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威尼斯的历史

威尼斯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4 01:20:21

① 关于威尼斯的故事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人们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1849年反奥地利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才实现统一,从此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② 威尼斯的历史

===========
威尼斯的历史
===========
威尼斯的起源没有歴史文献记载。数名历史学家引用可靠证据指,早期人口为罗马城市的难民,他们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击,便从帕多瓦、阿奎莱亚而来。

从166-168年开始,夸迪人和马可曼尼人破坏了这个区域的主中心。罗马帝国的防线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纪初期时所撕裂,而在50年后,阿提拉领导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罗马帝国。而最后与最持久的侵略则是伦巴底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脱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人们开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马拉莫科与托切洛的港口。

拜占庭帝国在义大利中部与北部的统治在751年被伦巴底国王艾斯杜尔夫所结束,在这段时期,拜占庭的总督的所在地是马拉莫科。统治地区横跨了潟湖中的许多岛屿很可能增加了与拜占庭帝国境内伦巴底人的联系。

在帕底西巴扎公爵的统治期间(811年-827年),总督所在地从马拉莫科迁移到高度防御的里奥多岛,也就是现在威尼斯的所在地。圣匝加修道院、最初的总督府与圣马可教堂在这里陆续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这个新城市的威望因为圣马尔谷的遗物从亚历山卓被带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这个地区持续发展,当拜占庭的势力消退之后,威尼斯对抗东方的本质渐渐浮现出来,最后导致威尼斯朝向自治与独立的发展。

扩展

9-12世纪期间,威尼斯发展为城邦(意大利的海洋帝国或海洋共和国;其余三个为热那亚、比萨及阿马尔菲)。位於亚德里亚海顶端的策略性地位让威尼斯的海军与商业力量几乎是牢不可破。这座城市变成西欧与其他地区(尤其是拜占庭帝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威尼斯政权的基础奠基於12世纪∶威尼斯兵工厂建造於1104年;威尼斯在1178年从维罗纳夺得布伦纳罗山口的控制权,开启了运输银前往德国的路线。而最后一任独裁的公爵米奇尔则死於1172年。

威尼斯共和国在1200年以前占据了亚得里亚海的东岸,大部分是商业上的考量,因为海盗造成贸易上的威胁。威尼斯的公爵也取得达尔马提亚公爵与伊芳芳丝特勒半岛公爵的头衔。

后来大陆的领地越过加尔达湖到达阿达河的西边,部分被当成对抗好战邻国的缓冲,一部分去确保阿尔卑斯山的贸易路线,也为了保护大陆提供威尼斯需要的谷类。为了建设海上的贸易帝国,共和国需要去控制爱琴海大部份的岛屿,包括克里特岛与赛普勒斯,变成了近东一个主要的权利掮客。在这时期,大陆的领地对於威尼斯的管理相对是较开明的,当受到侵略者的威胁时,贝拉加莫、布雷西亚与维罗纳将会整合起来捍卫威尼斯的统治权。

在第4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变成拉丁帝国的一部份,由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在1204年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来管辖。威尼斯则扩展它影响力,建立了爱琴群岛公国。当土耳其人在曼赞克尔特战役中打败拜占庭帝国后,这可能是君士坦丁堡对威尼斯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最后时刻。虽然拜占庭帝国在半世纪后重新掌握这座城市的控制权,不过当时国势已经相当衰弱了。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占领了这座城市。而从拜占廷帝国劫掠来的许多财宝被带回威尼斯,其中也包括威尼斯的象徵-圣马克飞狮。

因为威尼斯位於亚德里亚海旁,所以它与拜占庭帝国及伊斯兰国家进行广泛的贸易活动。在13世纪末时,威尼斯已经变成全欧洲最繁荣的都市。在势力与财富最颠峰的时期,威尼斯拥有36,000名水手来驾驶3,300艘船,并且主宰了中古时代的商业活动。在这时期,威尼斯的上流家庭会建立最雄伟的广场、扶持最伟大的作品及培育最有天份的艺术家来互相竞争。当时这个城市是由大议会所管理,其中大部分的成员是由威尼斯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所组成的。大议会任命所有公开的政务官,并且选出200至300人组成的参议院。然后参议院会选出“十人议会”,这是一个掌握威尼斯最大管理权限的秘密组织。而这个组织则会选出一位公爵,成为威尼斯正式的领导人。

威尼斯的行政架构与古罗马共和的系统相似,由一位被选出来的行政官(公爵)、一个类似参议院,由贵族组成的机构及许多拥有部分政治权力的公民所构成的,公民原先拥有权利去同意或拒绝每位新选出来的公爵。教堂与许多私人建筑是做为军事使用,虽然威尼斯没有终身职的骑士。圣马克骑士是唯一在威尼斯存在过的骑士阶层,没有任何一位公民可以接受外来的命令而没有政府的同意。在独立时期,威尼斯仍然保持共和,政治与军事是完全的分离,除了在偶发状况下,公爵可以统御军队。就其它意义而言,战争代表商业的附属品。因此,威尼斯早期制造了大量的雇员,来为任何地方服务,后来当统治阶层占有商业时,依靠著这些外来的雇员。

公爵是最高行政官,理论上是终身职。实际上,许多公爵在被认为遭受政治失败后,他们受到来自贵族组成的寡头政治的压力,而被迫放弃职位,退隐到修道院中来隐居。

虽然威尼斯的人民一般是正统天主教的信徒,但是威尼斯地区是跳脱宗教狂热之外的,并且在反宗教改革期间没有制定处死宗教异端的法律。

这种明显缺乏的热情导致威尼斯经常与教宗发生争执。威尼受到一些封锁重大活动的威胁,遭受到两次惩罚。第2次,也是比较有名的一次,发生在1509年的4月27日,由儒略二世下令的“康布雷联盟战争”。

威尼斯大使将仍然存在的政治秘密报告送回当地,这与欧洲法庭的传闻提供了现代历史学家极好的资料。

威尼斯没落

威尼斯从15世纪开始没落,当时它在保卫塞萨洛尼基时首次失利,败给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舰帮助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来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他转而侵略威尼斯,并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损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并在1575-1577年间卷土重来。在这三年间,高达五万人死於黑死病。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艺复兴末期,威尼斯开始失去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当时,葡萄牙成为欧洲与东方贸易的主要媒介,影响威尼斯巨大财富的来源。同时,法兰西和西班牙霸权主义横行,爆发了义大利战争,威尼斯的政治影响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国是农产品输出国,及至18世纪中叶仍是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陆军及海军事件

石弓练习在1303年成为威尼斯的义务,公民在团契中练习。随著武器变得更昂贵与操作上更复杂,头班军人被分发来帮助商人来航行船只并在桨船上担任桨手的任务。“Noble Bowmen”这间公司在14世纪末招募了年轻的贵族,他们在战桨船上工作,担任武装商人,并且享有居住在船长舱的特权。

陆军的指挥建筑与海军是不一样的,根据古代的法律,没有任何一位贵族可以指挥超过25个人(避免以私人军队来进行叛变),当总指挥在14世纪中被引进时,他仍然必须对20位由公民组成的“智者”来负责。这项政策是有效率的,也避免威尼斯陷入其他城邦经常遭遇到的军人掌权的状况。一位公民委员(与人民委员不同)陪同每一位军队来注意他们的情况,尤其是佣兵。威尼斯的军事传统也应仔细的注意到:他们对於如何在生命与金钱花费最小来成功比追求荣誉更感兴趣。

虽然威尼斯以海军闻名,它的陆军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在13世纪时,大部分的义大利城邦已经都雇用了雇佣兵,不过威尼斯的军队仍然从周围的潟湖地区来徵募军源,加上从达尔马提亚及伊斯特里亚进行封建制度的徵兵。在遇到紧急状况时,政府将会登记所有年龄界於17岁与60岁之间的男性,并且对他们的武器进行调查,而他们在实际战斗时会被编入由12人组成的组织。1338年时的登记纪录显示威尼斯估计约有30,000名威尼斯男子可以进行战斗,其中许多是技术熟练的弩手。虽然在其他义大利的城市,贵族与其它富有的人担任骑兵,但是他们在威尼斯则是被徵召成步兵。

在1450年时,总共有超过3000艘威尼斯的商船处於营运的状态中,其中大部分在必要时可以变成战船或运输船。政府要求每艘商船必须搭载特定数量的武器(大部分是十字弓与枪)及盔甲,商船的乘客也被预期在必要时可以武装起来并进行战斗。一艘预备用且长约25公尺的战船被保存在兵工厂中,战船奴隶并不存在於中古时代的威尼斯,划手则是从这个城市或是它的领地(特别是达尔马提亚)中产生的。从威尼斯选出的人们大部分是从每个教区中,当这些桨手离开之后,他们的家庭会受到教区中其他人的支持。债务人一般是在战船上划船来偿还他们的债务,划船的技术则是以贡多拉凤尾船竞赛来鼓励。

在15世纪初期,随著领土的扩张,於是出现了第一支常备军,其中包括签定契约的佣兵队长。威尼斯与佛罗伦斯在1426年缔结同盟,并且同意在战争时期提供8,000名骑兵与3,000名步兵,平时则提供3,000名骑兵与1,000名步兵。在15世纪末,制服采用红白条纹的样式,荣誉及热情的制度逐渐产生。在15世纪当中,威尼斯的陆上军队几乎总是攻击的一方,并且被认为是义大利最具影响力的,大部分是因为所有阶级都必须为保卫这个城市而拿起武器与官方对於一般军事训练的奖励。

现代

1070年代后,随着拿破仑於1797年5月12日(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间)占领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国宣告灭亡。这位法兰西的征服者导致威尼斯历史上最美好的一个世纪的结束∶在18世纪时,威尼斯也许是欧洲最优雅的城市,对於艺术、文学及建筑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拿破仑对於这个城市的犹太人而言,似乎是个解放者,虽然因为他们被限制居住在几个区域中而引起争论。他移除了犹太区出入口,并结束犹太人居住及旅游的区域限制。

拿破仑在1797年10月12日根据坎波福尔米奥条约,将威尼斯交于奥地利统治。奥地利政府则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仑与奥地利签署了普雷斯堡条约,从奥地利手中夺回了威尼斯,并纳入自己的义大利王国内。但是随著拿破仑在1814年的战败,威尼斯又再次归奥地利掌控的伦巴底-威尼西亚王国的统治。在马宁的带领下,一次短暂的革命发生在1848-1849年间,并再度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国。在1866年时,随著普奥战争,威尼斯与伦巴底-威尼西亚王国的其他地区成为现代义大利的一部分。

1797年后,威尼斯陷入低潮。许多旧广场和建筑被弃置,虽然利多在19世纪晚期变成一个受到欢迎的沙丘。

③ 威尼斯的历史与现在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太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④ 威尼斯历史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太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凤凰歌剧院】 威尼斯的大歌剧院八年前曾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新建歌剧院由此被命名为“凤凰歌剧院”。 凤凰五百年一死,转瞬在火中复生,这象征着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消亡的。这是威尼斯人一贯的信念和力量。

【贡多拉】“贡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据说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河道两边的屋子气势不凡,但明显陈旧,个别已经破旧,小石桥不时迎面飞来,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现出来。不多时,小舟驶进宽阔的大运河,景观顿变,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两边高大的宫殿式建筑鳞次栉比。船到分割大运河的大桥,开始返程。半小时的行程其实出航仅15分钟而已。认识贡多拉的代价是将近一个小时。

【圣马可】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随处可见这位显赫的圣马可。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是《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难。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将出来,运回威尼斯,今天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他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从此,威尼斯到处是狮子。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高高地矗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着一头威风凛凛的带翼的狮子。

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但凡称得上城市的地方都不可能没有,然而,威尼斯没有汽车。

威尼斯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筑物和广场外,几乎看不到陆地。没有汽车、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甚至连摩托车、自行车、人力车也没有。有的只是运河、水道和拱桥;运河是大马路,水巷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共汽车,汽艇是出租车,新月般的“贡多拉”(舟)是自行车。

不知是建筑先将海水分割成条条,还是海水先把陆地肢解成块块。总之整座城市显得条块分割,条条是水,块块是房。沟通条块的是数不清的船、艇、舟,还有387座桥。车在这里既没有容身之处,也无用武之地。

在威尼斯,最壮观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桩。这些难以数计的木桩就在楼房前后、水道两边有序或无序地排列着,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这些木桩是用来停泊舟船的,就像汽车的库房一样。木桩上有红白相间或蓝白相间的条纹,标志出木桩的公有或私有。如果说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诗,那么这些木桩就该是惊叹于这美好意境的感叹号了。

走进威尼斯,只见水巷千曲百折,纵横交错,像绿色水带编织的网。不熟悉这个网的人,走进去容易,要从网中走出来,难免要费一番周折。因为这里处处是一样的水道,处处是一样的拱桥,处处是一样的房子,让你很难辨别方位、路径。

威尼斯,这座漂在水上的城市,不但以其建筑的独特吸引着游客,而且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让游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有《威尼斯商人》的特定环境,有著名文学巨匠的足迹,这些为威尼斯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让其因此而声名远扬

⑤ 威尼斯有哪些历史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素有“水都”之称。它位于亚得里亚海伸入内陆的一个泻湖之中,由100多个小岛组成,它是意大利北部的重要港口,人口35万,177条大小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各式各样纳桥梁把城市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城市建筑大部分是建在打入泻湖湖底的数以百万计的木桩之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整座城市下沉了总共76.2厘米。威尼斯四周为海洋所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000米长的人工长堤与大陆连接。

威尼斯最初建立大约在6世纪,是由为逃避战乱而上岛的移民们建立的。9世纪中叶,它成为了独立于拜占庭的城邦国家的中心。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从13世纪起逐渐成为联结东西方商路的要冲。到14世纪中,威尼斯成为意大利境内最强大、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拥有3000艘商船和近两万名船员,号称“亚得里亚海沿岸各国的首都”。直到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它的经济地位才开始逐渐衰落,最终于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威尼斯在18世纪后叶逐渐失去了她强大的统治地位。在拿破仑战争中,威尼斯最终屈服于波拿巴的铁蹄之下。1866年,威尼斯才重归意大利的统治下。1930年,墨索里尼下令建造了一条连接大陆与威尼斯的通道。

⑥ 威尼斯历史介绍

12位粉丝
威尼斯历史介绍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面积只有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洲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威尼斯共和国从此灭亡。1849年反奥地利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才实现统一,从此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工商业发达,有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等著称。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驰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万游客。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著名的海滨浴场。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涨水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那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丰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它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蓝蓝的威尼斯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舷窗(xián) 眺望(tiào) 点缀(zhuì) 魅力(mèi)
瑰丽(guī) 穿梭(suō) 鳞次栉比(zhì) 摇橹(lǔ)
荒芜(wú) 沼泽(zé) 祈祷(qídǎo) 绚丽(xuàn)
马可孛罗(bèi)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点缀: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荒芜: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搁浅:(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绚丽:灿烂美丽。
五、作品简介
《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先介绍了“水都”威尼斯“开门见水”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城中的名胜古迹及威尼斯人民与中国人民交往的历史和深厚的友谊。
六、文章结构
全文共7段,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第1~3段为第一部分,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4~6段为第二部分,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第7段介绍了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七、重点语句分析
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句形象的比喻中,“蓝色的盆景”的“蓝色”切合文题,符合“水都”威尼斯的特征,“盆景”写出了威尼斯的精致美丽,特别是“点缀”一词用得十分生动、准确,表现出“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与整个威尼斯之景的和谐,是其极有特色的装饰。
2.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水晶宫”的比喻写出了亚得里亚海滨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的一个光彩夺目、清澈透明的世界。“真是人间奇景”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极高评价,这般奇景简直就是一个水晶的世界。
3.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凡能上得博览会的,都应该是同类事物中的杰出代表。理解了这一点,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大运河两岸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这些都是欧洲建筑的杰出代表和典范之作。
4.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这里由马可的传说写到威尼斯的护城神、城徽,从中足见出威尼斯人对马可的崇拜和敬仰,这又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威尼斯人祈祷平安的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5.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秋天的广场上那么多人和物,可写的东西一定很多,可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灰鸽、游人、船艇和海鸥呢?这肯定是圣马可广场最动人之处,细想一下这幅画面中人与动物走得那么近,显得那么亲密,整个画面透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由此足以见出威尼斯人为生态环境做出了多少努力,才创造了这幅美丽、和谐、幸福的动人画卷。
6.不,威尼斯的新一代正满载威尼斯人民的友谊,登上马可孛罗机场上的客机,飞向遥远的东方。
马可孛罗当年在威尼斯和中国人民之间架起的友谊桥梁,至今仍然在发挥它的作用,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之花将世代相传,永不凋零。
八、写作特色
1.兼顾多方面,内容显丰富。
本文一开始就抓住威尼斯作为“水都”最显著的特征“开门见水”来写。其中描写了空中俯瞰到的威尼斯、朋友嘴里的威尼斯、整体印象中的威尼斯、夜色中的威尼斯、历史上的威尼斯,还有泛舟大运河上所见的威尼斯。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威尼斯的名胜古迹圣马可广场,其中描述了有关马可的传说,描绘了广场上迷人的秋景等。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2.比喻修辞的灵活运用。
介绍美的事物需要以美的语言为载体,本文的语言就非常优美,这主要得益于比喻修辞的灵活运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描写威尼斯“水都”美的比喻句如:“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它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描写威尼斯秋色美的比喻句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紧扣景点特征来写景。
威尼斯是水城之宗、水城之都,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开门见水”,课文紧抓这一特征来写威尼斯,从拟题就注意这一点,“蓝蓝的威尼斯”中“蓝蓝”切合水都的这一特征。另外像文中“一片蔚蓝色的世界”“蓝色的盆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水都”等描写中都紧扣住了威尼斯的这一特征。

⑦ 威尼斯的历史名人

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先生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他的奋斗历程:从赤手空拳几乎是一无所有到世界顶级服装大师;他的传奇还在于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报百姓;他的传奇性格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象卡丹先生那样的先例,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卡丹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他近年来的成就在于他的社会活动,他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无法完成的功绩,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和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有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朋友,二十多年来,他以他独特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欧亚大陆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马可孛罗
马可孛罗(Marco Polo, 公元1254-1324年)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公元1271年随同父亲尼古剌(Nicolas)和叔父玛窦(Matteo)前往东方。公元1275年抵达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此后旅居中国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游历中国许多地方。

马奇艾维里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