,将要死了才有体征。更不幸的是死后让人笑了几千年。《扁鹊见蔡桓公》出自《韩非子·喻老》,寓言而已。"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这些话是说给医生(治国者)听的。而蔡桓公是患者,不是医生,不是韩非子要说明的主体。韩非子的本意是告诫医生,这段文字是说扁鹊的失误,并不是患者有错。而这段说明主题的话,课本却没有选入,删除了。更冤的是,蔡桓公是春秋时人,而扁鹊应该是他之后的战国人,扁鹊见蔡桓公等于关公战秦琼。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事情还是这些事,可是,蔡桓公变脸了,成了齐桓侯。蔡桓公、蔡桓侯、齐桓侯,到底是谁的事儿也弄不清楚了,最后屎盆子全扣到蔡桓公身上了。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