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快速记忆法

历史快速记忆法

发布时间: 2021-08-03 21:24:18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②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③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

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因为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而且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比如某某年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事情,两年后又发生了什么......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点记起来就很容易了。

建立一套自己的数字编码。数字编码就是通过谐音、形象转化、意义转化等方法,把枯燥难记的数字转化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汉字或话语,这既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在我用过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数字编码记忆,对数字“0到9“”和“00到99”共计110个进行了编码,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自己另外想一些。

对具体零散的知识要学会分类整合。①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②很多历史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多进行分类整合,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③有时间的话甚至可以整理出历史专题。如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多个历史专题。整理完成后,再进行细化填充内容。这样肯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熟记于心。

还可以通过提问来记忆。在复习时,建议一边写下或者设计出可以帮助自己回忆的问题。若问题和书上的某些内容相关的话,也可以直接写上页码,方便查找。

④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本人小有心得,100分的卷子都是95以上,高考时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所以小有发言权。对于历史来讲,事情发生的时代很重要,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生产关系了,在生产关系这一大范畴下要讲求君主的政策,是否开明,社会普遍生产力,对外开放程度,对外政策等,一般历史出题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与生产力对应的使用工具,而另一部分题则是考察你对当时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的理解了解程度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买一本有大事年表的书,好好看几遍,你会发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状况会对某些事情造成必然影响,所谓有果必有因,一件事情就是下一件事情的起因之一,这是纵向的看一下,之后看每一个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横向的分析了,因为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渐渐加强,所以基本上发生的事情就有因果联系,不是背景就是原因,所以多融会贯通几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大量的练习题虽然不推荐,但是对某些人很必要,题可以加深记忆的,只要你认为有必要就好;还有请不要对历史产生排斥感,这样会使你无法很好的融汇,到时效果会不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问我,我会尽快为你解答的,希望你能在历史上取得好的成绩啊.

⑤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年代

一、十八个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 南北朝隋唐,五代加十国,宋元明清毕。
二、十八个时间节点。
公元前四个:前1046年、前771年、前221年、前207年;
公元800年前七个:25年、220年、280年、317年、420年、581年、618年;
公元800年后七个:907年、960年、1206年、1279年、1368年、1644年、1911年。
三、10个朝代有划分。

4朝分两段: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晋–西晋、东晋;宋–北宋、南宋。

三国分成魏蜀吴。

十六国:秦(前、后、西)、汉(成)、赵(前、后)、燕(前、后、南、北)、凉(前、后、南、北、西)、夏。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魏(北、西、东)、北齐、北周。

五代:后(梁、唐、晋、汉、周)

十国:蜀(前、后)、南(唐、汉、平)、北汉、杨吴、马楚、吴越、闽国


摘自--个人图书馆作者黑扭

⑥ 历史怎么快速记忆

我能告诉你的是捷径没有。死记硬背只能是暂时的记忆,而且考试完后会迅速忘记,有时候甚至在考场上由于紧张和思维混乱而张冠李戴,或者遗忘。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习历史开始,从一学期的开始起就扎扎实实地学习。有以下两点:
1。树立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不罗嗦了。有了兴趣,你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比如你对网络游戏感兴趣,那么你玩个通宵,虽然时间很长,很累,但你的大脑就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你感兴趣,所以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历史也是一个道理。
2。多看历史地图册。如果说历史课本上那些文字看起来很枯燥的话,那么历史地图则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图文并茂,很容易让人接受。在一张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政治的纷争,成就,等等。而且看的话,要反复的看,有空就当做乐趣看,这种反复的视觉输入,会长久性地巩固你对历史的认识。这样的话,你就是在考场上记不住原文,也会用自己的话说的八九不离十。
3。学习要循序渐进,要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历史不是机械地作为电脑而储存那些过去的历史事实和信息。而是通过这些古代的 事情得到一些有益的的启示。以史为鉴,可以服务当今社会,也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千古以来,世事纷扰,但是人性是没有多大变化的。贪污犯千古差不多,英雄难过美人关也是几千年来屡次被证明。反间计也是屡试不爽。如果通过学习历史,你即便考试的分数不高,但是你获得了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头脑,那你就是自由的,幸运的。因为能够独自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是人做为人的一大权利。如果你拥有了它,真是幸福的。

所以这里我没有给你提供一些快速记忆的灵丹妙药。说实话我也没有。本人不是历史专业,但是对历史很感兴趣。专业之余就经常看历史书籍,所以还是对历史事实有自己的看法的,我为自己家拥有这样的头脑而感到幸运。
我也祝福楼主也能够幸运地拥有属于自己的头脑。也许你还是学生,考试和成绩对你很重要。你会觉得我说的话不管用,甚至没道理。但是若干年后你回过头(如果有幸的话)再看以前的考试时,你会觉得那没什么,不过如此。
以上信息纯属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⑦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和政治

1.反复背.先读5遍在背一句(一句一句的背)必须用心去体会,长的你就一自然段背,背完一自然段、后就读3遍自己在背(在读的过程中必须大声的读).不记的在读在背,总之一定要背熟在能背下个自然段.(在早上背书最有效,记的也最快)全部背完后在全文读3遍在自己背一遍背熟了,就OK了.最好每天都要记一次,比较好,怕完掉
:其他方法:
第一招,因为每个段落都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总有它一定的层次,所以如果掌握了它的层次,背书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到字面,第一时间联想什么意思.再根据自己的猜测看注释.验证一下.再看看自己的解释跟正确答案有什么区别.
3.先概括一下内容.再一层一层地背。
对了,背书最记的第一个字,和第一句,如果不记的了,后面就都不记的了.总之来说背书就是多读.对记.对背.也要学会联想.很长很长的课文还可以使用唱歌法背诵呢!
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不要抄,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做笔记.把重要的都记下来,在背诵也挺快,在老师讲课时,老师要背书时,应该利用读去记,去学校也能记啊(早读之前)。
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比如说几几年,谁 做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重大意义 评价等(按照框架来记忆比较好)

⑧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要点

1、编故事记忆法(导演记忆法) A.编故事法步骤: 1.减法,提取关键词 2.乘法,想象,把关键词变成图像,关键是清晰,细节 方法:1.谐音 2.相关 3.单字联想 4.拆分联想 5.动作 3.加法,把想象的图像进行连接 ,就是编故事,关键是夸张,动画,有序 4.定位,把要记得和你想的联系一起 5.复习 B.实例: 十个要记的词。。。。 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自下而上,推理,逻辑,前提,结论,思维变迁 一:乘法,抽象词转换 1.假设--假舌(谐音)--假的舌头 或者:假设--彩票(相关)--假设我中了500万 假设--假货(单字联想)--盗版光盘 假设--假+设(拆分联想)--假的设备 假设-- 假射--(动作)假装射球 2.支持--稚齿--小牙齿(谐音) 3.反对--双手摇动(相关) 4.评价--放苹果的架子(谐音+拆分联想) 5.自下而上--走楼梯(动作) 6.推理--推梨(谐音) 7.逻辑--箩筐(谐音+单字联想) 8.前提--提钱(谐音+动作) 9.结论--结轮(谐音)--树上结的不是果实是轮子 10.思维变迁--思维变钱(谐音)--一人变魔术,思考一下,头脑中就变出钱来 二:加法,联想编故事 一条假的舌头舔着稚齿,稚齿咬了一下摇动的双手,摇动双手的人后退碰到放苹果的架子,那人继续后退,自下而上走上楼梯,在楼梯尽头推梨,梨滚啊滚,滚到箩筐里,从箩筐里飞出钱来,提钱的人走着碰到树上结的轮子上,头脑发晕,思考一下,头脑中就变成钱来。 关键:图像清晰,动作夸张,感觉真实,地点改变,突出关键词转换的图像,其他作为背景。 三:在脑中放电影,第一编沉醉电影,第二遍注意关键词的还原(左脑发达的人,可以用图像闪现的方法 ) 四:定位。把这个故事开头的假舌头放在你熟悉的东西上进行联想定位,为了下一次你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方法有:思维导图整理法,定桩法,地点法等 五:用零碎时间回想电影(复习),内化为技能,成为习惯。 记忆方法 1、歌诀记忆法 2、特征记忆法 3、图表记忆法 4、联想记忆法 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5、推导记忆法 6、比较记忆法 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其性质是:无最小,无最大,有顺序性、稠密性和间断性,永远可以施行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除数不为零)。? 无理数专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巳( sì)满,已(yǐ)半,己(jǐ)张口。其中巳与4同音,已与1谐音,己与几同音,顺序为 满半张对应4、1、几。? 7、重点记忆法 8、谐音记忆法用谐音法记忆通讯号码? 电话号码2641329,可用谐音记作:“二流子一天三两酒”。 9、归纳法 用归纳法记忆中国古代各行当的“圣人” 文圣——春秋时代的孔子;? 武圣——三国时代的关羽;? 诗仙——唐代李白;? 诗圣——唐代杜甫;? 书圣——东晋王羲之;? 画圣——唐朝吴道子;? 医圣——东汉末年张仲景;? 药王——唐朝孙思邈;? 茶圣——唐朝陆羽;? 建筑工匠的祖师——战国初期的鲁班 10、提纲法 靠这些记忆法一定可以

⑨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技巧分析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