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生物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1、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 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
2、生物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非细胞生物组成,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3、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1)独一生物扩展阅读:
1、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2、生物体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在基本组成物质中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生物体的结构基础是: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 独目人的“独目人”生物学探秘
相传约5000年前,古希腊的水手在现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上一个叫爱特那山的岩洞里,发现了一大堆酷似巨人骨头的巨大骨骼,只有一个眼眶的庞大头盖骨横七竖八地散布在洞里,水手们认为这就是可怕的独目巨妖,以前可能就住在这个岛上。而今冒犯了这些巨人的坟墓,必将招致灾祸,水手们深感不妙,立即离开了这个荒岛。于是希腊人更加相信西方那边住着一些独目巨人,是他们妨碍了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建立殖民地,这种说法代代相传,有好几个世纪之久,人们都对独目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定,爱特那山正是独目巨人所居住的地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独目巨人的传说更是甚嚣尘上,因为探险家陆陆续续在西西里岛等地发现许多独目巨人的骸骨。阿拉伯人也认为独目巨人存在。 关于“独目人”高级生物的存在,南太平洋和英国的发现竟与希腊方面相吻合。1989年,日本考古学家富齐塔在南太平洋斐济以南80公里处一个名叫卡达吾的荒岛上,发现了一个独目人的头盖骨。一个拳头大的眼窝位于头颅中央,富齐塔声称:“这并非是化石,而是四十年代还活着的人的头骨。”另据柬埔寨《赤道周围》报道:九十年代初,21岁的英国妇女珍妮特.莫利珊生下一个独目婴儿,他的各种器官都具备,身体也健康正常,但只在额头上生有一只眼睛。此婴比其他同龄婴儿更聪明,在给他洗澡或看到玩具时非常高兴。菲利普.沃纳医生说,他从医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现象,这对医生来说是个不解之谜,医院的研究尚未找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但不久人们又发现,脊椎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出现独目现象比率占16万分之1。有人认为有的对称器官是由一个“原基”分裂而成,双眼即是由一个“原眼”分裂而成的,独眼的形成有可能是眼的“原基”向左右两侧分离时因某种因素影响而失败,最后形成一只眼睛。这一推测有没有道理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最近,中国旅美学者饶毅等人解开了这个谜。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新基因--ET基因,这是眼睛早期发育的标志基因。他们在用鸡和青蛙胚胎作实验时发现,胚胎发育早期,ET基因的表达是一个“点”,之后,分离为两个“点”。这一过程在青蛙身上均为6小时。该研究结果符合独目人发生机理为一个“原基”分离为两个“原基”。他们还发现ET基因具有发出信号消除“原基”分离的能力。不过独目生物通常有另一种严重的缺陷,即大脑的两半球融合成一体,成为脑部畸形,出生后很快就会死亡,以致整个生物体很难存活长大,独目人也就变得极其罕见了。那么,历史上大量“独目人”传说和形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呢?!
③ 人类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一、蝙蝠与雷达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例如:飞机、航空等。
二、振动陀螺仪
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三、蝴蝶与仿生
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 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
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四、伏特电池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官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
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
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
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蜂类与仿生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 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 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
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 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
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④ 生物的象征
黄牛——任劳任怨 老实忠厚
荷花——出污不染
鸽子——和平友谊
梅花——坚韧挺拔
骆驼——任重道远
银杏——文明古老
松柏——坚贞不屈 永葆青春
万年青——友谊长存
海鸥——搏击风浪
春蚕——奉献到死
喜鹊——吉祥如意
百合花——团结友爱
⑤ 我是烟台人,常吃的一种俗称“海怪”的独鳌的跟螃蟹差不多的海洋生物,学名是什么
鲎(hòu)亦称抄马蹄蟹。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⑥ 什么生物一生只活一天
蜉蝣(fú yóu)
蜉蝣目(Ephemeroptera)体小型到中型(约4公分〔1.6吋〕)的昆虫体软弱;翅2对或1对,膜质,大多前翅大后翅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前翅膜质,三角形;后翅小,圆形。有三根长丝状尾须。停歇时翅直立。稚虫水生,咀嚼口器在成体时退化。蜉蝣栖于水溪和池塘中,雄虫成群飞舞以吸引雌虫。蜉蝣属古生翅类,号称活化石,最早发现的是石炭纪古蜉蝣化石。
蜉蝣目通称蜉蝣(mayfly),有翅亚纲的 1目。
蜉蝣是目前已知的寿命最短的昆虫,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有2100余种。中国已知有 100余种。常见的有蜉蝣科(Ephemeridae)和四节蜉蝣科(Baetidae)。
蜉蝣的稚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鱼类的重要食料。不同种类的蜉蝣稚虫喜欢在含氧量高的水域中生活,因此,它们是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另外,对蜉蝣目昆虫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从无翅昆虫到有翅昆虫的进化过程。
已知有14科、约2250种,我国已知有大约250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蜉蝣目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体形较小或中等,细长,体壁柔软。头部小,触角短,刚毛状。复眼发达,雌性的复眼常左右远离;雄性的复眼常较大,左右接近,且每一复眼上下部小眼面往往不同,一般上半部小眼面大于下半部,也有二部分完全分隔者。单眼3个。口器为咀嚼式,因成虫不取食,没有咀嚼能力,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常有下颚须。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后胸小而不显著,翅有两对,呈三角形,脆弱,膜质,多为前翅大,后翅小,亦有后翅退化者,休息时竖立在身体背面。蜉蝣翅脉相及翅的关节不发达,翅脉最为原始,翅脉极多,多纵脉和横脉,呈网状。翅的表面呈折扇状。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跗节1一5节,末端有爪1对。
腹部11节,第11节仅存窄环形背板。雄性第10节后缘有1对由前足延长形成的抱器,3一4节,少数1节,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在其内侧有二对短小简单的阳茎。雌性生殖孔1对,开口于第7、8腹节之腹面。卵巢按节排列。两性生殖孔均成对。腹末有1对分节的长丝状尾须,第11节背板常延长形成中尾丝。尾须和中尾丝细长多节,与缨尾目昆虫相似。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蜉蝣稚虫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编辑本段]繁殖
变态类型为原变态,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是有翅亚纲中较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特别是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这时的亚成虫与成虫完全相似。亚成虫期历时较短,一般经数分钟到一天左右即脱皮变为成虫。
雌虫产卵于水中。卵小,白、绿或淡褐色,圆或椭圆形。卵一端常有附着的帽状物,或从卵的表面伸出有粘性的细丝。稚虫水生,常扁平。上颚构造原始,仅一个关节突,中央内缘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两侧有一对间颚。复眼和单眼发达;触角长,丝状。腹部第1至第7节有成对的气管鳃,尾丝2—3条。其中气管鳃是适干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虫期一般1一3年,大部分每年1代或两三代,在温暖地区10~15 天能完成发育。一般脱皮20一24次,多者达40次。稚虫取食高等植物和藻类,少数种类捕食水生节肢动物。老熟稚虫一般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成“亚成虫”,此期虫体与成虫相似,但翅不透明或半透明,体表、翅、足常被细毛和缘缨,体色较成虫灰暗,前足和尾须短,行动不活泼,呈静休状态,不能交尾。亚成虫期长短与成虫期之长短有相关现象,亚成虫期短者,成虫寿命则短;亚成虫期长者,成虫期则长。蜉蝣变为成虫后还要脱皮。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最多为7天,故有朝生暮死之说。 蜉蝣亚成虫
[编辑本段]文学记载
蜉蝣是中国文人骚客心仪的对象。《诗经·曹风》就歌唱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把蜉蝣羽翼同妇女衣裙联系起来了,像轻云舒卷,如嫩柳拂水。《淮南子》进一步说:「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更作了科学上的比较描述。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加了神来的一笔:「蜉,水虫也,……朝生暮死」,一句话抓住了蜉蝣的生态特征。西洋人也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叫做ephemeron,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意思直截了当就是「短促」。
我国古代人对蜉蝣习性的观察
“蜉蝣”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
(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诗中最难解的是最后一句。根据邹树文(1956)的考证,“掘阅”是双声叠韵,同“阅”,即容貌,并且与上两句中的“之羽”、“之翼”对应。而蓝菊荪(1982)和陈子展(1983)都将此解释为“改变容貌”,多出一个动词,似乎没有邹树文的解释好。他们两人对诗中最后一个字“说”的解释为“歇”。
从诗序和诗文内容来看,诗人是借漂亮而短命的蜉蝣来讽刺时事,表达朝不保暮的忧心。可见诗中的“蜉蝣”即是现今昆虫纲Ephemeroptera目的昆虫,故将本目译为“蜉蝣目”是对的(邹树文,1956,1981)。
由于历代对《诗经》的解释层出不穷,故古代许多人对蜉蝣都有过记述和考证,但可惜绝无具体描述形态的。
《尔雅》可能始创于西周(公元前1027始)。自其创始,直到西汉,历时在千年以上,其间不断有所增补。其在“说虫”部说:“蜉蝣渠略”。
荀况(公元前三世纪人)《荀子·大略篇》:“不饮不食者,蜉蝣也。”
毛亨(公元前二世纪人)《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采采,众多也。掘阅,容阅也。如雪,言鲜洁。”
西汉戴德(约公元前93—49)《夏小正》:“五月蜉蝣有殷。殷,众也。蜉蝣殷之时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有何也,有见也。”
三国魏国阮籍(公元三世纪初)《咏怀》:“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晋朝郭义恭(公元三世纪人)《广志》:“蜉蝣可烧啖,美于蝉。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而去。”
晋朝傅咸(公元239—294)《蜉蝣赋》:“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唐张九龄《感怀》:“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宋罗愿(公元1174)《尔雅翼·释虫》:“蜉蝣朝生而暮死。盖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公之好奢,言虽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以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 。蜉蝣出有时,故王褒颂圣主得贤臣颂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言知时也。又许叔重注《淮南子》言,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似蚕蛾,一名孳母,海南谓之虫邪。则亦蜉蝣之类。按今水上有虫,羽甚整,白露节后即群浮水上,随水而去,以千百计。宛陵人谓之白露虫。” 明刘昌:《县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另外,清陈梦雷等在《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公元1726年)和日本人冈元凤(公元1784)在《毛诗品物图考》中还绘出了蜉蝣图(图1.1,图1.2)。
由上可知,历代古人对蜉蝣外观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是很细微的,清楚指明蜉蝣是一种生活期极短的昆虫,生活在水中,死后随水漂流。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可见古人的观察是符合实际的。
但同时,一部分古人可能因讲不同方言的缘故,而将“蜉蝣”错误地解释为一类甲虫或蛾子, 故朱弘复、高金声(1950)仍认为蜉蝣可能是一种金龟子。如:
三国吴人陆玑(公元三世纪初)《毛诗草木虫鱼疏》:“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之,美如蝉也。”
晋郭璞(公元四世纪初)《尔雅注》:“(蜉蝣)似虫吉虫羌 ,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他在《尔雅音图》中还绘出了蜉蝣图。
孔颖达(公元642年)《毛诗正义》:“郭璞曰(蜉蝣)似虫吉虫羌 ,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疏云,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随阴雨时为之朝生暮死。”
北宋陆佃《土卑 雅·释虫》(公元1125年其子作序):“(蜉蝣)虫似天牛能飞。烧而啖之,美如蝉也。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
南宋戴侗(公元1241—1276)《六书故》:“按诗称蜉蝣羽翼以兴,衣服之采采粲粲,甲虫虽有羽毛,咏物者不应舍甲而言羽。荀子言蜉蝣不饮不食,渠略攻食粪土,亦非不饮不食者也。蜉蝣盖羽虫,疑即夜蛾。夜蛾粉翅,如蝶而小,四月阴雨时多生麦田中,夜则飞扑灯火。不饮食类蚕蛾,故其不能久,近似所谓朝生暮死者。盖以其不饮食而但翻飞,故谓之蜉蝣也邪。”
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本草纲目·虫羌 虫良 条·附录蜉蝣》(公元1587):“蜉蝣一名渠略。似虫吉虫羌而小,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雨后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人取炙食,云美如蝉也。盖虫羌 螂、蜉蝣、腹虫育、天牛,皆蛴螬、蠹、蝎所化此。亦虫羌 虫良 之一种,不可不知也。或曰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
明王土斤、王恩义父子(公元1609年)《三才图会》:“(蜉蝣)形似天牛而小,有角,长三四寸,黄黑色,早下有翅能飞。烧而啖之,美如蝉也。翕然生。覆水上,寻死,随流。梁宋之间曰渠略。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有浮游之义,故曰蜉蝣也。”
⑦ 你见过哪些比较奇特的生物
清道夫,这种鱼看起来有点恶心,浑身黑黑的,但是它长的很奇特,还有一对翅膀。
⑧ 深圳市独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独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以“百年养生、药食同源”为企业战略思想,秉承“诚信、沟通、双赢、永续”的经营理念,经过10年的精心耕耘,稳步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自主品牌、连锁药房、商业批发,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保健食品实业公司。几年来独一生物投入巨资与国内外多家医学权威机构合作,现已开发出保护皮肤、消痛贴膏、补血养颜、补充维生素、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等一系列高品质、卖点突出的保健食品、营养品,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大批诚实守信的经销商,与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紧密合作的同时,他们也见证了独一生物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今日的独一得益于全国各地经销商大力支持与公司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业务正在迅速扩张,蓬勃发展。目前,独一生物已设立了北京、上海、郑州、新乡4家分公司。独一生物在深圳拥有自己的医疗器械厂,面积超过1万多平方米。在玉林建造了“集百草”中药饮片系列产品。除拥有“独一”系列自主品牌外,公司还拥有连锁药房和商业批发两家子公司,负责产品零售和商业批发。为满足市场需求及加快公司发展步伐,独一生物目前推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优的系列保健茶类产品,着力打造中国最专业的茶类产品生产基地。独一生物从多产品的营销策略,逐渐转变成为专业领域的创新者与领导者。我们坚信,只要专注,一定专业,独一强势品牌一定能实现。
法定代表人:谢文泽
成立时间:2004-02-20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352739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马家龙工业区明江综合楼C701室
⑨ 生物 每个个体都独一无二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说,每个生物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基因,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即使他们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有区别,所以“生物每个个体都独一无二”;再加上每个生物的生存能力、性格等个人因素差别更大;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生物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