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即死

物理即死

发布时间: 2021-08-03 21:32:43

㈠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薛定谔的猫。世界上还有那些类似的理论

「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目的是对「人类意识具有特殊的独特地位」说法进行的嘲讽。划重点,嘲讽,或者说反讽。

它的意思是:如果哥本哈根派物理学家们认为人类意识具有特殊地位,那么按照薛定谔的实验操作,就会制造一只即死又活的猫,而即死又活的猫显然是荒谬的。从而,薛定谔暗示,人类意识决定波函数坍缩,这个观点是荒谬的,爱因斯坦也这么认为。

㈡ 物理历史上著名的悖论

薛定谔猫是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一个佯谬(也译为悖论)。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描述猫的状态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坍塌到某一个本征态,即死态或者活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即通常所说的半死不活。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双生子悖论:
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即时间可以改变的理论不久以后,就有天才用双生子悖论进行责难.虽然这个悖论早已被证伪,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天才有悖于常理的思路.:说假设地球上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时另一个孩子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当地球上的孩子长大到二十岁后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当地球上的孩子四十岁的时候飞船安全的抵达到了地球.现在请问:他们双生子中谁更加年轻?假如认为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得更慢,那么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乘坐光速离开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轻,但是,当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飞船是静止不动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离开飞船.那么现在大部分人一定认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轻!到底谁更加年轻,当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一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一样年轻!那样爱因斯坦的灵魂会不安的...
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

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的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

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

为了批驳“热寂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麦克斯韦妖),它处在一个盒子中的一道闸门边,它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一边,而允许速度慢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另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盒子两边产生温差。麦克斯韦妖其实就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完备

㈢ 轩辕剑4外传苍之涛里3个主角分别有哪些技能

嬴诗
十大绝情剑式:
第一式:恨心诀,初始,物理全体攻击,以挥剑激荡的剑气伤敌。
第二式:断意诀,初始,物理单体攻击,将一身内力积蓄于剑身伤害敌人,能强化持剑的杀伤力。
第三式:情残诀,11级,物理全体攻击,连续挥出多道剑气将敌人包覆,敌人难以闪避。
第四式:灭生诀,14级,物理单体攻击,以虚招诱出敌人破绽在予以击杀,往往能重创对手。
第五式:逝影诀,21级,物理全体攻击,急速挥出的剑气,速度之快肉眼难辨,需有一定内力修为者才能使用。
第六式:人诛诀,27级,物理全体攻击,剑气划出的诛字只是诱敌,在诛字推出之时早已穿梭敌人之间将敌人一一击杀。
第七式:残梦诀,32级,物理单体攻击,剑式中若是若虚,平实之中却含极大杀意。
第八式:影形诀,38级,物理单体攻击,使剑迅疾,一人同使两套剑法,犹如两人各使,鬼魅一般叫人难御。
第九式:孤星诀,42级,物理单体攻击,凝气成团,犹如陨星,威力之大,犹有胜之。
第十式:寂世诀,50级,物理全体攻击,一剑化十,十剑化百,百剑化千,千千万万,绵绵不绝,不世剑圣方能有此造诣。
p.s. 嬴诗的三套奇门剑法
地走剑:25级,土属性单体攻击,能御剑遁地,突而升起击伤敌人。
飞砂剑:36级,土属性全体攻击,能驱使土石爆裂激射伤敌,叫人难以预防。
辟地剑:48级,土属性全体攻击,能化剑气成土石隆突遇地面杀敌,若非友绝顶武艺难以学成。
嬴诗四大绝技:穿迷雾:初始,物理单体攻击,摒气凝神待敌人露出破绽,瞬间予以击杀。
斩魍魉:19级,物理单体攻击,大开大阖使尽全身劲力的一招,犹如要斩清这世上的恶鬼一般。
覆三苗:34级,物理全体攻击,凝聚剑气,旋身而起,激射一道道剑气,其势强猛就像瞬间要将敌人覆灭。
破蚩尤:46级,物理单体攻击,御尽敌人防御,再以迅猛的一剑取其性命,既便有蚩尤般的铜皮铁甲也难抵御。
迎轩辕:52级,物理单体攻击,记叙如轩辕神剑的上古剑诀,其威力足以撼动天地,常时无法使用。
辅助技:
回气疗伤:9级,恢复单体生命300。
灵光续命:23级,恢复全体生命600。
甘霖雨露:44级,恢复全体生命1200。
飞虱:12级,敌方全体中毒,机关无效。
眠璃:16级,敌方全体昏睡,boss,机关无效。
地蛟:30级,敌方单体石化,boss,机关无效。
应龙:40级,敌方全体咒封,boss,机关无效。

桓远之所有技能
魑魅拳:初始,物理单体攻击,借鬼神之力,幻化出许多的拳头殴打敌人。
寒冰咒:初始,水属性全体攻击,能驱使冰寒之气弥漫敌人四周,伤其心肺。
风林咒:初始,木属性单体攻击,驱风卷叶疾席在敌身划出道道伤痕。
铄雷咒:25级,金属性全体攻击,勾动阵阵雷电将敌人击伤。
魍魉足:28级,物理单体攻击,幻化出巨足踹踢敌人。
霜暴术:30级,水属性全体攻击,操控冰寒之气在人心肺爆出,伤人甚巨。
阎罗指:34级,物理全体攻击,借鬼神之力,在地面激出一颗颗的铁石,犹如幽冥之王阎罗的手指在抓向敌人。
雷钺术:36级,金属性单体攻击,一道巨点迅捷而下,甚难回避。
森风术:40级,木属性全体攻击,一道道疾风在四周卷起,阻绝了空气,形成的风压足以撕裂肉身。
冰暴术:42级,水属性单体攻击,凝水成冰冻结人身,在予击碎痛击敌人。
雷硭电锷:46级,金属性全体攻击,多道巨电不住的打下,一切生灵尽成焦土。
风息林平:剧情,木属性单体攻击,强力的风压使人无法动弹,无数的疾风犹如镰刀不住切割着敌人,极其残忍的法术。
十里寒霜雪:51级,水属性全体攻击,将四周的水汽尽数变为自己的武器击杀敌人,给敌人莫大的伤害。
绝技:
招魂:初始,物理全体攻击,并随机即死,对木甲,boss无效,召唤幽魂咒杀战场上的所有敌人。
山鬼:48级,物理单体攻击,召唤凶残嗜血的幽冥恶鬼对敌人加以诛杀。
大山现形:剧情(也可自己练出,参见http://post..com/f?kz=43819877),物理单体攻击,召唤出上古鬼神大山,给予敌人至大的伤害。
辅助技:
浸林春风:初始,恢复生命500。
凝神定心:32级,解除所有状态。
兰芷芳馨:38级,恢复生命2500。
飞奔腿:27级,增加时间闸速度。
龟行咒:24级,减慢时间闸速度。
借物代影:44级,放出替身承受攻击,借周身物品化作自己的形体,以作为自己的替身抵挡敌人的攻击。

㈣ 著名物理学家提出的平行宇宙,真的有道理吗

“平行宇宙”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并且这个观点并非来源于“地摊文学”、民科、科幻,而是戴着科学的光环。它提出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的师弟,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 他被《科学美国人》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三个流派的解释。当一个光子没有击打在屏幕上时,它就是一团能量云,我们可以通过薛定谔的波函数算出光子的分布概率,可以算出其形状,就好像光子在这个形状中无处不在,这是确定性的概率分布。但当光子击打在屏幕上时,却只呈现出一个点,这个点到底要落在哪个位置,是不确定性的。就连上帝也不知道,当能量云要触碰到屏幕时,上帝说好吧,我扔个骰子,“这个数不错,就落那吧”!这一切都是临时决定的。

这种同时存在于屏幕上所有位置。落下时却随机给结果,在量子力学中叫做波函数坍塌。

爱因斯坦说:这是不对的。测量前的概率分布我同意,但是落下之前光子的位置肯定是确定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与所有位置。只是我们多次测量时得到是一堆概率,掩盖了光子在概率背后的真相,但是光子当时体现了什么样的性质,我不知道!

平行宇宙说:同时存在于所有位置和最后呈现的单一结果信息不守恒,所以无数个宇宙中光子所落的地方不一样,所有宇宙的光子信息加起来就和我们这个宇宙光子落下之前守恒了!

㈤ fgo有哪些特别适合打boss战的英灵

看BOSS阶职,目前没梅林的版本不建议上黑贞。弓BOSS上师匠,剑上月神,枪上总司,术上拉二(没拉二上送的R金时),骑上杰克。另外也要根据BOSS的特性来看,比如上期的鬼岛奶光,由于拥有神性,并且还是女性一般都上的是师匠和杰克(大佬都是双孔明五宝杰克和师匠都是一回合打600W物理即死的,同等条件黑贞只能打380W所以没梅林的时代黑贞实际上还是吹货真实评分也就7更多还得靠暴击)

㈥ 古剑奇谭的组合技和悟出技

组合技能就是悟出技能

每个人组合技能都是2个,分别是1个低级特技+低级魔法,1个低级特技+另1个低级特技
计时条很闹心会有一点延时 最好在进入红区一点马上点 最好用空格键
屠苏
玄天炽炎
玄真剑+炽炎术
4行动点,火系全伤
很早就可以获得这个技能,威力非常不错。但是全伤类的,魔法系普遍不如物理系。因为对方属性的原因所以伤害浮动非常大。
戮魂决
玄真剑+血戾之技
5行动点,单体物理,几率即死
威力中等。一般来说你一套大招打上去都不怎么伤血的,不是BOSS就是特殊怪,都是免疫即死的~这个技能高耗气,效果很渣。而且万一没合出来,2个基础技能都非常垃圾。完全就浪费气了。不建议使用。

方兰生
圣焰飞火
火天印+飞花摘叶
单体多次攻击,最后一下是物理伤害
4行动点

单体输出技能。总伤害不低。但是是单体的,而且因为乱七八糟的伤害属性导致实用性有限。
寂灭荼靡
智拳印+雪月风花
精,神伤害
群体物理伤害
5个行动点

大叔
壶中日月
将进酒+叠岩之术
单体物理攻击
5个行动点
伤害非常高。但是呢。。。大叔本身敏捷在哪里摆着,行动计划本身就比较珍贵。重击打晕以后接普攻2,效果不差多少,而且打晕以后对屠苏输出有很大帮助。这个组合技出来的比较晚比较尴尬。
五岳倾覆
将进酒+重斩一击
群体物理攻击,受到战意影响。消耗战意。
5个行动点
伤害和战意挂钩。战意高的时候伤害很恐怖,但是没有战意的时候伤害一般。相比屠苏的焚戮,同样都是有输出条件的耗气技能。后者明显比五岳倾覆强力得多。

天气娘

玄月。冰羽
寒月。断+冰封之术
单体物理攻击,几率冰冻3回合
4个行动点
非常好看。实用性一般。天气娘必然主水。早早的就有雪月风花了,想冻人也不指着这个技能。华丽度高于实用度。
霜月。葬天
寒月。断+残月。霜
群体物理攻击,附加群体攻、防、敏、运降低
5个行动点
伤害还行,优点在于物理群伤。这个技能真正亮点在于恐怖的效果,能同时附加4种减。

小狐狸
火树银花
大地红+摘叶飞花
单体物理攻击,大量战意附加
4个行动点
攻击力非常之渣。增加2格战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小狐狸其他技能加战意一样很多。同样4个行动点你可以放2个千狐了。战意加的也不少。而且伤害很可能比火树银花高出好几千。更何况火树银花可能组合失败。当然最主要的是古剑里前期终结技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没必要专门牺牲输出去攒气。
落星飞雨
大地红+挥金如雨
群体物理攻击,大量战意增加,几率眩晕,减5000金
5个行动点
效果还不错。伤害中规中矩,战意加的非常多2次就满了。还附带一个效果很好的眩晕。但是。。。花5000金= =

红玉
雷霆惊梦
疏影+雷光之术
单体物理伤害,附加金属化
4个行动点
伤害平平,不要被闪电效果欺骗了。其实是物理伤害。附带金属化。作用嘛见仁见智吧。
残剑舞流光
疏影+暗香
群体物理伤害
4个行动点
伤害还不错。红玉都是主金的没有强力群伤,这个技能是很好的补充,技能伤害没有什么特殊触发条件,很稳定这是个优先。而且这个技能只耗气,也缓解了红玉缺神的问题。至于集气,还有人能跟红玉比效率么。。。

㈦ 物理学中还未解决的悖论有哪些

薛定谔猫是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一个佯谬(也译为悖论).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描述猫的状态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坍塌到某一个本征态,即死态或者活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即通常所说的半死不活.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双生子悖论:
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即时间可以改变的理论不久以后,就有天才用双生子悖论进行责难.虽然这个悖论早已被证伪,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天才有悖于常理的思路.:说假设地球上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时另一个孩子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当地球上的孩子长大到二十岁后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当地球上的孩子四十岁的时候飞船安全的抵达到了地球.现在请问:他们双生子中谁更加年轻?假如认为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得更慢,那么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乘坐光速离开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轻,但是,当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飞船是静止不动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离开飞船.那么现在大部分人一定认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轻!到底谁更加年轻,当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一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一样年轻!那样爱因斯坦的灵魂会不安的...
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

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的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

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

为了批驳“热寂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麦克斯韦妖),它处在一个盒子中的一道闸门边,它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一边,而允许速度慢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另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盒子两边产生温差.麦克斯韦妖其实就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完备

㈧ fatego 王哈桑五宝和一宝对即死的概率有影响吗

有影响(仅对于宝具)。
宝具即死概率从100%提升到200%(每多一个宝具等级提升25%)。
但是恐怕是用不到宝具即死,宝具即死能触发的怪几乎都能被物理即死(直接砍死),无法物理即死的通常也都不能即死(从者、boss怪等,通常即死率为0.2%或者0%)。还不如说是提升宝具伤害,伤害从600%红提升到1000%红。

㈨ 物理学上著名的悖论

“费米悖论”隐含的意思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还有关于宇宙无限的悖论 假设宇宙无限 且天上的星星都是平均分布的 那么每个地方都应该有星光射过来 那么我们看到的夜空应该全是光亮的 但是现实不是这样 大部分夜空都是黑色的

还有芝诺悖论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还有2个人相向而行 一个狗一开始从一个人那里出发跑向另一个人 然后碰到他后回头在碰到第一个人再回头 最后狗会出现在2个人相遇的地方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但是如果反过来算 那么就与题设不同了 矛盾

就搞这么多了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