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的康熙

历史的康熙

发布时间: 2021-08-03 23:14:45

⑴ 康熙历史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别名:康熙帝 清圣祖 生辰: 1654年5月4日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民族:满族 祭日: 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籍贯:北京 地区:北京 国家:清朝 职业:皇帝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明清两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夺取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新增人丁永不加赋”,想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但实际根本无法操作,不到十年就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彻底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变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汉族士大夫阶层独尊儒术的传统不可动摇,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实行海禁,进行迁界禁海给沿海百姓造成苦难,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景陵”。康熙生平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史书记载其“天表英俊,岳立声洪” 。据说当他六岁时,与皇二子福全一起向父皇问安。顺治问他们二人,将来想做什么。福全的回答是:“愿为贤王” 。而玄烨却回答道“愿效法父皇” 。顺治深以为异。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玄烨为皇位继承人。因当时的玄烨年仅8岁,顺治帝又指派了4名亲信大臣辅政,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玄烨即位后,改元康熙,史称康熙帝。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母亲重病时,康熙“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他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5岁入书房读书,自称“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 康熙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康熙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军旗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因此,康熙文化思想受到满州、蒙古、汉族儒学和西方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⑵ 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历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与西方的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卡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复台湾后在开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没有继续,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利用“文字狱”这种残酷的方式打击了江南一带的文化学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发生过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历史贡献。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6、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7、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么湖,东北到库叶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8、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传位的争议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故有“传位十四皇子”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但按清宫秘档分析,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言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繁体汉字十和于大相径庭。此为误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⑶ 历史上真正的康熙是什么样的人

如想全面了解,建议你看看《康熙自画像》这本书,美国历史学家所写,相对客观,即不给他歌功颂德,又不胡乱抹黑。
这里提一点,就是他对这个国家的意义。
康熙最主要的贡献,在于解决北方边患。当时北方两大对手:俄国、准噶尔蒙古。康熙将俄国挡在外兴安岭以北,并将准噶尔击退,赶到天山一带,使中国控制喀尔喀蒙古(外蒙古)。有人说他签的《尼布楚条约》是卖国,这太过苛刻了。那里本是蒙古人地盘,不是满族人活动区域,更是连汉人的鸟毛都没有,当地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俄国人在拼命争,清朝也再争,最后两家瓜分。俄国控制了雅库特蒙古,清朝保住整个黑龙江流域。楼上说他丢领土,你咋就没看到他争来多少呢?
对付准噶尔,是他另一大贡献,因为一方面借此机会控制外蒙古各部,第一次也是最彻底的一次使蒙古各部臣服,从此蒙古人再也没有南下入寇。
康熙没活到准噶尔灭亡那一天,但是他把击垮准噶尔作为基本国策,交给他的儿孙去完成。因为自从跟俄国人打过交道后,康熙就认识到俄国人的危害性,说百年之后,其必为中国之祸。因此尽最大努力防范俄国。在当时,俄国在中亚已经开始扩张,下一个对手就是准噶尔,如果不能抢在俄国人动手前,先吞并准噶尔,将国防第一线推进到中亚,那么以俄国人的手段,准噶尔迟早会被其吞并,到时候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就会出现在陕甘一带,那对中国的安全将是一个巨大威胁。经过雍正、乾隆的努力,准噶尔最终被清朝吞并,中国的疆域也推进至中亚,今天我们的地图上也才出现“新疆”。

⑷ 康熙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破处分裂势力,抵抗外来袭击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已经与西方的较大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修著图书,重视道教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学习文化,武力非凡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康熙王朝中康熙剧照(15张)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历史贡献。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一些成就。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鹿鼎记中康熙剧照(11张)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开放海禁,废止圈地
康熙八年,康熙诛杀鳌拜,遂废止了鳌拜的所有弊政,如禁海,圈地。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康熙帝颁旨,命永远停止圈地,开放海禁。清初为了遏制明朝末年的海上战斗力,实行海禁。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满足清朝贵族对土地的主导权和笼络八旗将士,派遣官员到汉族民田跑马圈地。此为清朝严重弊政,于康熙八年废除。 注:我们所熟知的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源于乾隆于1757年颁布的禁海令,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