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南康历史

南康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3 23:37:23

❶ 中国江西南康的起源

秦时属南埜(南野)县地。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南野置南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南康县,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太康三年属南康郡。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南康国。齐、梁、陈、隋属南康郡,唐属虔州。五代十国属百胜军。南康属昭信军。 宋属南安军。元属南安路。明、清属南安府。民国时期先后属赣南道和第十一、第四行政区。1949年8月14日,南康解放,属赣州分区(后为赣西南行政区直属县),1951年6月属赣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1年属赣州地区。 1995年3月7日,民政部(民行批[1995]19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南康县,设立南康市(县级),以原南康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康市的行政区域。现为省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1984年5月15日,设立大岭乡、唐西乡、内潮乡、圩下乡;沙溪公社建乡,更名为十八塘乡(赣府字[1984]112号)。 1988年12月10日,撤销风岗乡、横市乡、赤土乡、东山乡,设立风岗镇、横市镇、赤土镇、东山镇(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1994年5月4日,撤销潭口乡,将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潭口镇管辖(赣民字[1994]76号批复)。1996年3月19日,撤销潭东乡、三益乡、龙回乡、龙岭乡、镜坝乡,设立潭东镇、三益镇、龙回镇、龙岭镇、镜坝镇(赣民字[1996]53号批复)。 1998年8月5日,将唐西乡的庄稼村委会和平田乡的章石村委会划归唐江镇(赣民字[1998]125号批复)。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694987人。 2001年9月6日,撤销赤土镇建制,改设赤土畲族乡(赣民字[2001]440号批复)。2001年3月2日,撤销大岭乡、唐西乡、平田乡,划归唐江镇(赣民字[2001]95号批复)。2003年9月2日,撤销蓉江镇、金鸡镇和西华乡,调整设立蓉江街道办事处、东山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3]210号批复)。 2003年10月21日,撤销内潮乡,成建制划归十八塘乡管辖;撤销圩下乡,成建制划归麻双乡管辖;撤销三益镇,成建制划归龙回镇管辖(赣民字[2003]272号批复)。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76.5万人。2004年底,全县辖2街道8镇12乡(含1民族乡)。

❷ 南康市唐江镇有多少历史

唐江镇位于江西省南康市中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江西小城镇改革试点镇。镇域面积9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个社区、人口9.7万人。
唐江历史悠久。镇区内古街店铺和新区超市争辉,沿江两岸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相映,自古以来,唐江就是赣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民间素有“头唐江,二营前”之美称,拥有千年文化和商贸的积淀。
唐江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东承赣州市,南启南康市,北接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唐江水陆交通发达,上犹江穿境而过,赣丰二级公路,康隆公路交汇于此,赣粤高速公路和昆夏高速公路均从境内穿过,即将建成的赣州机场在唐江的东部。乡村公路建设正在迅速进行,竣工通车的路段有:二店前——学田公路;唐江——白石公路;唐西——幸屋公路;土桥湾——白石公路;塘窝——下湾公路;九驳桥——窑前公路。正在建设施工的有:幸屋——油树;徐田坑——茶亭;平田——通古——上坑公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唐江镇经济发达。近年来,唐江镇已初步形成家具生产、木工机械、食品制品、经编纺织、汽车客运货运等与大行业相对的集聚,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南康市华洲人造板有限公司,年产值达3000-3200万元;南康市通达客运有限公司,拥有客运车辆80多辆,为江西省名星企业……截止2004年底,唐江镇年产值超100万元企业260多家,超500万元企业3家,超1000万元企业2家,全镇实现工业产值近6亿元。
唐江镇商贸非常活跃。这里有小商品市场、蔬菜交易中心、耕牛交易市场、鱼苗交易市场、中天商贸广场等大大小小十几处交易区,其中,耕牛交易市场是赣南最大的专业市场,鱼苗交易辐射至邻近的上犹、崇义、遂川、吉安等市,唐江还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绿蔬菜供应基地,无公害农产品正向产业化发展。
唐江个私经济发展迅猛。2005年,全镇共有个私企业213家,个体经营2295家,其中家具行业155家,个私经济企业人数达1300多人,工业总值5.2亿元。

唐江镇传说
老古人相传一唐江、二营前、三古陂,说的是赣南几大名镇,唐江居首。
据说唐朝以前,东临上犹江的唐江墟镇还是一片蛮荒丘陵盆地,这丘陵里只散住着几户客家人。其中有一卢姓人家住在南来北往且东西横贯的十字路口上。那时,交通运输非常落后,贩运货物如盐、米、布匹等全靠背负肩挑和水运。路经此十字路口的贩运挑夫及行人多要向卢家讨茶水喝。遇到雨雪天就进卢家躲避,炎夏烈日当空时也是进卢家喝水、乘凉。卢家也同他们说古论今,谈天说地,欢声笑语满屋。
客家人向来好客,卢家也因如此好客而名扬四方。远近路客无不将卢家当作劳顿歇息、口喝饮水之处。可是,卢家房子矮小,每当路客多时,后来的别说无坐处,连立脚都没有地方,只好站在门外。为此,忠厚、勤劳、善良好客的主人老卢想造新房屋,请了地理先生择基定向和选吉日动土、奠基、装门和上梁。
装门和上梁前的动土、奠基、行墙都很顺利,老卢一直心情舒畅。
可是,即将上梁的时候,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正从放在厅前的大梁上走来。老卢认为这很不吉利,就走到孕妇面前轻声地责备:“唉,你这不是坏了我的好事。”孕妇一听,觉得很委屈,心想:“难道怀孕女人就不能出门了吗?”于是孕妇昂起头来,对着一双双含有责备的眼神,大声地说:“怕什么,文官武将、普通百姓,哪一个不是从娘肚里出来的?”孕妇话落,时辰即到,炮鸣上梁,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自此,人们也效仿老卢,在这十字路两边做起了一排排新房屋,摆起了一个个售货摊子。加上临上犹江水运货物便利,不上几年,唐江交易场渐渐热闹了。看到今天来几个,明天几伙做生意的人,老卢想:把这些做生意的人定日集中,那就更方便大家。有一天,人多热闹时,他将想法与大家说了。众人十分赞成,并推举由老卢出面,请当地最有名望的杨老地理选个吉日。老卢找到了杨老地理,杨老地理翻书曲指算了算,说:“下月初一辰时,唐江开墟!那天将会发生三件奇事:蛇打鼓、马骑人、头顶天。”
不几日,唐江开墟会出现三件奇事的消息很快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传开了。初一这天,四面八方的人们怀着好奇心,顺便做些交易,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云集唐江。
辰时,一只老鹰叼条蛇从唐江上空飞过,听到惊天动地的锣鼓声,吓得一松口,蛇即跌落掉在鼓面上,“咚”的一声巨响,有些人吓了一跳,有些人马上喊起来:“蛇打鼓!蛇打鼓!”一听说“蛇打鼓”出现,争相观看的人蜂拥而至。这时,一个肩背木马的木匠也往里挤,立在高处的老卢马上大声说:“大家看,‘马骑人’的奇事在你们后面又出现了。”正巧,一个买了锅的男子汉刚将锅顶在头上,才听到那边有人喊:“蛇打鼓”,这边又有人大喊出现了“马骑人”,赶紧挤过来看热闹,站在高处的老卢又大声说:“大家快看,头顶天的人来啦!”随着老卢指的方向看去,众人皆哈哈大笑,顶锅人自己也笑得合不拢嘴。
也许从老卢的第一个店开张到唐江开墟,都赶上了吉利的日子,做生意的人愈来愈多,生意愈来愈旺,唐江遂成赣南著名的大墟镇。

千年客家古村--南康唐江镇卢屋村
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唐江镇,雄踞着一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村——卢屋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至今遗迹颇多。光滑的鹅卵石街、高高耸立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祠堂,构筑起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徜徉在这里的每一条古道,你的心灵会感觉到每块青石、每道砖墙载着历史的积淀;瞻仰每一块石碑、每一块牌匾,你都会感到历史的深邃、厚重。
挺立于村中的卢氏宗祠,更向人们宣示了卢屋人的自豪与信念。
画栋雕梁,飞阁流丹,摆设讲究,厅堂、天井等错落有致,显得那么肃穆、庄重。
在宗祠的大门前,摆放着一面巨型石鼓,两边各竖立一根石制华表,展现了卢家祖先击鼓为戒,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这一切见证了卢屋村的人文历史,记录着客家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卢屋村是个人口大村,现有人口1.1万余人,由于工作、读书、经商等因素出外的人员,分布在海内外。这里山清水秀,一条名为沙溪的小河贯穿整个村庄,汇入川流不息的犹江河。几十口池塘碧波盈盈,调节蓄水,利于农业、渔业的发展。3座水泥大桥飞架,成为连接外面世界的通途。
卢屋村人自古崇尚教育,讲究文武之道,人才辈出。据有关资料记载,自宋元以来,该村共出进士13人、文武举人30人,朝议、直奉、通议大夫、禀生、监生、贡生等300余人。上世纪前期曾出上将、中将、少将9人。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后具有高级工程师、硕士、博士、正副教授等职称、学位者七八十人。在赣南历史上,一个村能出这么多人才,实属罕见。如今,该村卢元伟、卢元良等人的进士牌匾仍保留完整,清朝嘉庆元年正月初一皇帝颁发的诏书石碑仍清晰可辨。

❸ 历史作文关于南康家乡习俗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后来守岁,一天换一种口味,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专食飞禽走兽,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生性凶残、鳞介虫豸,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称作“年关”,熄火净灶,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人们管它们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太古时期,让人谈“年”色变,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也叫除夕守岁,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每到这一天晚上,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等到鸡鸣破晓。它的形貌狰狞,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❹ 南康名人

魔术王子蓝洪桂

❺ 赣州的历史

1、秦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2、两汉

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3、三国

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4、两晋隋唐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5、五代十国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6、两宋元明

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7、清史民国

清顺治十年(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赣州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章贡区。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3月,赣州蓉江新区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

(5)南康历史扩展阅读:

赣州的部分历史文化:

一、宋城博物馆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

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其辉煌得益于由长江、赣江、章江、浈江、珠江共同构成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的赣州,因水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关古驿道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它建于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奉命率工匠用两年时间扩展而成。驿道源起大余县城,翻越梅岭直到广东省南雄市,全长约40千米,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陆路中转枢纽。今天的梅关古驿道专指梅岭一段,约2.5千米,它历经千年沧桑,是国内罕见、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驿道。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