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上饶的历史

上饶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15:09:49

① 江西省上饶市到今有多少历史

上饶内自秦代起就建有学校。唐贞观四年(630),各州县普遍设孔庙,庙内设学宫,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学舍,因庙为学。唐宋元明清各代,本区均设有州、府、县学。宋代县学生员得考选升入州学,宋、明、清各代,州、府、县学则不相属。主要的学校有饶州府学、广信府学。各县(州)学创建年代先后不一。

上饶市,古称信州,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上饶下辖12个县区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辖境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上饶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内拥有丰富的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更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和古色文化遗存。

② 古代的上饶,名称叫什么

上饶有据可查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在漫长而繁复的政区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与地界历经变动。境域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地,境内大部分为信州故地。
秦:大部分属会稽郡。小部分属九江郡(郡治今安徽寿县,主要为今上饶辖区内的湖区三县和婺源)。
汉:大部分属会稽郡、丹阳郡,小部分属豫章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前121年由鄣郡更名、辖域沿“秦”基本未变)。
三国至隋:大部分属会稽、建安、新都3郡,小部分属鄱阳郡(湖区三县即鄱阳、余干、万年)。
唐:乾元元年析衢州之玉山县全境及常山县、江山县,析饶州之东部置“信州”,本域分属江南东道。
宋:分属江南东路的信州、饶州、徽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即1121年由歙州更名)。
元:元末以前分属江浙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信州路(信州路辖:上饶、玉山、广丰、弋阳、横峰、铅山一区六县属之;饶州路辖: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徽州路辖:婺源县)。1360年,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为广信府,隶江浙行省;
明:洪武四年即1371年,以“不利漕运”为由将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本域分属广信府、饶州府、徽州府。
清:沿明制。

希望能够帮到您!

③ 上饶的由来

饶市,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为“四省通衢”之地,东接浙江、南毗福建、北邻安徽。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十县一区一市。全市面积2.279万平方公里,人口660万。2002年,上饶市确立了“建设开放、文明、发展的上饶,实现上饶在江西东部快速崛起”的新目标,实行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上饶,正日益发现着深刻而鲜明的变化。
上饶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三清山、龟峰,3A级旅游区婺源;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浙赣铁路复线、皖赣铁路、横南铁路和320国道、206国道、311高速公路东西横贯,南北穿行。
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析余汗地置上饶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凭借“八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出现全面增长的强劲势头。上饶已探明的工业矿藏达70余种。其中铜储量占全国储量的16.8%,亚洲最大的铜矿就在上饶境内。黄金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80%,铅、锌、磷、蛇纹石、硫铁矿等均居全省首位。 全市拥有科技专业学会402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770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4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2000多名。 上饶市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上饶作为江西“东大门”,具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资金、科技、人才、信息流动的良好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综合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推进对外开放,加速建设开放、文明、发展的上饶

④ 上饶最早延续到哪个朝代

你好!
上饶有据可查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周朝。在漫长而繁复的政区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与地界历经变动。境域古属扬州,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地,境内大部分为信州故地。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记得给问豆啊!

⑤ 请教江西省上饶市的历史沿革

地处江西省东北部。简称 “ 赣东北 ” 。位于北纬 27°34' 至 29°34' 、东经 116°13' 至 118°29' 之间。东邻浙江衢洲,南连福建南平,西濒鄱阳湖而接九江,北连景德镇和安徽徽州,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而成为江西的 “ 东大门 ” 。下辖一市十县一区 ( 信州区、德兴市 , 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 ) 。 全市东西长约 210 公里 ,南北宽约 194 公里 。土地总面积约 2.28 万平方公里 ,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3.65%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地型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皖赣之间 , 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赣浙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 , 西北部则与九江、南昌共托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昌江、信江、乐安江流贯全区。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 75 % , 水面占 11%, 岗地、平原占 14 %。 历史 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秦属九江、会稽、丹阳3郡。 汉为豫章、会稽、丹阳3郡。 三国吴属鄱阳、会稽、新都3郡。 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 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 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 清沿明制。 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 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 上饶县建于东汉未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5年,直属江西省。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70 余种 , 为江西省重点矿产资源区。储量居全国之冠的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铜矿。金、银储量分别占全省的 86.6 %和 65 %以上。上饶、广丰磷矿是江南八大磷矿之一。花岗岩、大理石、砚石等石材绚丽多彩、品种齐全,总储量达 440 亿立方米。煤炭、石灰石、瓷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类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 , 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 459 万亩耕地, 147 万亩草地, 348 万亩水面和 1700 万亩林地。大小河流 320 余条,水能理论蕴藏量 117 万千瓦 , 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 61 万千瓦。区内森林覆盖率为 51 %,主要树种有松木、杉木、樟木、栲木等。遍布全市的油茶、油桐、板栗、毛竹等则为主要经济林品种。 气候 气候温湿 , 属中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 16.7℃ 至 18.3℃ 之间,年均降水量 1600 至 1800 毫米,年均日照时数 1781 至 2098 小时,年均无霜期 25l 至 274 天。由于气候温暖 ,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民族 市内28 个民族 , 汉族占总人口的99.8 %。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畲族 , 主要聚居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 , 其他各少数民族均散居全市各地。 风景 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和前辈们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上饶众多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国家级重点名胜区、道教名山三清山 , 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和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于一体,有“ 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 ” 之誉 , 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曾在此修道炼丹。 西部的鄱阳湖 , 碧波浩瀚、风光旖旎,建有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北面朱熹故里婺源, 以名震遐迩的 “四古 ”(古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 和 “四色”(“红”-荷包红鲤,“绿”-婺绿茶,“黑”-龙尾砚, “白” -江湾梨 ) 成为近年我国特色旅游的一枝独秀;另有灵岩洞群 , 怪石、奇洞、美泉、古树,钟灵毓秀 , 世所罕见。省级风景名胜区弋阳圭峰,盆景般镶缀在地区中部,方圆 3.5 平方公里内景点集中、景观奇丽 , 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

⑥ 上饶在唐朝是叫什么

上饶在唐朝叫饶州。
上饶市,古称信州,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下辖12个县区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辖境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上饶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内拥有丰富的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更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和古色文化遗存。
历史变革:
上饶上饶辖境可考的历史中,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汉属豫章郡(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建安3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
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唐时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区境属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其次分属歙、抚二州,均属江南西道。五代,区境初属杨吴,后属南唐,都归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饶州为永平军。
宋,开宝八年(975)废永平军仍为饶州。区境分属饶、信、歙3州,均隶江南东路。元贞元年(1295)后,区境分属信州路、饶州路、徽州路和铅山州,均隶江浙行中书省。明初区境分属广信、饶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仍隶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属于省。三年设道,区境主要属江西省豫章、浔阳两道,其次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38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驻地上饶县广平镇,下辖上饶、贵溪、鄱阳、乐平4个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建国后,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专署驻上饶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 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国函37号)批复同意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广丰区人民政府驻永丰街道府前街1号。

⑦ 上饶市名的来历

上饶——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这里是物产丰饶之地。

上饶市,古称信州,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下辖12个县区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辖境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上饶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

参考:http://ke..com/subview/13664/8410679.htm?fromtitle=上饶市&fromid=522174&type=syn

⑧ 江西上饶有什么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饶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饶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9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608件,三级品1624件。
上饶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方言,特别是上饶广丰地区,至今民间交流用的还是古代吴国方言,现称“广丰话”,比如说是叫”曰“,上饶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三清山、龟峰(圭峰)、婺源、灵山、鄱阳湖、上饶集中营等

⑨ 上饶的历史。多告诉点 OK》

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素称富饶之地。
秦属九江、会稽、丹阳3郡。
汉为豫章、会稽、丹阳3郡。
三国吴属鄱阳、会稽、新都3郡。
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
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
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
清沿明制。
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
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

上饶县建于东汉未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5年,直属江西省。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婺源 江西婺源 婺源旅游 婺源

⑩ 上饶的辖境历史

上饶辖境可考的历史中,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汉属豫章郡(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建安3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
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唐时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区境属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其次分属歙、抚二州,均属江南西道。五代,区境初属杨吴,后属南唐,都归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饶州为永平军。
宋,开宝八年(975)废永平军仍为饶州。区境分属饶、信、歙3州,均隶江南东路。元贞元年(1295)后,区境分属信州路、饶州路、徽州路和铅山州,均隶江浙行中书省。明初区境分属广信、饶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仍隶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属于省。三年设道,区境主要属江西省豫章、浔阳两道,其次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38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驻地上饶县广平镇,下辖上饶、贵溪、鄱阳、乐平4个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建国后,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专署驻上饶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 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国函[2015]37号)批复同意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广丰区人民政府驻永丰街道府前街1号。 周番邑南接豫章(今南昌市),东接姑蔑(今浙江省衢州市),北邻鹊岸(今安徽省鹊头镇),东北界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市东),西南毗艾(今永修县),西北连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秦置余汗县,有兹、义、善、乐安、葛兴、葛阳、晋兴等壤。西汉时,番阳县实辖今波阳县、最德镇市及其所属浮梁县地,万年和都昌两县之各一部,以及安徽省至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境)和祁门(今属安徽省)两县之各一部。余汗县实辖今余干、乐平、余江、上饶、弋阳、贵溪、横峰等6县,上饶、德兴2市,以及万年、东乡、广丰、玉山、铅山5县之各一部。东汉光和元年(178),余汗县分出乐安乡置乐平县。建安初,鄱阳县分出北境置广昌县,余汗分置上饶县,复分上饶以为建平县。建安十五年(210)鄱阳郡所辖9县,其中除邾阳、历陵为原豫章郡属县,乃鄱阳置郡后新增之疆域外,其余广昌、乐安、葛阳、上饶、建平等县均为秦番阳、余汗两县所分置者。
三国中,鄱阳郡疆域仍前不变。吴永安三年(260)后,建平县自郡境划出改属建安郡。均为原鄱阳郡原有疆域。惟武德五年(622)分鄱阳县西境益置都昌县;证圣间分弋阳东境益以常山、须江两县部分地置玉山县,隶衢州;开元二十八年(740),乐平县分怀金乡益婺源县;至德二年(757)分鄱阳北境置至德县;永泰二年(766)分浮梁部分地益置祁门县;元和七年(812),乐平县分丹阳乡归属婺源县。乾元元年(758)所置之信州各县大多原为饶州辖境,新增疆域,弋阳县有自建州划来之鹅湖、旌孝、招善3乡,自抚州划入之仁义乡;玉山县自衢州来属;永丰县有自须江西北划入之部分属境。五代中,永平军所辖新增德兴县,信州所辖新增铅山县,均为原饶、信二州属境分置。
宋复永平军为饶州,增设安仁县,信州复置永丰县,均在原二州境内增置。铅山县于开宝八年(975)曾自信州划出,直隶京师,不久还隶信州。元,饶、信二路辖境除铅山县自信州划出,益以上饶之乾元、永乐2乡和弋阳之新政、善政2乡升为州,直隶江浙行省外,其余不变。明,饶州府增万年县,广信府增兴安县,均为分境内辖区所置,惟铅山州降为县复入属广信府,为新增之疆域。余干县于正德七年(1512)分出习泰乡之一部以益置东乡县,从区境划出。清仍明旧。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所属各县先直属于省,后分隶于道。21年,原饶州府治鄱阳县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鄱阳、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6县;原广信府治上饶县为第六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上饶、玉山、广丰、横峰、铅山、弋阳6县。23年,婺源县由安徽省划归江西管辖。24年,第五行政区改驻浮梁,辖境为浮梁、婺源、德兴、乐平、鄱阳、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12县;第六行政区仍驻上饶,辖境除原有6县外,新增贵溪、余江、万年、余干4县。此时疆域当以第六行政区辖境为主。36年,婺源县自第五行政区划出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自民国38年6月至1971年4月23日区境定名为上饶地区时止,其中20多年间境内区划建置与疆域盈缩变动频繁。1983年1月27日,鹰潭市及贵溪、余江两县自区内划出,同年10月16日,乐平县以及波阳县的鲇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所属。至此,上饶地区所辖为上饶市及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弋阳、余干、波阳、万年、德兴、婺源等12县市。其境北毗本省九江、景德镇2市和安徽省黄山市及池州地区,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南隔武夷山与福建省南平地区接壤,西南与本省鹰潭市和抚州地区为邻,西滨鄱阳湖与本省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总面积为22971平方公里。后经测量,土地总面积为22791平方千米。 上饶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山脉呈不同高度之带状分布于信江两侧,自北而南依次为鄣公山、怀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北部怀玉山脉呈北东东向蜿蜒于横峰-上饶一线,主峰灵山高达1223.6米,南北两侧广布丘陵,南侧信江流域为狭长的丘陵盆地,西部为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信江盆地,多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是上饶市的主要河流,纵贯上饶市,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信江流域面积16890平方千米,上饶市境内流域面积12221.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7.44%;饶河主要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9.5%,饶河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积6222平方千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注:图册资料来源 上饶市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6.7℃至18.3℃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781至2098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由于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主要灾害天气有冬季冰雪、干旱、雷电、暴雨等。
自有记载以来,上饶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4.6~5.9℃,极端最低气温为-14.3℃(余干县1991年12月29日);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30.0℃,极端最高气温为43.3℃(玉山县1953年8月10日)。
2003年夏是上饶市境内最热的一年,7、8月份上饶市有4个县(铅山、上饶、广丰、弋阳)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1℃、42.0℃、41.4℃、41.4℃,突破历史极端记录。还有3个县极端最高气温和历史极值持平。上饶市无霜期为251~274天。年日照时数为1780~2100小时之间,占可照时数的40~47%。
上饶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850毫米,属降水较多地区。1998年达2619毫米。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以怀玉山区各县降水量为最大,年降水量都在1800毫米左右;湖滨地区的余干为最少。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