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的历史
① 高唐的名胜古迹和名人故事
古遗址
高唐县有灵城遗址、清平县城遗址、北辛庄唐代遗址、蒋庄宋、元遗址,郝庄元代遗址、减水迥龙庙遗址。
(1)灵城遗址 即汉灵县城址,现南镇村。位于县城东南17.5公里处。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81年,此地名曰“灵丘”,到公元前306年名曰“灵县”。公元27年废县,地入博平。220年复灵县,属清河郡。606年废县,地入博平。620年复置灵县,621年又入博平。宋朝置“灵城镇”,金、元袭之,明清时称“南刘镇”。民国至今称作“南镇”。今细辩灵城地貌,仍有灵城故城墙遗址。
(2)清平县城遗址 1069年—1940年为清平县城,1940年清平县城迁址康庄,此地名曰“旧城”。旧城镇现仍有清平县城遗迹多处,如:传说中的唐明宗祠、唐明宗墓。还有迎旭门、文庙、文庙影壁等古建筑,城墙旧址仍有遗迹。
(3)蒋庄宋、元遗址 位于琉璃寺蒋庄村西南500米处,为村落遗址。遗址高于耕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0.2—1.5米,地表面有很多砖、瓦、器物残片。1958年曾出土过瓷缸、瓷碗等文物。遗址原为一个小村庄,仅有20多户人家,名“梁家楼”,现蒋庄梁姓即是原“梁家楼”之后。
(4)减水迥龙庙遗址 位于尹集镇四新村西南部,为元代庙宇遗址。高约4米,面积1500平方米。遗址内含有大量的砖、瓦、瓷片、瓷碗底、口沿等遗物。遗址上现有明嘉靖26年重修减水迥龙庙碑1通和3通捐资筑庙人名碑,另有碑帽、碑座2个。
古代建筑
高唐县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主要有梁村塔、高唐文庙、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高唐钟鼓楼、石雕塔。
(1)梁村塔 位于梁村镇梁村街东。创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清曾维修,平面呈八角形,青砖砌筑,共13级。高37.5米,塔基占地面积33平方米。第一层系重檐,檐下设斗拱,北有门洞。二层以上每层4个门洞,塔顶为全葫芦状。塔北10米处有古槐1株,故有“唐塔宋槐”之说。现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高唐文庙 坐落在县委招待所院内,原名“文昌宫”,又名“启圣祠”,过去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据《高唐州志》载: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370年(明洪武三年)、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42年(乾隆七年)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大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5平方米,为歇山式建筑。顶部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外,其余均为灰瓦。檐下头拱,均为装饰性的附件,并非承担重力的实拱,明显为清代建筑风格。
(3)旧城文庙、文庙影壁、迎旭门 坐落在高唐县旧城镇,为原清平县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旧城文庙,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7.8平方米,单檐灰瓦歇山顶,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建。文庙后还有古柏6株。文庙影壁在文庙南,相距100米。影壁高5米,宽10.25米,厚1.27米。整体灵架式用大方青砖修成,琉璃瓦盖顶。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4个大字。在方青砖上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旧城迎旭门,为原清平县城之东门。门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块,上书“迎旭门”。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刻嵌。迎旭门残存南北长15.5米,东西宽12.9米,整体为青砖砌筑。
(4)高唐钟鼓楼位于北湖路与鼓楼路交汇处西侧,原名鼓楼,1453年(明景泰四年)知州赵玉始建。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知州谈熔重修,改名奎光阁,新铸铁钟悬于重九之日,人曰谈公楼。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知州徐宗干重修之,又增置鼍鼓、大云磬等物。上层塑魁星像,东廊有前贤题诗勒石。 钟鼓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由楼基和两层主楼组成,总高15米,为当时县城内最高建筑,有“高阁凌云”之称,是高唐县的象征。楼基是青砖砌成的长方形高台,占地120平方米,南北长10米,从下往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7米。台上四周建有高1米的女儿墙。顺街辟拱行通道,形似城门,宽4米,高5米,深10米,供行人车马通行。楼基西面南侧有一小拱门,门内为登楼的唯一台阶通道,楼基之上为主楼,全部为木结构,柱梁椽檩纵横交错,卯榫衔接,环环相扣。主楼的下层为大厅,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高4米。东西有廊,环楼8根立柱支撑飞檐。上层地面4米见方,高4米,为悬钟之处。在建筑形式上承袭宋、元楼阁之貌,结构上基本保留了明初的建筑风格。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波及本县,钟鼓楼受损,为防险,经政府批准于8月拆除。
(5)柴府花园 位于东北湖畔,古建筑群。据《高唐县志》记载,柴府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为后周世宗柴荣之5世孙柴荣皇城私宅,后毁于兵燹匪患。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于此。柴府四面湖水环抱,花园式建筑,前门、中厅、后寝、回廊均为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面积为938.48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辟花园,东为柴府。柴府为二进院,步入津池即为主厅,主厅面阔5间,歇山式,灰瓦顶,吻兽相配,宋式彩绘相宜,飞檐排角,古色古香。院东西建有回廊、亭、轩、水池。后院为后寝殿,面阔5间,歇山式,东西厢房各3间。西为单体院落,有角门与东院相通。步入朱红大门,迎面为仿古戏楼,面阔3间,宋代歇山式建筑,两侧耳室各1间。此院是戏剧爱好者活动的场所。
(6)大觉寺位于东南湖畔。高唐史之春秋,西汉置县,地处南北通衢,东西要道。自齐始,为西鄙之重镇,史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秦王李世民为成就霸业,征伐四方,挥师东进,亲率三军,力克高唐。命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监造高唐州城大觉寺及舍利塔,彰显千秋功业。
古墓葬
高唐县有固河汉墓群、华歆墓、房公墓、谷官屯金墓、王懋德墓、杨通墓、孙庄汉墓、梁庄汉墓、杨庄汉墓。
(1)固河汉墓群 位于固河村西南部,分布在长0.7公里,宽0.5公里的地面内。原有7座封土高大的墓葬,除盼子墓还有封土外,其他6座墓葬的封土已被铲平。汉墓群的部分墓室保存较好,只有一小部分因修建水利工程被挖掘。曾出土过陶楼、汉画像石、陶灯、陶案、陶灶、陶猪、陶狗、陶鸡等文物。汉画石像现被砌在固河村西部一流水口上。在墓中为墓室门框,上面刻有虎头御环拉手,并有花草、鸟兽等精细的浮雕。据调查,除封土的7座墓葬外,在村北、村南也有一些无封土汉墓,曾出土过大批文物。
(2)房公墓 位于高唐镇祁寨村北500米处,该墓发掘前夯筑封土高出地表2.5米。因早年被盗,墓室大部分坍塌。墓室为单室,平面近方行,南北4.2米,东西4.5米,绳纹小砖砌成。墓底距地面4.5米,铺地砖排为“人”字行。墓室地面四周和墓壁之间,有排水沟,墓门西南宽1.1米,有斜坡墓道2.15米,棺木和人骨皆无,随葬器物有瓷器、陶器、陶俑等38件。瓷器有:瓷壶、瓷虎子、龙首三足器架,瓷樵斗、瓷盒、瓷碗、瓷唾壶、瓷灯;陶器有:陶壶、陶罐、陶碗、镇墓兽、陶狗、牛车模型、陶井栏;陶俑有:武士俑、鲜卑侍吏俑、仪仗俑、女俑等。墓内还出土有墓志铭,志盖阳刻篆文为“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志文共26行,满行26字,魏体书。
(3)谷官屯金墓 即虞寅墓,位于韩寨乡谷官屯村东一洼坑内。金代虞寅墓为仿木结构建筑的圆形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成圆形,直径5米,墓顶早已坍塌,残存墓壁高1.29米。墓室建筑有门、窗、柱,完全模拟地面建筑。墓壁上画满壁画,绘画面积约21平方米。内有残存的棺木和骨架。墓内出土陪葬物有瓷器5件、碑形志石1盒、壁画16幅。瓷器有:瓷碗、开片瓷盘、白瓷盘。志盖上刻有16个女真文篆字: “金故信武将军骑都尉致仁虞公墓志铭”:志石刻有1767个字,主要记录了虞寅的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壁画随墓环绕成圆形,较完整的12幅,其中有8幅画面描绘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内容,另4幅是出行活动的内容。壁画绘有乐伎、车马、床帐、奴仆等。出土文物和壁画现分别藏于山东省博物馆和聊城地区博物馆。
古石刻
(1)释迦牟尼像 暗红色沙质岩石雕成。头饰螺髻,双耳垂肩,风眼微闭,鼻骨如刀削一般,棱角鲜明。鼻翼与嘴角几乎同宽。脸圆腴丰满,颈稍短粗。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坦胸,腰束带,结跏趺坐于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左手扶左膝,右臂举至胸前,呈入静状。给人以静穆端庄之感,手残,通高65厘米,座高24.5厘米。经考证,为隋或唐代初期的遗物。
(2)大观八行碑 长2.28米,宽1米,厚0.125米,原碑为宋代大观年间立,现存残碑为明代景泰年间重立,瘦金体楷书。主要讲述了诸士应具有的孝、悌、和、忠、睦、娴、仁、恤等八种行为。碑末有“及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魏国公食道一万一千户食实封汗八百户臣蔡京题额”。因保护失当,剥脱甚重,字迹不清难辨。此外,保存完好的碑刻还有:重修报恩寺碑、重修邢家佛寺碑、张曾墓碑。
② 高唐书画之乡的由来
高唐
历史概括:
高唐,春秋为齐国西境之一邑,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属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汉置县,元明清置州,中化民国复改县,沿用至今。历史上高唐就“居中原衡衢”,有官马大道“南通吴会,北拱神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受黄河文化的孕育,素有“上古之民朴、中原之士敦”的美誉,很早便成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高唐属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物产丰富。尤以种植棉花享有盛名,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旧志称其“为州民恒产”,“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
尧、舜、夏、商时代,高唐属兖州之域。西周时.文王分封诸侯,高唐被封为姬姓的用国。春秋时.高唐属齐国西界.称高唐邑。秦朝时.高唐属东郡。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汉因袭秦制;划分郡、县,始置高唐县,隶屑青州刺史部平原郡。东汉时高唐属冀州部清河国。当时.高唐县区域含今禹城市、齐河县大部。县境西限是流经涸河村西的故黄河,县城所在地在禹城市的伦镇西。三国时,高唐属魏国冀州平原郡的侯国。史书记载,当时"朱灵封高唐亭侯"。西晋时,高唐县属冀州平原国。公元420-589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侨置高唐县于今章丘县水寨村附近,属侨置冀州东平原郡。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将刘宋侨置冀州更名齐州,侨置高唐县又属齐州东平原郡。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复置高唐县,属济州南清河郡。北齐文宣帝商洋于公元550年废除清河郡及灵县,高唐又改属于济州部清河郡。隋朝时,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8年)属博州,统辖高唐、聊城、堂邑三县。同时,将刘宋侨置之高唐更名章丘。唐贞现元年,太宗分天下为十道,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周.因忌讳"唐"字,遂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改高唐县为祟武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迎唐中宗即位,恢复唐朝国号,复名高唐县。唐末,高唐属魏博节度使,又属天雄军。公元907-960年,中国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时期,因"晃"与"唐"同韵,故后梁太祖朱晃于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改高唐县为鱼邱县。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复名高唐县。公元936年,石敬瑭建后晋,因"瑭"与"唐"同音,是年改高唐县为齐城县。后汉乾祜元年(公元948年)复名高唐县。尽管五代时期高唐县名多次改变,但仍属博州。宋朝废道,分天下为十五路。高唐属河北东路博州。公元1023年仁宗分二十三路,高唐属河北东路博平郡。
金时,在北方分十九路,高唐县属山东西路博州博平郡。元朝,全国设十一个行省,下设路、州、县。高唐初属大名路,后属东平路。至元三年改博州为东昌,辖高唐等六县。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于高唐属高唐州,直属中书省。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高唐县治所移于今地。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高唐称州,统恩县、夏津、武城三县。高唐州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初,高唐州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升高唐州为直属州,辖禹城、临邑、平原、陵县。雍正十二年复归东昌府。民国元年撤州设高唐县,属山东东临道。民国17年直隶山东省府,25年属第六行政公署。民国27年高唐沦陷,属伪山东东临道,同属国民党第四行政公署。1945年高唐解放,人民政权属冀南第二专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为便于开展工作,曾于1941年初将高唐县分为唐北县和唐南县,同年秋又合二为一,复名高唐县。 公元1949年,高唐县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署。1950年将茬平县侯桥等11个村庄划归高唐县。1956年3月撤销清平县后,将其旧城镇划入高唐县;同时将茌平县琉璃寺乡划归高唐县。1958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城县全境并入高唐,1961年l0月恢复禹城县。高唐县仍辖原境。
高唐文化积淀深厚。固河汉墓群出土的陶器,韩寨金代墓出土的壁画,以及至今尚保存完好的隋唐古塔,均说明高唐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高唐籍文化名人更是灿若群星。东汉桓帝时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尚存曲阜,这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西晋刘实,少贫,卖牛衣以自给,手约绳口读书,博古通今,官至太傅,撰《春秋条例》十一卷,《左氏牒例》二十卷。华峤,官至秘书监内台中书,以汉纪烦秽,起光武终孝献,为《汉书》九十二卷。唐代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吕才,即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人,至今其高大墓封土不圮。他反对禄命、风水迷信以及对佛教的批判至今仍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芒。金代状元闫咏,其先六世登科,应奉翰林十年,有著述十卷传世。闫复,官至平章事,弱冠入东平学,时迎元好问校试,其文入选者四,闫复为首,著《静轩集》五十卷。李苦禅,当代国画大师,为齐白石高足,与吴昌硕弟子潘天寿并称“南潘北李”,系划时代的中国大写意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孙瑛,融中西画法于一体,开中国山水画新风。李燕、谢家道、辛守庆等国内外著名书画家也都是书画艺术之乡的杰出代表。
文化:高唐县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现有书法家、美术家两个协会,建有美术馆、书画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游乐场等文化娱乐设施。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众多。战国齐盼子墓、三国华歆墓、东魏房公墓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闻名遐迩的兴国寺古塔,为青砖砌筑,塔身13层,高37.5米,虽逾千年,雄姿不减;塔下唐代古槐,几经雷火仍生机盎然,与古塔相映,人称“唐槐宋塔”,叹为观止。古朴典雅的清初“文昌宫”大成殿系南定景定五年(1264年)所建,飞檐挑銮,画栋雕梁,殿前大观八行碑,为宋朝丞相蔡京所书,国画大师李苦禅少年曾在此读书。近年来,县里投资按《水游》传说在鱼邱湖东岸复建了柴府花园、三眼井及李逵井等景点,重修了“李逵大闹高唐州”的发生地清平迎旭门。这些历史名胜古迹都具备很高的文化、考古和旅游价值。
孙大石美术馆坐落于山东高唐风景秀丽的北湖北岸,由高唐县人民政府和孙大石先生合资修建。占地20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风格,美术馆建筑有东、西两院。西院分为北西南展厅、长廊、碑墙、四层六角一览阁等;东院为孙大石先生的居室、画室等。1995年8月19日,孙先生把毕业创作的书画精品及收藏的珍品无私捐献给高唐县人民政府,并在其美术馆永久陈列展出。作品创作年限跨度大,早于1943年,晚于1995年,作品体裁内容广泛,既有国画、书法用品,又有水彩、布上水墨画、速写等;既有丈二巨幅,又有蝇尺小品;既有画坛巨擘大作,又有异国名家精品。除书画精品外,又有天下第一砚奇观,该砚重十吨有一,长4.43米,宽2.62米,计雕有八十七条龙,三条大龙象征三个直辖市,二十八条中龙象征二十八个省及自治区,五十六条小龙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另雕有黄河、长城、瑞云峻石、苍松笔筒等。整个巨砚象征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团结和伟大,可谓立意深邃,镌刻精细,天下奇观,石雕一绝。该馆既有天下第一砚,又有大小不一,千姿百态的各种石砚。自1996年2月对外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央、省地领导人及各界名流数千人次,举办、协办各类书画展十余次。中央电视台、省地电视台数次来美术馆拍摄专题和新闻,多家报刊对美术馆也均作报道。美术馆已成为全省旅游景点之一,成为全县对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集书画收藏、书画交流、书画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书画基地,成为全县书画爱好者之家和活动中心。美术馆对我县能成为全国之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唐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一代代书画名家,当代画坛的孙瑛、李燕、谢家道、辛守庆等著名书画家是书画艺术之乡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引领下,全县群众性的书画艺术活动方兴未艾,形成了个个会泼墨,人人习丹青的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③ 高唐县夹滩村的历史
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始专社会、属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不同体裁。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④ 高唐是哪里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现辖6镇、3乡、3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45个行政村、19个农村社区、24个城市社区。
我就是高唐的,欢迎来高唐品尝高唐驴肉和高唐老豆腐。很出名,也很好吃的
⑤ 高唐县的名人
春秋时期音乐家绵驹,齐国大将盼子,东汉鲁相乙瑛,三国魏相华歆,唐代大思想家、著名学者吕才,清代三省总督朱昌祚等历史名人辈出。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山水画巨匠孙大石,著名画家谢家道、韩静霆、李燕等都是高唐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
华歆(157-231),字子鱼,高唐县涸河乡人,东汉末年举孝廉,授朗中职。大将军何进辅政时,华歆为尚书郎。
吕才(600-665),高唐县清平镇人,唐代著名学者。制造的管乐器“只八”,并著有勘正《阴阳书》。
杜潜(1522-1566),高唐人。明朝进士,初为户部主事,后升为山西左布政使,任蓟洲兵备道员时期,领兵抗击倭寇,镇守今河北省长城以内、东至山海关、西至居唐关之间的天津市以北地区。
杨顺天(1866一1899),高唐县张大屯乡后杨庄人。义和拳著名领袖。气功好,并擅长书法,后去北京受戒遂成为名僧。
王立言(1862-1900),高唐县琉璃寺乡王莫庄人。义和拳运动时,为拳众出谋划策,人称“王宰相”。
于清水,义和拳早期领袖之一,高唐县琉璃寺乡郝庄人,死时年仅30岁。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号励公,高唐县三十里铺乡李奇庄人,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在国内素有“南潘北李”之称,在国际上也颇有盛誉。
孙瑛(1919-),名大石。高唐县三十里铺乡河崖孙庄人,爱国归侨。著名山水画家。
⑥ 聊城的高唐有什么历史渊源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版图面积 960 平方公里。现辖6镇、3乡、3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145个行政村、19个农村社区、24个城市社区,48 万人,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依法治县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建设先进县、全省“四五”普法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在首届中国诚信建设成果展上,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县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2800。行政区划代码:371526。区号:0635。拼音:Gaotang Xian。
高唐县历史悠久,春秋时称高唐邑,西汉初置高唐县,元明清置高唐州,民国元年撤州设高唐县至今。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在丰厚的民间书画基础上,产生了历代书画名家。东汉时期的鲁相乙瑛,即为汉代著名的大书画家,其碑贴至今为高唐书画界临摹之佳品。唐贞观年间的著名学者吕才,除在历史、哲学、声乐、地理、军事等方面有著作传世之外,其绘画才能更令后人赞叹。三国时期的魏相国华歆,元朝的翰林学士阎复,金朝的状元阎永,进士康晔等,在书画艺术上都频有造诣,对后代影响极深。清末高唐书画“八大才子”,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张洪择,其书画艺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作品为当时书画收藏家收藏之珍品。千百年来,高唐大地上养育了许多蜚声画坛的大书画家,悠久的文化传统为高唐书画艺术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底蕴。
一代宗师李苦禅是高唐县卅里铺乡李奇庄人,他少年时代酷爱书画艺术,在县文庙小学读书时,成为全校书画尖子。青年时代,怀着从艺报国的志向,到北平入国立艺专学习,后拜师齐白石学习国画艺术,成为齐白石的得意门生。抗战胜利后,应徐悲鸿院长邀请,担任北平国立美院教授。他是我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开创了大写意花鸟一代风范,把中国花鸟画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奠定了他的国画大师地位。
著名旅美归国画家孙瑛,高唐县卅铺乡孙庄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他的画集中西画法于一炉,气魂宏大,风格独特。孙瑛曾在美国、前苏联、巴西、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轰动海外。回国后,又先后在北京、济南、青岛、烟台举办个展,反响很大。他的作品入编多部权威画集,并出版《孙大石现代水墨画集》。
当代,高唐县书画人才辈出,各有建树,并后继有人。这一支宏大的书画专业队伍是建设书画之乡的中坚力量。
李燕(李苦禅之子),现为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他知识渊博,功底深厚,著作甚丰,擅长动物速写,水墨写意画。因画猴有独到之处,在中国美术界素有“猴王”之称。其传略已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高唐县全国知名画家谢家道、辛守庆、张望、于平、李建、李杭等,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重大展赛中多次获奖。这些知名画家都是我们高唐县的宝贵财富。他们虽然不在原籍工作,但心系故土,或解囊捐资助池,或回乡办展讲学,或赠赐墨宝广散乡里,或出谋划策规划家乡书画事业发展的蓝图,都为家乡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近年来在高唐县也涌现出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书画名定的新秀。县文化馆美术家程辛木,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版协举办的书画展并被选送国外展出。1991年,在庆祝建党70周年期间,举办了程辛木版画展。全国版协主席李桦题写展标,中央美院等30多家单位题词祝贺。1994年程辛木赴台进行民间艺术交流并举办个人版画展。他的作品在全国及省级报刊发表300余件,省地多家新闻单位对其艺术成就做了专题报道。苏同海是位青年农民书画家。他创作的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及省级报刊发表,其传略及作品入选多家书画辞典。农民画家高兰青的作品被选送日本、美国展出,工人画家王经福的作品在美国纽约展出,并被纽约博物馆收藏,青年画家巩德春在93年被选为创作长城巨卷的全国百名画家之一。朱宝华、王玉峰、崔涛、王保成、牛风玉、丁守信、赵子清、韩晓波、周玉兴、尹风军等一大批书画新秀,起点高,功底深。目前全县达到县级展出水平的书画作者4120人,达到地市级以上展出水平的书画作者510人。每年都有300人次左右在全国及省市各种展赛活动中入展获奖或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
孙大石美术馆
孙大石美术馆 位于高唐县城区鱼邱湖北岸。孙大石,又名孙瑛,高唐县河涯孙庄村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于1982年由孙大石与高唐县人民政府合资修建。占地面积208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为仿古庭院式建筑。灰瓦弧线屋顶,灰蓝色墙基、白色正墙,间以洋红色腰线和房檐,体现了古朴、高雅的建筑风格。馆分东西两院,建有展厅、四层六角一览阁、长廊、碑墙、画室等。一览阁内展放的“天下第一砚”——龙腾巨砚,重11吨,用整块巨石,由5名工艺师历时3年雕成。另外还展有中华百砚、孙大石无偿捐赠的上亿年的鱼化石和古动物化石等文物及半个世纪以来的个人绘画作品、高唐籍著名画家的名品大作。
⑦ 古时候的登州和高唐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登州(今山东蓬莱)
高唐州为元朝所置,
北宋时只有高唐县,属河北东路博州,今聊城市高唐县。
⑧ 高唐赵寨子乡历史
赵寨子乡因乡政府驻地在赵寨子村而得名,居民多为明清移 民。西部的西韩庄、 东小官屯、版丁岗、毛权庄、炉头及张庙原属清平县,清平县撤销改旧城镇 属高唐县,后设赵寨子乡,上述六村划归该乡所辖。东部葛屯、三寨、(丁寨、周寨、许寨)以及赵寨子、高寨子、解庄、东西赵户、宋楼等多个村庄是从姜店乡划归过来的。北部的窦官屯原属高唐镇,西北部的蒋官屯、姜家铺、东西侯长屯等村原属三十里铺乡。
1997年在该乡东小村发现的元代古墓群,填补了研究鲁西元代史的一项空白。赵寨子乡有悠久的革命传统,中共革命将领肖华、民族英雄范筑先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该乡驻村工作一年。
⑨ 高唐历史上有多少座庙啊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聊城市,东与德州的禹城市和齐河县为邻,西与临清市、夏津县接壤,南连茌平县境,北接平原县界,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高唐县东距济南国际机场70公里,邯济铁路穿境建高唐站,距京九铁路聊城站、临清站均50多公里,距京沪铁路德州站各60公里,有“二十分钟上火车、一个小时登飞机、四个小时进京城到港口”的便捷,青银高速公路、山东西外环高速在县内穿过。
高唐境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东部有徒骇河、西部有马颊河经向贯穿县境,传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尤以盛产棉花闻名全省,“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