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历史
㈠ 淮南的来历
由淮河名称而来,淮河以南故称淮南,就象山东与山西一样,太行山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
夏商时期,淮南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诸侯,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时期,市境及凤台县均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汉末,袁术据寿春改设淮南郡。入魏仍称淮南郡,治寿春。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及凤台县均为淮南郡所辖。西晋初年,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
南北朝期间刘宋、萧齐、萧梁沿袭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先后有豫州、梁郡等侨置郡县。
唐置淮南道,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所辖。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淮河以南属寿春县,淮河以北属下蔡县。
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
明代,全境属南直隶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凤阳。
清代,市全境属江南省凤阳府,安徽省凤阳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
㈢ 淮南有多少历史啊
淮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在淮南八公山麓,淝水之滨,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即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于此。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组织撰写了《淮南子》等名著。近代,淮南地区的思想文化亦十分活跃,革命斗争连续不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淮南地区流行的花鼓灯,乡土气息极为浓郁,舞姿与唱腔均有特色。淮南地区还先后发掘出蔡昭侯、蔡声侯等12座古墓,发掘、征集的历史文物达千余件,生物化石29件。在市西南赖山集,有楚春申君黄歇墓。位于市东部的上窑镇,有古寿州窑遗址,隋唐时颇负盛名,遗址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洞山八景、寿塘关、茅仙洞、硖山口等风景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㈣ 淮南地区的抗日历史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淮河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包括安徽东部、江苏的一部分。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东南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根据地。到1945年根据地拥有人口280多万,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
㈤ 淮南历史上名人
淮南是1950年代建立的城市
只能谈谈淮南地区(地理意义上)
周边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版物如下权:
孙叔敖---楚国相国,寿县安丰塘
刘安---淮南王,
雷被----西汉剑术名家
谢安 谢玄----八公山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大禹:怀远人。
他奉舜命治理洪水,与淮河流域部落结为联盟,以治水有功。在怀远举行诸候大会,杀死迟到的防风氏,树立威信,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曾征伐并击败三苗。今怀远城东南淮可南岸的涂山之巅有“禹王宫”等遗迹。
㈥ 淮南有什么历史文化古迹
淮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在淮南八公山麓,淝水之滨,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回了一场大答战,即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于此。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组织撰写了《淮南子》等名著。近代,淮南地区的思想文化亦十分活跃,革命斗争连续不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淮南地区流行的花鼓灯,乡土气息极为浓郁,舞姿与唱腔均有特色。淮南地区还先后发掘出蔡昭侯、蔡声侯等12座古墓,发掘、征集的历史文物达千余件,生物化石29件。在市西南赖山集,有楚春申君黄歇墓。位于市东部的上窑镇,有古寿州窑遗址,隋唐时颇负盛名,遗址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洞山八景、寿塘关、茅仙洞、硖山口等风景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㈦ 淮南有哪些文化古迹
淮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在淮南八公山麓,淝水之滨,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即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于此。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组织撰写了《淮南子》等名著。近代,淮南地区的思想文化亦十分活跃,革命斗争连续不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淮南地区流行的花鼓灯,乡土气息极为浓郁,舞姿与唱腔均有特色。淮南地区还先后发掘出蔡昭侯、蔡声侯等12座古墓,发掘、征集的历史文物达千余件,生物化石29件。在市西南赖山集,有楚春申君黄歇墓。位于市东部的上窑镇,有古寿州窑遗址,隋唐时颇负盛名,遗址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洞山八景、寿塘关、茅仙洞、硖山口等风景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㈧ 淮南地名的来历
淮南地名由汉高祖刘邦命名而来。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历史上开始出现”“淮南”这个地名。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淮南市总面积5571平方千米,辖5个区、2个县。截至2018年底,总人口为345.6万人。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 、华东工业粮仓 、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国务院13个较大城市之一 ,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百个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等荣誉。
(8)淮南历史扩展阅读:
淮南王,是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分别有:
“汉朝的英布(又称黥布)、刘长、刘安、刘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邕、司马允、刘冲、石昭、符生、刘讳、刘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陈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时期的李锷、李茂等。”也有自封王的,如东汉李宪,还有就是根据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