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长子的历史

长子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14:42:05

❶ 长子历史200字

夏时属冀州。商时属黎国地,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为大史辛甲封邑。春秋时期,属晋。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韩国潞州属县。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属赵地。秦朝时期,属上党郡,郡治置长子县城。汉袭秦制。三国时,为魏属县。晋时,仍属上党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县。建立西燕,长子县为西燕都城,后遂为后燕地。531年,划长子县西部与寄氏一部合并。建乐阳县于长子乐阳村(今岳阳村),同属上党郡。北齐至北周,统属壶关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寄氏县于长子城。改为寄氏县。开皇18年(598年)复为长子县,前后均属上党郡。唐初先改潞为州,后又划全国为十道,以道辖州,长子县属潞州,归河东道。宋朝仍属潞州。元朝实行省制,省下设路,路下设州。长子县属晋宁路潞州管辖。明、清时,属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民国八年(1919年)废府州设道。长子县属冀宁道,归山西省。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后隶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署、太岳行署第二专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专署。1949年属长治专署。1958年8月,长子县、屯留县合并为屯长县,归晋东南专署管辖。同年11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长子县为联社,直属长治市政府。1959年6月,又恢复屯长县。1961年屯长县分治,长子复为县,属晋东南专署管辖。1971年属晋东南行署。1985年7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县属长治市辖。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❷ 山西长子县的来历

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十八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不改。

长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千年古刹法兴寺、崇庆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灯塔堪称国宝。迄今二亿五千万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群落的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因《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发鸠山就坐落在该县境内的西部。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藏有石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

❸ 长子县曾经是历史上哪一国家的国都

西晋时鲜卑话慕容永建立西燕国,长子城为国都。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距长治市区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区和华北平原,距首都北京650公里。 幅员1029平方公里,辖5镇18乡,399个行政村,35万人口。全县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5万,素有“中国青椒之乡”的美称,当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往昔尧王的故里、丹朱的封地、精卫的故乡、西燕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07年被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长子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五。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境内头号头山尝百草兴稼穑,完成了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农耕的重大转折。境内发鸠山,为《山海经》记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衔木之地。尧封长子丹朱于境,长子县由此得名。

周初为太史辛甲封邑。

秦汉两代置长子县,为统领14县的上党郡治所在地。

❹ 长子的历史变迁

您好!
长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望太行与长治县搭界,西枕太岳与沁水、安泽为邻,南接高平、北毗屯留。
夏时属冀州。
商时属黎国地。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为大史辛甲封邑。
春秋时期,属晋。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韩国潞州属县。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属赵地。
秦朝时期,属上党郡,郡治置长子县城。
汉袭秦制。
三国时,为魏属县。
晋时,仍属上党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县。建立西燕,长子县为西燕都城,后遂为后燕地。531年,划长子县西部与寄氏一部合并。建乐阳县于长子乐阳村(今岳阳村),同属上党郡。
北齐至北周,统属壶关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寄氏县于长子城。改为寄氏县。开皇18年(598年)复为长子县,前后均属上党郡。
唐初先改潞为州,后又划全国为十道,以道辖州,长子县属潞州,归河东道。
宋朝仍属潞州。
元朝实行省制,省下设路,路下设州。长子县属晋宁路潞州管辖。
明、清时,属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
民国八年(1919年)废府州设道。长子县属冀宁道,归山西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后隶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署、太岳行署第二专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专署。
1949年属长治专署。
1958年8月,长子县、屯留县合并为屯长县,归晋东南专署管辖。同年11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
长子县为联社,直属长治市政府。
1959年6月,又恢复屯长县。
1961年屯长县分治,长子复为县,属晋东南专署管辖。
1971年属晋东南行署。
1985年7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县属长治市辖。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❺ 长子的历史变迁,急用!!!

http://tieba..com/fkz=56375215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5%9E

http://ke..com/view/616.htm

http://ke..com/view/49189.htm
补充:
太多了……
补充:
中国上古神兽:白虎、玄武、朱雀、青龙、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白泽、鬼车、凿齿、横公鱼、吼、重明鸟、毕方、饕餮、远飞鸡、腓腓、诸犍、混沌、应声虫、庆忌、赑屃、狴犴、貔貅、螭吻、椒图、囚牛、蒲牢、睚眦、狻猊、夔、禺疆、猰貐、祸斗、虚耗、五通神、三足乌、化蛇、英招、玄蜂、青牛、呲铁、

山臊、火鼠、商羊、讹兽、民鸟、钦原、钩蛇、并封、夫诸、当康、山蜘蛛、鸣蛇、南海蝴蝶、幽安鸟、狸力、马交、孰胡、媪、患、九婴、飞廉、奚鼠、傲因、天狗、三角兽、九尾狐、九婴、山犭军、角端、烛龙、土蝼、谛听

日本的:一尾守鹤、二尾猫又、三尾矶怃、四尾鼠鲛、五尾彭侯、六尾雷兽、七尾貉、八尾鬼牛、九尾妖狐

❻ 长子名字的来历80字

长子名字的来历80字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北魏仍为长子县,北齐废。隋开皇九年寄氏县来治,于开皇十八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不改。

长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千年古刹法兴寺、崇庆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灯塔堪称国宝。迄今二亿五千万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群落的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因《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发鸠山就坐落在该县境内的西部。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藏有石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

❼ 历史上哪些皇帝是长子

汉元帝刘奭,晋武帝司马炎,唐代宗李豫等等。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
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❽ 长子有哪些神话传说呜呜

长子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长子县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试验种五谷,教民农耕,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千年古刹法兴寺、崇庆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舍利塔、燃灯塔堪称国宝。迄今二亿五千万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无论历史的久远,还是群落的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因《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发鸠山就坐落在该县境内的西部。

❾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是身为长子继位的

1、汉惠帝,名刘盈(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2、(三国)魏明帝(曹?)(公元205~239年),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3、晋明帝(司马绍) (公元299~325年),字道畿。元帝长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4、晋成帝(司马衍) (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 江宁县鸡笼山)。

5、晋穆帝(司马聃) (公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长子。康帝死后继位,时年仅2岁。在位17年,病死,终年19岁。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

6、晋哀帝(司马丕) (公元341~365年),字干龄。成帝长子。穆帝死后继位。在位4年,病死,终年25岁。葬于安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南)。

7、晋安帝(司马德宗) (公元382~418年),孝武帝长子。孝武帝死后继位。在位22年,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葬于休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8、南北朝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而立国建宋)

(南朝)宋少帝 (406-424) 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 422年即位 在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9、(南朝)宋前废帝 (449-465) 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464年即位 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10、(南朝)宋后废帝(463-477) 刘昱,明帝长子,472年即位 在位5年,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

11、(南朝)齐武帝 (440-493) 萧赜,高帝长子,482年即位 在位11年 ,死于493年,时年54岁。

12、(南朝)齐郁林王 (473-494) 萧昭业,武帝长孙
493年即位 在位1年 被杀。时年22岁。

13、(南朝)陈废帝 (552-570) 陈伯宗,文帝长子
566年即位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14、(南朝)陈后主 陈叔宝(553-604)宣帝长子 。582年即位在位7年 。他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时年52岁。

15、(南朝)北魏明元帝 拓拔嗣(392-423)道武帝长子,409年即位在位15年 ,死于423年,时年32岁。

16、(南朝)北魏太武帝 拓拔焘(408-452) 明元帝长子,423年即位在位28年,即位后先后 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 。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17、(南朝)北魏献文帝(454-476)465年即位在位7年 献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长子,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

18、(北朝)-东魏 废帝
废帝(545-560) 559年即位在位1年

19、(北朝)-西魏废帝 元钦,文帝长子
551年即位,在位2年 ,被杀。

20、(北朝)-北齐废帝高殷,文宣帝长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21、(北朝)-北齐 废帝元钦,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杀。

22、(北朝)-北齐后主 (557-577)高纬,武成帝长子,565年即位在位12年,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23、(北朝)-北齐幼主(570-577)高恒,后主长子 577年即位在位25天 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24、北周明帝 (534-560) 宇文毓,宇文泰长子,557年即位在位4年 被杀,时年27岁。

25、北周宣帝 (559-579) 宇文?,武帝长子
578年即位在位1年 ,荒淫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26、北周静帝 (573-581) 宇文衍,宣帝长子,579年即位
在位1年 ,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27、唐代宗(李豫) (公元726-779年),初名?。唐肃宗长子,肃宗被李辅国惊死后,他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30里的檀山)。

28、唐德宗(李适) (公元742-805年),唐代宗长子。代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因太子得哑病悲伤过度而死,终年64岁,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四十里的嵯峨山)。

29、唐顺宗(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唐宪宗(李纯)

30、宪宗,名李纯(公元778-820年),初名淳。唐顺宗长子。宦官逼顺宗退位后,立他为帝。在位15年,为宦官毒死,终年42岁。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13里的金炽山)。

31、唐敬宗(李湛) (公元810-827年),唐穆宗长子,穆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32、唐懿宗(李?) (公元828-874年),初名温。唐宣宗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在位14年,病死,终年47岁,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40里紫金山)。

33、北宋神宗(赵顼) (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

34、宋钦宗(赵桓) (公元1100~1161年),原名宣,又名垣。徽宗长子。由徽宗禅位于他。在位2年,国亡被俘后被马踩死, 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35、南宋
端宗,名赵?(公元1268-1278年),度宗长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36、定宗(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 出生:公元1206年 -- 去世:公元1248年(在位2年) 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37、明宗(和世[王束]) 元武宗长子。公元1329年登基 公元1329年去位
出生:公元1300年 -- 去世:公元1329年(在位0年)
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38、顺帝(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 公元1333年登基 公元1368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0年 -- 去世:公元1370年(在位35年)
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39、洪熙皇帝――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1年,病死,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40、明宣宗 宣德皇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仁宗朱高炽长子,仁宗死后继位,在位10年,病死,葬于景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明英宗

41、正统皇帝――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公元1427-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宣宗死后继位。他两次登基,在位共22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裕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2、明宪宗 成化皇帝――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47-1487年),明英宗朱祁镇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3年。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葬于茂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3、明武宗 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1521年),明孝宗朱钓樘长子,孝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6年,荒淫过度而病死,终年30岁。葬于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4、明光宗 泰昌皇帝――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公元1585-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长子。神宗死后继位,在位仅1个月,因荒淫无度致病后服红丸而死,终年36岁,葬于庆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45、明熹宗 天启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病死后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

有些朝代更替混乱,资料不全......

❿ 长子历史的起源

长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东望太行与长治县搭界,西枕太岳与沁水、安泽为邻,南接高平、北毗屯留。2010年全县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5万,辖7镇5乡,399个行政村。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6元。长子县素有“中国青椒之乡”之称。专家考证,长子县是中国古代丹朱的封地、精卫的故乡、西燕的古都。长子,因尧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2007年7月,长子县被联合国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夏时属冀州。
商时属黎国地,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为大史辛甲封邑。
春秋时期,属晋。周烈王23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为韩国潞州属县。周赧王53年(前262年),属赵地。
秦朝时期,属上党郡,郡治置长子县城。
汉袭秦制。
三国时,为魏属县。
晋时,仍属上党郡。孝武帝太元11年(386年)慕容永称帝于长子县。建立西燕,长子县为西燕都城,后遂为后燕地。531年,划长子县西部与寄氏一部合并。建乐阳县于长子乐阳村(今岳阳村),同属上党郡。
北齐至北周,统属壶关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寄氏县于长子城。改为寄氏县。开皇18年(598年)复为长子县,前后均属上党郡。
唐初先改潞为州,后又划全国为十道,以道辖州,长子县属潞州,归河东道。
宋朝仍属潞州。
元朝实行省制,省下设路,路下设州。长子县属晋宁路潞州管辖。
明、清时,属冀南道潞安府和山西省潞安府。
民国八年(1919年)废府州设道。长子县属冀宁道,归山西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五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1-1945年),先后隶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三专署、太岳行署第二专署、太岳行政公署第一专署。
1949年属长治专署。
1958年8月,长子县、屯留县合并为屯长县,归晋东南专署管辖。同年11月,撤销屯长县,并入长治市。
长子县为联社,直属长治市政府。
1959年6月,又恢复屯长县。
1961年屯长县分治,长子复为县,属晋东南专署管辖。
1971年属晋东南行署。
1985年7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长子县属长治市辖。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