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染料历史

染料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22:30:14

① 最早应用的天然染料是什么

染料的应用在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利用植物的浆汁来染色。根据中国的文字和出土文物,证实我们的祖先自从能养蚕和缫丝织绸以来,就会用染料把丝织品染成各式各样的颜色。中国文字里用来描述各种颜色的字很多,而且把颜色的种类也分得很细,例如红、绿、紫、绛(音降,赤色)、绯(音飞,红色)、绀(音干,黑红色)、缁(音资,黑色)等等,每个字形上都有“纟”字偏旁,这足以说明各种颜色是与丝织品有着密切联系的。再有,从1959年河南安阳王裕口殷代圆形墓葬中发现的丝线,证明3000多年前的殷代,人们就会染色。

我国古代应用的染料,都是从植物或动物中取得的,而以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为主。例如:靛青是从靛叶中提出的,茜素是从茜草中提出的,胭脂红是从胭脂虫中提出的,姜黄素是从姜汁中提出的,苏木色素是从苏木中提出的,等等。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植物染料的应用很为广泛,并且跟着丝绸一道先后传播到外国。采用天然染料当以我国为最早。

② 最早的染料是什么

在南欧的某些洞穴中,有人类在2.5万年前留下的书画,显示出当时人类已经知道从不同物质中取得颜料,人类最早使用染料是什么时候? 5000年前埃及建筑金字塔时的染色已是相当古老的艺术。埃及人可说是染色的大师,他们会用各种美丽的色调洗染丝、麻、棉、毛。

染色的颜料有树根、树皮、浆果、种子、坚果、青苔、贝壳、动物的血、昆虫的分泌物等。腓尼基人常派染匠到地中海沿岸泰尔港附近的海中,去寻找类似蜗牛的骨螺,骨螺头部后面的液囊能分泌一种白色的粘液,这种粘液涂在织品上放在阳光下曝晒,它的颜色会由白变绿再变蓝,最后变成紫色,然后洗过就会变成不褪色的染料。

古代罗马对泰尔紫的需求量很大,因为它有区分贵族和平民之用。0.5千克泰尔紫的价值在600美元以上!几千年来人类使用的染料都是自然界的产品,大约在100年前才发现焦油可制造染料。焦油是制焦炭时的副产品,以前一直被当成废物,现在都利用焦油提炼出数不清的染料和化学品。

③ 化学染料是怎么由来的

1856年的暑假,年仅18岁的英国大学生威廉·亨利·潘琴在化学合成金鸡纳霜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瓶底的黑色的沉淀物溶解到酒精里会变成鲜艳夺目的紫色。这奇妙的影像使潘琴萌发出用颜色染布的念头。他将自己的白色手帕放进溶液中,手帕立刻变成紫色,而且颜色再也没褪去。潘琴将此颜色命名为“阿尼林紫”。潘琴在其发明获得英国政府专利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染料工厂。

1863年前后潘琴相继发明了阿尼林红、阿尼林青、阿尼林黄、霍夫紫等合成染料。1868年,德国的格雷贝和利贝曼合成了人工茜草红颜色。1880年,德国的拜尔公司合成了号称“天然染料皇帝”的印度蓝。

④ 印染有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在距今5~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用矿物质颜料将石制项链染成红色。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发明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并开始用植物制作染料给纺织品染色。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服装与纺织品的颜色有白、红、黄、暗绿、碧绿、绯红、玄黄等,说明了当时颜色的品类。春秋战国时期的染料,以蓝草最为常用,《荀子》一书中提到了“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论断,同时,出现了以“画缋”装饰面料的做法。这一时期试验成功的凸版印花工艺,在西汉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土的实物有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印花敷彩纱”和“金银色印花纱”等。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认识到“防染”可以有效地控制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作防染剂的染花方法并取得了成功。这种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为“阑干斑布”,也就是现在的“蜡染花布”,直到现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蜡染仍然流行。绞缬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叫“撮花”、“撮缬”和“撮晕缬”,现在称“扎染”。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织物折叠、撮合,然后用线捆绑或钉缝,经浸染后拆去扎线,即出现白色图案。绞缬、夹缬、蜡缬在唐代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图案精美,纹样大都成双成对,构图、造型均相当严谨。鸟、树、花、狩猎纹、联珠纹等都有非凡的表现。宋徽宗时曾不许百姓使用夹缬品,也不许商人贩卖夹缬花版,由于屡禁不止,南宋时只得撤销禁令。南宋时广西瑶族出现了“瑶斑布”,是采用花版漏印蜡液的工艺制成的。明代的染料由官方设立的颜料局掌管,据《明会典•织造条》记载,明代染料有“苏木、黄丹、明矾、栀子、靛子、槐花、乌梅、炼碱、茜草等”,出土的明代遗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纺织品染色水平。防染技术在明代发展为蜀缬、锦缬、撮缬、玺缬、浆水缬、三套缬、鹿胎缬等多种防染品类。传世作品有“宣德五彩夹缬”、“崇祯五套七色染缬”等。清代的蜡染技术在少数民族中达到了顶峰,不但做工精细,而且蜡纹精密,许多蜡染精品已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蓝印花布除了用于衣服、肚兜、围裙等服装之外,被面、门帘、桌围、包袱布、枕布等日用品也都以蓝印花布为首选布料。

⑤ 草木染料的历史起源传说和现状

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绿色类的冻绿(亦称中国绿);蓝色类的蓝草(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

草木染也称植物染色。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对于蛋白质纤维、纤维素纤维而言,染色方法主要有无媒染,先染后媒,先媒后染,同媒染色等。最佳染色工艺应该依据染料性质来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在当今简便的化学染料被普遍使用的时期,传统的“草木染”的方法并未被人忘记,说到草木染料,也许会使我们想到从古至今代代传承的染色技术。

⑥ 植物染色的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人们利用天然有色物质染丝、棉、毛织品等很早就开始了。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明确分煮。渍、暴、染4个步骤染色,并设染人这一官职。我国古代染色是采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蓝色的靛蓝。这是一种存在于靛蓝草枝叶中的物质,经发酵后产生可溶性的白色溶液,将织物浸泡在这种溶液中后取出,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于水的青蓝色,它耐日晒水洗和加热。至今我国苗、瑶等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就是先用加热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图案,然后放进靛蓝草发酵后的白色溶液中,经空气氧化后用水煮,把蜡脱去而成。这种技艺从汉代已开始,唐代已盛行。现今的靛蓝已用化学方法制成。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也用靛蓝、首草等作染料。据说埃及几千年前包裹木乃伊的青色麻布是用靛蓝染成的。印度人还用一种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胭脂虫体中所含的红色素染色。古希腊罗马人也用另一种动物染料,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分泌一种液体,暴露在空气中后由黄色经绿色和蓝色,最后变成紫色,是一种名贵的紫色染料。
在十九世纪末期从煤块提炼颜料成功之前,染料大部份都来自植物的根、树皮、叶、花、种子或木材。事实上,我们祖先在三千年以前已懂得用植物色素,来染制衣服、器皿、渔具、食物和化妆品。西晋时代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从苏木提取黄色染料。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列出了20多种颜料的来源、染制和定色的方法。他又指出,古代人类所穿衣服的各种颜色,是根据其社会阶级而定,不能逾越。黄色是最高级,为皇帝专用;青色最低级,是平民衣服的颜色。但因为人数众多,所以青色的染料需求量大。
青色的染料,来自“蓝类”植物。《本草纲目》解释所谓五蓝,就是茶蓝、蓼蓝、马蓝、吴蓝和木蓝。其实在分类学上,各是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中木蓝和马蓝多生于华南。
野生植物中,也有多种是含有颜色染料成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蓝靛、马蓝、薯莨、杨梅和栀子。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当时多用靛蓝,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阑干斑布”,现代称之“蜡染花布”。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的是纹缬的出现,纹缬也叫“撮缬”、“撮花”、“撮晕缬”,现代称“扎染”。
唐代的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有颜料局,掌管颜料。而用于制作染料的植物已达几十种。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染料来源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两大类。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导工艺,对织物色彩和纹样都作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公元533534年贾恩勰着的《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网络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法的描写。在“乃服”一章中,总结丝、麻、毛,棉荨织物在纺纱织布的技术,并在“彰施” 一章,记录有关染色技术的应用。 公元3000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织扬染色的技术。古埃及的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墓壁上红色和红色的染色织物,说明了这一点。约在2500年前,印度已有从茜草提取茜红和蓝草提取靛蓝染棉织品了的记录。茜草的浸渍液,经处理后,可染成红色;蓝草的浸渍液经氧化后,可将织物染成靛蓝。公元前 550年希腊己形成羊毛手工纺织和染色的工作坊,进行生产工作。远古时候纽克里特人制造了昂贵、著名的泰尔紫(Tyriam Purple)一种海螺分秘物经氧化后得到的染料,后来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人掌握了制造技术,利用泰尔紫在毛织品上染鲜艳紫蓝色,日后罗马帝国的贵族更以这种颜色染制袍服,作为贵族阶级的象征。
公元1371年,欧洲开始才有有关染色、印花的记载资料。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以前,染色和印花所用的染料全部都是天然的动、植、矿物染料。染色工艺还是采用的天然染色。

⑦ 跪求染发的历史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埃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很早已开始染发。
大约在4 000年前,埃及人用散沫花的热水提取物将头发染成橘红色。罗马人用醋酸铅掩盖灰发,方法是用浸醋的铅梳子梳理头发,使其变黑。日耳曼人则用羊脂和植物灰汁混合将白发染黑。在欧洲尚有用胡桃染料将头发染成淡棕色,用春黄菊染料将头发染成黄色。
中国文献中较早记载染发的历史人物,是2 000多年前的王莽。王莽68岁时册立淑女史氏为皇后,当时他已“皓首白须”,为了掩盖自己的老态,特地把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汉书·王莽传》称他是“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
王莽究竟用什么材料染黑须发呢?《汉书》里未载明。不过查阅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已记载了某些能使白发变黑的药物,例如白蒿能“长毛发令黑”。汉代以后,人们认识和采用的染发剂就越来越多了。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了若干染黑须发的药方,如“生油渍乌梅,常用敷头良”;“黑椹水渍之,涂发令黑”;“以盐汤洗沐,生麻油和蒲苇灰敷之”等。明代《本草纲目》也引述介绍了不少可供染发的外用药物,诸如用大麦、针砂、没食子等“染发黑色”;婆罗勒“可染髭发令黑”;蔓荆实、熊脂等分份醋调涂之“令发长黑”;“桦木皮一片,包侧柏一枝,烧烟熏香油碗内成烟,以手抹须鬓上,即黑”;郎耶草 “可染须发”;覆盆子“榨汁涂发不白”,等等。民间还有用黑豆醋染发的,方法是黑豆50克、米醋500毫升,浸泡后用文火煎汁,每日用牙刷蘸涂白发一次,可使白发变黑。
其他,像宋代《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元代《御药院方》、明代《普济方》、《世医得效方》、《万病回春》、清代《集验良方》等中医药书籍里所载染黑发须的方剂,更是品类繁多,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染发剂,根据其配方成分的来源可以分为4大类:动物成分类、植物成分类、矿物成分类和混合成分类染发剂。但始终不能解决“易脱色”的问题。

⑧ 天然染料的天然染料历史

传说中,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较为回有力的证据是:在1959年,考古学答家从河南安阳王裕口殷代墓葬中发现有染过色的丝线。这说明至少在3000多年的殷代,人们已会染色。当时的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染料,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液汁,有的也使用昆虫的血液等染色。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植物染料的应用非常广泛。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从姜汁中可提出姜黄素,从胭脂虫中可提出胭指红,从苏木中可提出苏木色素,等等。

⑨ 有谁知道直接染料的发展史

染色工业发展史 染色技术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是最早有纺织品及发展染色工艺的国家。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早在1.5万年以前就开始应用红色氧化铁(Fe2O3)矿物颜料,涂绘居住的山洞。说明在史前的人类已懂得应用颜料。新石器肘代,人们已经懂得应用赭黄、雄黄、朱砂、黄丹等矿物颜料在织物上着色。同时,选用植物染料为原始纺织品增加色彩。公元前1000至前771年(距今约3000年)的周朝已经设有掌管染色的“染人”职官,也称之为“染草之官”,负责染色事务,实行纺织专业分工制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绚丽多彩的印花丝织品,说明了中国在二千年前,已可以应用印花技术。在秦朝,设有“染色司”。自汉至隋,各代都设有“司染署”。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等工艺。贾恩勰 着的《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描述了有关各种染料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方法。 1371年,欧洲开始有染色、印花的记载资料。同年法国巴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染色专业协会。 1471年欧洲各国的染色从业者齐集英国伦敦,通过了第一个会章并成立染色业者协会。 1884年英国成立了染色工作者及配色师协会。‘染料索引’由其协会编撰,功不可没。 1856年英国的W.H.柏金用重铬酸钾氧化笨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将丝织品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染蚪或冒肤,供染色使用,开创了化学合成染料工业新纪元。] 1858年读德国 J. P. 格里斯发规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 1860年发明了苯胺黑(Aniline Black)并开发其染色法。 1861年C. H. 曼思合成了第一只偶氮染料苯胺黄,并设立纳夫妥染料化工(Napthol Chemie, Offenbach)。从此偶氮染料成了染料中的一大类别,纳夫妥染料化工并入赫司特后,赫司特也成了偶氮染料的主要制造厂。 1868年德国化学家制得茜红( C. I. 媒染红11),开始了羟基蒽醌媒介染料的发展。 1870年德国巴斯夫的化学家合成了蒽醌染料、成为了还原染料的主要制造厂。 1870年德国化学家A.拜耳由天然靛红与三氧化磷反应并还原得到靛蓝并在1878年完成了全合成靛蓝。 1876年德国维特氏提出染料发色团假说,认为染料耍成为有色色素,色素分子必须要存在有特定的不饱和原子团,他把这些特定的原子团分为发色团及助色团。该发色理论对染料化学及工业影响深远。 1873年法国化学家克鲁西昂和布把里尼制得棕色硫化染料(C.I.硫化棕1)。 1880年英国利德.霍利德公司的托马斯和R.霍 利德,进行了不溶性隅氮染料的应用。此组染料又称之纳夫妥染料或冰染染料。 1884年德国P博蒂格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了第一只直接染料刚果红,开创了直接染料的制造。 1908年德国人赫斯等人,以咔唑为原料制成第一只硫化还原染料海昌蓝。 1923年瑞士汽巴发现了酸性一氯三嗪染料,并在1953年生产。开始了活性染料的发展。 1952年德国赫司特生产了用于羊毛的活性染料Remalan, 但效果不佳。 1922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发现醋纤 。分散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染色,称之为醋纤染料,并开始生产。 1953 C. M. Whittaker 将分散染料应于聚酯纤维的染色上,获得迅速的发展。 1956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开发了二氯均三嗪活性染料,普施安M,生产了用于棉纤维的活性染料。 1957年卜内门公司又开发 了一氯均三嗪型染料 1958年赫司特又将乙烯砜基活性 染料成功地应用于纤维素纤维,取名为雷马素。 1960年瑞士山德士与嘉基推出三氯嘧啶活性染料黛棉丽 X。 1961年拜耳推出二氯喹淋活性染料 Levafix E。 1970至1971年山德士及拜耳先后推出二氟 一氯嘧啶染料 Drimarene K,R及 Levafix EA,PA。 1972年卜内门推出双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 1976年卜 内门又生产了以膦酸基活性,可以在非碱性条件下进行染色,称之为Procion T。 1978年汽巴引进 了一氟均三嗪活性染料,名之为Cibacron F。 1980年日本住友开发了乙烯砜一氯均 三嗪双活性官能基活性染料的Sumitfix Supra。 1984 年日本化药在均三嗪环的基础上加入烟酸取代基的中性活性染料,商品名为卡雅赛隆(Kayacelon React)。 1993至1994年间,德国卫生部经鉴定后,禁止若干染料应用于织物的染色、印花上。目前在大约3200多种偶氮染料中,德国卫生部根据MAK Ⅲ A1及A2的规定,已列出有22种染料中间体含有致癌成分或裂解出致癌性物质,涉及的染料超过132个。由此许多新型的环保染料相继开发,以取代原有的染料品种。近年在染料的使用上,陈旧工艺正在逐渐被淘汰,取代以新的工艺,这些新工艺引入纺织所有生产程序中,致力于节省能源、环境保护、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提高质量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主题上。因此,染料的发展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然而世界染料的总生产量仍然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关于世界上第一只合成染料的由来因为有几种说法。我选择了1856年柏金企图合成天然抗疟剂时,意外地制造出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导致了一项对社会经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科学工业——化学合成工业部门的快速发展这一考证。关于环保型染料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生产厂家尤其是染料用户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是凡偶氮染料既是非环保型染料。实际上不是这样。而是含有有致癌成分或裂解出致癌性物质的22种染料中间体的偶氮染料才是非环保型染料。我在经营染料的过程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弄得哭笑不得,因为他一定要坚持他的讲法。无法解释,只有引经据典慢慢掰。至于禁用染料及其替代品因为要讲的太多,其表格也多,只能在以后稍加描述。需要了解详细情况的朋友可参阅国内1998年出版的‘禁用染料及其代用’一书。

⑩ 各种颜色的染料在古代是如何被使用的

在古代,蓝色的服装往往是平民穿戴的,所以蓝色染料用量极大。在这类染料原料中蓝草是从古至今最著名的制取蓝色染料的草本植物。

蓝草有5种,分别是茶蓝、蓼蓝、马蓝、吴蓝、苋蓝。在蓝草的叶子中含有一种色素,染于织物上后,经日晒,空气氧化,就生成“蓝靛”。这种染料非常耐日晒、水洗和加热,所以自古即受欢迎,历来都作为经济作物而大面积种植。

我国自古染紫都用紫草,《神农本草经》已经著录。它有“茈草”、“地血”等别名,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花和根都是紫色,从其根、茎部可提取出紫色染料。

我国古代黑色染料的原料都是一些含鞣质的植物的树皮、果实外皮或虫瘿,例如五倍子壳、胡桃青皮、栗子青皮、栎树皮及其壳斗、莲子皮、桦果等。

它们的水浸取液与媒染剂绿矾配合,便生成鞣酸亚铁,上染后经日晒氧化,便在织物上生成黑色沉淀色料。因绿矾常用于染黑,所以又叫皂矾。

对于上述这些植物,需要染工预先处理,对有效成分加以提取、纯制,做成染料成品。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